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十二烷基磺酸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烷基苯,磺酸钠,阴离子,烷基,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
十二烷基磺酸钠论文文献综述
梁若雯,梁志瑜,陈峰,谢丹华,吴艳玲[1](2020)在《经由MOFs煅烧制得多孔Fe_2O_3表面修饰十二烷基磺酸钠:一种高活性且易回收的燃油脱氮光催化剂(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物是目前最严重的环境污染源,其中含氮有机物燃烧产生的NOx等是污染大气和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伴随石油存量的不断减少、重质石油的更多利用以及机动车的大规模增加,由此引起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发展高效的燃油脱氮技术对保护环境意义重大.光催化氧化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高级氧化还原技术,由于其可以利用太阳光且在室温下进行,成本低易于进行,是一类理想的燃油脱氮技术.在众多光催化材料中,α-Fe_2O_3无毒、廉价且具有合适的带隙(2.3eV),是目前公认较好的光催化材料.然而,在光催化过程中α-Fe_2O_3较快的电子-空穴复合速度以及过低的比表面积极大降低了其效率.通常,选择性地设计高比表面的多孔半导体金属氧化物被认为是一种简单且实效的提高光催化反应效率的方法.近年来,以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s)为硬模板制备多孔金属氧化物的方法逐渐获得了科学家们的关注,这主要得益于热稳定性差的MOFs本身可以通过调控金属离子以及配体种类从而实现原位均匀的调节和修饰半导体金属氧化物,而且可以作为获得多孔性材料的基底.本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典型的MOFs即MIL-100(Fe).利用MIL-100(Fe)材料自身多孔性及热不稳定性,采用自模板法煅烧制备成多孔Fe_2O_3.制得的多孔Fe_2O_3亲油性较差,进行模拟燃油脱氮光催化反应时相互之间容易聚集成团,无法均匀分散于燃油体系中,导致光催化脱氮效率较低.因此,若能对所得多孔Fe_2O_3进行表面修饰使其亲油性增强并可均匀分散于于燃油体系中,无疑将促进底物的吸附,从而提高光催化燃油脱氮效果.Fe_2O_3表面带有正电荷,因此我们巧妙地选用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作为修饰剂,采用简单的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了SDS/Fe_2O_3光催化剂.选用吡啶脱氮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了SDS/Fe_2O_3复合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未使用修饰剂的Fe_2O_3相比,SDS/Fe_2O_3中长链烷基的存在使其表面亲油性增强,能够在模拟燃油溶液中更加均匀地分散进而提高了脱氮效率.其中煅烧温度为450℃且修饰0.25%SDS的样品活性最佳,可见光(λ≥420 nm)照射240 min后吡啶的脱氮率接近100%.(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20年01期)
程振锋,王傲宇,张俊文[2](2019)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711苯乙烯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探讨了吸附时间、振荡速度和pH对吸附量的影响,确定了吸附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12 h;搅拌速度,150 r/min;pH,7。同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该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不属于Langmuir吸附。(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8期)
胡学一,陈苗苗,方云,冯瑞沁,韩慧慧[3](2019)在《阳离子纤维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拟聚阴离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浊度法、表面张力法、zeta电位法和毛细管电泳法(CE)研究了典型的阳离子纤维素(JR400)与典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之间的缔合作用.浊度法和zeta电位法实验结果表明,在等电区附近产生的沉淀区随JR400浓度减小而变窄,加入过量SDBS后沉淀消失,而且发现阳离子纤维素同系物的分子量和取代度对结果的影响较小.表面张力法实验结果显示,该类复合体系的表面张力曲线表观上与典型"中性聚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相似,具有3个拐点(但第二拐点易被沉淀区覆盖)且SDBS与阳离子纤维素间形成缔合物. zeta电位法实验结果表明,沉淀区前少量SDBS存在时该缔合物具有正电位,因而维持聚阳离子特性;沉淀区后过量SDBS存在时该缔合物具有负电位,CE分析进一步证明其为拟聚阴离子.上述实验结果和结论对研究该类复合体系具有较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高斯萌,康志红,夏坤,乃永宁,袁瑞霞[4](2019)在《抗衡离子对壬基酚取代的十二烷基磺酸盐在正癸烷/水界面聚集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考察了一价阳离子(Li~+、Na~+、K~+、Rb~+、Cs~+)对壬基酚取代的十二烷基磺酸盐在正癸烷/水界面上的聚集行为。通过分析密度分布,计算界面厚度、界面张力以及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基与水中氧原子的相互作用,发现随着一价阳离子的半径增大,界面厚度逐渐增加,极性头基与水中氧原子的配位数减少。研究也表明抗衡离子半径的变化能够影响壬基酚取代的十二烷基磺酸盐在正癸烷/水界面的界面性质。(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苏桂萍,向瑾,郑汶江,邹伟,颜杰[5](2019)在《吸附-泡沫分离法联用技术处理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吸附法改进泡沫分离工艺,用于处理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废水。结合吸附法与泡沫分离法,以CaCO_3粉末为吸附剂,对废水进行鼓泡,经此处理后废水中重铬酸盐指数降至20 mg/L以下,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考察固-液(CaCO_3-废水)比、pH值、分离时间、吸附剂颗粒大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优化实验参数。