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盒,耳机包括耳机壳体,设置于耳机壳体底部的第一充电触点及设于耳机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发声单元及第一电池,第一充电触点、第一电池和发声单元分别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且第一充电触点为磁性导电材料制成;耳机盒包括第一壳体、第二电路板、第二电池,第一壳体设置有容置无线耳机的容置部,第二电路板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并且第一壳体的容置部内设置有与无线耳机的第一充电触点相配合的第二充电触点,第二充电触点为导电材料制成,无线耳机容纳于容置部内时,第二充电触点与第一充电触点相互磁性吸引且电性连接,使得第一充电触点与第二充电触点之间接触稳定,无线耳机能够在复杂情况下正常充电。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无线耳机,包括耳机壳体,设置于所述耳机壳体底部的第一充电触点及设于所述耳机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发声单元及第一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和所述第一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发声单元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为磁性导电材料制成。
设计方案
1.一种无线耳机,包括耳机壳体,设置于所述耳机壳体底部的第一充电触点及设于所述耳机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发声单元及第一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和所述第一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发声单元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为磁性导电材料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体包括入耳部和手持部,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手持部内,所述第一充电触点设置在所述手持部的远离所述入耳部的一端,所述发声单元设置在所述入耳部内;
所述第一充电触点包括第一正极触点和第一负极触点。
3.一种可容纳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中所述无线耳机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包括第一壳体、第二电路板、第二电池;
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容置所述无线耳机的容置部,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容置部内设置有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充电触点相配合的第二充电触点,所述第二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池和所述第二充电触点电性连接,所述无线耳机容纳于所述容置部内时,所述第二充电触点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相互磁性吸引且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触点包括第二正极触点和第二负极触点,所述第二正极触点和第二负极触点至少其中一者为磁性导电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位于所述手持部的底端且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手持部的侧壁;所述第二电触点为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延伸形成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的侧缘弹性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对应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且靠近所述导电弹片设置,所述支撑柱为磁性材料或导电材料制成,所述无线耳机容纳于所述容置部内时,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与所述支撑柱相互磁性吸引且接触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的外缘还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充电触点可上下活动地固定在所述容置部内,所述第二充电触点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弹性组件为弹簧、弹片、海绵等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组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包括第一无线耳机和第二无线耳机,所述容置部包括第一容置部及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及第二容置部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耳机和第二无线耳机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
所述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都具有一个接收开口;所述接收开口用于将所述第一无线耳机和所述第二无线耳机接收到所述第一容置部和所述第二容置部内,所述第一容置部和所述第二容置部都还具有露出所述第二充电触点的触点开口,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充电触点在所述触点开口处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可分离地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设置在一个可转动的固定件上,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底部与所述触点开口对应的位置;
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轴和固定板,所述固定轴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固定板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第二正极触点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远离所述固定轴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二负极触点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远离所述固定轴一端的另一侧;
或所述固定轴可活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正极触点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远离所述固定轴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二负极触点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远离所述固定轴一端的另一侧。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通过弹性件支撑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底部与所述触点开口对应的位置,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海绵、软胶等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物件。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极触点为导电材料,所述第二负极触点为磁性导电材料;或者,所述第二负极触点为导电材料,所述第二正极触点为磁性导电材料。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盒。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便捷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便携式设备也发展迅速,无线耳机逐渐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无线耳机因其方便携带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其解决了传统有线耳机的种种不便,但由于无线耳机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必须进行充电。
现有的充电通常分为有线式和无线式,有线式充电使用不便,局限性大,而且耳机上需要预留较大的充电母座;无线式充电,是将耳机放在或挂在无线充电座上进行充电,充电时容易因为无线耳机与充电底座之间的电连接不稳定,导致无线耳机无法正常充电,甚至导致无线耳机及耳机盒出现损坏的现象。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盒,其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耳机充电时耳机与充电底座不能稳定接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
一种无线耳机,包括耳机壳体,设置于所述耳机壳体底部的第一充电触点及设于所述耳机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发声单元及第一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和所述第一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发声单元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为磁性导电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耳机壳体包括入耳部和手持部,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手持部内,所述第一充电触点设置在所述手持部的远离所述入耳部的一端,所述发声单元设置在所述入耳部内;
所述第一充电触点包括第一正极触点和第一负极触点。
优选地,所述耳机盒包括第一壳体、第二电路板、第二电池;
