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伦理论文_王瑞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宇宙伦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伦理,宇宙论,宇宙,乌托邦,儒家,安乐,自然观。

宇宙伦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瑞瑞[1](2018)在《论科幻文学的宇宙伦理——以刘慈欣的“叁体系列”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因认知与间离相结合、关切未来且指向当下的文类特征,科幻文学成为我们进入后人类时代思考宇宙伦理的绝佳方式。"叁体系列"蕴含了宇宙伦理道德探索的两条相互纠缠的线路:其一,反转黄金法则,创设黑暗森林法则,揭示人类普遍认可的伦理道德观在宇宙世界中的无效性。其二,将黑暗森林法则回置于宇宙中展开质疑与反思,以一种伦理道德乌托邦的建构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这一道德重建指向宇宙大义与至善,是刘慈欣对宇宙存在的理想假设。刘慈欣是道德的归零者,他从道德破壁到道德乌托邦建构的过程是一种理想主义的道德归零运动。道德的弃与举在此构成刘慈欣思考宇宙伦理的全部。(本文来源于《江淮论坛》期刊2018年05期)

严悦[2](2015)在《他者视野中先秦儒家伦理的宇宙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汉学家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诸多汉学家的作品被译成中文,在国内形成一股汉学热。安乐哲是其中着名的汉学家之一,由于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先秦儒家思想,与当今国内儒学重新受到关注的潮流正好相合,所以安乐哲的主要着作均有中译本问世,比如《<论语)的哲学诠释》、《期望中国——中西哲学文化比较》、《通过孔子而思》等等。《论语》是中国文化中首届一指的经典,对于《论语》的诠释着作可谓汗牛充栋,面对新近的汉学家的诠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如何理解这样的诠释?这正是本文选题的出发点。对于安乐哲的研究其实已有很多了,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选取安乐哲的儒家经典英译为角度进行翻译的比较研究,或是对其中某一概念进行比较哲学的研究。但是本人认为这样的研究角度不能从根本上洞察安乐哲的学术思想。安乐哲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为什么要重新翻译儒家经典?他的译文的特色在什么地方?本人以为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宇宙论的研究入手,因为无论哪一种哲学、哪一种文化,必须建立在一种宇宙论的基础之上,所以本文选择宇宙论作为研究的主题。安乐哲的学术背景是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以怀特海为代表的过程哲学,而这两个哲学流派的基础又是20世纪物理学的新发展。安乐哲在此基础上,提出“情境化艺术”和“点域论”作为理解孔子思想的方式。然而从儒家自身的发展过程来看,它经历了从殷商时期“天道论”到西周时期“人道论”的变革,又经历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从“巫”到“礼”,再从“礼”到“仁”。孔子的思想是对中国上古文化的总结,同时又是对上古文化的一次超越。一名研究者、翻译者在研究和翻译过程中,必然会将其自身的学术背景,以及各种主客观的历史条件带入其中。而一种文化的形成也必然有其自身形成的原因、发展过程和脉络特点。将这两方面逐一厘清找出,然后进行比对,进而做出一个判断。这将既有助于增进我们对汉学家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5-05-23)

宋芝业,吕晓钰[3](2014)在《明末清初西方宇宙论对儒家伦理的威胁——以《不得已》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明末清初学术文本和学术思想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特征出发,通过对《不得已》的考察,探讨了西方宇宙论对儒家伦理的威胁。历法改革势在必行,而中国传统科技却对此束手无策,与先进的西方历法会通是唯一选择。引进历法就必须引进地圆说,引进地圆说就必然对传统儒家伦理造成威胁。在面对西学冲击时,儒家文化是否应改进和怎样改进,当时存在分别以杨光先、康熙和徐光启为代表的叁种态度。杨光先的态度是保守且不符合现实的;康熙的态度明为调和,实则倾向保守,其做法亦难以实现;徐光启的态度是积极且可取的,代表着文化发展的方向。(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刘晶[4](2013)在《从“人类中心”到“宇宙伦理”——从生态批评视阈解读刘慈欣“叁体”系列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批评是20世纪下半叶在两方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想,是在人类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大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展现了具有社会使命感的文学研究者们对拯救自然和生态的强烈责任心。王诺教授说:"与20世纪以来许多批评流派不一样,生态批评崛起的主要推动力不是来自文学研究内部,不是来自批评家标新立异的冲动,而是来自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的逼促和强迫。"生态批评的思想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文学研究模式。20世纪末,西方的生态批评传到中国,受到中国学界和文艺创作界的关注,十几年间发展迅猛,取得了较大(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3年20期)

