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广东革命根据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革命时期,广东革命根据地,社会建设
广东革命根据地论文文献综述
覃蓉[1](2015)在《土地革命时期广东革命根据地社会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近叁十年的民主革命斗争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广东人民革命的战斗堡垒,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包围中坚持长期的斗争,屹立于祖国的南疆,成为中国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革命根据地做了大量的建设工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等方面,这些建设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为革命斗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建设越来越受重视,党和国家在加强政治经济建设的同时逐渐重视社会建设,特别是十七大、十八大上多次强调要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此时,研究党在历史上的社会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土地革命时期为时间界限,以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建设为研究对象与内容,从社会建设的角度去整理和分析1927年到1937年土地革命期间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史料,通过整理和分析,对过去社会建设的基本情况做个初步的勾勒和阐述。文章内容主要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土地革命时期的广东革命根据地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特点和不足以及结语四个部分。通过明确在土地革命时期背景下“广东革命根据地”和“社会建设”的具体含义,整理和阐述党在社会建设方面推行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以试图填补社会建设方面研究在广东革命根据地史上的空白,实现学术意义。也希望为今天的社会建设提供宏观上的启示,并且从历史的角度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重视和开展社会建设,而且也有能力有信心领导中国人民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4-15)
张晓辉[2](2011)在《革命与建设难两全:孙中山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孙中山曾叁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极为重视,希望由此而实践其理想。他立志将广东建为模范省,将广州建为模范市,因时局动荡不居,更由于为革命军事筹款紧迫和建设模范市的现实考虑,其经济建设侧重于财政经济和市政方面。孙中山的实践收效有限,主要是因为革命优先即兼战乱干扰以及某些前瞻性即兼空想性所致,但其基本原则及政策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雷辉[3](2011)在《我省7县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日报讯 (/雷辉)今天,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省委常委、秘书长徐少华将带领广东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北京参会。中央多次召开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座谈会,但广东却是第一次受邀参加。 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1-11-04)
张晓辉[4](2011)在《孙中山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集大成者,提出了第一个较为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纲领,而且关注到现代化面临的两个问题,即革命与建设。孙中山曾叁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极为重视,希望由此而实践其理想。 一、孙中山胸怀宏伟抱负,矢志将革命根据地(本文来源于《广州日报》期刊2011-10-25)
段澜[5](2011)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全国的革命形势要求把广东建成统一和牢固的革命根据地。但是,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受到帝国主义、商团、军阀的威胁,处境岌岌可危。统一战线建立,在共产党人的推动下,广东革命政府大力发展工农运动,平定商团叛乱,肃清陈炯明、邓本殷等军阀的反动势力,使广东得到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也得到巩固,这为北伐战争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1年09期)
卜穗文[6](2008)在《聂荣臻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925年9月至1930年初,聂荣臻在广东从事革命斗争。他担任过黄埔军校党组织和中共广东区委、中共广东省委的领导职务,参与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初,他在香港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时,指导东江等地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广州文博》期刊2008年00期)
韩胜朝[7](2008)在《何应钦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革命运动中前期,何应钦积极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建工作,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军事训练方法。他率领黄埔官兵成为两次东征、平定刘、杨叛乱、处理"廖案"等一系列军事行动的主力。在此过程中,何应钦表现出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军人素质,在实战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军事活动,既推动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也为他日后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其间,他的政治思想尚能跟随时代潮流前进,在一定程度上赞成国共合作,支持工农运动和反帝运动。(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08年08期)
韩胜朝[8](2007)在《蒋介石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一文中研究指出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为了统一和巩固这块革命根据地,身为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率领黄埔官兵参与了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镇压刘、杨叛乱,解决廖仲恺被刺案,整肃粤军等一系列重大军事活动,提出过具有一定战略意义的"革命六大计划"。这些军事活动,在蒋介石早期军事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本文试就蒋介石从1924年秋到1925年底的军事活动作一粗浅的评述。(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期刊2007年05期)
肖承罡[9](2004)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的同时,也进行着革命的文化建设。于是,广东的东江、琼崖等革命根据地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也开始出现了无产阶级文化的雏形,这包括革命的文艺运动、革命的美术活动以及根据地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革命的文化与工农兵有了初步的结合,并成为巩固、发展根据地与革命武装的有力战斗武器。(本文来源于《广东党史》期刊2004年04期)
秦洪芳[10](2004)在《解放战争时期广东革命根据地的财政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解放战争广东革命根据地的财政为研究内容,从机构设置与管理、财政收入、支出等方面分别分析论述,旨在全面地展现此时期广东革命根据地的财政状况,概括总结其基本特征,论述财政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巨大历史作用,正确认识其成败得失。从而使人们能较清晰地回顾当时艰苦的游击战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领导根据地军民通过何种途径克服财政困难、度过难关,迎来战争胜利的。同时,从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现实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4-04-01)
广东革命根据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孙中山曾叁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极为重视,希望由此而实践其理想。他立志将广东建为模范省,将广州建为模范市,因时局动荡不居,更由于为革命军事筹款紧迫和建设模范市的现实考虑,其经济建设侧重于财政经济和市政方面。孙中山的实践收效有限,主要是因为革命优先即兼战乱干扰以及某些前瞻性即兼空想性所致,但其基本原则及政策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东革命根据地论文参考文献
[1].覃蓉.土地革命时期广东革命根据地社会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2].张晓辉.革命与建设难两全:孙中山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3].雷辉.我省7县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N].南方日报.2011
[4].张晓辉.孙中山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N].广州日报.2011
[5].段澜.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J].青年文学家.2011
[6].卜穗文.聂荣臻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J].广州文博.2008
[7].韩胜朝.何应钦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J].史学月刊.2008
[8].韩胜朝.蒋介石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
[9].肖承罡.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J].广东党史.2004
[10].秦洪芳.解放战争时期广东革命根据地的财政论析[D].暨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