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交互式显示设备及交互式显示系统,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以保证无法到达会议现场的人员能够实时了解会议内容,并与参会人员互动,从而增强用户使用体验。所述该交互式显示设备包括可移动框架、用于显示远程信息的第一显示屏以及用于显示本地参考信息的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沿着所述可移动框架高度降低的方向设在所述可移动框架上。所述交互式显示系统包括上述交互式显示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设备用于显示技术。
设计方案
1.一种交互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框架、用于显示远程信息的第一显示屏以及用于显示本地参考信息的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沿着所述可移动框架高度降低的方向设在所述可移动框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和至少一个音频装置,每个所述音频装置包括固定在可移动框架上的音频播放器和音频采集器;每个所述音频装置所包括的音频播放器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或所述第二显示屏电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至少一个音频装置均设在所述可移动框架上;其中,
所述第一显示屏位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之间;和\/或,所述第一显示屏位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音频装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框架包括可移动支架以及沿着可移动框架高度降低方向分布的第一框架部、第二框架部和第三框架部,所述第三框架部固定在所述可移动支架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内,所述第一显示屏设在所述第二框架部内,所述第二显示屏和所述至少一个音频装置均设在所述第三框架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部和所述第二框架部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框架包括横梁组件、竖梁组件以及可移动基座组件;所述竖梁组件将所述横梁组件固定在一起,所述横梁组件设在所述可移动基座组件上;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在所述横梁组件上,所述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以及所述音频装置均设在所述竖梁组件和所述横梁组件围成的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组件包括多个横梁,多个横梁通过竖梁组件固定在一起;每个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上开设有沿着所述横梁本体的梁延伸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功能槽;其中,
至少一个横梁所包括的横梁本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功能槽内设有第一磁性组件,所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还包括与至少一个横梁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组横梁饰板,所述第一组横梁饰板被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吸附在对应横梁所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一功能槽的槽口上;和\/或,
至少一个横梁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开设有缺口槽,所述横梁本体的可视面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显示面平行;至少一个横梁所包括的缺口槽内设有第二磁性组件,所述横梁组件还包括与至少一个横梁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组横梁饰板,所述第二组横梁饰板被所述第二磁性组件吸附在缺口槽,所述第二组横梁饰板沿着可视面的方向伸出所述横梁本体所开设的缺口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横梁包括沿着靠近可移动基座组件分布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和第五横梁,所述竖梁组件将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三横梁、所述第四横梁和所述第五横梁固定在一起;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横梁上,所述第一显示屏设在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三横梁和所述竖梁组件所围成的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二显示屏和所述至少一个音频装置均设在所述第三横梁、所述第四横梁和所述竖梁组件所围成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五横梁设在所述可移动基座组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当至少一个横梁所包括的横梁本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功能槽内设有第一磁性组件时,与至少一个第一组横梁饰板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横梁包括第五横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当至少一个横梁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开设有缺口槽时,与至少一个第二组横梁饰板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横梁包括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
