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草莓组培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草莓,组培,生长素,根系,调节剂,活性炭,浓度。
草莓组培苗论文文献综述
关清文,赵卓雅,利爽,吴荣哲[1](2019)在《几种影响“赤颜”草莓组培苗生根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草莓生根工作效率,以"赤颜"草莓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种类、生长素浓度及种类、活性炭浓度、糖源种类及浓度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颜"草莓组培苗在基本培养基为1/2 MS培养基,IBA浓度为0.5 mg/L时,试管苗生根率达100%,其根鲜重(75.5 mg)和干重(8.5 mg)均达最大值;且根粗壮,根数达16.8条,根长为2.6 cm。当培养基中活性炭浓度为1.0 g/L和蔗糖浓度为30 g/L时,利于"赤颜"草莓组培苗的生根及生长。因此,"赤颜"草莓试管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活性炭1.0 g/L+蔗糖30 g/L+琼脂8 g/L。(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农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春芬,邓舒,聂园军,赵海静,肖蓉[2](2019)在《草莓脱毒组培苗低成本快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草莓脱毒组培苗的生产成本,从碳源种类及浓度、凝固剂种类及浓度、培养容器等方面进行了低成本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蔗糖占到总成本的52.5%,凝固剂占到总成本的38.9%,用白砂糖替换蔗糖、卡拉胶替换琼脂粉,总成本降为原来的32.5%,大大节约了成本;采用带有塑料瓶盖的玻璃瓶,可节约劳动力,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苗徐静,文壮,文晓鹏[3](2019)在《草莓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ISSR检测及DNA甲基化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主栽草莓品种-‘红颜’和‘章姬’,继代次数为第0、5、7、9、10、12、14、18次以及移栽时长为1月、2月、3月的试管苗为材料,利用ISSR标记和MSAP检测,对其遗传变异情况作了探讨。红颜采用49个ISSR引物扩增出207个标记,章姬采用49个ISSR引物扩增出214个标记。用MS+0.5 mg/L BA+0.1 mg/L IBA+30 g/L蔗糖+7 g/L琼脂(pH 6.0)培养基继代红颜至12代及章姬至18代DNA水平突变率为0,仍然保持其遗传稳定性,可采用组培快繁;利用MSAP技术得出随继代次数的增加,组培苗的甲基化敏感多态性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在田间无性繁殖过程中,组培苗DNA甲基化水平又逐渐升高,且两个品种的DNA甲基化变异程度大致相同。推测在组培环境下诱导草莓基因组DNA发生的去甲基化并不稳定,可能与适应组培环境有关。(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2期)
白春雷,徐和平[4](2019)在《低温锻炼对草莓组培苗抗寒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各个区域草莓种植行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有所提升,为了拓宽种植区域,提升栽培工作效果,培养出高品质的草莓产品,开始采用低温锻炼的方式,进行组培苗的处理,通过4℃的低温锻炼方式,有助于提升抗寒性,并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糖分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为了更好的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了低温锻炼对草莓组培苗抗寒性的影响,了解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9年01期)
潘忠强,郑瑜瑜,尹涛,李磊[5](2018)在《不同激素条件对草莓组培苗快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的激素浓度下,草莓快繁苗的各项生长指标也有所不同。本文研究在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及生长素NAA的调节之下,四季草莓快繁苗的鲜质量、繁殖系数、植株高度等的不同,以期能够找到最适宜草莓组培苗快繁的激素浓度。结果表明,细胞分裂激素的浓度能够显着影响草莓组培苗的繁殖系数,且繁殖系数随着激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生长素能够明显影响草莓组培苗的生根情况。(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8年22期)
