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沈倩倩[1](2020)在《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探析》文中研究指明高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中关键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基本已经具备很独立的意识和自我判断的能力,虽然在一些方面会比较欠缺成熟,但是总体上他们具备自主决定的能力。因此对于高校学生的管理教师要转变观念和方式,以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管理和教学,实现学生的有序管理。基于此,该文针对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加以分析。
王茜[2](2020)在《西安外事学院“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对于最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言,其意义至关重要。近年来,书院制作为一种创新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已在国内许多高校快速发展,其改变了传统学生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也为一些学者所肯定。但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在部分高校仍停留在书院制的最初阶段,即主要还是以经验为导向,也缺乏系统性地实施方案或办法。本研究以西安外事学院为研究对象,以“学院+书院”管理模式为研究问题,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全面分析“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实施过程基础上,进而分析了该模式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最后探讨了完善“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对策。本文试图通过对西安外事学院“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背景、特点及成效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发现该模式在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通识教育效果不突出、教学管理与书院育人的推进有待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等,而原因则主要是管理者及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管理人员水平有限等。为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从重视人的建设、重视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等四个方面入手,以完善“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由此,我们应当在实践应用和综合评价中,与国内外高校优秀实施案例加以融合,从四个方面逐步完善“学院+书院”的学生管理模式。因笔者的水平及能力所限,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笔者希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发展的途径,以期对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点绵薄之力。
孙洁[3](2019)在《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现状与创新对策研究 ——以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是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动力驱动下,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全面推广了全民阅读活动。图书馆作为阅读资源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提供者,是全民阅读活动的主要阵地。高校图书馆既是大学校园的重要部门,又是图书馆界的重要一分子,其拥有着丰富的阅读资源、良好的阅读环境和优质的阅读服务。在助力高校教学科研的同时,对于开展校园全民阅读活动,吸引师生读者到图书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对建设书香校园、引领教风学风、丰富校园文化、传播学科知识、创新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具有推动作用。本文运用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思维,从全民阅读、阅读服务创新的相关概念入手,以人本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将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图书馆提供的诸多方面的阅读服务,如大力开展阅读活动、打造情景阅读空间、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搭建对外交流平台等。继而结合对读者进行的阅读服务满意度调查并分析,发现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方面存在资源利用率偏低、阅读环境缺少亮点、服务水平层次低、馆员服务意识弱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资源配置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有限、阅读服务社会化程度低、创新馆员队伍建设落后。为此,本文借鉴国内外先进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创新的相关经验,并结合南邮通达学院图书馆和大多数高馆的实际情况,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的对策:一是服务理念创新,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特色理念、共享理念和个性化服务理念;二是服务内容创新,强调建立特色馆藏、开展学科服务、提供社会化服务和建立图书馆区域联盟;三是服务环境设施创新,强调服务空间再造和完善智能服务配备;四是大力培养服务创新人才,强调提高馆员队伍素质、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建立科学的馆员激励机制。由于本文是基于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图书馆阅读服务现状的研究提出的创新策略,相信对同类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艳辉[4](2019)在《“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核心追求,教学质量是高校所提供教育成果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系统规定的标准。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应用于提升我国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引入到提高我国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中,一是进行内涵界定和阐述相关理论,从历史发展的维度,追溯我国“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对其在提升教学质量过程中发挥的价值作用进行分析。二是指出了影响本科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发展现状。三是对相关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主要从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展开,分析了基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四是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出发,对大学管理制度建设、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价三个主要层面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本论文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本科高校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揽[5](2019)在《高校“微思政”工作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着。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微媒介”应运而生,并逐渐进入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改革创新。