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识别终端,包括外壳、上盖、下盖以及用于安装识别元器件的支架,上盖连接在外壳的顶部上,下盖连接在外壳的底部上,支架容置在外壳内,在安装时,首先将支架和识别元器件装为一个模块,再将装有识别元器件的支架插入外壳内,使得外壳和支架各为模块化装配,进而使得安装和维护简易。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识别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上盖、下盖以及用于安装识别元器件的支架,所述上盖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部上,所述下盖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上,所述支架容置在所述外壳内。
设计方案
1.一种识别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上盖、下盖以及用于安装识别元器件的支架,所述上盖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部上,所述下盖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上,所述支架容置在所述外壳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容置并卡接在所述外壳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卡接在所述第一导槽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二导柱,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柱卡接在所述第二导槽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识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另一端上;
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安装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识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卡接在所述第一导槽上;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二导柱,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柱和所述第二导槽的数量均为2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柱卡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槽上,另一个所述第二导柱卡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二导槽上;
所述识别终端还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槽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柱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三安装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二导柱上,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连接处。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识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高度与所述外壳的高度相适配。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识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外壳之间以及所述下盖与所述外壳之间分别设有密封胶。
10.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识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识别工作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识别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识别终端一般指利用人脸识别、身份证识别、指纹识别、二维码识别、条形码识别或ID\/IC卡识别等识别技术进行识别的设备,其作用是通过识别获得某种权限。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的识别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现有识别终端的结构一般以塑胶为主,并采用上壳加下壳的安装方式,其安装和维修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识别终端,其安装和维修简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识别终端,包括外壳、上盖、下盖以及用于安装识别元器件的支架,所述上盖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部上,所述下盖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上,所述支架容置在所述外壳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容置并卡接在所述外壳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卡接在所述第一导槽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二导柱,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柱卡接在所述第二导槽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另一端上;
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安装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卡接在所述第一导槽上;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二导柱,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柱和所述第二导槽的数量均为2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柱卡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槽上,另一个所述第二导柱卡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二导槽上;
所述识别终端还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槽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柱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三安装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二导柱上,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连接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的高度与所述外壳的高度相适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盖与所述外壳之间以及所述下盖与所述外壳之间分别设有密封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识别工作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识别终端,包括外壳、上盖、下盖以及用于安装识别元器件的支架,上盖连接在外壳的顶部上,下盖连接在外壳的底部上,支架容置在外壳内,在安装时,首先将支架和识别元器件装为一个模块,再将装有识别元器件的支架插入外壳内,使得外壳和支架各为模块化装配,进而使得安装和维护简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识别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识别终端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识别终端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安装有识别元器件的支架与外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安装有识别元器件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5的正视图;
其中,1、外壳;11、第一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板;13、第三连接板;14、第一导柱;15、第二导槽;2、上盖;3、下盖;4、支架;41、第一安装板;42、第二安装板;43、第二安装板;44、第一导槽;45、第二导柱;5、第一连接部;6、第二连接部;7、第三连接部;8、识别工作面;9、识别元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以及顶部和底部的描述都是针对图2进行限定的,当识别终端的放置方式发生改变时,其相应的方位以及顶部和底部的描述也将根据放置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识别终端,包括外壳1、上盖2、下盖3以及用于安装识别元器件9的支架4,所述上盖2连接在所述外壳1的顶部上,所述下盖3连接在所述外壳1的底部上,所述支架4容置在所述外壳1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安装所述识别终端时,首先将支架4和识别元器件9装为一个模块,再将装有识别元器件9的支架4插入外壳1内,使得外壳1和支架4各为模块化装配,进而使得安装和维护简易。
为了提高所述识别终端的装配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架4容置并卡接在所述外壳1内。通过将所述支架4容置并卡接在所述外壳1内,以使得所述支架4能够牢靠地容置在所述外壳1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所述识别终端的装配稳定性,并有利于提高所述识别终端的结构强度和精度。
为了降低成本,有利于量产,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外壳1、所述支架4、所述上盖2和所述下盖3可以是型材结构,优选地,所述外壳1、所述支架4、所述上盖2和所述下盖3均由铝材料制成,当然,所述外壳1、所述支架4、所述上盖2和所述下盖3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采用其他材料制成。
结合图3至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识别终端的装配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架4上设有第一导槽44,所述外壳1上设有第一导柱14,所述第一导柱14卡接在所述第一导槽44上。通过在所述支架4设置第一导槽44,并在所述外壳1上设置第一导柱14,在安装时,通过所述第一导柱14和所述第一导槽44形成轨道结构进行配合,以便于将所述支架4插入所述外壳1内,并使得所述第一导柱14能够牢靠地卡接在所述第一导槽44上,从而将所述支架4牢靠地容置在所述外壳1内,进一步提高了所述识别终端的装配稳定性,并有利于提高所述识别终端的结构强度和精度。
