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世界上超过40%的耕作土壤为酸性,养分效率低是酸性土壤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根系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也是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互作的主要界面。挖掘根系对土壤养分吸收和利用的遗传潜力、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及活性是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和提升土壤健康的重要策略。此外,豆科作物与根瘤菌共生所固定的氮素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清洁氮源,也是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组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大豆为代表,系统总结了酸性土壤中,豆科作物养分高效根系遗传改良、根系与根际微生物互作提高养分效率和土壤健康的研究进展。此外,本文还概述了应用养分高效大豆品种,通过接种高效根瘤菌剂并与玉米、茶树间套作的生态效益,为豆科作物养分高效遗传改良及推动其在可持续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案例。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欣欣,杨永庆,钟永嘉,廖红
关键词: 酸性土壤,豆科作物,遗传改良,养分高效,根系,根际微生物,根瘤菌,间作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基础科学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农作物,园艺
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1601814)
分类号: S156.6;S643;S565.1
页码: 186-194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2802K
下载量: 289
相关论文文献
- [1].芽用豆科作物的辐射敏感性研究进展[J]. 大豆科学 2011(03)
- [2].茶园间作豆科作物对茶叶品质的影响[J]. 中国园艺文摘 2017(07)
- [3].豆类作物2020国际研讨会[J]. 国际学术动态 2016(05)
- [4].强化豆科作物在北方现代农业结构中的作用[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05)
- [5].十字花科与豆科作物对微囊藻毒素耐受性差异的比较(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01)
- [6].禾本科-豆科作物复合种植模式下化学除草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7)
- [7].十字花科与豆科作物对微囊藻毒素耐受性差异的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3)
- [8].大豆专用药肥——豆丰2代[J]. 农业知识 2011(28)
- [9].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研究进展及前景[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1)
- [10].Cd胁迫对豆科作物生理特征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9(07)
- [11].河西灌区小麦与豆科作物间作和复种模式研究[J]. 核农学报 2015(04)
- [12].“致富早班车”广播节目介绍[J]. 农民科技培训 2014(02)
- [13].禾本科/豆科间作促进豆科共生固氮机理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 2020(Z1)
- [14].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1(24)
- [15].木豆、苜蓿和大豆3种豆科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概述[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5)
- [16].红小豆生产技术[J]. 农业知识 2018(04)
- [17].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21)
- [18].氮素与豆科作物固氮关系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1)
- [19].非豆科作物套种时间对减少烤烟后期氮素吸收量的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05)
- [20].四种豆科作物的光合生理和生长发育对弱光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9)
- [21].有机红小豆高产栽培[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01)
- [22].三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玉米生产力和种间竞争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20(01)
- [23].红小豆绿色栽培技术[J]. 科学种养 2019(01)
- [24].肥料管理对N平衡的影响[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1(05)
- [25].打瓜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 2008(05)
- [26].几种豆科作物对酸性土壤逆境因子适应性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5(04)
- [27].两种豆科作物种子萌发对酸雨胁迫的响应[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05)
- [28].花生与豇豆间作体系节肥增效试验初报[J]. 南方农业 2019(32)
- [29].燕麦与豆科作物间作对土壤酶活和微生物量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0(03)
- [30].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百事通 2012(07)
标签:酸性土壤论文; 豆科作物论文; 遗传改良论文; 养分高效论文; 根系论文; 根际微生物论文; 根瘤菌论文; 间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