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高校“微思政”工作为适应新时代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需求应运而生。本研究立足于新时代下的高校“微思政”工作,旨在探寻高校“微思政”工作的优化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概念阐释和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微思政”的概念、特征和功能,并从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中探寻高校“微思政”工作的理论渊源,此外,高校“微思政”工作中“微媒介”的应用,是其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因此还借鉴了传播学中的传播媒介理论,这也是高校“微思政”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高校“微思政”工作的现状分析。在探究了“微思政”的理论基础以及概念、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需要对当前高校“微思政”工作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微思政”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大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进而总结当前高校“微思政”工作的主要做法、成效、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校“微思政”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提出更好地高校“微思政”工作的优化策略。第四部分,高校“微思政”工作的优化策略。着眼于新时代下高校“微思政”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本研究主要从高校“微思政”阵地建设、产品开发、环境保障体系以及机制建设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总之,高校“微思政”工作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当前对高校“微思政”工作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本研究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高校“微思政”工作不仅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能够更新思政教师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使其教学更加适合当前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能吸引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以提升其自身修养。
尚海冬[6](2019)在《高校学生会建设研究》文中认为高校学生会是大学校园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组织。这个组织能够让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服务以及管理,同时也能增强大学生的组织、协调,以及沟通的能力,是一个队伍实现教育目标非常重要的平台。高校学生会在党组织的领导以及团组织的指导教育下,按照法律,学校的规定组织建立,同时独立的开展大学生工作的群众性的组织。它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遵守以及彻底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和组织大学生们的自我服务、管理、教育,让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学生会是大学生和社会互动的桥梁,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并且随着高校不断地扩大招收,给学校的精神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学生会对于学校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学生会的管理体制,利益相关的机制,主流社会思想对于学生干部的影响等因素都会影响高校学生会的建设。从学生会第一次在中国成立后,许多学者都对学生会的构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以U大学校学生会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实证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及历史研究的方法,并对学校老师、学生会成员以及普通学生进行采访。在调查访问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研究,按照时间的顺序进一步地梳理我国高校学生会的整体发展脉络,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发现当前很多学生会仍旧在自治性上有所欠缺。通过对U大学学生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改进措施,以促进学生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希望通过本文中的改善措施,可以强化学生会建设,进而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建设。
曹丽娟[7](2019)在《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字化问题研究 ——以A、B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全面普及,数据量不断增长,无论是计算机行业、软件应用行业都取得加速发展,进而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由于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管理内容复杂、个体差异较大等特点,如果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有发展需求,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融入数字化理念,对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实现差异化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持续优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以郑州市高校学生管理数字化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学生管理数字化相关理论背景进行总结,结合数字化理念、目标管理理念以及人本管理理论中所倡导的管理理念,通过资料搜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进行全面调查,选取学习管理、生活管理、评优管理、实习管理以及就业管理等方面对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数字化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发现,目前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字化工作中,存在学生对于平台的了解不足、学生的反馈信息处理不及时、针对学生需求的信息收集与调研不足以及学校资源及平台的整合及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造成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字化问题的原因,从多渠道实现信息传输与宣传、强化信息技术在需求收集与分析的应用、构建多元信息支撑的学生管理决策机制以及打造个性化的学生服务和管理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字化的对策。本文通过对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字化问题的研究,以期为完善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冯遵永[8](2019)在《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研究》文中认为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改革目标的提出必将推进大学治理主体、内容和方式的变革。学生作为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理由,是大学组织内部构成和活动的主体,是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活动的重要力量。在我国高等教育语境下,对学生参与内部治理无论是在认识还是实践上都还存在不足:学生参与治理的权利尚不明确,学生及学生组织的参与权力存在异化现象,学生权益的维护和救济机制不完善,学生参与的制度供给依然不足等问题突出。可见,相沿成习的大学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参与诉求。