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基因番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番茄,转基因,疫苗,基因,花柄,茎干,磷酸酶。
转基因番茄论文文献综述
holiso[1](2019)在《担负过“狼桃”的恶名,扣过“转基因植物”的帽子 扒一扒番茄的“黑历史”》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是全球消费最多的蔬菜之一,2016年的全球产量为1.77亿吨,比十年前涨了近30%。全球的番茄种植面积约为500万公顷,平均每平方米收获番茄3.7千克。全球最大的番茄产国是中国和印度,但印度单产量很低,低于每平方米2.5千克,这与美国(9.03千克/米~2)、西班牙(8.62千克/米~2)和摩洛哥(8.08千克/米~2)的单产量形成了鲜明对比。荷兰的番茄单产量大大高于全球其他地区,平均为50.7千克/米~2。(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中学生)》期刊2019年09期)
檀静[2](2019)在《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对BALB/c小鼠T、B淋巴细胞群数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转基因番茄口服防龋疫苗免疫后BALB/c小鼠脾脏内T、B淋巴细胞亚群占总T、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分析各组间T、B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差异,初步探索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在小鼠体内发挥免疫作用的作用机制。方法:1、制备PAcA蛋白抗原及兔多克隆抗体,培育T_2代转基因番茄植株,应用PCR、Western blot、ELISA等技术对T_2代转基因番茄果实进行鉴定,并检测T_2代转基因番茄中融合蛋白的表达含量。2、将18只雄性、6周龄BALB/c小鼠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3组:空白组(正常饲养)、阴性对照组(正常番茄汁)、实验组(T_2代转基因番茄汁),每组6只,经灌胃免疫4周(每周1次)后,ELISA法检测唾液中SIgA和血清中IgG抗体滴度;在首次免疫后5周时,取各组小鼠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脾脏内T、B淋巴细胞亚群分别占总T、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分析比较各组间亚群数量的差异。结果:1、经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纯化的PAcA蛋白,并测得PAcA蛋白浓度为2.19 mg/mL。2、将T_2代转基因番茄植株经PCR鉴定,证实其含有pacA基因,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T_2代转基因番茄果实中表达目的蛋白,说明成功培育出T_2代转基因番茄,测得T_2代转基因番茄中融合蛋白浓度为7.929μg/mL。3、转基因番茄免疫BALB/c小鼠后,在唾液和血清中分别检测到SIgA抗体和IgG抗体,且于首次免疫后5周时抗体滴度最高。4、在首次免疫后5周时,实验组小鼠脾脏内活化B细胞、记忆B细胞、浆母细胞百分率显着高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实验组小鼠脾脏内CD4~+T细胞百分率显着高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实验组小鼠脾脏内CD8~+T细胞百分率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实验组小鼠脾脏内CD4~+/CD8~+比值显着高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可激活活化B细胞、记忆B细胞、浆母细胞和CD4~+T细胞,有效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本文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龙茜[3](2019)在《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对SD大鼠脾脏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课题组保存了T_1代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种子和含有重组质粒pET30a-PAcA的大肠杆菌,在此基础上制备PAcA蛋白和多克隆抗体,培育T_2代转基因番茄,将其制作成纯番茄果汁后灌胃免疫SD大鼠产生免疫应答,利用RNA-seq从转录组水平研究脾脏基因变化,探讨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免疫机制。方法:1、PCR和质粒测序筛选含重组质粒pET30a-PAcA的大肠杆菌菌液。2、IPTG诱导大肠杆菌表达PAcA蛋白后超声破碎,纯化,Western Blot鉴定蛋白。3、鉴定正确的PAcA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取血清得到多克隆抗体。4、PCR对T_2代转基因番茄进行gus和pacA基因检测,筛选含有外源基因APB-DOCK8的阳性番茄果实。5、BCA检测T_2代转基因番茄果实总蛋白浓度,ELISA检测T_2代转基因番茄果实融合蛋白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6、动物实验:(1)动物选择及分组:25只3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构建龋齿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灌胃免疫。