陈忠[5](2011)在《外层空间(宇宙)探索的发展伦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没有纯客观的宇宙探索,在宇宙观与伦理观的相互建构中,伦理性贯穿于人类外空探索的始终。一方面,外空探索具有重要的伦理效应,对伦理观的生成、转换、规范等具有基础与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目前的外空探索在目的、手段、制度、价值基点等方面又存在诸多伦理困境。"超越自我中心"与"合理自我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是外空探索的重要伦理原则。对外空探索进行发展伦理研究,提升我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外空综合实力,对外空探索的合理化、可持续,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郭明霞[6](2006)在《宇宙和谐与生态文化——关于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不同于探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这涉及到我们如何重新理解“自然”的观念,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把握这种伦理关系。只有把自然理解为“活的”存在,依据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思想,在人的“超生命”的生命活动中才能生成和建构这种伦理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所谓的人对自然的“生命价值”的创造,也是一种真实的人本主义的理论态度。在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时,我们必须遵循系统原则、平等原则、和谐原则与持续原则。(本文来源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6期)

冯军[7](2005)在《宇宙和谐与“生态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着名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 (BrouislawMalinowgki)认为,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in tegratewhole),它“包括工具和消费品、各种社会群体的制度宪纲、人们的观念和技艺、信仰和习俗”,它也是一个部分由物质、部分由人群、部分由精(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05年03期)

曾志娥[8](2004)在《宇宙开发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宇航技术是人类为了征服宇宙的一种综合性的高新技术。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口激增,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叁大全球性问题,而宇航技术则可能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开发空间太阳能和月球上的氦—3,可使能源危机大大缓解:建立全球卫星观测系统,能真正认识全球环境变化的规律,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地球能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80~110亿),人类迟早会提出向太空扩展生存的议题。事实也证明,宇航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确实扩大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并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和宇宙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它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伦理问题:宇宙空间军事化问题;宇宙殖民化问题;太空垃圾污染等等问题。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之后,决不能让宇宙也走地球的老路:先污染、后治理。随着宇宙开发活动的加速,人类应该及时地制定出合理开发利用宇宙的规章制度和条约,限制和约束那些企图滥用宇宙资源的团体。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在伦理的指导下进行。宇宙伦理的研究是时候了,再也不能束之高阁。 在本篇论文中,笔者通过对宇航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对宇航技术的利用情况的分析,肯定了宇航活动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益处,但同时也指出,宇航活动给人类提出了新的伦理问题。笔者提出的宇宙伦理,旨在探讨如何解决宇宙开发中已经出现的伦理问题,预防宇宙危机。针对宇航活动的特殊性,笔者提出了宇宙伦理的四大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宇宙是一个具有众多层次和类型的有机整体,人类的活动与幸福同其他星球相联系;2.平等原则:人不是宇宙伦理体系的中心,人与自然界其它伦理探索对象处于同等的地位。3.维护自然体系平衡的原则:宇航活动应己不破坏自然系统功能和维护自然系统平衡为前提。4.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这些原则的遵循和实施主要靠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以及国家等团体。在宇航活动的实践中则主要体现在:在宇宙伦理的指导下,调节人类宇航活动、公正平等地分配宇航利益、妥善处理太空垃圾等。这将对宇航技术的发展、人类宇航活动的健康、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4-10-01)