如何保障学生参与权利,使学生适度有序地参与治理,成为我国现代大学治理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治理理论和人本管理理论为基础,尝试构建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维护学生权利为价值取向,以学生权力为逻辑主线,从本质论、实践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探讨我国大学学生参与内部治理的依据、现实与策略;以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国外与国内等四个不同维度“全景式”考察政府、高校、学生三个主体在保障学生权利、行使学生权力方面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为提升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效果拓展新视野;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尝试回答为何需要学生参与、学生参与为何、学生如何参与等问题。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研究存在共识与差异、借鉴与启示、视角与视域的特点,相关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表现为: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系统性研究不足、本土化方略不实、创新性程度不强。以此为基础,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治理理论和人本管理理论为基石,确认学生的角色定位,将大学内部治理中的学生主体置于中心位置,并以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现实基础为根据,构建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的基本立场是:我国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既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基础,也有迫切性、必然性的现实,更有与我国大学立德树人相一致性的目的。其次,运用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法,循着中外大学的发展进程,以学生权力发展为主线,对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的源流、历史演进和当代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欧美国家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学生参与治理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参与治理须有体系性的制度保障、学生参与治理的机制须科学设计、学生参与治理的国际经验须理性借鉴等。同时,结合国内外大学内部治理典型经验,剖析国内外大学治理中学生参与的社会背景、历史动因、发展逻辑、功能内涵、参与路径、制度保障、机制安排等。第三,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从认知、内容、路径和价值四个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设计访谈提纲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进行半结构型方式访谈,发现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学生参与治理的主体地位隐而不显、学生参与治理的制度供给不足、学生参与治理的权力异化、学生参与治理的边界和限度难以厘定、学生参与治理的机制建设滞后。据此尝试构建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理念、制度和机制三个层面的机理模式。最后,以机理模式为基础,提出推进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的对策建议:一是通过倡导人本理念以促进学生参与治理的实现、树立法治理念以推进学生参与治理权力的落实、彰显服务理念以保障学生参与治理的主动性,改进现代大学治理理念。二是通过学生参与内部治理应以大学自主自治制度的建立为基础、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权力应以教育法律体系的健全为保障、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应以学生发展规则的健全为支点,健全学生参与治理制度。三是通过建立适度有序的学生参与机制、建立分层分类参与机制、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学生参与治理运行机制。
王方[9](2018)在《基于人本理论的X私立学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私立学校承担着为国家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重任,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私立学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机构有益的补充,有着独到的价值和作用。它与公立教育既有着相同的特点,也具有独有的优势和不同。相较于公立教育而言,私立学校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关注经济利益,但又不能以追求绝对的经济利益为根本目标。在我国近年来,私立教育呈蓬勃发展之势,但是部分学校存在着管理混乱,内部控制缺乏有效性等诸多问题。学校良好的秩序和优质的教学管理服务都离不开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如果内部控制有效性较弱,将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损失,学校的管理工作将遭受重大影响,那么学校将难以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生存。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私立学校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以往的内部控制通常看重的是财和物,以硬性管理手段为主,并没有认识到人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从而制约了内部控制的完善,大大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的支持与参与,人的作用和价值逐渐受到众多学者以及企业的重视。学校作为人才和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加强人本管理,充分发掘人才的价值是其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的前提,是其能够实现战略目标,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人本理论的私立学校内部控制要求学校在完善内部控制过程中,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全体教职工参与到内部控制活动中来,做到依靠人才、发展人才、调动人才,在传统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加入柔性管理理念,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结合人本理论对X私立学校管理层面的内部控制进行优化,以提升X私立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贺宇姣[10](2017)在《浅析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点项目之一,传统的学生管理只能对学生进行硬性的约束,无法获得学生的支持,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利用人本理论开展相关工作,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保证可以满足现代化高校学生管理要求。
二、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人本理论概述 |
2 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
2.1 学习热情不高,没有明确目标 |
2.2 纪律性差,团结性低下 |
3 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1 高校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存在偏差 |
3.2 高校管理者的管理目标不明确 |
3.3 高校管理方法比较生硬 |
3.4 高校管理内容无法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
4 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
4.1 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
4.2 有利于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
5 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
5.1 改变管理理念,树立人本理论思想 |
5.2 尊重高校学生的真实想法 |
5.3 明确管理职责和管理目标 |
5.4 制度与情感相结合 |
5.5 提高管理力度 |
