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障碍电脑语言系统U1在失语症患者语言训练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庆梅,蔡秀英,柯俊,沈丹,范可可,杨卫新,李莉,方琪[1](2020)在《镜像疗法联合常规言语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皮质下失语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镜像疗法联合常规言语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皮质下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急性脑梗死后皮质下失语患者3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2组患者均于发病后第7天开始接受2周的常规言语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言语治疗基础上加用镜像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言语治疗,评估2组治疗前、病程第3周及病程第12周失语商(AQ)、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以3个月AQ提高≥30分为言语功能明显改善,改良mRS 0~2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周治疗后,2组病程第3周和第12周NIHSS、AQ、AQ各项(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及命名)及mRS得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第3周和第12周治疗组的AQ、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NIHSS及mRS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言语功能明显改善率(82.35%)较对照组(35.29%)更为显着(P=0.013)。校正混杂因素后,干预方式及年龄与言语功能明显改善相关(P<0.05)。结论:镜像疗法结合常规言语训练有助于急性脑梗死后皮质下失语患者言语和神经功能的康复,同时促进患者3个月言语功能的明显改善。
周秋敏[2](2019)在《远程康复有效促进脑卒中后失语症功能恢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在全球脑卒中高发的情况下,失语症患者数量迅速增加。失语症患者虽然在卒中一个月之后存在一定的语言康复,但将近60%的失语症患者在卒中一年后仍然未完全康复。因此,大量失语症患者需要临床语言康复训练的持续进行,这对于当前的医疗系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如何使现有的语言康复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利用最大化,探讨可行的康复方式是研究的热点。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综合性的失语康复训练中的可行性,并观察计算机语言和认知等综合训练在医院其作为远程治疗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失语症患者持续性康复。方法:设置住院组和离院组,每组20位患者。将其中10例入住院对照组,10例入住院试验组,10例入离院后对照组,10例入离院后试验组。住院对照组采用每天两次的常规治疗;住院试验组,在每天一次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一次远程干预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5次,每例病人治疗时间为2周。于干预前、治疗2周后采用WAB(Western Aphasia Battery,西方失语成套试验)前四项、AQ(Aphasia Quotient,失语商)及CADL(Communicative Abilities in Daily Living test,实用交流能力评价)对两组患者的症状以及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离院对照组采用家庭主题交流30分钟/次,2次/天,连续30天;离院试验组采用家庭主题交流30分钟/天,另外再进行远程干预30分钟/天,连续30天。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WAB前四项、AQ及CADL评价两组患者的症状以及改善情况。结果:对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可知,患者在运用远程干预技术后较常规干预在理解、表达、认知功能以及实用交流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改善,并发现远程干预效果与住院干预相当,但干预时间延长约两倍。结论:基于计算机言语认知系统和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康复可以积极、显着地促进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促进其恢复交流能力及回归家庭。
方雅靖[3](2018)在《赖氏通元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赖氏通元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疗效,通过与常规普通针刺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评价,以验证此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为目前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可行的方法,并进一步推广“赖氏通元疗法”的思想理念,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造福广大患者。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受试对象均来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将6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通过随机分配的方法分别归入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治疗。一般性治疗方面,两组受试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针刺治疗方面,试验组实施赖氏通元法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普通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于《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和《汉语功能性交流概貌测定(CFCP)》的量表评分和程度分级变化,并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对比,对赖氏通元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疗效进行初步探讨。研究成果1.一般资料的基线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惯用左右手、文化程度及诊断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观察指标的评价分析:(1)ABC量表评定中,两组间治疗前的谈话量(P=0.881)、谈话流畅度(P=0.270)、听理解(P=0.462)、复述(P=0.589)、命名(P=0.297)、阅读(P=0.372)、书写(P=0.534)各项评分和总积分(P=0.49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均P值>0.05。治疗后两组内各项评分和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值<0.001。其中,治疗后听理解(P=0.422)和书写(P=0.76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余项目和总积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BDAE量表评定中,治疗前两组患者BDAE分级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P=0.284。两组经治疗后,失语严重分级均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两组患者BDAE分级比较结果显示,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CFCP量表评定中,治疗前两组CFCP总分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P=0.74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状况均有改善,均P<0.001。治疗后两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赖氏通元疗法组疗效高于常规普通针刺组。3.疗效评定指标结果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赖氏通元疗法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普通针刺组。研究结论1.赖氏通元疗法和常规普通针刺法二者对脑卒中后失语症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体现在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等语言功能的恢复,失语严重程度分级的改善,和日常语言沟通能力的提升。2.两种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听理解和书写两项语言功能的临床疗效相近,对谈话、复述、命名、书写四项语言功能和失语程度、言语能力的临床疗效则赖氏通元疗法明显优于常规普通针刺法。