当所述第二横梁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沿着靠近第一显示屏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二横梁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开设的缺口槽,所述第二横梁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密封所述第一显示屏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的缝隙;
当所述第三横梁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沿着靠近第一显示屏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三横梁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开设的缺口槽,所述第三横梁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密封所述第一显示屏与所述第三横梁之间的缝隙;
当所述第三横梁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沿着靠近第二显示屏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三横梁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开设的缺口槽,所述第三横梁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密封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第三横梁之间的缝隙以及所述音频装置与所述第三横梁之间的缝隙;
当所述第四横梁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沿着靠近第二显示屏的方向伸出所述第四横梁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开设的缺口槽,所述第四横梁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密封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第四横梁之间的缝隙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音频装置与所述第四横梁之间的缝隙。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组件包括固定横梁组件的多个竖梁,每个所述竖梁包括竖梁本体,所述竖梁本体上开设有沿着所述竖梁本体的梁延伸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功能槽,至少一个竖梁所包括的竖梁本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功能槽内设有第三磁性组件;所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还包括与至少一个竖梁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竖梁饰板,所述竖梁饰板被第三磁性组件吸附在对应竖梁所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功能槽的槽口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本体上设有沿着竖梁本体的梁延伸方向延伸的限位导槽,至少一个第二功能槽开设在所述限位导槽内,所述竖梁饰板位于所述限位导槽内;和\/或;
所述多个竖梁包括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所述第一竖梁固定所述横梁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竖梁固定所述横梁组件的另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组件所含有的竖梁均为可拆卸竖梁;和\/或,
所述横梁组件所含有的横梁为铝挤横梁;所述竖梁组件所含有的竖梁为铝挤竖梁。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音频装置包括第一音频装置和第二音频装置,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音频装置和所述第二音频装置之间;和\/或,
所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还包括一类接口组件和按键组件,所述一类接口组件和所述按键组件均与所述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和所述音频装置电连接,所述一类接口组件包括第一组一类接口和第二组一类接口,所述第一组一类接口设在所述横梁组件上,所述第二组一类接口和所述按键组件均设在所述竖梁组件上;和\/或,
所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还包括收发器和信息输入装置,所述信息输入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屏信号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所述第一显示屏均与所述收发器信号连接,每个所述音频装置所包括的音频采集器与所述收发器信号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可移动框架上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设在所述第一显示屏的背面,所述第二盖板设在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背面;所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还包括二类接口组件,所述二类接口组件设在所述第二盖板上;所述二类接口组件至少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电连接。