何宪江,万新屏[6](2018)在《草莓组培苗移栽管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草莓组培苗来源于优质草莓母本园采集的优质、无病虫害、抗逆性强的匍匐茎茎尖,经过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再进行炼苗移栽。阐述了草莓组培苗炼苗移栽的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包括炼苗、选苗,基质的处理,栽植技术要点,移栽后的肥水、病虫害防治等。(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20期)
苗徐静[7](2018)在《贵州主栽草莓品种的离体快繁技术及组培苗的遗传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章姬’和‘红颜’两个贵州主栽草莓品种为材料,对离体快繁技术、离体材料遗传变异的ISSR及DNA甲基化检测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从遗传和表观遗传视角窥视遗传变异情况,为组培快繁生产草莓种苗提供决策依据。1.优化了2个贵州主栽草莓品种的离体快繁技术体系采用‘章姬’和‘红颜’2个品种草莓的匍匐茎段为外植体,经过清水清洗和0.1%升汞溶液消毒5~6 min,接种在MS+0.5 mg/L BA+0.2 mg/L IBA+30.0 g蔗糖+7.0 g琼脂,诱导萌发。‘章姬’和‘红颜’草莓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 BA+0.1 mg/L IBA+30 g/L蔗糖+7 g/L琼脂,pH(5.8~6.0),‘章姬’的增殖系数为4.9,‘红颜’的增殖系数为1.9;‘章姬’的生根培养以1/2MS+30 g/L蔗糖+7 g/L琼脂最好,生根率均达90%以上,而‘红颜’的最优生根基培养基为1/2MS+0.2 mg/L IBA+30 g/L蔗糖+7 g/L琼脂,生根率均达100%。二者在炼苗10 d后移栽至无菌基质中,其成活率达87%。2.试管苗遗传稳定性的ISSR检测选取长势一致的‘红颜’组培苗,检测继代次数(第0、5、7、9、10、12)的遗传变异情况。以‘章姬’组培苗为材料,检测继代次数(第0、5、7、9、10、12、14、18)的遗传变异情况。第0~12代由于材料限制,每代随机选取3株,第14代和18代每代随机选取20株,进行ISSR检测。结果表明,采用49个ISSR引物‘红颜’扩增出207个标记,‘章姬’扩增出214个标记。在引物检测范围内,所有条带均为单态带,因此在组培快繁过程中组培苗中没有检测到遗传变异。3.试管苗DNA甲基化的MSAP检测‘红颜’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和稳定性好的19对引物,‘章姬’筛选出21对引物,采用这些引物对组培苗和田间植株进行DNA甲基化检测。结果表明,‘红颜’在继代5、7、9、10、11、12次后,19对引物共检测出个2,189基因位点,总甲基化率分别为11.3%、8.4%、8.0%、9.5%、10.5%和9.3%;‘章姬’在继代5、7、9、10、11、12次后,21对引物共检测出2,522个基因位点,总甲基化率分别为10.5%、7.5%、7.1%、8.3%、8.4%和8.3%,因此DNA甲基化随继代次数的增加,组培苗的甲基化敏感多态性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组培苗植株在移栽后1、2、3月检测中,组培苗DNA甲基化水平又逐渐升高,且两个品种的DNA甲基化变异程度大致相同。4.冷驯化时DNA甲基化的MSAP检测以‘章姬’组培苗为材料,采用14对选择性引物在冷驯化(4℃)过程中共检测出2,499个基因位点,处理0 d、1 d、3 d、5 d、7 d和10 d,基因组MSAP比率分别为27.2%、20.7%、25.8%、22.7%、22.7%和22.4%,DNA总甲基化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恢复5 d后MSAP比率上升为26.05%。在DNA甲基化模式变化方面,以去甲基化现象为主,同时伴有甲基化现象发生。回收、克隆并测序某些草莓基因组的甲基化修饰位点,分离得到5条存在甲基化修饰的基因组DNA序列。BLAST比对分析表明,在这些序列中都存在明显的“CCGG”二核苷酸成簇富集现象,与MSAP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6-01)
