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幻象论文_高薪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幻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幻象,美学,米尔,道教,艺术欣赏,小说,中产阶级。

审美幻象论文文献综述

高薪[1](2019)在《审美弃绝与幻象的再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主义时期,艺术开启了一个不断放弃的过程,这个不断被放弃的东西,并非绘画、艺术或美学的可能性,而是一种特殊的有关艺术的观念。杜尚的“现成品”艺术是为艺术命名或对其可能性之设想中的一种。杜尚将艺术的这一原初性失落加以情欲化,并暗示出,艺术世界自此所能做的(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19-06-15)

孟凡君[2](2019)在《审美幻象:从认知神经基础、艺术欣赏到现代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学当中的错觉、艺术领域中的幻觉、审美经验中的幻象具有相通性。错觉、幻觉、幻象的英文表述都是“ilusion”,它贯穿着认知神经心理基础、艺术欣赏、审美经验和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只有确认其科学基础,探究其相互关联,才能比较清晰地理解审美幻象的内涵与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3-05)

何艳珊[3](2018)在《从“审美幻象”到“审美实相”——马克思的晚年思考与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之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幻象"是王杰教授从马克思晚年思想中提炼的一个美学命题,指的是表现为审美形式的、无法如实反映社会现实关系的意识形态。"审美幻象"的出现乃是由于人类的意识无法全面、准确地认识现实世界所导致的,因此克服"幻象"的出路有两个:其一是透过"审美幻象",分析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现实关系以纠正人们的既有认识偏差;其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完善人类的认知结构,从源头上杜绝"幻象"的出现。其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主要侧重于前者,而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则侧重于后者。原则上的一致性和内容上的互补性使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存在许多可以广泛交流的空间。以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的唯识学派为例,其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双层结构、"审美幻象"产生的原因、"审美实相"的物质基础、基于"实相"的审美理论和认知结构的优化方法等一系列学说,都和马克思晚年对"审美幻象"的思考遥相呼应且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因此,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付艳红[4](2018)在《文学的美学关怀——评《新世纪文学的变局与审美幻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新世纪文学以一个客观存在出现时,其中所裹挟的文化或者审美现象就会让人们重新回到文学和生活这类根本问题上。这样做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让文学史对现代性加以观照或者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更是对人们置身其中的生活方式、思想模式和自我精神状态的深刻反省。张永禄撰写的《新世纪文学的变局和审美幻象》(2017年12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一书试图对正在变化的中国文学予以宏观把握和整体判断,希望借此勾勒出今日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与未来走势。(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18年09期)

蒋星垚[5](2018)在《声音构筑幻象:西部片《正午》的审美之维》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午》这部经典的西部电影在人物刻画、叙事主题以及电影配乐等方面较之前的西部电影有着显着的革新与发展,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从《正午》的声音设计出发,窥见片中的电影声音具有叙事提示、渲染氛围、完整叙事、缝合空间等艺术作用。其为观众营造了一场完美的视听幻象,折射出美国西部电影的审美诉求。(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胜晨雨[6](2017)在《论审美幻象与压抑性欲望——以张艺谋电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观看张艺谋的电影,可以发现,他的电影具有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张艺谋早期电影通过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构建了特有的审美幻象,既保留了电影的深度意义,也增加了观赏性。本文以张艺谋电影为例,探讨其电影中存在的审美幻象与压抑性欲望。(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7年24期)