A组:2 mL/kg转基因番茄果汁组;B组:4 mL/kg转基因番茄果汁组;C组:6 mL/kg转基因番茄果汁组;D组:8 mL/kg转基因番茄果汁组;E组:10 mL/kg转基因番茄果汁组。(2)免疫时间:每周免疫一次,连续免疫4周。(3)样本收集:唾液和血液样本于第一次免疫前1天及每次免疫7天后收集,直至第7周。(4)抗体检测:唾液中特异性抗PAcA的SIgA和血清中特异性抗PAcA的IgG含量使用间接ELISA法检测。(5)SD大鼠处死后取上下颌骨进行Keyes经典龋齿计分。(6)确定转基因番茄果汁最佳免疫剂量和脾脏取样时间。该实验经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7、转录组测序:(1)20只3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8 mL/kg转基因番茄果汁组,对照组:8 mL/kg正常番茄果汁组。(2)其余步骤同动物实验一。(3)第六周处死SD大鼠,提取脾脏总RNA,带有Oligo dT的磁珠富集mRNA后进行RNA-seq建库和测序分析;取上下颌骨进行Keyes经典龋齿计分。该实验经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结果:1、PCR和测序鉴定表明大肠杆菌的质粒中含有pacA基因,无突变。根据蛋白表达条件,获得浓度为0.8284 mg/mL的纯化PAcA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获得多克隆抗体。2、PCR测定T_2代转基因番茄果实DNA中标记基因gus和目的基因pacA,得到含外源基因APB-DOCK8的阳性番茄果实。3、T_2代转基因番茄果实总蛋白浓度为14.77 mg/mL,融合蛋白浓度为36.28μg/mL,所占比例为0.2456%。T_2代转基因番茄果实蛋白在173.5 KD大小处出现特异性条带,符合APB-DOCK8融合蛋白分子大小。4、动物实验表明,D组在第6周产生的SIgA和IgG抗体水平最高,且与其他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龋齿计分也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提取SD大鼠脾脏mRNA,经检测表明质量好,纯度高,生物学重复性较好;RNA-seq测序得到40个mRNA表达差异显着基因(P-adjust<0.05&|Fold Change|≥1.5),26个基因显着上调,14个基因显着下调。上调基因GO注释到88个条目,包括体液免疫反应(humoral immune response)、B细胞活化(regulation of B cell activation)等功能,且F<0.001,统计学差异显着;下调基因GO注释到307个条目,但F>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EGG分析上调基因显着富集的信号通路56条,包括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Fc gamma R-mediated phagocytosis)、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intestinal immune network for IgA production)、B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通路(B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且F<0.001,统计学差异显着;下调基因富集的信号通路16条,分析后F>0.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制备PAcA蛋白和多克隆抗体,培育含有标记基因gus、目的基因pacA和目的蛋白APB-DOCK8的转基因防龋番茄,为后续实验的开展提供基础。2、转基因番茄果汁灌胃免疫SD大鼠后,在第6周时,8mL/kg的剂量组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最高。3、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免疫SD大鼠后产生特异性抗体,RNA-seq技术对其脾脏基因进行分析,其中,26个基因显着上调,14个基因显着下调。上调基因GO分析显着富集到与体液免疫相关的功能上,如B细胞活化、体液免疫反应,KEGG分析显着富集到B淋巴细胞活化、抗体产生等信号通路中;下调基因的GO分析和KEGG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判定疫苗通过上调脾脏相关免疫基因达到体液免疫效果,为深入研究疫苗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邱实,张文举,许馥慧,邓志瑞[4](2018)在《Micro-Tom番茄转基因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植株的再生频率较低一直是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瓶颈之一.以番茄的MicroTom突变体为材料,探索了外植体植物激素配比、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筛选剂对愈伤组织发生和不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比下胚轴更适合作为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外植体;当玉米素(zeatin,ZT)质量浓度为0.5 mg/L,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质量浓度为1.0 mg/L时最有利于不定芽诱导;外植体预培养的适宜时间为3 d,农杆菌和外植体共培养的适宜时间为2 d;外植体对卡那霉素的耐受上限为40 mg/L,替门汀的适宜质量浓度为150 mg/L.