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同义连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副词,淮南子,荀子,词汇学,原因,汉语,礼法。
同义连用论文文献综述
金汝珍[1](2018)在《从修辞角度看荀子的礼法结构——以比喻与同义连用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修辞角度查看了荀子礼法论的结构及其意义。在礼法的基础结构上,所谓别立、并立、统一之叁类型当中,选取了"统一"的基础结构所产生的"礼法一体论"与"礼法定型化"。第一,阐述了从比喻的角度看"礼法一体论"的必要性。通过查看战国初中期文献里面的"度量衡器"比喻,可以发现荀子在儒家内部中未见的"礼之法化"倾向,由此也可以解释"礼法"的"一体论"。第二,基于上古汉语的同义连用现象论述了"礼法"的定型化。从同义连用的角度看"礼法"概念有一些修辞效果,由此可知荀子所谓的"礼法"可以理解为不可分离的特殊范畴,也可以看出"礼法"作为完整的"公式"来源于荀子的"礼法合治"思想。(本文来源于《国际儒学论丛》期刊2018年02期)
李云翔[2](2018)在《《说文解字》训释语同义连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义连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一直以来都得到学术界广泛地关注。同义连用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并列在一起使用,而表达相同的或基本一样的意思。《说文解字》是汉代许慎撰着的我国第一部字典,其训释语中有458组同义连用结构,其中两字连用的有456组,叁字连用的有2组。本文对这些同义连用结构进行穷尽性分析,探讨其中规律。论文共3章,分别从同义连用的训释、语义关系、语音关系叁个角度进行阐述。首先,论文对《说文解字》训释语中出现的同义连用现象进行了逐一训释,主要利用《尔雅》《玉篇》《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句读》等古代典籍对同义连用结构的语义内涵进行考证。然后,论文探讨同义连用之间的语义关系,揭示出它们存在“本义+本义”、“本义+引申义”、“本义+假借义”、“凡语(本义)+方言义”、“引申义+引申义”、“引申义+假借义”、“凡语(引申义)+方言义”、“方言义+方言义”8种关系,并运用统计法得出,“本义+本义”、“本义+引申义”类型的同义连用在《说文解字》训释语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最后,论文探讨同义连用之间的语音关系,这里运用唐作藩对上古音系的注音方法,对每组同义连用进行了注音,并揭示出它们存在“声纽之间关系”、“韵部之间关系”、“声韵之间关系”的特点。其中,“声纽之间关系”包括“双声”、“准双声”、“旁纽”、“准旁纽”、“邻纽”五个小类,经统计得到“旁纽”类型的同义连用数量最多。“韵部之间关系”包括“迭韵”、“旁转”、“对转”、“旁对转”四小类,其中“旁转”类型的同义连用数量最多。(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5-01)
李瑞楠[3](2017)在《现代汉语同义副词的强程度连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义副词连用是副词连用体系中十分特殊的一类,本文以程度副词为例,从同义副词迭加以及无间隔连用两个方面出发考察同义副词的强程度连用,并探讨其内在机制问题。通过数据材料的整理我们认为同义副词连用的强程度机制主要有无限反复、从强到弱、单音节多音节、节奏优化、指向优选、交选调和、"起伏"即灵活度等几个方面组成,试图阐释同义副词连用的强程度连用的机制。(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梁超[4](2014)在《秦简同义连用现象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义连用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连在一起使用,在句中能表达相对完整意义,充当同一语法成分的语言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正式公布的秦简为语料,对秦简的同义连用进行穷尽性的考察,重点分析秦简同义连用词语在用字、词义、语法方面的特点,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期刊2014年00期)
林春香[5](2014)在《总括范围副词同义连用形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总括范围副词的主要同义连用形式经历了"皆悉→悉皆→尽皆→全都"这样一个历时的发展替换过程。在语义指向上,同义连用不能指向名词性宾语,在搭配限制上,同义连用形式不能用于任指,也不能总括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语用上,同义连用可以满足说话者对全量表达的突出强调的心理需要。(本文来源于《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周建姣[6](2014)在《东汉砖文中的同义连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义连用是古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修辞现象。是指出于强调、渲染、调剂音节等需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临时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同义连用在先秦彝铭和典籍中就有使用,周秦两汉文献中已经大量存在。经过大量调查发现东汉砖文里也有这种用法。不过东汉砖文由于语料较少,只发现两例,一是双音节词"物故"与单音节动词"死"连用,一是表示总括的短语"莫不"和表总括的副词"皆"连用。(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4年01期)
梁超[7](2013)在《秦简同义连用现象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义连用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连在一起使用,在句中能表达相对完整意义,充当同一语法成分的语言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正式公布的秦简为语料,对秦简的同义连用进行穷尽性的考察,重点分析秦简同义连用词语在用字、词义、语法方面的特点,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学行堂语言文学论丛(第四辑)——2013年全国博士生论坛(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与比较文学学研究领域)论文集》期刊2013-10-01)