苗徐静,文壮,文晓鹏[8](2018)在《冷驯化草莓组培苗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DNA甲基化是植物表观遗传的重要方式之一,非生物胁迫会引起植物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的改变。为探讨草莓的低温响应与DNA甲基化的关系,本文以章姬组培苗为材料,利用甲基化敏感多态性技术(MSAP)检测冷驯化(4℃)不同时间及恢复后的植株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结果表明,14对选择性引物在冷驯化过程中共检测出2499个基因位点;冷驯化过程中,DNA总甲基化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0 d、1 d、3 d、5 d、7 d和10 d,基因组MSAP比率分别为27.17%、20.73%、25.77%、22.69%、22.69%和22.41%,恢复5 d后MSAP比率上升为26.05%;在DNA甲基化模式变化方面,有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现象发生,且以去甲基化现象为主。回收、克隆并测序某些草莓基因组的甲基化修饰位点,分离得到5条存在甲基化修饰的基因组DNA序列。BLAST比对分析表明,在这些序列中都存在明显的"CCGG"二核苷酸成簇富集现象,与MSAP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成晓华,杜国强,师校欣[9](2017)在《甜查理和红颜草莓组培苗根系发育影响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甜查理、红颜草莓为试材,研究培养基中白砂糖浓度、生长素配比、继代苗龄、光照度及光源对组培苗生根及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甜查理、红颜2个草莓品种组培苗容易生根,各试验处理均能获得高的生根率;甜查理、红颜适宜的生根培养基分别为1/2 MS+IBA 0.1 mg/L+白砂糖15 g/L、1/2 MS+IBA 0.15 mg/L+IAA0.5 mg/L+白砂糖25 g/L;光照度2 000 lx较适于30~40 d苗龄的继代苗生根,生根数较多,但侧根发生相对较少;50~70 d苗龄的红颜组培苗在5 000~8 000 lx光照度下培养,与光照度2 000 lx下相比,生根数和侧根数较多,利于根系发育;自然光下培养的红颜组培苗根系生长健壮,侧根发育多,更利于移栽。(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4期)
吕娟,龙秋梅,普建春[10](2017)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草莓组培苗快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京桃香草莓匍匐茎尖为材料,对不同生长调节剂条件下京桃香草莓组培苗的鲜重、繁殖系数、株高以及生长情况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S+6-BA 0.5 mg/L+NAA 0.1mg/L是最适宜京桃香草莓组培苗快繁的激素条件。(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7年21期)
草莓组培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降低草莓脱毒组培苗的生产成本,从碳源种类及浓度、凝固剂种类及浓度、培养容器等方面进行了低成本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蔗糖占到总成本的52.5%,凝固剂占到总成本的38.9%,用白砂糖替换蔗糖、卡拉胶替换琼脂粉,总成本降为原来的32.5%,大大节约了成本;采用带有塑料瓶盖的玻璃瓶,可节约劳动力,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草莓组培苗论文参考文献
[1].关清文,赵卓雅,利爽,吴荣哲.几种影响“赤颜”草莓组培苗生根因素的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9
[2].张春芬,邓舒,聂园军,赵海静,肖蓉.草莓脱毒组培苗低成本快繁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9
[3].苗徐静,文壮,文晓鹏.草莓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ISSR检测及DNA甲基化变异[J].分子植物育种.2019
[4].白春雷,徐和平.低温锻炼对草莓组培苗抗寒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
[5].潘忠强,郑瑜瑜,尹涛,李磊.不同激素条件对草莓组培苗快繁的影响[J].江西农业.2018
[6].何宪江,万新屏.草莓组培苗移栽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8
[7].苗徐静.贵州主栽草莓品种的离体快繁技术及组培苗的遗传变异[D].贵州大学.2018
[8].苗徐静,文壮,文晓鹏.冷驯化草莓组培苗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的变化[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8
[9].成晓华,杜国强,师校欣.甜查理和红颜草莓组培苗根系发育影响因子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
[10].吕娟,龙秋梅,普建春.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草莓组培苗快繁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