实验所建立的转基因再生体系为Micro-Tom番茄的遗传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马倩,张岁芳,周佳旋,刘新[5](2018)在《葡萄VvWRKY13基因促进转基因番茄果实的早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葡萄品种‘左优红’和番茄品种‘Micro-Tom’为试材,采用转基因异源过表达和成熟相关生理性状监测的方法,研究了葡萄VvWRKY13过表达番茄株系的发育期,果实大小、种子数目和成熟相关基因的表达,以研究VvWRKY13在果实成熟中发挥的功能。结果表明:VvWRKY13具有促进番茄发育期缩短,果实变小,种子变少,增加部分成熟相关基因表达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01期)
敖雁,吴启,周桂生[6](2017)在《转基因番茄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番茄的基因工程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该研究综述了转基因番茄的抗病毒性、抗虫性、抗逆性、改善番茄品质和种质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转基因番茄在提高抗性和改善品质等方面的巨大应用价值,以期为今后转基因番茄的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7年22期)
赵惠[7](2017)在《番茄花柄脱落特异基因SlPP2C克隆、表达及转基因番茄的获得》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园艺作物之一,但落花落果现象严重限制产量,严重损害种植利益,弄清番茄花柄脱落的作用机理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有重要意义。利用课题组前期在番茄花柄脱落转录组测序时筛选到一个SlPP2C基因,本研究进一步探究了 SlPP2C基因在番茄花柄脱落进程的表达模式,并通过调查蛋白磷酸酶2C抑制剂处理对番茄离体花柄脱落的影响,结合启动子序列分析和外源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初步明确了其可能在番茄脱落过程中其关键作用。分别构建了SlPP2C基因的沉默和启动子表达载体,并获得阳性转基因番茄,为进一步研究SlPP2C的功能打下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调查蛋白磷酸酶2C抑制剂EDTA和NaF分别处理的番茄离体花柄脱落率,结果表明花柄脱落率均低于对照,蛋白磷酸酶2C抑制剂显着抑制了花柄的脱落。2.克隆了 SlPP2C基因的全长和番茄SlPP2C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蛋白保守结构域和序列比对结果均得出S1PP2C具有大多数PP2C共同的保守催化区域。SlPP2C基因启动子含有与光、干旱、热、IAA、ABA、JA、GA相关的多种响应元件,这些可能影响SlPP2C基因的表达。3.qRT-PCR分析SlPP2C在花柄脱落过程中的表达,随着花柄的脱落离区SlPP2C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且各时期离区SlPP2C基因的高于非离区,推测SlPP2C基因可能参与花柄脱落。外源激素IAA、ABA、ETH和1-MCP处理番茄离体花柄,IAA和1-MCP处理抑制了离体花柄的脱落,抑制SlPP2C表达,而ABA和ETH促进花柄的脱落,促进SlPP2C基因表达。4.构建了SlPP2C-RNAi和ProPP2C::GUS载体,通过遗传再生转化体系获得SlPP2C沉默和ProPP2C::GUS的转基因番茄。通过DNA和RNA PCR以及实时定量鉴定获得TO代SlPP2C沉默阳性转基因番茄,其植株表现出生长缓慢,呈深绿色,叶片较圆,花柄较粗,花柄脱落率降低,不易脱落;并获得染色效果良好的TO代ProPP2C::GUS转基因番茄。综上本文得出番茄SlPP2C基因在花柄离区特异性表达,促进花柄脱落进程,并获得SlPP2C沉默和ProPP2C::GUS转基因番茄,为深入研究SlPP2C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和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9)
张茜[8](2017)在《磷酸化钙调蛋白转录因子在番茄花柄脱落过程中的表达及SR2L转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器官脱落是指植物体的某一部分脱离母体的过程,作为自然界普遍发生的现象,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作物生产过程中,非正常的脱落过程,如果菜类蔬菜等花、果器官的脱落则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对脱落过程的调控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蛋白质磷酸化是一种翻译后的修饰方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在植物器官脱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本论文在前期番茄花柄脱落过程中磷酸化蛋白鉴定的基础上,选择了钙调蛋白转录因子家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钙调蛋白转录因子在脱落中的表达水平,并选取与脱落过程密切相关的钙调蛋白转录因子,构建转基因体系,为明确其在脱落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离体番茄花柄为试材,通过乙烯、1-MCP、Ca~(2+)、EGTA处理,调查了花柄脱落率,并对SR1L、SR2、SR2L、SR3、SR3L、SR4在不同时间表达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SR2L在基因水平变化不明显。