15.一种交互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至少两个所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互式显示设备及交互式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富有沟通性的会议中经常使用电子显示设备辅助参会人员更好的了解会议内容,这些会议可以为商业会议、医疗会诊等。
目前,商业会议、医疗会诊等富有沟通性的会议都在固定地点举行,如果需要参加会议互动,需要参会人员在会议地点参加会议。但是,对于一些无法参会的人员,就无法直接参与会议互动,只能利用电话、短信等电子通信设备参与会议互动,这不仅降低了会议互动的参与性,而且也影响了会议互动效率,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互式显示设备及交互式显示系统,以保证无法到达会议现场的人员能够实时了解会议内容,并与参会人员互动,从而提高会议互动效率,增强用户使用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互式显示设备。该交互式显示设备包括:可移动框架、用于显示远程信息的第一显示屏以及用于显示本地参考信息的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沿着所述可移动框架高度降低的方向设在所述可移动框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设备中,第一显示屏用于显示远程信息,而第二显示屏用于显示本地参考信息,使得交互式显示设备可利用第一显示屏播放远程会议图像等远程信息,同时,还能够利用第二显示屏播放一些仅供本地参会人员获知的提醒信息、警示信息、备注信息等本地参考信息,以方便所有本地参会人员快速知晓本地信息,使得交互式显示设备的功能多样化。同时,由于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沿着可移动框架高度降低的方向设在可移动框架上,使得第一显示屏在可移动框架上的位置比较高,第二显示屏在可移动框架上的位置比较低,这样第一显示屏所播放的远程信息能够在覆盖较大范围的参会人员,使得本地参会人员实时了解远程会议内容并参与远程参会人员实时互动。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可以满足处在不同地点的用户的会议互动效率,增强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交互式显示系统。该交互式显示设备包括至少两个上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至少两个所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系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交互式显示设备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设备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设备的电器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移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梁与横梁饰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竖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竖梁与竖梁饰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设备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设备。该交互式显示设备可以应用于商业会议、家庭聚会、医疗会诊等场景,以满足无法到达会议现场的人员能够实时了解会议内容,并与参会人员互动,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电话、短信沟通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可提高会议互动效率,增强用户使用体验。
图1示出了一种交互式显示设备的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图1所示的第一交互式显示设备100A和第二交互式显示设备100B构成交互式显示系统。应理解,图1所示出的交互式显示设备数量为两个,但也可以是三个,甚至更多的交互式显示设备。每个交互式显示设备均可以采集其所在地的场景信息,也可以播放本地场景图像信息(下文称作本地图像信息)或其他交互式外部交互式显示设备所采集的所在地场景信息(下文称作远程图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交互式显示系统还可以包括通信系统200。至少两个交互式显示设备可以通过通信系统200相互通信。通信系统200可以支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互式显示设备之间通信。通信系统200可以为无线通信设备或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是借助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的方式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互式显示设备之间通信。有线通信系统是借助在导引媒体中的传输机理来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互式显示设备之间通信。应理解,考虑到上述交互式显示设备不仅需要具有接收远程图像信息的能力,还有发送本地图像信息的能力,因此,不管是无线通信系统还是有线通信系统,其除了包括图2所示的传输设备210外,还应当包括与交互式显示设备一一对应的收发设备。图2所示的传输设备210可以为光纤,也可以为无线基站等。