薛超[7](2016)在《缥缈幻象—汉唐时期道教仙境审美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宗教都会构想符合自身理念和发展逻辑的“他者世界”,道教也不例外,自道教产生起,就不断地吸收本土神话传统、外来宗教神话,并且积极创造属于道教的神话体系,从最高点的叁清境顺着玉京山往下是叁十六天,再从叁十六天顺着昆仑山来到地上的洞天福地、海外仙岛、二十四治;这一体系直至唐朝趋于成熟,却又不失灵性;上述环诸十方的仙境体系便是这般发展而来。然而,细观道教仙境就会发现它并不是一蹴而就;也非出自一人之手;更不是“顺其自然”产生的。道教仙境的形成是伴随着无数次神权与皇权,道教与佛教、儒家;道教内部的争辩、对抗乃至屈服而产生的。而这些权力之间的纠缠统统在道教仙境中留下了痕迹。在道教仙境中,表面上看起来好像长生久视的神仙往来无极、宫廷楼阁美轮美奂,但实际上仙境的每一处构造都彰显出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看似永恒的他界,实际上只是道教修士为了等待仙人的降临而建造的供奉之所。仙境中处处表现出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仙——山——人混杂在一起,有我有他,无我无他。这种似是而非的状态令人感到眩晕,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这种明悟;而符号学以及结构主义神话学则恰到好处的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案,同时,从审美的层面展开既有其内在学理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对仙境中每一个细小的神话素,包括金玉贵物、宫殿楼阁、神仙典录等等,以及道教仙境神话构建模式逻辑的深入分析,藏于仙境表象里的一些特征被挖掘出来,永恒性似乎只是享乐的永恒;等级性实际上是“道——美”与“凡——美”对抗的结果;美丽的仙境环境也只不过是附在仙境外一层伪装的轻纱;看似神圣不可侵犯,实际上早已与凡尘融为一体。在通过对道教仙境特征的分析转而深入入本质分析后,缠绕在仙境表面的光晕被拨开,却发现藏于这光晕内部的是一片虚无;道教仙境由于参杂了太多人性,而失去其神圣性,以至于长期以来无法形成形而上的本体内核,永久地存在于凡尘之中,演变为道士的私人居所和供奉之地:仙境就只是一层光晕,如幻如梦,它迎合了数种话语权的要求,某种程度上来说,道教仙境就是各类话语权对抗、融合、屈服的结果;道教不断地对道教仙境的光晕加以装饰,以满足民众摆脱生存焦虑的渴望,然而,其本质只是一种审美幻象。这种审美幻象是整个中华民族对于长生久视和美好生活的集体想象,这一想象是如此直白,以至于人们对于它的幻想充满了矛盾和卑劣,却又不加掩饰。中国人文化起源的着重点在于生命,而仙境就是一种延伸,带着中国人的人性特质和需求,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绽放出别样光彩。(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周小仪[8](2016)在《中产阶级审美幻象与全球化阶级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流行的中产阶级审美品味和生活方式构成了一种特别的生活艺术化境界、一个拉康式的幻象空间。这一具有审美特征的社会空间不仅使中产阶级个人作为主体得以构建,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彻底压抑了那个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至关重要的、不可调和的阶级对抗。这一中产阶级幻象,用巴里巴尔和马舍雷的术语说,是对阶级矛盾的"想象性解决"。它遮蔽、抚平了阶级冲突或拉康所谓"实在界"的入侵,从而编织出一幅中产阶级生活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并成为一个普世的、超族群的、超阶级的并吸引劳动者的梦想。由于全球化和当代资本的超时空运作,它实际是一种使金融资本的暴力得以柔性化的美学修辞。从理论上说,中产阶级并非实体,而是以幻象为表现形式的资本扩张的转喻。(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16年02期)

顾颉[9](2015)在《多音齐鸣与零度风格:多重迭合的审美幻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审美文化领域,无论是西方的魔幻现实主义,好莱坞的梦幻工厂,还是国内"穿越"的表征文本;无论是文本间的交互,还是多种文化素在时空中的颠倒交错,多种审美话语的重迭变形在文化创新的舞台上漫天飞舞。它既是当下人的必然期待,又是当下文化自身发展的诉求,更是文化生产的时代取向在当下中国审美文化变形机制的有效表达,即多音齐鸣与零度风格。(本文来源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李溪[10](2015)在《权力、文化与审美:当代城市景观中的叁重“幻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批判了当下城市景观中存在的权力、文化与审美的叁重"幻象",指出景观自身应当寻求作为人之本真生命的归属,而非任何外在的符号所附加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景观设计学》期刊2015年04期)

审美幻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理学当中的错觉、艺术领域中的幻觉、审美经验中的幻象具有相通性。错觉、幻觉、幻象的英文表述都是“ilusion”,它贯穿着认知神经心理基础、艺术欣赏、审美经验和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只有确认其科学基础,探究其相互关联,才能比较清晰地理解审美幻象的内涵与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幻象论文参考文献

[1].高薪.审美弃绝与幻象的再生产[N].美术报.2019

[2].孟凡君.审美幻象:从认知神经基础、艺术欣赏到现代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何艳珊.从“审美幻象”到“审美实相”——马克思的晚年思考与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之回应[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8

[4].付艳红.文学的美学关怀——评《新世纪文学的变局与审美幻象》[J].新闻爱好者.2018

[5].蒋星垚.声音构筑幻象:西部片《正午》的审美之维[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

[6].胜晨雨.论审美幻象与压抑性欲望——以张艺谋电影为例[J].戏剧之家.2017

[7].薛超.缥缈幻象—汉唐时期道教仙境审美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8].周小仪.中产阶级审美幻象与全球化阶级冲突[J].外国文学.2016

[9].顾颉.多音齐鸣与零度风格:多重迭合的审美幻象[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10].李溪.权力、文化与审美:当代城市景观中的叁重“幻象”[J].景观设计学.2015

论文知识图

南宁电视台《天鹅秀》冠军覃玲玲的“...日本表参道TOD’S旗舰店的立面拼贴效...化的个体体验性轻松。第叁空间的艺术生产示意图室内装饰效果图湘西州古丈毛尖茶包装

标签:;  ;  ;  ;  ;  ;  ;  

审美幻象论文_高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