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口转变论文_曹立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人口转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口,计划生育,生育率,政策,时期,体育,大众。

后人口转变论文文献综述

曹立斌[1](2018)在《后人口转变时代子女数量对农户生计影响的区域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宏观人口转变是以无数个家庭的生育抑制为其微观基础的。具体而言,我国人口运行的转变,进而获得的各种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和机会,是依靠上亿个计划生育家庭减少自己的子女数量来换取的。计划生育家庭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堪称伟大的贡献。计划生育政策制定执行的几十年以来,我国社会的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在各个层面上都受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给农户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限制了农户的生育行为,从而限制了农户的子女数量。正是凭借这一机制,我国已经完成了人口转变,整体进入后人口转变时代。而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减少子女数量,还间接给计划生育农户造成了哪些影响?这就是本文的研究的核心问题。进一步地,面临同样冲击的不同家庭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这将呈现出怎样的区域差异呢?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户的基本影响起点就是约束了计生农户的生育选择空间,之后,再由此而对家庭的其他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也正是基于这一过程,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范围远远不止于“一个人”或者“一代人”。借助修正后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可以将计生政策对于农户生计的影响,通过对子女数量,落实为对于家庭禀赋积累、功能完成和策略选择等叁个维度的影响。本文的基本分析安排,就是按照这一逻辑顺序展开的。在导论中,将对全文的研究做出基础性的引入。首先将介绍论文研究主题的提出,并指出研究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将开宗明义地介绍全文的研究主题和基本技术思路。再次,则将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必要的回顾。最后,介绍了研究中所使用的两组数据以及两组数据之间的逻辑匹配性。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首先是说明分析框架的理论来源及其变化,本文以修改后的可持续生计框架作为基本分析框架。从理论来源而言,可行能力是最初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但这个框架并没有顾及到家庭自身条件及其变化。从框架修改而言,本文视子女数量为一个关键变量,它既是农户的自身条件又能够从跨越代际的角度反映农户家庭的变化。当跨越代际的家庭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子女数量对农户生计的相应影响便具备了区域差异性。第二章从家庭规模结构和家庭经济条件两个角度描述分析了农户的生计现状。家庭规模结构方面,农户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造成家庭的分合,形成了不同区域的主要差异来源。家庭经济条件方面,则为后续深入分析提供了统计支持。第叁章从家庭自身条件的角度分析了农户生计可持续性风险。低生育率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实现自我延续。如果低生育率一直持续,农户自身的存续性可能就得不到保障,从而可能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影响生计的可持续性。育龄农户的低生育选择,一方面来自长期的政策性宣传和有力的政策约束,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其周围的人的生育选择;这个周围的人群包含两类人群,一类人群是育龄夫妇各自的父母或长辈,具体而言,生育选择也就是受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另一类人群是育龄夫妇的邻居、朋友、同事等同代人群,具体而言,育龄夫妇的生育选择与其所感知的社会生育选择情况有关。上述两种影响因素使得育龄家庭的低生育选择得以自我重复,再加上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价值多元化趋势的共同作用,低生育选择将呈现出自我加强的趋势。第四章讨论子女数量对于农户生计资本积累的影响,通过在计划生育农户和非计划生育农户之间、在不同子女数量农户之间、在生育率差异明显的不同区域之间比较生计资本积累情况来实现。这一章的比较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在包括计生与非计生农户的不同子女数量之间进行比较;由此更进一步,第二层次的比较中,则更多注意不同子女数量农户的空间分布,并进而比较不同区域之间农户的生计资本积累情况。在描述比较的基础上,这一章对子女数量对农户生计资本积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一章的分析将显着地提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禀赋积累在总体和诸多专项上都超过非计划生育家庭,但是这种比较优势的取得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而且其保持缺乏充分的可持续性。相关结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地区。第五章中讨论的内容是子女数量对于家庭策略选择的影响和区域差异,分别以养老策略选择和再生育策略选择作为农户可持续生计策略的代表。关于农户养老策略,子女数量越多,老人就越倾向于依靠子女养老。而当子女数量很少时,这个农户可能会拥有一些独到的特点并由此而获得发展机会。关于农户的再生育策略,用实证方法说明了低生育已经成为一种主动选择,而不再是一种无奈之举。第叁、第四、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实证分析部分。综合叁章的分析,就可以指出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影响子女数量产生的对于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而此叁章具体分析的结果所显示的另一个含义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设计初衷虽然只是指向“一代人”,但其政策影响则通过对个体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传递了出去,波及范围远远不止于“一代人”。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首先回顾了各章分析的具体结论,并依据研究结论,提示了全文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了研究完成过程中的关键不足,进而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刊2018-05-01)

任远[2](2018)在《新计划生育:后人口转变时期计生制度的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口发展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后,"计划生育向何处去"这一问题开始凸显。这一问题还不是"全面二孩"的政策问题,而是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转型和改革问题。计划生育制度的转型,不应是取消计划生育,而应坚持一种发展中的路径依赖,以及在路径依赖下的继续改革。我国"新计划生育"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基本目标是协调微观家庭生育行为和宏观人口环境建设,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并服务于人口健康;工作方式是综合利用社会经济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内容是促进生育和生殖健康,重视母婴保健和托育养育服务。我国未来的"新计划生育"的转型之路,是迫切且需要有序推动的。(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8年04期)

