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中的女性主义浅析

政治学中的女性主义浅析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省泉州市362000)

摘要:女性主义原指欧美发达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与运动,其核心是要求妇女享有身为人类的完整权利。经过200多年发展,女性主义逐渐深入到各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她才成为政治学中的一个新兴学派。

关键词:女性主义;社会性别;性别政治

一、女性主义的内涵

二战后,经过近百年妇女运动的发展,伴随着各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由此进入历史的舞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女性主义成为政治学理论中的一个新兴学派,1988年6月,伦敦经济学院的《千禧年》杂志举行了一个主题特别的会议——“妇女与国际关系”学术讨论会[]。它被认为是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正式确立的标志。

(一)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为研究国际关系领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范畴。社会性别是由社会文化因素建构起来的一整套范畴,与生理性别不同,“社会性别”是指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生理性别是以人的生物特征为标志,构成了男性与女性在生理结构、染色体等方面的二元对立划分,但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生理性别方面的不同不足以产生男女之间巨大的社会文化的差异。因此他们认为社会性别是在生理性别的基础上经由社会文化运作的产物。[]在社会性别这一概念下,男性与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分别被称作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由此女性主义学者认识到,在父权制的社会中,经过这种社会文化长期的建构,性别关系深受在生理性别基础上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男性被赋予了积极、理性、独立、主动、统治、支配等男性的“标准”特质;而女性则一直被认为是与消极、感性、依赖、被动、被统治、被支配等特征相联系。男性与女性按照“规定”的“标准”各自在不同的领域活动,男性通常在政治、经济、法律等能够拥有权力和威望的“公共领域”活动,而女性则被限制在以家庭、孩子、老人为中心的“私人领域”活动,也因此,女性被建构为了远离权力、政治的群体。这种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分析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政治问题:比如美国为何未能出现女性总统,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基础,它就是性别政治。

(二)性别政治

女性主义从社会性别的视角下揭示了国际政治中男女性别不平等的现状,而基于男女生而平等的概念,女性在政治领域并未获得与男性相等的权力。康德认为人的能力是有性别差异的,妇女缺乏政治理性或公民理性,妇女是感性的动物,没有理性。[]正是在这种男权意识的作用下,妇女在公共领域的意义遭到了社会的否定,女性从来只是从属者,性别政治就是女性主义对政治、社会、生活等领域中女性因其性别因素而被置于从属地位的研究。在父权制社会中,社会对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做出了二元对立的“规定”,男人担任着统治者、支配者的角色,而女人担任着从属、被保护的角色,“男尊女卑”、“在家从夫、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女子生活的常态,一旦有女人“谋权篡位”,擅自更改社会“赋予”她的角色,便会被认为是另类的、不受认可的甚至会遭到男性的管制。“根据传统的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男主外/女主内的两分法,妇女被建构成远离政治的性别”,[]由此,性别政治也为这一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女性主义的政治现象

政治参与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从表述中来看,作为公民,不论男女都应该拥有政治参与的权利,但基于政治参与的现实,与男性相比,女性是政治参与的迟来者。美国妇女运动最早是以争取妇女的投票权发动起来的,因为投票权是妇女参政的前提,而女性一直被排除在投票这一基本的政治权利领域之外。

由于在长期的父权制社会中,男性群体不仅在家庭中享有权力和地位,在社会中政治也有由男性把持,国家由男性统治,而女性则被限制在私人领域,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小孩,她们被束缚在家庭中相夫教子,从属于家庭、社会中男性的统治。因此性别政治把所有积极的性别特质和角色都“赋予”给了男性,由男性长期占据的领域和职位也被“赋予”了“男性标签”,在如今民主社会中,女性虽然能够担任“男性标签”的职位,但只是因为社会长期给女性定位的“女性气质”,这些女性常常遭受来自男性的质疑和嘲弄,她们被认为不能胜任“男性标签”的职位。同时,随着妇女逐渐从家庭走出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她们“抢走”了男性的工作,“占据”了管理者的职位,这些引发了男性群体对自己威望和地位的担忧以及害怕失去权力的恐慌。

女性主义的实践历程是曲折的,以美国为例,1848年之前的美国所宣称的“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所包括的仅仅只是男性,经过妇女运动者的不懈奋斗,1920年宪法第19条修正案终于规定了妇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有一半的女性成为了职业妇女,打破了女性只该待在家里的社会观念。虽然女性在美国社会的地位有了提高,但在工作领域仍然存在着性别歧视的现象,就连198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美国至今都仍未签署。五十年代后,职业妇女数量的激增改善了美国女性的经济地位,增强了女性的权力意识,尤其是提高了女性组织活动的能力,比如,1966年全国妇女组织在华盛顿成立,1971年全国妇女政治委员会成立。

三、结语

国内对女性主义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被引入国内,1998年王逸舟的《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第一次系统的介绍了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理论。由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女性主义研究。女性主义的视角对于当今社会问题给予了众多的关注,尤其是对各种频频出现的女性问题的关注,它把社会性别这一分析方法带入该领域,是对传统理论的极大丰富。虽然女性主义仍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理论发展存在着不成熟、不完善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它的确能够起到创新的作用,并且丰富了传统理论。

作者简介:沈彤(1993-),女,汉族,籍贯河南省许昌市,华侨大学2016级研究生。

标签:;  ;  ;  

政治学中的女性主义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