5.6 注重管理评价,采取激励措施 |
6 结语 |
(2)西安外事学院“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文献简评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重点及难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学院制 |
(二)书院制 |
(三)“学院+书院”管理模式 |
二、理论基础 |
(一)人本管理理论 |
(二)学生发展理论 |
第二章 西安外事学院“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 |
一、“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提出 |
二、“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实施 |
三、“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特点 |
四、“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实施的成果 |
第三章 西安外事学院“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问题探究 |
(一)通识教育效果不突出 |
(二)教学管理与书院育人的推进有待提高 |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仍需提高 |
二、“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对“学院+书院”管理模式认识不到位 |
(二)学生主体地位未能突出 |
(三)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升 |
(四)学院与书院职责不明确,管理不畅 |
第四章 完善“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对策 |
一、重点突出人的建设 |
二、完善通识教育体系,提高学生评价度 |
三、夯实书院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 |
四、凸显书院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现状与创新对策研究 ——以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及创新研究综述 |
1.2.2 国内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及创新研究综述 |
1.2.3 简要述评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1.6 创新与不足 |
1.6.1 创新之点 |
1.6.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全民阅读 |
2.1.2 阅读服务创新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2.2.2 人本理论 |
3 南邮通达学院图书馆的阅读服务现状分析 |
3.1 南邮通达学院图书馆的发展概况 |
3.1.1 阅读环境 |
3.1.2 馆藏资源 |
3.1.3 馆员队伍 |
3.2 南邮通达学院图书馆的阅读服务举措 |
3.2.1 大力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
3.2.2 打造情景阅读空间 |
3.2.3 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 |
3.2.4 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
3.3 南邮通达学院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满意度调查 |
3.3.1 调查问卷 |
3.3.2 统计结果 |
4 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存在的问题 |
4.1.1 馆资源利用率较低 |
4.1.2 阅读环境缺少亮点 |
4.1.3 服务水平层次低 |
4.1.4 馆员服务意识弱 |
4.2 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资源配置机制不健全 |
4.2.2 经费投入有限 |
4.2.3 阅读服务社会化程度低 |
4.2.4 创新馆员队伍建设落后 |
5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创新经验借鉴 |
5.1 国外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创新经验 |
5.1.1 内华达大学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创新经验 |
5.1.2 约克大学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创新经验 |
5.2 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创新经验 |
5.2.1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创新经验 |
5.2.2 四川大学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创新经验 |
5.3 启示 |
6 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创新对策 |
6.1 服务理念创新 |
6.1.1 以人为本的理念 |
6.1.2 特色理念 |
6.1.3 共享理念 |
6.1.4 个性化服务理念 |
6.2 服务内容创新 |
6.2.1 建立特色馆藏 |
6.2.2 开展学科服务 |
6.2.3 提供社会阅读服务 |
6.2.4 建立图书馆区域联盟 |
6.3 服务环境设施创新 |
6.3.1 服务空间再造 |
6.3.2 完善智能配备 |
6.4 大力培养服务创新人才 |
6.4.1 提高馆员队伍素质 |
6.4.2 加强馆员的专业培训 |
6.4.3 建立科学的馆员激励机制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图书馆阅读服务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情况 |
(二)国内研究情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 |
第一章 “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学质量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以学生为中心 |
(二)教学质量 |
二、理论基础 |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第二章 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主要构成要素 |
一、高校学生 |
二、师资队伍 |
三、教学管理 |
四、课堂教学 |
五、教学策略 |
六、教学评价 |
七、教学条件 |
第三章 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发展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
一、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现状 |
(一)高校学生学习质量 |
(二)教师教学质量 |
(三)教学管理质量 |
(四)课堂教学质量 |
(五)教学评价质量 |
二、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
(一)学生因素 |
(二)教师因素 |
(三)高校教学管理 |
(四)高校课堂教学 |
(五)高校教学评价 |
第四章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
一、“以学生为中心”对提升教学质量的价值 |
(一)有利于建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
(二)有利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标准 |
(三)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
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策略 |
(一)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设计思路 |
(二)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
三、教学服务资源完善策略 |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二)改善教学条件 |
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观 |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
(三)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
五、教学评价模式构建策略 |
(一)实行主体性教学评价标准,关注学习效果 |
(二)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多样化 |
(三)丰富教学评价内容,注重多元化 |
(四)有效利用反馈信息并不断进行改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5)高校“微思政”工作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2 概念阐释及理论基础 |