如图1所示,第一交互式显示设备100A和第二交互式显示设备100B一般借助外置或内置的上述收发设备与图2所示的传输设备210实现互联。例如:从第一交互式显示设备100A的角度来看:第一交互式显示设备100A所对应的收发设备接收通过传输设备210传输的第二交互式显示设备100B所提供的图像信息,使得第一交互式显示设备100A播放远程图像信息,即第二交互式显示设备100B所提供的图像信息。同时,第一交互式显示设备100A采集本地图像信息,利用第一交互式显示设备100A所对应的收发设备将本地图像信息传输至图2所示的传输设备210,进而被第二交互式显示设备所对应的收发设备接收。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互式显示设备。该交互式显示设备包括可移动框架、用于显示远程信息的第一显示屏110以及用于显示本地参考信息的第二显示屏120。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沿着所述可移动框架高度降低的方向设在可移动框架上。应理解,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20可以为LED(Light Emitting Diode,缩写为LED)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缩写为OLED)显示屏或LCD(LiquidCrystal Display,缩写为LCD)显示屏,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显示屏。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交互式显示设备的工作过程,下面以商业会议为应用场景描述交互式显示设备的使用过程。
如图2所示,第一显示屏显示所接收的远程图像信息,在需要提示本地参会人员时,信息输入装置140向第二显示屏120本地提示信息等本地参考信息。应理解,第一显示屏110所播放的远程信息和第二显示屏120所播放的本地参考信息为图像信息,图像信息可以含有画面,也可以含有文字,当然也可以是夹带有文字的画面。
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设备中,第一显示屏110用于显示远程信息,而第二显示屏120用于显示本地参考信息,使得交互式显示设备可利用第一显示屏110播放远程会议图像等远程信息,同时,还能够利用第二显示屏120播放一些仅供本地参会人员获知的提醒信息、警示信息、备注信息等本地参考信息,以方便所有本地参会人员快速知晓本地信息,使得交互式显示设备的功能多样化。同时,由于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20沿着可移动框架高度降低的方向设在可移动框架上,使得第一显示屏110在可移动框架上的位置比较高,第二显示屏120在可移动框架上的位置比较低,这样第一显示屏110所播放的远程信息能够在覆盖较大范围的参会人员,使得本地参会人员实时了解远程会议内容并参与远程参会人员实时互动。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可以满足处在不同地点的用户的会议互动效率,增强用户使用体验。另外,由于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设在可移动框架上,使得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能够可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设备的机动性比较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意的移动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鉴于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20所播放的内容的差异性,上述第一显示屏110的面积大于第二显示屏120的面积,以便本地用户更好的看清楚第一显示屏110所播放的远程图像信息。例如:当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20的形状均为长方形时,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20的宽度方向均与上述可移动框架的高度方向相同。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20的摆放方式,以充分利用可移动框架固定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第二显示屏120所显示的本地参考信息可以预先保存在第二显示屏的存储器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输入。为了便于向第二显示屏120输入所需显示的本地参考信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信息输入装置140。信息输入装置140与第二显示屏120信号连接。当信息输入装置140与第二显示屏120信号连接时,如果需要提示本地参会人员时,信息输入装置140向第二显示屏120本地提示信息。
图2所示的信息输入装置14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第一显示屏110的用户设置、第二显示屏12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上述信息输入装置14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触摸面板、台式电脑等终端设备,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其他输入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轨迹球、鼠标、操作杆、语音输入设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设备也可以提供本地图像信息送往其他地点的交互式显示设备。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还包括设在可移动框架上图像采集装置130。为了保证该图像采集装置130能够大范围采集本地图像信息,图像采集装置130位于可移动框架的上方,并且第一显示屏110位于图像采集装置130和第二显示屏120之间,使得交互式显示设备所提供本地图像信息所含有的内容尽可能丰富。
图3和图4所示的上述图像采集装置130可以为图像传感器或摄像头。图像传感器可以为是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harge Coupled Device,缩写为CCD)。摄像头可以为黑白摄像头、红外摄像头等各种可实现图像采集的摄像头。
如图2~图4所示,为了增强上述交互式显示设备所播放的音频内容的传播范围,上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音频装置150。每个音频装置150包括固定在可移动框架上的音频播放器151和音频采集器152。每个音频装置150所包括的音频播放器151分别与第一显示屏110和\/或第二显示屏120电连接。音频播放器151可以为常见的喇叭,音频采集器152可以为麦克风。