季琴[8](2013)在《支谦译经中二字式同义连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支谦译经是研究中古汉语的珍贵语料之一,支谦译经中有着大量的二字式同义连用,文章在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全面地展现出支谦译经二字式同义连用的特点,并且探讨了形成这种二字式同义连用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包珏[9](2013)在《《淮南子》同义连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义连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义词连在一起使用,在句中表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充富一个句法成分的语言现象。了解同义连用封我们正确地校勘、标点和注释古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淮南子》为主要语料,从结构类型和语义构成两方面对其中的同义速用现象造行了描写和分析,分析了同义连用的特点及同义连用产生的原因,并对部分疑难语词造行了考释,最后阐明了同义连用对辞书编纂和古籍整理两方面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七个部分:一、绪论本章从理论和专书研究两个角度综述了前人对同义连用的研究成果,并简单介绍了《淮南子》的成书、流传、整理、版本情况、语料价值和研究现状,阐明了我们研究《淮南子》同义连用的意义和方法。二、同义连用的界定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解决了同义关系的界定问题,认为理性意义相同是界定同义词最重要的依据,同义词是几个词的某一个义位相同,而不是全部意义都相同。第二部分列举了23条《淮南子》同义连用的例子,通过分析同义连用构成成分的区别特徵,阐明了同义连用对词羲的分析和概括作用。叁、《淮南子》同义连用的结构类型《淮南子》共有同义连用961条,其中双音节873条,叁音节4条,四音节83条,五音节1条。本章根据音节数量的不同,将同义连用分为双音节、叁音节及四音节叁种结构类型,并分别举例加以介绍。四、《淮南子》同义连用的语义构成本章根据同义连用语义构成的不同,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八种类型分别举例加以介绍。五、《淮南子》同义连用的特点及成因本章介绍了《淮南子》同义连用的五个特点即数量的不均衡性、结构的松散性、意义的完整性、组合的灵活性以及词性的基本稳定性,并且探索了同义连用的成因,即交际需要、修辞手段和韵律节制。六、《淮南子》疑难语词例释本章考释了笔者在研究《淮南子》的过程中遇到的“字面普通而义别”及“字面生涩而义晦”的同义连用。七、《淮南子》同义连用研究的实用价值本章阐明了同义连用对词典编纂和古籍整理两方面的实用价值。附录附缘穷尽式列举了《淮南子》同义连用961条,并根据其词性和音节进行了简单分类。(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4-08)
宋积良[10](2012)在《《水浒传》中同义连用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水浒传》(以下简称《水》)中同义连用现象概述(一)重迭形式指某一语素或词在上下文中重迭出现的同义连用。目前还没有学者将此看成同义连用。显然,这种现象属同义连用,可分为两种现象:1.同一单音节语素或词重迭后连用。如,只见远远地林子里闪出一道灯光来。(第2回)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第3回)2.同一双音节词以ABAB式重迭组合连用。(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2年04期)
同义连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同义连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一直以来都得到学术界广泛地关注。同义连用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并列在一起使用,而表达相同的或基本一样的意思。《说文解字》是汉代许慎撰着的我国第一部字典,其训释语中有458组同义连用结构,其中两字连用的有456组,叁字连用的有2组。本文对这些同义连用结构进行穷尽性分析,探讨其中规律。论文共3章,分别从同义连用的训释、语义关系、语音关系叁个角度进行阐述。首先,论文对《说文解字》训释语中出现的同义连用现象进行了逐一训释,主要利用《尔雅》《玉篇》《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句读》等古代典籍对同义连用结构的语义内涵进行考证。然后,论文探讨同义连用之间的语义关系,揭示出它们存在“本义+本义”、“本义+引申义”、“本义+假借义”、“凡语(本义)+方言义”、“引申义+引申义”、“引申义+假借义”、“凡语(引申义)+方言义”、“方言义+方言义”8种关系,并运用统计法得出,“本义+本义”、“本义+引申义”类型的同义连用在《说文解字》训释语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最后,论文探讨同义连用之间的语音关系,这里运用唐作藩对上古音系的注音方法,对每组同义连用进行了注音,并揭示出它们存在“声纽之间关系”、“韵部之间关系”、“声韵之间关系”的特点。其中,“声纽之间关系”包括“双声”、“准双声”、“旁纽”、“准旁纽”、“邻纽”五个小类,经统计得到“旁纽”类型的同义连用数量最多。“韵部之间关系”包括“迭韵”、“旁转”、“对转”、“旁对转”四小类,其中“旁转”类型的同义连用数量最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义连用论文参考文献
[1].金汝珍.从修辞角度看荀子的礼法结构——以比喻与同义连用为中心[J].国际儒学论丛.2018
[2].李云翔.《说文解字》训释语同义连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8
[3].李瑞楠.现代汉语同义副词的强程度连用[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4].梁超.秦简同义连用现象考察[J].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2014
[5].林春香.总括范围副词同义连用形式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4
[6].周建姣.东汉砖文中的同义连用[J].学术交流.2014
[7].梁超.秦简同义连用现象考察[C].学行堂语言文学论丛(第四辑)——2013年全国博士生论坛(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与比较文学学研究领域)论文集.2013
[8].季琴.支谦译经中二字式同义连用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
[9].包珏.《淮南子》同义连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3
[10].宋积良.《水浒传》中同义连用现象研究[J].芒种.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