2.1 “微思政”概述 |
2.1.1 “微思政”的内涵 |
2.1.2 “微思政”的特征 |
2.1.3 “微思政”的功能 |
2.2 “微思政”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 |
2.2.2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
2.2.3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 |
2.2.4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 |
2.2.5 传播媒介理论 |
3 高校“微思政”工作的现状分析 |
3.1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
3.1.1 数据来源 |
3.1.2 量表信度分析 |
3.1.3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描述性分析 |
3.2 高校“微思政”工作主要做法 |
3.2.1 打造了“微思政”阵地 |
3.2.2 推出了“微思政”产品 |
3.2.3 营造了“微思政”环境 |
3.2.4 制定了“微思政”机制 |
3.3 高校“微思政”工作成效 |
3.3.1 “微思政”工作方式逐渐受到重视 |
3.3.2 思政教学的实效逐渐提升 |
3.3.3 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
3.3.4 主体间性思政教育不断彰显 |
3.3.5 思政教育网络话语权提升 |
3.4 高校“微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
3.4.1 “微思政”阵地建设待加强 |
3.4.2 “微思政”产品吸引力不足 |
3.4.3 “微思政”环境易受干扰 |
3.4.4 教育主客体的媒介素养不一 |
3.5 高校“微思政”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 |
3.5.1 教育主客体重视程度不够 |
3.5.2 “微思政”产品较为单一 |
3.5.3 “微思政”环境保障体系不完善 |
3.5.4 “微思政”运行机制不健全 |
4 高校“微思政”工作的优化策略 |
4.1 高度重视“微思政”阵地建设 |
4.1.1 树立科学“微思政”理念 |
4.1.2 强化“微思政”平台建设 |
4.1.3 构建全方位“微思政”网络 |
4.2 不断加强“微思政”产品开发 |
4.2.1 充实“微思政”产品的理论根基 |
4.2.2 丰富“微思政”产品内容 |
4.2.3 大力推广“微思政”产品 |
4.3 大力完善“微思政”环境保障体系 |
4.3.1 加强“微思政”环境监管 |
4.3.2 强化制度和法律保障 |
4.3.3 加强“微思政”队伍建设 |
4.4 积极健全“微思政”工作长效机制 |
4.4.1 构建话语互动机制 |
4.4.2 健全反馈调节机制 |
4.4.3 制定工作激励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1 |
附录2 |
(6)高校学生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和不足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校学生会建设的基本理论 |
2.1 高校学生会的定义、特征和组织框架 |
2.1.1 学生会的定义 |
2.1.2 高校学生会的特征 |
2.1.3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组织框架 |
2.2 高校学生会的法律地位 |
2.2.1 高校学生会设立的法律依据 |
2.2.2 高校学生会的性质及地位 |
2.3 高校学生会存在的作用分析 |
2.3.1 彰显学生会在高校事务中的权利 |
2.3.2 协调学校与学生两大主体的利益配置 |
2.3.3 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功能 |
2.3.4 为广大学生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及帮助 |
2.3.5 学生会作为大学生权利救济手段的运作方式 |
2.4 高校学生会建设的理论基础 |
2.4.1 马克思以人为本理论 |
2.4.2 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理论 |
2.4.3 学生自治理念 |
2.4.4 自主治理理论 |
2.4.5 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培养目标教育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学生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问卷调查分析 |
3.1.1 问卷设计和调查 |
3.1.2 相关学生访谈 |
3.1.3 问卷结果统计 |
3.2 高校学生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学生会制度不健全 |
3.2.2 高校学生会管理模式过度行政化 |
3.2.3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不充分 |
3.2.4 学生会运营经费紧张 |
3.2.5 高校学生会趋向娱乐化、贵族化 |
3.3 高校学生会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法律因素 |
3.3.2 学生会自身架构原因 |
3.3.3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痛点 |
3.3.4 物资支持的成分 |
3.3.5 学生会成员意识因素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完善高校学生会建设的优化对策 |
4.1 完善学生会制度建设 |
4.1.1 推进学生会民主建设 |
4.1.2 完善学生会各项制度建设 |
4.1.3 加强学生会制度的执行力度 |
4.1.4 完善学生会人事制度 |
4.2 改进学生会管理模式营造自治管理氛围 |
4.2.1 去行政化,创造自治发展的大环境 |
4.2.2 充分引导学生会自主开展工作 |
4.2.3 重视大学生群体对学生会的评价 |
4.2.4 培养学生会组织文化 |
4.3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
4.3.1 优化学生干部选拔 |
4.3.2 加强学生干部培养 |
4.3.3 合理任用学生干部 |
4.3.4 定期组织学生干部考核 |
4.3.5 对学生干部进行激励 |
4.4 加大对学生会的物力、人力投入 |
4.4.1 提高各类资源调用能力 |
4.4.2 加强学生会场地投入 |
4.4.3 加强相关师资投入力度 |
4.5 加强学生会的服务意识 |
4.5.1 引导学生会成员摆正心态 |
4.5.2 动员校内学生广泛参与学生会工作 |
4.5.3 调动学生会成员工作积极性 |
4.5.4 调动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字化问题研究 ——以A、B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大数据 |
2.1.2 学生管理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目标管理理论 |
2.2.2 人本管理理论 |
3 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字化学生意见反馈调查 |
3.1 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字化开展现状 |
3.2 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字化学生意见反馈调查 |
3.2.1 调查目的 |
3.2.2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3 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字化学生意见反馈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1 学生学习管理 |
3.3.2 学生评优管理 |
3.3.3 学生实习管理 |
3.3.4 学生就业管理 |
3.3.5 学生日常生活管理 |
4 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
4.1.1 学生对于平台的了解不足 |
4.1.2 学生的反馈信息处理不及时 |
4.1.3 针对学生需求的信息收集与调研不足 |
4.1.4 学校资源及平台的整合及利用效率不高 |
4.2 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字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管理者主观性决策和信息有效性不足 |
4.2.2 学生数字化管理工作与学生关联度不够 |
4.2.3 高校学生数字化管理工作学生需求挖掘意识欠缺 |
4.2.4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技术整合能力不足 |
5 改善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字化的对策 |
5.1 多渠道实现信息传输与宣传 |
5.2 强化信息技术在需求收集与分析的应用 |
5.3 构建多元信息支撑的学生管理决策机制 |
5.4 打造个性化的学生服务和管理机制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8)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述评(Research Review and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