如图2所示,当音频播放器151与第一显示屏110连接时,可以在第一显示屏110播放含有语音信息的信息时,利用音频播放器151扩散。当音频播放器151与第二显示屏120连接时,可以在第二显示屏120播放含有语音信息的信息时,利用音频播放器151扩散。考虑到声音不会因为有障碍物就无法传播,第一显示屏110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至少一个音频装置150之间。此时虽然至少一个音频装置150的位置比较低,但是不会影响用户收听音频播放器151播放的语音信息,也不会影响音频采集器152正常采集本地语音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图4所示,上述至少一个音频装置150包括第一音频装置150A和第二音频装置150B。第二显示屏120位于第一音频装置150A和第二音频装置150B之间。至于第一音频装置150A、第二显示屏120和第二音频装置150B的具体分布方式,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例如:第一音频装置150A、第二显示屏120和第二音频装置150B可以按照图3或图4所示的分布方式分布,即第一音频装置150A、第二显示屏120和第二音频装置150B沿着可移动框架的宽度方向分布,该可移动框架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可移动框架的高度方向。
为了方便各个交互式显示设备的交互,上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还包括收发器160。该收发器160可以设在可移动框架上,也可以设在其他地方。但鉴于交互式显示设备的机动性比较强,如果收发其设在交互式显示设备上,会增加可移动框架的负担,因此,收发器160无需设在可移动框架上,只需要保证图像采集装置130和第一显示屏110均与收发器160信号连接,每个所述音频装置所包括的音频采集器152与收发器160信号连接。
应理解,如图2所示,不管是信息输入装置140与第二显示屏120信号连接,还是图像采集装置130和第一显示屏110均与收发器160信号连接,又或者是每个音频装置所包括的音频采集器152与收发器160信号连接,其中的信号连接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以为无线连接。无线连接所采集的无线连接模块可以为wifi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等。市场上有各种类型的无线连接模块可以实现无线连接。蓝牙模块可以为CC2541、CC2640、SKB369、RF-BM-S0A等;Wi-Fi模块例如Ti的CC3100、Marvell的MW300、博通的BCM4390、MTK的MT7688等。Zigbee模块可以为NXP的JN5169、Ti的CC2530等。
如图2所示,当图像采集装置130和第一显示屏110均与收发器160信号连接时,本地的交互式显示设备所包括的图像采集装置130所采集的图像信息可以通过收发器160提供给远程的交互式显示设备,供远程的交互式显示设备显示。同时本地的交互式显示设备所包括的第一显示屏110可通过收发器160接收远程的交互式显示设备所提供的远程图像信息。
另外,如图2所示,当每个音频装置150所包括的音频采集器152与收发器160电连接,使得上述图像采集装置130不具有语音采集功能时,可利用音频采集器152采集本地用户的本地语音信息,并利用收发器160提供给传输设备210,供其他交互式显示设备使用,从而实现本地与远程的语音交互。
在一些示例中,从功能划分的角度来讲,如图3所示,上述可移动框架包括可移动支架K4以及沿着可移动框架高度降低方向分布的第一框架部K1、第二框架部K2和第三框架部K3。上述第三框架部K3固定在可移动支架K4上;图像采集装置130设在第一框架部K1内。第一显示屏110设在第二框架部K2内。第二显示屏120和音频装置150均设在第三框架部K3内。为了保证交互式显示设备的外观,音频装置150还具有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不仅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能够过滤灰尘,防止灰尘进入音频播放器151和音频采集器152内。
如图3所示,上述图像采集装置130设在第一框架部K1,第一框架部K1距离地面最高,使得图像采集装置130在本地的图像采集范围尽可能广,从而保证其他交互式显示设备所在地的用户能够获取到更多的本地图像信息。上述第一显示屏110设在第二框架部K2内,保证所显示的远程会议图像的位置适中,使得本地参会人员的目光尽可能的平视第一显示屏110。而上述第三框架部K3固定在可移动支架K4上,第二显示屏120和音频装置150均设在第三框架部K3,使得第二显示屏120和图2所示的音频装置150不会因为位置过低,妨碍第二显示屏120所显示的内容展示,也不会阻碍图2所示的音频装置150播放的语音和采集语音信息。由此可知,上述图像采集装置130、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和音频装置150的设置方式,使得图像采集装置130、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和至少一个音频装置150在可移动框架上的布局合理和简洁,从而更好发挥图像采集装置130、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和音频装置150的功能。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框架部K1和第二框架部K2可拆卸连接,使得在图像采集装置130的尺寸规格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将第一框架部K1从第二框架部K2上拆出,然后换上另一个规格的第一框架部K1,进而使得尺寸规格较大的图像采集装置130可以固定在第一框架部K1,这样就能够在仅拆卸第一框架部K1的基础上,保证交互式显示设备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的图像采集装置130。应理解,上述第一框架部K1、第二框架部K2、第三框架部K3以及可移动支架K4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此处仅从功能角度对其进行描述,不做结构性描述,
在另一些示例中,从具体结构的角度来讲,如图4~图6所示,上述可移动框架包括横梁组件a、竖梁组件b以及可移动基座组件c。竖梁组件b将横梁组件a固定在一起。横梁组件a设在可移动基座组件c上,以使得交互式显示设备可移动化。
如图4和图6所示,上述图像采集装置130可采用悬挂或者嵌入式的方式设在可移动框架中。当图像采集装置130可采用悬挂式的方式设在可移动框架时,图像采集装置130设在横梁组件a上。考虑到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和图2所示的音频装置150的安全性,上述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以及图2所示的音频装置150均设在竖梁组件b和横梁组件a围成的区域内。由此可知,上述图像采集装置130、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和音频装置150的设置方式,使得图像采集装置130、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和图2所示的音频装置150在可移动框架上的布局合理和简洁,从而更好发挥图像采集装置130、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和音频装置150的功能。