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容置所述无线耳机的容置部,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容置部内设置有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充电触点相配合的第二充电触点,所述第二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池和所述第二充电触点电性连接,所述无线耳机容纳于所述容置部内时,所述第二充电触点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相互磁性吸引且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触点包括第二正极触点和第二负极触点,所述第二正极触点和第二负极触点至少其中一者为磁性导电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位于所述手持部的底端且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手持部的侧壁;所述第二电触点为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延伸形成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的侧缘弹性抵接。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对应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且靠近所述导电弹片设置,所述支撑柱为磁性材料或导电材料制成,所述无线耳机容纳于所述容置部内时,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与所述支撑柱相互磁性吸引且接触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充电触点的外缘还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充电触点可上下活动地固定在所述容置部内,所述第二充电触点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弹性组件为弹簧、弹片、海绵等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组件。
优选地,所述无线耳机包括第一无线耳机和第二无线耳机,所述容置部包括第一容置部及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及第二容置部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耳机和第二无线耳机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
所述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都具有一个接收开口;所述接收开口用于将所述第一无线耳机和所述第二无线耳机接收到所述第一容置部和所述第二容置部内,所述第一容置部和所述第二容置部都还具有露出所述第二充电触点的触点开口,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充电触点在所述触点开口处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可分离地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充电触点设置在一个可转动的固定件上,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底部与所述触点开口对应的位置;
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轴和固定板,所述固定轴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固定板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第二正极触点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远离所述固定轴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二负极触点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远离所述固定轴一端的另一侧;
或所述固定轴可活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正极触点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远离所述固定轴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二负极触点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远离所述固定轴一端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充电触点通过弹性件支撑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底部与所述触点开口对应的位置,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海绵、软胶等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物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正极触点为导电材料,所述第二负极触点为磁性导电材料;
或者,
所述第二负极触点为导电材料,所述第二正极触点为磁性导电材料。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无线耳机的第一充电触点和耳机盒的第二充电触点可相互磁性吸引并电性连接的特点,结合特别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在将无线耳机收纳至耳机盒并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的过程中,保持无线耳机和耳机盒之间的稳定电连接,使得无线耳机能够在复杂情况下正常充电,避免了无线耳机及耳机盒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及耳机盒一实施例爆炸图;
图2为图1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及耳机盒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3为图2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及耳机盒一实施例剖视图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及耳机盒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俯视图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及耳机盒另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俯视图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及耳机盒又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俯视图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及耳机盒再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俯视图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及耳机盒还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俯视图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及耳机盒还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俯视图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1包括一耳机壳体11、设置于所述耳机壳体11底部的第一充电触点12及设于所述耳机壳体11内的电路板13、发声单元14及第一电池(图中未示);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3电性连接,所述发声单元14和所述第一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3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为磁性导电材料制成,使得所述无线耳机1能够具有一定的磁性吸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性导电材料为具有磁性或者能被磁性材料吸引的具有导电性能的材料。
所述耳机壳体1包括入耳部11a及设置在所述入耳部11a下侧的手持部 11b,所述电路板2设置在所述手持部11b内,所述第一充电触点4设置在所述手持部11b的远离所述入耳部11a的一端,所述发声单元14设置在所述入耳部11a内。
所述耳机盒2用于容纳一对无线耳机1,所述耳机盒2包括第一壳体21、第二电路板24、第二电池25,所述第一壳体21内部设置有容置所述无线耳机1的容置部28,所述第二电路板24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1内。
具体地,所述第一壳体21还包括第二壳体23,所述第一壳体21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壳体23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部28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3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二电路板24设置在由所述第一壳体21与所述第二壳体23结合后形成的容置空间,并且所述容置部28内设置有与所述无线耳机1的第一充电触点12相配合的第二充电触点27,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 为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电路板24分别于所述第二电池25和所第二充电触点27电性连接,使得所述无线耳机1与所述耳机盒2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的磁性导电材料实现所述无线耳机1与所述耳机盒之间相互磁吸固定和电流导通的效果,达到了充电时稳定连通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可为磁性导电材料制成,使得所述无线耳机1与所述耳机盒2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均为磁性导电材料,进一步加强了实现所述无线耳机1与所述耳机盒之间相互磁吸固定和电流导通的效果,更好地达到了充电时稳定连通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21的开启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抽拉式,卡扣式、旋转式、转轴式等开启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21的开启方式为转轴式,所述第一壳体21还包括盒盖2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1和所述盒盖22的连接轴26,所述盒盖22通过所述连接轴26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 21外侧的一表面,使得能够方便快捷地打开所述耳机盒2拿取或者放置所述无线耳机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部28包括第一容置部28a及第二容置部28b,所述第一容置部28a及第二容置部28b的形状和大小分别设计成容纳所述第一无线耳机1a和第二无线耳机1b,所述第一容置部28a和第二容置部28b都具有一个接收开口28c,所述接收开口28c用于将所述第一无线耳机1a和所述第二无线耳机1b接收到所述第一容置部28a和所述第二容置部28b内,第一容置部28a和所述第二容置部28b都还具有露出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的触点开口28d,所述无线耳机1的第一充电触点12在所述触点开口28d处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可分离地电性连接。