李薇薇,何小俊[4](2017)在《言语康复软件在脑卒中失语症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本文对国内外失语症言语康复软件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主要阐述国内外常用的失语症言语康复软件、其应用形式及言语训练内容,以期为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康复训练提供信息和指导。
姜迎萍,周益凡,牛文琪,唐述婷,申建国[5](2016)在《维吾尔语训练系统治疗维吾尔族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维吾尔语训练系统治疗维吾尔族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维吾尔族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维语计算机组、汉语计算机组和传统训练组,每组患者20例。维语计算机组采用本课题组设计研发的失语症(维语版)训练系统V1.0版进行言语康复训练,汉语计算机组采用汉语失语症训练系统进行言语康复训练,传统训练组由精通维吾尔语-汉语的维吾尔族言语治疗师实行一对一的传统训练。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训练后)采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制定的汉语失语症检查法(维语版)、各种言语型式的障碍程度分级表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定法(CADL)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维语计算机组的听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及命名能力评分均显着优于汉语计算机组和传统训练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训练组和维语计算机的阅读能力评分显着优于汉语计算机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维语计算机组的听理解能力和说话能力的改善情况显着优于汉语计算机组和传统训练组(P<0.01);维语计算机组和传统训练组的读理解能力的改善情况显着优于汉语计算机组(P<0.01);传统训练组书写能力的改善情况显着优于维语计算机组和汉语计算机组(P<0.01)。治疗后,维语计算机组的CADL评分和治疗前、后的差值均显着优于汉语计算机组和传统训练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汉语计算机组治疗后的CADL评分和治疗前、后的差值亦显着优于传统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语症(维语版)训练系统可改善维吾尔族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但对书写功能的改善低于传统的言语训练。
袁玉萍[6](2016)在《针康结合治疗维吾尔族脑梗死后失语症fMRI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失语症训练系统(维吾尔语)治疗维吾尔族脑梗死后失语症的疗效,探讨运用头针结合失语症训练系统(维吾尔语)治疗后大脑语言功能区的变化,以及维吾尔族脑梗死后失语症语言功能恢复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维吾尔族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头针结合失语症训练系统(维吾尔语)组(治疗组)和失语症训练系统(维吾尔语)(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第四周末,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并由治疗师用维吾尔语失语症检查法(ABU)检查两组患者语言功能的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受损的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ABU评分,NIHSS评分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ABU量表评分,NIHS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功能磁共振图像显示大脑语言功能区与治疗前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对大脑语言功能区的激活有干预作用。结论:头针结合失语症训练系统(维吾尔语)可有效治疗维吾尔族脑梗死后失语症,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失语症训练系统(维吾尔语)治疗。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于评价脑梗死后维吾尔族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区激活情况及恢复机制具有可行性。头针结合失语症(维吾尔语)训练系统能有效改善维吾尔族失语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语言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饶颖,何小俊[7](2016)在《计算机应用于失语症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对计算机在失语症康复护理中应用现况进行综述,主要阐述国内外计算机在失语症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概况及计算机在失语症康复护理中的几种应用,以期追踪计算机应用于失语症康复护理研究的进展,为失语症康复护理提供临床信息指导。
姜迎萍,周益凡,王波,牛文琪,唐述婷[8](2015)在《电针头针结合失语症(维吾尔语)训练系统治疗维吾尔族失语症患者的MRS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磁共振波谱分析,探讨电针头针结合失语症(维吾尔语)训练系统治疗维吾尔族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30例维吾尔族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10例,试验组为A组,电针头针结合失语症(维吾尔语)训练系统,对照组为B、C两组,B组为电针头针结合汉语失语症训练系统,C组为失语症(维吾尔语)训练系统。干预前后分别利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对Broca失语或Wernicke失语的患者Broca区和Wernicke区进行磁共振波普分析,并测定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和乳酸(Lactate,Lac),比较脑梗死病灶区与对侧正常组织的Cho/Cr,NAA/Cr,Lac/Cr之间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A组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三组患者中Broca失语或Wernicke失语者进行MRS结果分析,发现Broca区或Wernicke区的NAA/Cr,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而Cho/Cr及Lac/Cr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结论:电针头针结合失语症(维吾尔语)训练系统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失语症(维吾尔)训练系统,可引起患者相应脑部代谢产物发生变化,这些代谢产物的变化可能与患者的言语功能恢复有关。
邓娜,李小凤[9](2015)在《失语症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语言功能是指通过符号达到交流目的的能力,包括对口头语言、姿势语言、书面符号的理解与表达,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功能之一。失语症是一种由脑损害引起的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的语言障碍综合征,表现为重复、自发语言、命名、阅读、书写等方面的功能障碍[1]。失语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成年人最常见的为脑卒中,儿童最常见的为脑外伤,此外还有脑肿瘤、脑炎、中毒等[2]。有21%38%的脑卒中患者伴有失语症,其中50%可
