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城论文_匡广佳,王思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北京旧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旧城,北京,街区,空间,四合院,建成区,文明史。

北京旧城论文文献综述

匡广佳,王思琪[1](2019)在《基于白纸坊“街区诊断”的北京旧城更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并落实北京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北京西城率先实施以优化功能配置、业态调整升级、空间布局整理、风貌特色塑造、秩序长效管控和街区精神培育为主要内容的街区整理工作。白纸坊街道作为北京老城非传统风貌区的一般建成区,具有居住、政务办公、教育培训、商业等混合功能以及老城居住邻里单元特征的良好条件,但仍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是老城问题的缩影。本文以白纸坊街道为对象,通过明确街区目标定位进行街区划分,对街区资源进行梳理盘点,构建普适性的指标体系开展街道全域及分区问题诊断,并制定相应更新策略形成长效机制。力图成为老城同类型地段可持续发展的先导示范,让政务更好地服务于民,邻里生活更加和谐,人文特色更加突出。(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彭勇智[2](2019)在《“合零为整”:产权视角下的北京旧城四合院更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老城区大量四合院走向衰败,其人居品质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居民的生活需要,逐渐脱离城市发展。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四合院的产权破碎混乱,以及其带来的空间割裂、功能杂糅、风貌破坏等问题。本文以北京市帽儿胡同叁号院为例,从梳理破碎化产权出发,通过规整空间、协调功能、复兴风貌的方法对其进行更新设计,尝试为破解北京旧城四合院的更新难点提出一种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9-08-27)

孙少玮[3](2019)在《北京旧城公共服务设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旧城历史街区有着悠久绚烂的历史和多彩深厚的文化,且至今历史街区仍保留着较大比重的居住功能,老北京传统的居住生活方式是北京旧城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居住街区的价值不单单表现在北京旧城历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上,更在于它承载着重要的城市居住功能与大量的居住人口。所以无论是北京旧城整体风貌保护,还是城市功能的更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历史居住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基础上[1]。本篇论文通过对国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发展演变,了解国内公共服务设施发展趋势与不足;以北京历史街区之一的东四片区为例,对北京旧城历史和发展的梳理,总结并探讨了北京旧城历史居住街区公共服务设施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契机;通过对东四片区实地调研、问卷访谈、文献收集等方式,获取该片区与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的第一手信息。归纳总结,并提出针对东四片区公共服务设施升级建设的建议,从东四片叁条至八条片区内部、周边以及线上服务叁个维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也希望可以归纳总结出适用于北京旧城其他片区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30)

杨子乔[4](2019)在《旧城更新下共享空间营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常态”的资源环境硬约束下,旧城更新进入了精细化的更新阶段,存量土地的合理利用与空间更新是现时代语境下的旧城更新。旧城中存在很多公共空间不受重视的情况,包括产权模糊的居住空间、机动车占据街道的步行空间,以及社区的邻里空间。在如今的共享时代,旧城中的公共空间如何整合与有效利用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1世纪以来,经济模式在从传统的集约经济模式转向共享经济模式,产生了一系列的共享,包括信息、资源、空间以及生活方式的共享。同时,共享对旧城的存量使用方式、邻里空间重建、空间使用价值乃至产权结构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引起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本研究着重于旧城更新背景下共享空间营造方式的探究,从多学科层面展开论述:首先对旧城空间基本构成进行解读,包括物质结构形态和社会结构形态,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随后从旧城存在问题与旧城更新目前所存在问题两部分出发,探究其旧城公共空间的内在关联;其次通过对共享空间的内涵与特征进行详述,结合旧城中的公共空间激活的实例,包括北京大院胡同28号和“巴塞罗那模式”这两个案例,探明旧城公共空间是旧城更新的“穴位”,构建出旧城公共空间与共享空间关系,指明构建旧城的共享空间可以提升旧城空间使用率,通过不同权责的转换来实现旧城价值以及提高旧城社区凝聚力。再次,对旧城更新下共享空间类型与营造路径详述,通过居住空间共享、街道空间共享、社区共享叁个层面进行论述。最后,以北京延庆旧城作为实证研究,构建共享旧城。将共享空间营造方式植入旧城是旧城更新的一大创新,对旧城更新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0)