结合本课题组前期乙烯处理下不同花柄脱落时间离区的磷酸化肽分析结果,其磷酸化水平差异显着,但翻译和转录水平均变化不明显,即SR2L的磷酸化作用与脱落过程密切相关。所以,从中选取磷酸化钙调转录因子SR2L来对脱落过程中的磷酸化蛋白进行研究。(2)通过TA克隆载体pMD18-T的介导,将SR2L和SR2LSS914A基因与质粒相连,构建了启动子为CaMV35S的表达载体pB7YWG2-SR2L,pB7YWG2-SR2LS914A。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番茄子叶进行侵染,经过筛选获得抗性幼苗。本次实验共获得TO代植转PB7YWG2-SR2L基因的阳性植株3株,转pB7YWG2-SR2L S914A基因的阳性植株4株。TO代转化率分别为2.9%,4.1%。(3)选择515nm的激发波长,对得到的植株根部进行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发现,与野生型"中蔬六号番茄"相比,转基因植株的侧根分生区细胞核区域中出现明显的黄色荧光信号。所以将钙调转录因子SR2L定位在番茄表皮的细胞核中。分别对TO以及T1代植株PCR检测、进行qRT-PCR检测、激光共聚焦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得到了鉴定。(4)通过结合磷酸酶抑制剂处理对番茄离体花柄外植体脱落的影响以及对T1代转pB7YWG2-SR2LS914A植株脱落情况。本试验得出两个推测:经过激光共聚焦试验将SR2L定位于细胞核内,SR2L有可能是在细胞核内与EIN2结合,发生了去磷酸化的作用,从而调控EIN3的应答;SR2L也可能直接与EIN3的启动子区域结合来参与乙烯调控的脱落反应。(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杨涛[9](2017)在《转基因聚合影响番茄抗坏血酸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AsA)是动物和植物都必须的重要代谢物之一。在植物中它是能够清除活性氧的抗氧化物,参与很多代谢过程。在人体中,AsA可以清除体内各种代谢反应产生的自由基,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然而人类进化过程中丧失了合成AsA的能力,必须通过食物摄取体内所需的AsA。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植物学果实研究的重要的模式植物,且含有丰富的抗坏血酸,因此,番茄抗坏血酸的研究在营养品质领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成为了科研者研究的重点。目前,AsA合成的几条途径已经研究较为清晰,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分别被克隆并鉴定了其功能。植物中大部分性状都是由多基因决定并调控的,其中AsA含量也是多基因决定的。之前有报道将多个基因聚合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抗病性以及氨基酸的含量等,但是,还没有基因聚合在抗坏血酸方面应用的研究。本课题是将实验室已保存的AsA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超量转基因系进行聚合杂交,通过生理生化实验来研究转基因聚合对番茄中AsA含量的影响。本课题的主要结果如下:1、将实验室保存的GMP、GME、GGP、GPP、GalUR、MIOX、MDHAR和DHAR超量转基因植株聚合杂交得到二价聚合植株GMP×GME、GGP×GPP、GalUR×MIOX、MDHAR×DHAR和四价聚合植株GMP×GME×GGP×GPP,六价聚合植株GMP×GME×GGP×GPP×MDHAR×DHAR,并且通过阳性检测,筛选到具有目的基因的植株。2、应用TCA抽提AsA的方法,测定了对照Ailsa Criag(AC)与单价转基因以及聚合植株的抗坏血酸含量,结果表明,在叶片中聚合植株与AC相比,AsA含量显着性增加,而在果实中除GGP×GPP植株没有显着性变化,其他聚合植株的AsA积累均显着性增加。应用qPCR对聚合植株中AsA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除GMP×GME×GGP×GPP的叶片中AsA的合成基因和代谢基因受到抑制外其他聚合植株在叶片和果实中的合成代谢基因均呈上调表达,说明了聚合杂交导致多基因多点调控AsA,最终增加了AsA的含量。3、通过对在16h光照/8h黑暗的条件下生长的一个月苗龄的植株叶片进行测定AsA含量来分析聚合植株在光诱导下的规律,结果说明,聚合植株对光更加敏感,使聚合植株在此期间内的波动振幅变大,但是AsA含量随昼夜变化的趋势是没有改变。同时,通过AsA合成前体的饲喂试验发现,由于在叶片和果实中植株通过不同的合成途径合成AsA,在叶片中,主要是D-甘露糖/L-半乳糖途径合成AsA,而在果实中聚合植株GMP×GME、GMP×GME×GGP×GPP在果实中叁条途径都同时发挥作用合成AsA,使得聚合植株的AsA的含量增加,GGP×GPP聚合植株则只是由D-甘露糖/L-半乳糖途径合成AsA,导致AsA含量没有显着性变化。4、通过对AsA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酶GMP、GalUR酶的活性测定,发现聚合植株中这两个酶都显着性的增加,说明转基因聚合增强了关键合成酶的酶活力,从而提高了AsA的积累。同时,通过甲基紫精模拟氧化胁迫,对叶绿素、丙二醛以及H2O2的检测说明,聚合植株也增强了对氧化逆境的抗性。