结果表明,当固液比为1∶283、pH为8、吸附剂粒径小于50 um、处理时间为120 min时,去污效果最佳,CODcr去除率为87. 51%,SDBS去除率为78. 41%。此外,运用该法对含NPEO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其CODcr和NPEO的去除率分别为84. 25%和73. 45%。结果表明吸附-泡沫分离法联用技术对阴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军宪,顾小玉,刘瑶泽,熊慧,金灿庆[6](2019)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联苯类分子液晶传感器中传感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建立了液晶5CB/真空,液晶5CB/水,表面活性剂SDS/水溶液和液晶5CB/SDS水溶液界面来研究基于竞争包合的液晶传感器中传感分子的工作原理。研究表明,5CB液晶在真空下会自发的变为一维有序的排列,当和水作用时液晶分子5CB取向为趋于与液体表面水平,当与表面包含SDS的溶液相互作用时分子取向为垂直液面。本动力学模拟反映了以SDS作为探针分子的竞争包合类液晶传感器中的传感过程。(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潘婷婷[7](2019)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高硫有机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厌氧生物处理具有经济高效性和能源可回收性,其一直作为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首选工艺被国内外环保工作者所关注。然而,废水中大量硫酸盐的存在,会致使硫酸盐还原菌(SRB)与产甲烷菌(MPA)竞争基质,从而影响系统产甲烷效能,特别是硫酸盐还原产生的高浓度硫化物会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致使系统失稳甚至崩溃。目前,关于硫酸盐对厌氧系统的影响研究已多有报道。但一些实际化工和医药行业废水不仅含有高浓度的硫酸盐,也含有一定浓度的有机硫化合物。虽然有研究表明,在厌氧生物处理系统中,这些有机硫化物中的硫可能会以硫酸盐或硫化物形式释放到系统中,但这些硫物质的转化规律和对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处理性能究竟有何影响,目前还缺乏关注。为此,本研究以一些废水存在的典型含硫有机化合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关注对象,利用长短期试验,在硫酸盐与有机硫化物共同存在情况下,考察了厌氧处理系统的性能,系统研究了SRB与MPA的竞争特征、污泥性状以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征。获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批量活性试验研究表明,在COD/SO_4~(2-)为10的条件,低浓度SDBS能被厌氧生物有效降解,降解产物主要为复杂的脱硫苯系化合物和巯羧酸类等物质,同时可释放出硫酸盐。但当SDBS浓度高于30mg/L时,随着浓度增大SDBS越不容易被厌氧生物降解,对产甲烷菌的活性造成的抑制程度越大。因此,确定30mg/L的SDBS浓度作为下一阶段长期影响试验研究。(2)无机硫与有机硫共同存在对厌氧系统影响的长期试验研究表明,厌氧系统净化性能受到COD/SO_4~(2-)和SDBS的共同影响。当COD/SO_4~(2-)从10依次降低至5的各阶段内,未添加与添加SDBS的厌氧系统(分别为R1和R2)运行稳定,COD去除率分别保持在91%和88%左右,硫酸盐还原率可分别高达70%和75%,且SDBS的存在可大幅增加产气中甲烷占比,同时有助于减少系统中VFAs积累,碳质量守恒核算发现R2中产甲烷的COD当量比例高于R1,MPA对电子流的利用占主导地位。然而,当COD/SO_4 ~(2-)≤2的阶段,SDBS的存在使R2中产甲烷菌受到显着的抑制,加重VFAs积累,减少产甲烷COD当量,SRB占用电子流超过了MPA,系统性能远低于R1系统。因此,在存在SDBS的系统中应该控制COD/SO_4~(2-)大于2以保证反应器运行的稳定性。另外,发现SDBS的转化规律与COD/SO_4~(2-)密切相关,在厌氧消化反应过程中SDBS会释放出硫化物,且随着COD/SO_4~(2-)的降低SDBS去除率降低,转化为硫化物含量减少,导致在后期污泥中SDBS自身的积累,并在和低COD/SO_4~(2-)的共同作用下对系统性能造成了严重抑制。由于添加的SDBS含有的硫元素小于进水总硫的百分之一,因此与批量试验相比释放出的硫酸盐影响不明显。另外,观察微生物浓度(MLVSS)变化,发现COD/SO_4~(2-)小于10时,随着COD/SO_4~(2-)降低,会使MLVSS不断下降同时导致无机组分浓度提高。SDBS的存在有助于系统中MLVSS浓度的提高和降低无机组分的浓度。(3)COD/SO_4~(2-)的改变和SDBS的存在对污泥形态,胞外聚合物(EPS)以及粒径分布有着显着的影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COD/SO_4~(2-)为10的初始接种污泥中微生物的形态种类均不如COD/SO_4~(2-)为1的末期丰富多样。且SDBS的存在使得系统中微生物形态种类更加丰富。在R1试验过程中总EPS含量变化不明显,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相近。其中蛋白质基本不变,主要是多糖含量的改变。PN/PS的比例总体上呈减小的趋势。而R2的总EPS高于R1,且试验过程中总EPS和蛋白质变化相当明显,多糖含量始终远小于蛋白质含量。说明在SDBS存在时,微生物主要以分泌大量蛋白质作为应激反应。污泥粒径受到COD/SO_4~(2-)和SDBS的影响不同,其中在高COD/SO_4~(2-)条件下,对污泥颗粒的形成没有抑制作用,而低COD/SO_4~(2-)阶段整体的污泥粒径明显减小。SDBS在COD/SO_4~(2-)高的阶段,有利于污泥成团结构形成,但是随着COD/SO_4~(2-)降低,污泥粒径有所减小。整体上R2的污泥粒径明显大于R1,且大颗粒的污泥比例较大,因此R2的污泥更容易聚集成团,有利于形成和维持污泥内部的厌氧环境,从而促进目标反应和加快厌氧反应过程的启动。(4)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显示,微生物菌群丰度和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受到COD/SO_4~(2-)和SDBS的影响。没有SDBS的系统中,COD/SO_4~(2-)为7最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COD/SO_4~(2-)为10时,SDBS对微生物菌群丰度几乎没有影响,COD/SO_4~(2-)低于10时,SDBS明显使微生物菌群总数减少,另外微生物的多样性随着COD/SO_4~(2-)减小而降低,SDBS的存在也使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产甲烷古菌中利用乙酸作为产甲烷基质的Methanosaeta占有最重要地位,SDBS有利于增大利用H_2/CO_2产甲烷菌的比例,使利用乙酸产甲烷古菌的比例下降,尤其在COD/SO_4~(2-)为5和2时,利用H_2/CO_2产甲烷菌占有更大优势。