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远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混凝土裂缝问题逐渐呈现,为了提升房屋工程质量,必须进行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有效性解决。文章主要分析了土建工程施工中的裂缝的产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防治
引言
混凝土是我国土建工程基础性原材料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混凝土裂缝问题仍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混凝土质量及裂缝控制是一种全过程质量控制,它与结构设计、材料优选和施工工艺、综合养护技术以及气象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各种因素对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所以应该遵循各环节相互匹配、整体优化的综合控制原则。
1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分析
1.1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材料的最终质量会受到材料本身质量以及搅拌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制成混凝土材料期间,部分碱性骨料会产生遇水膨胀的硅溶胶,胶体体积在增大过程中对混凝土产生挤压力量而造成裂缝。一些施工单位在选择骨料时未注重骨料的性能及组成,在实际施工期间使用非活性骨料过程中未注意水泥含碱量的严格控制,导致碱性骨料长时间处于碱胀过程,混凝土裂缝由此产生。
1.2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
土建工程施工必须严格考核当地地基状态,若存在地基变形情况,很可能造成土建工程地基沉降,整体结构承载力发生变化而造成混凝土裂缝。具体而言,地基变形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点:首先,随着混凝土重量的增加以及体积的增大,重力作用影响下沉降难以避免,持续重力作用下会出现水泥浆;其次,混凝土在塑性状态下结构存在变形约束,混凝土的支护力量及基础力量可能出现局部变形而导致整体发生不均匀沉降和裂缝;最后,在地基沉降的过程中裂缝的产生会明显影响土建工程模板及钢材,既而加大裂缝程度。
1.3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征,具体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内部因素变化,还是外部环境变化,都会造成混凝土形态变化。一旦混凝土温度出现变化或异常,都会造成结构上的应力变化,温度的这种变化直接反应出来就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影响混凝土强度,而温度变化的原因如季节温差、天气变化、日照变化等都会对温度产生影响。此外,混凝土完成浇筑后进入硬化阶段,在此过程中,水泥会发生水化产生大量水化热,致使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升高,甚至可达70℃以上。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最大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便会产生裂缝,这种现象多见于混凝土施工的中后期。
1.4收缩冻胀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裂缝成因当中,冻胀、收缩是较为常见的原因。由于混凝土收缩现象的产生而造成的裂缝问题,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出现了非常大的体积变形。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表层水分蒸发、吸收非常快,但内部水分损失、吸收相对较为缓慢,由于混凝土表层变形和内部变形不一致,一旦混凝土表面拉力超过荷载能力,就会形成裂缝。而冻胀所导致的裂缝一般会发生在0℃以下的环境中,此时混凝土因为内部水出现结冰发生体积膨胀,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最终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
1.5荷载因素引起的裂缝
由于荷载而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是混凝土结构在其正常运营过程中,需要承受常规动静荷载和次应力,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一定的裂缝问题。这种类型的裂缝问题又分为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首先,之所以产生直接应力裂缝,是由于土建工程设计、施工阶段出现计算问题,造成荷载计算量不足,加上后期施工阶段材料、机械堆积,荷载超标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其次,产生次应力裂缝的原因是设计、施工阶段考虑不周全,对于相关的凿槽、开洞等工序出现遗漏,使得荷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2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技术措施
2.1混凝土材料控制
为了避免温度裂缝的出现,应该合理配置混凝土材料,选择符合工程要求的水泥,一般选择的是矿渣硅酸盐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非常小。水泥使用之前,需要检查其水热性是否满足要求。细骨料一般选择天然砂,粗骨料通常选择的是级配比较高的碎石,其含泥量应该控制在1%以下。混凝土配合比例的设置应该要满足其结构强度的要求,并且合理降低水泥的使用量。搅拌过程中,为了能够降低混凝土的使用量,通常需要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减水剂、粉煤灰,以提升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使用材料要与试配材料一致,从而在配比的过程中能做到合理的控制,防止出现一些常见的失误。另外,把握好骨料的级配、参量比例,水泥的选择也要符合相关标准。在浇筑过程中,根据季节气候变化、现场环境等因素,可采取在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如减水剂等措施,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抗炭化、减少水化热、改善塑性变形等功能,从而保证混凝土浇筑成型的完好。在混凝土配比确定后,也要及时检测掌握混凝土的和易性。每种材料的质量和配合的比例要严格把关,做好这些工作对于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混凝土浇筑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先确定浇筑范围、合理的浇筑时间,并预估容易产生裂缝的位置,才能调配出合适的混凝土配比值,降低产生裂缝现象的几率。完成浇筑后,混凝土中的骨料由于重力作用会不断地下沉,导致少量的骨料会留在混凝土上部分,而混凝土表层又极易出现浮水现象,两者的混合致使了伸缩裂缝的产生。因此施工人员在混凝土凝固之前,务必要对其表面进行再次按压,避免伸缩裂缝的产生。在浇筑工程结束的24h内不能进行吊卸材料的操作,因为吊卸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混凝土结构会产生影响。当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在吊卸材料时,要逐渐增加吊卸重量,并降低操作的幅度,最大可能地减轻振动影响。④对混凝土要严格按照混凝土强度标准进行检测,只有在确保混凝土满足标准后才能进行不同部位的支模施工。为了避免建筑物产生楼板裂缝,在进行浇筑时,应该在楼板表面设置模板或脚手架,以此来分散建筑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使混凝土不受冲击影响。
2.3合理控制温差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造成的,合理控制温差减少温差引起的裂缝很有必要。在新拌混凝土中,其模板失去水分会发生塑性收缩产生裂缝,而表面失水则是因为水化热产生的温度过高、热量过多在混凝土发生冷却收缩时还没有完全散失而导致裂缝产生。在新拌混凝土试验中,采用了人工拌合法和机械搅拌法进行试验,在合理时间内均匀搅拌混凝土,通过模拟现场施工条件下所用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得出数据分析和研究。所以控制温度差或者是采用发热量较小的材料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很有效。
2.4混凝土养护控制
混凝土浇筑完成凝固成型后,应继续采取保温措施降低块体的内外温差,这不但能使温度应力减小,也能增大混凝土强度,更好的发挥应力松弛作用,从而确保混凝土发生干裂后不会造成大面积的塑性收缩。与此同时,应加大对混凝土材料的养护力度,特别是在雨雪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应使用遮雨布或搭建防雨棚,避免材料雨水受潮或凝结;同时应加强排水建设,以免雨水流入基坑致使混凝土的浇灌连续性受到负面影响,为土建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裂缝问题一直影响着建筑的质量问题,首先在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产生,尽量使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裂缝,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其次在裂缝产生后要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对裂缝进行修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存在,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耐用性。同时结构设计师要注重实践,在之前的案例上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解决裂缝产生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姚玉龙.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分析和控制要点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5)
[2]穆保建.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治理措施探讨[J].四川水泥.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