王昭雨,庄惟敏[5](2019)在《基于点评数据的旧城改造更新后评估研究——以北京钟鼓楼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各地旧城改造更新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以北京钟鼓楼广场周边地区为例,采用实地调研访谈与线上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线上点评数据对旧城更新改造使用后评估的意义。首先概述北京钟鼓楼地区的改造进程;划定旧城改造的研究范围,然后结合实地调研访谈,对线上点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通过两种分析方式的比较,检验点评数据评估的合理性,并就点评数据评估的方法进行总结,研究点评数据对于旧城改造更新使用后评估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赵丹羽,谭丽婷[6](2018)在《北京旧城一般地段存量提升规划方法刍议——以牛街街道街区整理规划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北京旧城牛街街道为例,探讨了街区整理规划的思路与技术方法及其对旧城一般地区存量提升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笔者认为,以"目标、问题及需求"为导向开展的街区整理规划,为"总规诊断"背景下,解决旧城"大城市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街区整理规划中对街区单元的划分,能够有效地破除管控壁垒,引导项目实施落地;以公众参与、人本观测、大数据等分析方式开展的街区问题诊断,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角度,补充了旧城一般地段的规划研究方法;此外,以价值、活力和潜力为主导,现状与趋势分析相结合形成的街道特色空间结构,为街道空间发展的整体把控和街区重点实施提供依据;最后,依托街区整理规划形成的"长效化、动态化"的提升管控机制,将进一步有助于多领域专家共同介入旧城一般地段的规划研究,助力街道实现共管共治。(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8-11-24)

王军[7](2017)在《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价值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种植农业的地区之一,观象授时对农业文明之发生具有决定性意义,由此衍生的时空观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刻影响,北京旧城子午卯酉时空格局即为其典型代表;中华文化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显示了高度的包容性与适应性,天圆地方宇宙观及其衍生的设计手法贯穿五千年文明史,这在北京旧城空间营造中留下厚重印记。深入挖掘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价值,切实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期刊2017年02期)

赵丹羽,黄思曈[8](2018)在《北京旧城四合院居住空间与社会要素互动机制研究——以什刹海金丝套片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北京什刹海金丝套片区为例,探究空间及社会要素相互作用机制,指出旧城是社会与空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受经济体制、所有制、政策制定与实施、大事件、城乡发展建设及居民需求等因素影响,处理旧城问题需多方考虑,以实现空间和社会的整体保护及发展。(本文来源于《城市住宅》期刊2018年09期)

宗瑜璐[9](2018)在《北京旧城四合院建筑形态和空间再生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旧城四合院是我国北方传统民居的代表,在建筑形态与空间形态上具有显着的特点,但时至今日,这些特点却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城市建设的需求。为此,本文对北京旧城四合院的建筑形态与空间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四合院空间再生策略。(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18期)

钱晨,张凯莉[10](2018)在《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北京旧城居住街区更新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回顾北京半个世纪以来的旧城改造之路,反思造成以往旧城改造实践效果偏差的原因,并基于对"日常生活"与城市空间关系的思考,提出了北京传统居住街区的更新模式应当回归"日常生活"的观点。在北京现阶段"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基于日常生活视角的旧城更新模式基本原则,并以北京前门东区以及"未来城南"的设计实践为例,探索日常生活视角下旧城更新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更新策略,以期为日后北京旧城居住街区的发展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北京规划建设》期刊2018年04期)

北京旧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老城区大量四合院走向衰败,其人居品质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居民的生活需要,逐渐脱离城市发展。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四合院的产权破碎混乱,以及其带来的空间割裂、功能杂糅、风貌破坏等问题。本文以北京市帽儿胡同叁号院为例,从梳理破碎化产权出发,通过规整空间、协调功能、复兴风貌的方法对其进行更新设计,尝试为破解北京旧城四合院的更新难点提出一种解决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京旧城论文参考文献

[1].匡广佳,王思琪.基于白纸坊“街区诊断”的北京旧城更新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2].彭勇智.“合零为整”:产权视角下的北京旧城四合院更新[C].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

[3].孙少玮.北京旧城公共服务设施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4].杨子乔.旧城更新下共享空间营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5].王昭雨,庄惟敏.基于点评数据的旧城改造更新后评估研究——以北京钟鼓楼为例[J].华中建筑.2019

[6].赵丹羽,谭丽婷.北京旧城一般地段存量提升规划方法刍议——以牛街街道街区整理规划项目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8

[7].王军.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价值新探[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7

[8].赵丹羽,黄思曈.北京旧城四合院居住空间与社会要素互动机制研究——以什刹海金丝套片区为例[J].城市住宅.2018

[9].宗瑜璐.北京旧城四合院建筑形态和空间再生策略探讨[J].明日风尚.2018

[10].钱晨,张凯莉.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北京旧城居住街区更新模式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8

论文知识图

北京各基本工作区与旧城的关系分析图4- 17 1996 年北京旧城城区土地...-2现状北京旧城干道示意北京旧城水平视野控制分析图北京旧城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131949年北京旧城城区土地使用...

标签:;  ;  ;  ;  ;  ;  ;  

北京旧城论文_匡广佳,王思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