张现苓[3](2018)在《积极应对后人口转变 努力创建家庭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人口问题:生育转变与社会政策应对国际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发展,探索建立家庭友好型社会,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于2017年12月3~5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人口问题:生育转变与社会政策应对国际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30余篇。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捷克、奥地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的20多名国际知名专家和来自国内各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妇联等研究机构的150余名着名学者,以及来自国家卫生和计划(本文来源于《人口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李豫新,程谢君[4](2017)在《中国“后人口转变”时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以人口老龄化为主要特征的"后人口转变"时代。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后人口转变"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水平有显着影响,两者之间呈现U型结构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当人口抚养比小于18.8%的临界值时,人口老龄化有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而当人口抚养比高于18.8%的临界值时,人口老龄化将推高居民储蓄率。当前,我国居民抚养比约为13.7%,低于18.8%的临界值。这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并不是造成居民储蓄率水平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持续,未来可能会促使居民储蓄率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此,要着力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提供兼顾收益性和安全性的投资产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适当降低居民储蓄率,提高居民消费倾向,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本文来源于《南方金融》期刊2017年08期)

任远[5](2017)在《中国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战略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在人口转变的过程中,降低生育率和控制人口增长逐步构成我国宏观人口战略的核心,对于实现人口与发展的平衡协调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0年以后,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人口基本国情和面向中长期的人口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显着的转折性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面向未来的中国人口战略调整转变的基本思路,具体包括:改革"计划生育"探索"新计划生育"、从"汲取人口红利"到开发和创造"新人口红利"、从"形式的城镇化"转变为"制度的城镇化",以及适应从"年轻的老龄化社会"到"更老的老龄化社会"。(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王利国,程传银,刘璐[6](2016)在《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大众体育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基于体育人口指标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体育人口探讨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大众体育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分析认为:老年人群体育参与方兴未艾;女性体育参与率稳步提升;人口城镇化为提高大众体育的参与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的参与还有继续增长的空间。大众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广大农村大众体育发展薄弱依旧、城乡差异犹存;中间年龄段(25~45)人群的体育参与率难以有效提高;促进庞大流动人口的体育参与仍然困难。(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蔡向东[7](2012)在《后人口转变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也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人口形势决定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宏观决策。中国因执行"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30年间少生了4亿人口,不仅有效扼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且为后来经济发展奇迹打下了坚实基础。但该政策也累积了严重的负效应,给人口安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隐患。如果继续推行该政策,生育率会持续下降,且再难以逆转,负效应会更加凸显。面对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趋势,中国当前应在坚持"计划"生育的同时,尽早把握时机,调整生育政策,在未来30年间,从允许生育二胎向鼓励生育二胎转变,从控制人口数量向提升人口质量转变,以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陈剑[8](2002)在《现代化,人口转变与后人口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是指人类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人口转变实际是现代化过程在人口发展中的体现,完整意义的人口转变,除涉及出生、死亡、自然增长等内容外,还应包括人口构成、人口素质等方面内容。从欧美国家实现现代化情况看,人口转变完成的主要标志是,人口城市化进程、非农化进程结束,人口进入零增长。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过程的前期,现正向工业化中期逼进,中国目前不仅没有进入人口转变时期,更谈不上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本文来源于《市场与人口分析》期刊2002年06期)

孙文,张再生[9](2002)在《“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向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末 ,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为特征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本文首先对“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人口发展的特征进行了论述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时期我国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并对“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南方人口》期刊2002年02期)

孙文,张再生[10](2002)在《“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末 ,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为特征的“后人口转变时期”。在对“后人口转变时期”人口发展特征进行论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并对该时期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后人口转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人口发展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后,"计划生育向何处去"这一问题开始凸显。这一问题还不是"全面二孩"的政策问题,而是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转型和改革问题。计划生育制度的转型,不应是取消计划生育,而应坚持一种发展中的路径依赖,以及在路径依赖下的继续改革。我国"新计划生育"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基本目标是协调微观家庭生育行为和宏观人口环境建设,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并服务于人口健康;工作方式是综合利用社会经济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内容是促进生育和生殖健康,重视母婴保健和托育养育服务。我国未来的"新计划生育"的转型之路,是迫切且需要有序推动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人口转变论文参考文献

[1].曹立斌.后人口转变时代子女数量对农户生计影响的区域差异[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

[2].任远.新计划生育:后人口转变时期计生制度的转型[J].探索与争鸣.2018

[3].张现苓.积极应对后人口转变努力创建家庭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人口问题:生育转变与社会政策应对国际研讨会”综述[J].人口研究.2018

[4].李豫新,程谢君.中国“后人口转变”时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7

[5].任远.中国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战略转型[J].南京社会科学.2017

[6].王利国,程传银,刘璐.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大众体育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基于体育人口指标的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6

[7].蔡向东.后人口转变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12

[8].陈剑.现代化,人口转变与后人口转变[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

[9].孙文,张再生.“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向初探[J].南方人口.2002

[10].孙文,张再生.“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向[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论文知识图

产业阶段划分示意图人口红利形成路径(1)人口红利与储蓄变...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

标签:;  ;  ;  ;  ;  ;  ;  

后人口转变论文_曹立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