此外,所述支架4上还可以设有第二导柱45,相应地,所述外壳1上设有第二导槽15,所述第二导柱45卡接在所述第二导槽15上。通过在所述支架4设置第二导柱45,并在所述外壳1上设置第二导槽15,在安装时,通过所述第二导柱45和所述第二导槽15形成轨道结构进行配合,以便于将所述支架4插入所述外壳1内,并使得所述第二导柱45能够牢靠地卡接在所述第二导槽15上,从而将所述支架4牢靠地容置在所述外壳1内,进一步提高了所述识别终端的装配稳定性,并有利于提高所述识别终端的结构强度和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槽44和所述第一导柱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所述第一导槽44和所述第一导柱14的数量相同,其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进行设置;所述第二导槽15和所述第二导柱4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所述第二导槽15和所述第二导柱45的数量相同,其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进行设置。所述第一导槽44和所述第二导槽15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需满足所述第一导槽44和所述第一导柱14能够配合即可;所述第一导柱14和所述第二导柱45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需满足所述第二导槽15和所述第二导柱45能够配合即可,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结合图2至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识别终端的装配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外壳1包括第一连接板11、第二连接板12和第三连接板13,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板13的一端上,所述第三连接板1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另一端上;
所述支架4包括第一安装板41、第二安装板42和第三安装板43,所述第一安装板4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42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安装板4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板43的一端上,所述第三安装板4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41的另一端上;
所述第一安装板41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4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安装板43与所述第三连接板13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11、所述第二连接板1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13依次首尾相连,从而使得所述外壳1围成三棱柱结构,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41、所述第二安装板42和所述第三安装板43依次首尾相连,从而使得所述支架4围成三棱柱结构,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板41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4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安装板43与所述第三连接板13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支架4能够牢靠地容置在所述外壳1内,以便于形成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识别终端的装配稳定性。
结合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导柱14和所述第一导槽44的数量均为1个,所述第二导柱45和所述第二导槽15的数量均为2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柱45卡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槽15上,另一个所述第二导柱45卡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二导槽15上;所述识别终端还包括第一连接部5、第二连接部6和第三连接部7,所述第一连接部5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槽44上,所述第一连接部5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4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42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部6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柱45上,所述第二连接部6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42和所述第三安装板43的连接处;所述第三连接部7的一端连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二导柱45上,所述第三连接部7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板43和所述第一安装板41的连接处。通过1个所述第一导柱14和1个所述第一导槽44形成1组轨道结构,通过2个所述第二导柱45和2个所述第二导槽15形成2组轨道结构,从而共形成3组轨道结构,使得所述支架4三个角均设有轨道结构,使得所述支架4能够牢靠地容置在所述外壳1内,进一步提高了所述识别终端的装配稳定性、结构强度和精度。
现有的识别终端只具备一个工作面,因此现有产品只能单向使用,导致了其使用环境较局限,当业务量大时需要多台单面识别终端,因此造成成本与使用空间的浪费。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11、所述第二连接板1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13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识别工作面8,所述识别工作面8用于识别时的信息采集或人机交互等,比如,当所述识别工作面8用于人脸识别时,所述识别工作面8可以设有液晶屏等用于人脸识别和人机交互的结构,从而使得外壳1与液晶屏装为一个模块,支架4与识别元器件9装为一个模块,有利于模块化装配。此外,所述识别工作面8可以用于人脸识别、身份证识别、指纹识别、二维码识别、条形码识别或ID\/IC卡识别等识别功能中的任意一种,当所述外壳1上设有多个所述识别工作面8时,多个所述识别工作面8可以具备相同识别功能,也可以分别具备不同的识别功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识别终端可以制作多个工作面,使得识别终端可以多个识别工作面8同时识别工作,节省了成本和使用空间,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上分别设有识别工作面8,以形成双面识别终端,通过两个识别工作面8可以同时进行识别工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各个识别工作面8互不相连,通过在所述支架4上设置主板,以主板作为主控,主板分别与各个识别工作面8上的液晶屏等结构进行电连接,从而进行控制,以使得各个识别工作面8可以独立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识别终端的装配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架4的高度与所述外壳1的高度相适配,所述支架4的高度与所述外壳1的高度相适配是指所述支架4的高度与所述外壳1的高度差不多,使得当所述支架4容置在所述外壳1内时,所述支架4不会在所述外壳1内上下移动,使得所述支架4能够牢靠地容置在所述外壳1内,以便于形成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识别终端的装配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安装有识别元器件9的支架4插入所述外壳1后,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所述上盖2和所述下盖3安装到所述外壳1上,当然,所述上盖2还可以是与所述外壳1一体成型,这种情况下,在安装时,先将安装有识别元器件9的支架4插入所述外壳1,再将所述下盖3固定在所述外壳1上;同理,还可以将所述下盖3和所述外壳1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这种情况下,在安装时,先将安装有识别元器件9的支架4插入所述外壳1,再将所述上盖2固定在所述外壳1上,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当所述上盖2和所述下盖3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安装到所述外壳1时,为了提高所述识别终端的防水性能,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上盖2与所述外壳1之间以及所述下盖3与所述外壳1之间分别设有密封胶(图中未示出)。在安装时,可以先在所述上盖2和所述外壳1的顶部之间涂密封胶,再封上所述上盖2并打进螺钉,同理,在所述下盖3和所述外壳1的底部之间涂密封胶,再封上所述下盖3并打进螺钉,以使得水汽难以进入所述识别终端内,从而提高了所述识别终端的防水性能和防尘性能,进而有效地保护了所述识别终端内部的元器件,并且装配简单,容易维护。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终端,包括外壳1、上盖2、下盖3以及用于安装识别元器件9的支架4,上盖2连接在外壳1的顶部上,下盖3连接在外壳1的底部上,支架4容置在外壳1内,在安装时,首先将支架4和识别元器件9装为一个模块,再将装有识别元器件9的支架4插入外壳1内,使得外壳1和支架4各为模块化装配,进而使得安装和维护简易,配合精度好,并且容易拆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8843.6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525653U
授权时间:20191022
主分类号:G06K 7/00
专利分类号:G06K7/00;G06K9/00
范畴分类:40B;
申请人: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31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381号
发明人:周海峰;刘浩斌
第一发明人:周海峰
当前权利人: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麦小婵;郝传鑫
代理机构:442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终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