1.4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Possible Innovations and Deficiencies) |
2 理论基础与理性审视 |
2.1 理论基础(Theoretical Analysis) |
2.2 相关概念辨析(Concepts and analysis) |
2.3 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的理性审视(Rational Analysis of Internal Governance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
2.4 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Theory Analytical Framwork ofResearch) |
3 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的历史流变 |
3.1 欧美国家大学治理中学生参与的历史演进(Historical Progress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Governanc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
3.2 我国大学治理中学生参与的历史考量(Historic Review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Governance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
3.3 欧美国家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启思(Rethinking of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Governance of European andAmerican Universities) |
4.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的调查研究设计 |
4.1 研究内容与方法(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
4.2 基于学生主体的问卷调查(Student-centered Questionnaire) |
4.3 基于多主体的访谈调查(Interview Survey Based on Multi-subject) |
5.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的调查结果分析 |
5.1 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Analysis of Data about |
5.2 基于访谈调查的文本分析(Analysis of Interview) |
5.3 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的主要问题表征(Main Problem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l Governance of Universities) |
5.4 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机理模式的探寻与阐释(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Models about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l Governance of Universities) |
6.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之策 |
6.1 改进学生参与治理理念(Re-establish new Ideas of governance of modern universities) |
6.2 健全学生参与治理制度(Establish the System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University Governance) |
6.3 完善学生参与治理机制(Improv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University Governance) |
7.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Main research conclusions) |
7.2 未来研究展望(Future research prospects)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基于人本理论的X私立学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 |
2.1 内部控制理论 |
2.2 人本理论 |
2.3 激励约束理论 |
3 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区别 |
3.1 教育经费来源不同 |
3.1.1 私立学校教育经费的来源 |
3.1.2 公立学校教育经费的来源 |
3.2 产生校长流程及教师的引进方式不同 |
3.2.1 私立学校产生校长的流程及教师的引进 |
3.2.2 公立学校产生校长的流程及教师的引进 |
3.3 生源和营运目标有差异 |
3.3.1 私立学校的生源和营运目标 |
3.3.2 公立学校生源和营运目标 |
4 X私立学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4.1 X私立学校基本情况 |
4.2 X私立学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4.2.1 忽略“人才”的控制环境 |
4.2.2 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
4.2.3 控制活动不规范 |
4.2.4 沟通交流不畅 |
4.2.5 监督不严 |
5 基于人本理论的X私立学校内部控制的优化与实施 |
5.1 基于人本理论的X私立学校内部控制的优化思路 |
5.1.1 优化X私立学校内部控制的思路 |
5.1.2 基于人本理论的X私立学校内部控制优化原则 |
5.2 基于人本理论的X私立学校内部控制的优化与实施 |
5.2.1 塑造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环境 |
5.2.2 构建以人为本的风险评估机制 |
5.2.3 严格把控控制活动 |
5.2.4 加强内部信息交流和沟通 |
5.2.5 建立以人为本的监督机制 |
6 对策建议与展望 |
6.1 对策建议 |
6.1.1 接受学校内外各组织团体的监督 |
6.1.2 基于“人本理论”的内部控制需要加强员工素质培养 |
6.1.3 实施“人本理论”的内部控制需要“刚柔并济”的管理手段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浅析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本理论的主要思想内容分析 |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人本理论的应用措施 |
1、树立正确的人本管理观念 |
2、明确高校学生管理职责 |
3、制定情感管理机制 |
4、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 |
三、结语 |
四、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 沈倩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6)
- [2]西安外事学院“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研究[D]. 王茜.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3]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现状与创新对策研究 ——以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图书馆为例[D]. 孙洁. 扬州大学, 2019(02)
- [4]“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D]. 宋艳辉.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5]高校“微思政”工作优化策略研究[D]. 王揽.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6]高校学生会建设研究[D]. 尚海冬.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郑州市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数字化问题研究 ——以A、B高校为例[D]. 曹丽娟. 河南大学, 2019(01)
- [8]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研究[D]. 冯遵永.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9]基于人本理论的X私立学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王方. 重庆理工大学, 2018(11)
- [10]浅析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 贺宇姣. 明日风尚, 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