5、为了探究聚合植株中源与库的关系,我们通过对叶柄和果柄以及其卸载液的AsA含量测定,聚合植株与对照AC相比果柄中的AsA含量显着性增加,结合聚合植株绿熟期的果实饲喂AsA与AgNO3组织定位的结果显示,聚合植株相比对照增强了AsA的转运能力。同时,聚合植株也改变了植株很多农艺性状,果实的形状和重量,茎粗,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等等。(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10](2017)在《科学家发现新基因使转基因番茄产量翻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遗传学家已找到让番茄产量翻倍的方法。虽然大部分人关注的是玉米或番茄的大小和口味,但培育者关心这些植物如何生长。例如能极大地影响果实数量的茎干的分支模式或果实收获的难易程度。对于稻米、大麦和小麦,早期农民会让那些开花的茎能更多地分支,以便每棵植物能产出更多谷粒。然而,番茄的分支仍像其野生的祖先,先有花,随后果实沿着藤末端呈之字形排列。(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转基因番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检测转基因番茄口服防龋疫苗免疫后BALB/c小鼠脾脏内T、B淋巴细胞亚群占总T、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分析各组间T、B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差异,初步探索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在小鼠体内发挥免疫作用的作用机制。方法:1、制备PAcA蛋白抗原及兔多克隆抗体,培育T_2代转基因番茄植株,应用PCR、Western blot、ELISA等技术对T_2代转基因番茄果实进行鉴定,并检测T_2代转基因番茄中融合蛋白的表达含量。2、将18只雄性、6周龄BALB/c小鼠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3组:空白组(正常饲养)、阴性对照组(正常番茄汁)、实验组(T_2代转基因番茄汁),每组6只,经灌胃免疫4周(每周1次)后,ELISA法检测唾液中SIgA和血清中IgG抗体滴度;在首次免疫后5周时,取各组小鼠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脾脏内T、B淋巴细胞亚群分别占总T、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分析比较各组间亚群数量的差异。结果:1、经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纯化的PAcA蛋白,并测得PAcA蛋白浓度为2.19 mg/mL。2、将T_2代转基因番茄植株经PCR鉴定,证实其含有pacA基因,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T_2代转基因番茄果实中表达目的蛋白,说明成功培育出T_2代转基因番茄,测得T_2代转基因番茄中融合蛋白浓度为7.929μg/mL。3、转基因番茄免疫BALB/c小鼠后,在唾液和血清中分别检测到SIgA抗体和IgG抗体,且于首次免疫后5周时抗体滴度最高。4、在首次免疫后5周时,实验组小鼠脾脏内活化B细胞、记忆B细胞、浆母细胞百分率显着高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实验组小鼠脾脏内CD4~+T细胞百分率显着高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实验组小鼠脾脏内CD8~+T细胞百分率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实验组小鼠脾脏内CD4~+/CD8~+比值显着高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可激活活化B细胞、记忆B细胞、浆母细胞和CD4~+T细胞,有效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基因番茄论文参考文献
[1].holiso.担负过“狼桃”的恶名,扣过“转基因植物”的帽子扒一扒番茄的“黑历史”[J].科学大众(中学生).2019
[2].檀静.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对BALB/c小鼠T、B淋巴细胞群数量的影响[D].遵义医科大学.2019
[3].龙茜.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对SD大鼠脾脏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D].遵义医科大学.2019
[4].邱实,张文举,许馥慧,邓志瑞.Micro-Tom番茄转基因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马倩,张岁芳,周佳旋,刘新.葡萄VvWRKY13基因促进转基因番茄果实的早熟[J].北方园艺.2018
[6].敖雁,吴启,周桂生.转基因番茄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7
[7].赵惠.番茄花柄脱落特异基因SlPP2C克隆、表达及转基因番茄的获得[D].沈阳农业大学.2017
[8].张茜.磷酸化钙调蛋白转录因子在番茄花柄脱落过程中的表达及SR2L转基因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7
[9].杨涛.转基因聚合影响番茄抗坏血酸含量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
[10]..科学家发现新基因使转基因番茄产量翻倍[J].中国食品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