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24上,所述第二电路板24垂直于所述容置部28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1于与所述第二壳体23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底部,且抵触到所述触点开口28d,使得当所述无线耳机1插入所述容置部28时,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可直接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接触,通过第二充电触点 27对于所述无线耳机1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包括第一正极触点12a 和第一负极触点12b,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包括第二正极触点27a和第二负极触点27b,当所述无线耳机1插入所述容置部28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 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一正极触点12a与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相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2b与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相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和第二负极触点27b至少其中之一者为磁性导电材料制成。
如图4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位于所述手持部11b的底端且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手持部11b的侧壁;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为导电弹片,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包括用于连接至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27c及自连接部27c延伸形成的弹性臂27d,所述弹性臂27d从所述触点开口28d侧壁伸入所述触点开口28d内,且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的侧缘弹性抵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和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之间有间隔地设置支撑柱29,所述支撑柱29包括第一支撑柱29a 和第二支撑柱29b,所述第一支撑柱29a和第二支撑柱29b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1的底部,且分别对所述第一正极触点12a和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2b 进行支撑,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包括第一连接部27c1(图中未示)和第一弹性臂27d1(图中未示),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包括第二连接部27c2(图中未示)和第二弹性臂27d2(图中未示),所述第一弹性臂27d1(图中未示) 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12a的侧缘弹性抵触,所述第二弹性臂27d2(图中未示) 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2b的侧缘弹性抵触,使得当所述支撑柱29对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的支撑状态不稳定时,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依然能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保持接触形成稳定地电性连接,避免电流不稳定造成的所述无线耳机1和所述耳机盒2的寿命减短,甚至损坏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地方案中,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为导电弹片,且所述支撑柱29与邻近的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的电极相同,使得当所述无线耳机1插入所述容置部28内时,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柱 29的顶部相抵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相接触形成电性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柱29a与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的电极相同,所述第二支撑柱29b与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的电极相同,所述第一正极触点12a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9a的顶部相抵触形成电连接时,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12a的侧边相接触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2b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柱29b相抵触形成电连接时,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2b的侧边相接触形成电连接,使得当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支撑柱29电性连接不稳定时,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依然能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保持接触形成稳定地电性连接,避免由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支撑柱29不能平稳接触时,电流不稳定造成的所述无线耳机和所述耳机盒的寿命减短,甚至损坏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地方案中,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为导电弹片,所述第一支撑柱29a与所述第二支撑柱29b为磁铁,用于分别吸附所述第一正极触点12a和第一负极触点12b,使得所述第一正极触点12a和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2b分别与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和第二负极触点27b保持稳定接触连接。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的外缘还设置有弹性组件30,所述弹性组件30用于将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可活动地固定在所述触点开口28d处,具体地,所述弹性组件30包括第一弹性组件 30a和第二弹性组件30b,所述第一弹性组件30a设置在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 的外缘,将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可活动地固定在所述触点开口28d处,所述第二弹性组件30b设置在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的外缘,将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可活动地固定在所述触点开口28d处,并使得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 和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伸入所述触点开口28d内,当所述无线耳机1插入所述容置部28时,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通过其本身为磁性导电材料,具有能够相互吸引的特性,使得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相抵触形成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对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产生一定挤压力,让所述弹性组件30产生弹性形变,同时自动调整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的相对位置和角度,以适应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在加工过程中造成的高低不平的问题,提升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接触的稳定性和增加其两者之间接触的有效性,避免由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不能平稳接触时,电流不稳定造成的所述无线耳机和所述耳机盒的寿命减短,甚至损坏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30为弹簧、弹片、海绵等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组件。