张贤根[9](2002)在《信念:在伦理与信仰之间——西方科学家宇宙宗教感情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内含深刻的伦理本性,主要表现在对善恶的关涉、发现真理与把科学作为游戏。同时,在对自然和存在的虔敬,对人类的爱与善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与命运等伦理方面,科学与宗教发生着密切的关联。而作为科学与宗教的密切关联从西方科学家精神上所体现的宇宙宗教感情,既不设定人格化的上帝,也有别于各种各样的邪教,它本身就指涉宇宙的和谐秩序与规律,是一种信念,即基于伦理的信仰旨趣,这是看待西方科学家信念的重要前提。(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宇宙伦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汉学家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诸多汉学家的作品被译成中文,在国内形成一股汉学热。安乐哲是其中着名的汉学家之一,由于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先秦儒家思想,与当今国内儒学重新受到关注的潮流正好相合,所以安乐哲的主要着作均有中译本问世,比如《<论语)的哲学诠释》、《期望中国——中西哲学文化比较》、《通过孔子而思》等等。《论语》是中国文化中首届一指的经典,对于《论语》的诠释着作可谓汗牛充栋,面对新近的汉学家的诠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如何理解这样的诠释?这正是本文选题的出发点。对于安乐哲的研究其实已有很多了,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选取安乐哲的儒家经典英译为角度进行翻译的比较研究,或是对其中某一概念进行比较哲学的研究。但是本人认为这样的研究角度不能从根本上洞察安乐哲的学术思想。安乐哲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为什么要重新翻译儒家经典?他的译文的特色在什么地方?本人以为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宇宙论的研究入手,因为无论哪一种哲学、哪一种文化,必须建立在一种宇宙论的基础之上,所以本文选择宇宙论作为研究的主题。安乐哲的学术背景是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以怀特海为代表的过程哲学,而这两个哲学流派的基础又是20世纪物理学的新发展。安乐哲在此基础上,提出“情境化艺术”和“点域论”作为理解孔子思想的方式。然而从儒家自身的发展过程来看,它经历了从殷商时期“天道论”到西周时期“人道论”的变革,又经历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从“巫”到“礼”,再从“礼”到“仁”。孔子的思想是对中国上古文化的总结,同时又是对上古文化的一次超越。一名研究者、翻译者在研究和翻译过程中,必然会将其自身的学术背景,以及各种主客观的历史条件带入其中。而一种文化的形成也必然有其自身形成的原因、发展过程和脉络特点。将这两方面逐一厘清找出,然后进行比对,进而做出一个判断。这将既有助于增进我们对汉学家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宇宙伦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瑞瑞.论科幻文学的宇宙伦理——以刘慈欣的“叁体系列”为中心[J].江淮论坛.2018

[2].严悦.他者视野中先秦儒家伦理的宇宙论基础[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3].宋芝业,吕晓钰.明末清初西方宇宙论对儒家伦理的威胁——以《不得已》为中心的考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刘晶.从“人类中心”到“宇宙伦理”——从生态批评视阈解读刘慈欣“叁体”系列小说[J].山花.2013

[5].陈忠.外层空间(宇宙)探索的发展伦理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

[6].郭明霞.宇宙和谐与生态文化——关于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7].冯军.宇宙和谐与“生态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思考[J].哲学动态.2005

[8].曾志娥.宇宙开发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9].张贤根.信念:在伦理与信仰之间——西方科学家宇宙宗教感情透视[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论文知识图

《乾隆京城全图》中的街道空间,难以用...日本OEM企业向ODM升级过程中的-5苹果广告截图·行佣供母》 民国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八大模块课程数量分布...中华伦理范畴逻辑结构图(二)伦理范畴的...

标签:;  ;  ;  ;  ;  ;  ;  

宇宙伦理论文_王瑞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