邓娜[10](2015)在《美金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失语症(aphasia)即是由于获得性脑损害导致的语言功能受损甚至丧失的语言障碍综合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是脑卒中。而脑卒中患者中有21%-38%伴有失语症,其中50%的患者语言障碍可持续至发病6个月以后。语言功能的受损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给患者及其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目前国际上治疗失语症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药物、语言训练、计算机辅助疗法、物理疗法等,但均未显现出特别优异的效果。近年来有研究发现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盐酸美金刚)可促进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恢复,且在语言理解及表达方面均有改善。但相关报道较少且多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而未研究美金刚单独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疗效。目的:观察美金刚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患者18例,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8例,对照组10例。试验组患者服用美金刚至12周,对照组患者予以空白治疗。研究者分别在用药前、用药4周末、用药12周末使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RRCAE)对两组患者进行语言测试,在各个观察点对组内及组间进行听理解、复述、自发语言、出声读及阅读理解5个方面语言功能的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末、12周末各个失语分项目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2)在治疗4周末、12周末,试验组患者在听理解、复述、自发语言、出声读、阅读理解5个方面均较对照组提高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美金刚可能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具有改善作用。(2)本研究观察过程中未记录到不良反应,提示美金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二、无障碍电脑语言系统U1在失语症患者语言训练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障碍电脑语言系统U1在失语症患者语言训练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镜像疗法联合常规言语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皮质下失语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标准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随访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疗效判定标准 |
3.2 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
3.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4 讨论 |
(2)远程康复有效促进脑卒中后失语症功能恢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远程康复在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附录 |
致谢 |
(3)赖氏通元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的认识 |
一、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病名源流考 |
二、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病因病机探讨 |
三、脑卒中后失语症的辨证分型及治法治则 |
四、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古今中药治疗研究 |
五、脑卒中后失语症的针灸治疗现状和机制研究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理论认识及临床研究 |
一、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定义和分型 |
二、脑卒中后失语的神经定位诊断和主要临床特征 |
三、脑卒中后失语的检查方法 |
四、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发生与恢复机制 |
五、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治疗概况 |
第三节 赖氏通元法的概述及在脑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
一、赖氏通元法概述 |
二、赖氏通元法在脑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赖氏通元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
第一节 临床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病例选择(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脱落和剔除标准、终止试验标准) |
第二节 临床研究方法 |
一、临床研究设计 |
二、治疗方法 |
三、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
四、统计学处理 |
五、临床研究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一、赖氏通元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理论依据 |
二、赖氏通元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选穴依据 |
三、赖氏通元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机理探讨 |
四、本试验的不足及研究前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6)针康结合治疗维吾尔族脑梗死后失语症fMRI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案 |
2.1 治疗方法 |
2.2 分组 |
2.3 观察方法 |
3.研究疗效评定 |
4.统计学方法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8)电针头针结合失语症(维吾尔语)训练系统治疗维吾尔族失语症患者的MRS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2方法 |
3疗效观察 |
4结果 |
5讨论 |
(10)美金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四、无障碍电脑语言系统U1在失语症患者语言训练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镜像疗法联合常规言语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皮质下失语疗效观察[J]. 陈庆梅,蔡秀英,柯俊,沈丹,范可可,杨卫新,李莉,方琪. 康复学报, 2020(03)
- [2]远程康复有效促进脑卒中后失语症功能恢复[D]. 周秋敏.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3]赖氏通元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D]. 方雅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4]言语康复软件在脑卒中失语症中的应用进展[J]. 李薇薇,何小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36)
- [5]维吾尔语训练系统治疗维吾尔族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研究[J]. 姜迎萍,周益凡,牛文琪,唐述婷,申建国.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04)
- [6]针康结合治疗维吾尔族脑梗死后失语症fMRI的临床研究[D]. 袁玉萍.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7]计算机应用于失语症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 饶颖,何小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02)
- [8]电针头针结合失语症(维吾尔语)训练系统治疗维吾尔族失语症患者的MRS的研究[J]. 姜迎萍,周益凡,王波,牛文琪,唐述婷. 四川中医, 2015(10)
- [9]失语症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 邓娜,李小凤.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5(05)
- [10]美金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的疗效观察[D]. 邓娜. 重庆医科大学, 2015(05)
标签:失语症论文; 脑卒中论文; 无障碍论文; 言语治疗论文; 脑梗死的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