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电触点设置在一个固定件31上,所述固定件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1 底部与所述触点开口28d对应的位置,具体地,所述固定件31包括一固定轴 31a和一固定板31b,所述固定轴31a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21上,所述固定板 31b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固定轴30b上,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1b的远离所述固定轴31a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1b的远离所述固定轴30a一端的另一侧,使得当所述无线耳机1 插入所述容置部28时,若所述第一正极触点12a对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2b对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的压力时,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a对应的一侧所述固定板31b向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2b靠近,使得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进一步贴紧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7b,让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2b对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的压力与第一正极触点12a对第二正极触点27a的压力基本平衡,并且借由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其本身为磁性导电材料,其两者具有能够相互吸引的特性,保证第一正极触点12a与第二正极触点27a、第一负极触点12b与第二负极触点27b能够稳定地电连接,反之亦然,避免由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不能平稳接触时,电流不稳定造成的所述无线耳机和所述耳机盒的寿命减短,甚至损坏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地方案中,所述固定件31包括一固定轴31a和一固定板31b,所述固定轴31a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1上,所述固定板31b固定在所述固定轴30b上,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1b的远离所述固定轴31a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1b的远离所述固定轴30a一端的另一侧,使得当所述无线耳机1 插入所述容置部28时,若所述第一正极触点12a对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2b对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的压力时,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a对应的一侧所述固定板31b向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2b靠近,使得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进一步贴紧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7b,让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2b对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的压力与第一正极触点12a对第二正极触点27a的压力基本平衡,并且借由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其本身为磁性导电材料,其两者具有能够相互吸引的特性,保证第一正极触点12a与第二正极触点27a、第一负极触点12b与第二负极触点27b能够稳定地电连接,反之亦然,避免由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不能平稳接触时,电流不稳定造成的所述无线耳机和所述耳机盒的寿命减短,甚至损坏的问题。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通过弹性件32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21底部与所述触点开口28d 对应的位置,所述弹性件31为弹簧、海绵、软胶等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物件,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24电性连接,使得当所述无线耳机1插入所述容置部28时,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为有弹性余量的磁性连接,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提高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电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通过其本身为磁性导电材料,其两者具有能够相互吸引的特性,使得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可以压迫所述弹性海绵 32变形,同时自动调整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的相对位置和角度,以适应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在加工过程中造成的高低不平的问题,增加接触有效性,避免由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 不能平稳接触时,电流不稳定造成的所述无线耳机和所述耳机盒的寿命减短,甚至损坏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地方案中,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与所述弹性件32 之间设置有一固定块33,所述弹性件32支撑所述固定块33而间接支撑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地方案中,所述弹性件32包括第一弹性件32a 和第二弹性件32b,所述第一弹性件32a用于将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对应所述触点开口28d的底部,所述第二弹性件32b用于将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对应所述触点开口28d的底部,当所述无线耳机1插入所述容置部28时,所述第一正极触点12a与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相抵触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2b与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相抵触形成电连接,由于第一弹性件32a和第二弹性件32b为弹性海绵材料,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再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通过其本身为磁性导电材料,其两者具有能够相互吸引的特性,使得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可以压迫所述弹性件32变形,同时自动调整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的相对位置和角度,以适应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在加工过程中造成的高低不平的问题,增加接触有效性,避免由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不能平稳接触时,电流不稳定造成的所述无线耳机和所述耳机盒的寿命减短,甚至损坏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个优选地方案中,第一弹性件32a和第二弹性件32b 为弹性海绵材料,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再加上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 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通过其本身为磁性导电材料,其两者具有能够相互吸引的特性,使得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可以压迫所述弹性海绵32变形,同时自动调整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的相对位置和角度,以适应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在加工过程中造成的高低不平的问题,增加接触有效性,避免由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不能平稳接触时,电流不稳定造成的所述无线耳机和所述耳机盒的寿命减短,甚至损坏的问题。
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电触点 27的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和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中的其中一个电极触点为导电材料制成或者磁性导电材料,对应所述触针的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的对应所述电极触点的制成材料为磁性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的另一个电极触点为磁性导电材料,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充电触点的电极触点也为磁性导电材料。具体地,例如,所述第二充电触点27的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 为导电材料或者磁性导电材料制成的触针,则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对应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7b的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2b的制成材料为磁性导电材料,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7a为磁性导电材料,所述第一正极触点12a为磁性导电材料。
在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地方案中,所述第二正极触点或者第二负极触点可为探针、触针、弹片等形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3778.X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75872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H04R 1/10
专利分类号:H04R1/10
范畴分类:38B;
申请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民治大道展滔科技大厦C座17层1707号
发明人:杨涛;杨健;李建华
第一发明人:杨涛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触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