硫酸盐还原菌中Desulfovibrio占相对主导地位,该菌属可生成乙酸,从而减少与产甲烷菌的基质竞争,并有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宋海茂,秦雪冬,王璐,刘金彦[8](2019)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碱性溶液中对铝合金的缓蚀》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态失重法、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极化曲线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研究在Na OH的碱性介质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铝合金2024-T3缓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c处于1×10-4~1. 5×10-2mol·L-1之间时,缓蚀效率会随着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c为1×10-2mol·L-1时,缓蚀效率达到86%以上.并且,从扫描电镜图中可以看出,加入最佳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金属表面较为光滑.(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徐林燕,张志鹏,王东梅,邱忠平,段京[9](2019)在《蛋壳及膜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鸡蛋壳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分离鸡蛋壳和壳膜制备2种吸附材料,研究其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吸附剂用量、溶液pH、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参数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鸡蛋壳的吸附量达8.29 mg/g,壳膜的吸附量达119.9 mg/g,蛋壳和壳膜的吸附过程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并且均为自发、放热过程。另外,研究了蛋壳和壳膜的脱附性能,结果表明NaOH对蛋壳和壳膜的脱附率可达60%以上,说明蛋壳和壳膜在吸附SDBS后具有较好的可再生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罗莎杰,曹秀君,李东梅,陈艳,景林[10](2019)在《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降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然而,SDBS会对水体造成重大污染,严重破坏水体生态系统,从而影响人类健康。介绍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性能特点,综述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降解方法,通过降解方法的分析与对比,为后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降解研究提供导向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十二烷基磺酸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711苯乙烯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探讨了吸附时间、振荡速度和pH对吸附量的影响,确定了吸附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12 h;搅拌速度,150 r/min;pH,7。同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该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不属于Langmuir吸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二烷基磺酸钠论文参考文献
[1].梁若雯,梁志瑜,陈峰,谢丹华,吴艳玲.经由MOFs煅烧制得多孔Fe_2O_3表面修饰十二烷基磺酸钠:一种高活性且易回收的燃油脱氮光催化剂(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20
[2].程振锋,王傲宇,张俊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研究[J].广东化工.2019
[3].胡学一,陈苗苗,方云,冯瑞沁,韩慧慧.阳离子纤维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拟聚阴离子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4].高斯萌,康志红,夏坤,乃永宁,袁瑞霞.抗衡离子对壬基酚取代的十二烷基磺酸盐在正癸烷/水界面聚集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化工科技.2019
[5].苏桂萍,向瑾,郑汶江,邹伟,颜杰.吸附-泡沫分离法联用技术处理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废水[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陈军宪,顾小玉,刘瑶泽,熊慧,金灿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联苯类分子液晶传感器中传感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
[7].潘婷婷.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高硫有机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9
[8].宋海茂,秦雪冬,王璐,刘金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碱性溶液中对铝合金的缓蚀[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9
[9].徐林燕,张志鹏,王东梅,邱忠平,段京.蛋壳及膜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吸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10].罗莎杰,曹秀君,李东梅,陈艳,景林.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降解方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