为了降低材料使用量和可移动框架重量,如图4和图6所示,上述横梁组件a所含有的横梁a0为铝挤横梁。上述竖梁组件b所含有的竖梁b0为铝挤竖梁。铝挤横梁和铝挤竖梁均可以采用铝挤模具制作。考虑到横梁a0和竖梁b0的梁延伸方向不同,制作铝挤横梁的铝挤模具与制作铝挤竖梁的铝挤模具不同。
如图4所示,为了降低图6所示的横梁组件a的制作成本,图6所示的横梁组件a所含有的各个横梁a0可采用同一模具制作。采用同一模具制作各个横梁a0时,各个横梁a0从结构上来说相同。
为了更为清楚的描述图6所示的横梁组件a所含有的横梁结构,下面举例说明横梁组件a的结构。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上述横梁组件a包括多个横梁a0。每个横梁a0包括横梁本体a00。横梁本体a00上开设有沿着横梁本体a00的梁延伸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功能槽a01。横梁本体a00的梁延伸方向垂直于图8所示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的纸面。将横梁本体a00开设至少一个第一功能槽a01的面定义为横梁本体的功能面M1。横梁本体的可视面M2与第一显示屏110的显示面平行。值得注意的是,用户观看第一显示屏110所播放的远程信息时,用户所看到的横梁a0的正面可以定义为横梁本体的可视面M2。另外,虽然用户观看第一显示屏110所播放的远程信息时无法看到的横梁a0背面,但是当用户位于交互式显示设备的背面(背离图4所示的第一显示屏110的显示面),用户可以看到横梁a0背面,因此,将横梁a0背面也可以定义为横梁本体的可视面M2。
如图6~图8所示,当横梁本体a00上开设有沿着横梁本体a00的梁延伸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功能槽a01时,可有效减少横梁材料的使用量和横梁重量。应理解,为了保证横梁本体a0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横梁本体a00所开设的第一功能槽a01的数量应当为多个,以使得相邻两个第一功能槽a01之间具有第一楞脊a02(即第一功能槽a01的槽壁),第一楞脊a02可以作为加强筋保证横梁本体a0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如图6~图8所示,如果上述横梁本体的功能面M1可以被用户直接看到,或者由于上述横梁本体所处的位置比较低(如可移动框架的最低位置)或比较高(如可移动框架的最高位置),使得上述横梁本体的功能面M1所开设的第一功能槽a01很容易被用户看到,导致交互式显示设备的视觉效果比较差。基于此,至少一个横梁a0所包括的横梁本体a00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功能槽a01内设有第一磁性组件。此处第一磁性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磁铁等磁性体。至于磁性体的结构,则与第一功能槽a01的结构有关,只要能够保证磁性体可以卡设在第一功能槽a01即可。应理解,为了方便磁性体卡设在第一功能槽a01,第一功能槽a01的槽口边缘设置第一卡设件a03,以利用第一卡设件a03将磁性体卡在第一功能槽a01。当然磁性体也可以预埋在第一功能槽a01内,不仅限于利用第一卡设件a03将磁性体卡在第一功能槽a01内,
如图6和图7所示,上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还包括与至少一个图4所示的横梁a0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组横梁饰板。第一组横梁饰板被第一磁性组件吸附在对应横梁a0所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一功能槽a01的槽口上,以使得第一组横梁饰板遮挡第一功能槽a01,从而保证交互式显示设备的视觉体验,也能够减少灰尘进入横梁本体a00所开设的第一功能槽a01内。应理解,如果横梁a0比较长,则第一组横梁饰板包括沿着横梁本体a00的梁延伸方向分布的多个横梁饰板,相应的位于一个第一功能槽a01内的第一磁性组件也应当包括沿着横梁本体a00的梁延伸方向设在第一安装槽内的多个磁性体,每个横梁饰板应当对应至少一个磁性体,以保证每个横梁饰板都能够被对应的磁性体吸附在第一功能槽a01的槽口。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如图4、图6~图8所示,当上述横梁a0与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图2所示的音频装置150等接触对象的接触缝隙比较大时,灰尘等颗粒物容易进入接触缝隙,导致清洁困难。基于此,至少一个横梁a0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M2开设有缺口槽a04。图7所示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M2基于图4所示的应用场景设置,此时横梁本体的可视面M2包括横梁正面和横梁背面。应理解,缺口槽a04的缺口位于缺口槽a04的槽壁,其缺口槽a04的缺口所在方向与上述第一功能槽a01的槽口方向相同或者相反。图7中的箭头示出了缺口槽a04的缺口所在方向。当然也可以是与图7所示的箭头相反的方向。
如图8所示,至少一个横梁a0所包括的缺口槽a04内设有第二磁性组件CT2。至于第二磁性组件CT2的具体构成,可以参考第一磁性组件。可以在缺口槽a04的槽底设置凹槽,供嵌入第一磁性组件所包括的各个磁性体。应理解,第一磁性组件所包括的各个磁性体应当沿着横梁本体a00的梁延伸方向分布。如图4~图8所示,横梁组件a还包括与至少一个横梁a0一一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第二组横梁饰板HL的相关结构可以参考前文第一组横梁饰板的描述。
如图4~图8所示,上述第二组横梁饰板HL被第二磁性组件CT2吸附在缺口槽a04,以避免缺口槽a04外漏所导致的交互式显示设备的视觉效果变差的问题。同时,第二组横梁饰板HL沿着横梁本体的可视面M2的方向伸出缺口槽a04,使得横梁a0与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以及图2所示的至少一个音频装置150等接触对象的接触缝隙比较大时,可利用第二组横梁饰板HL遮挡接触缝隙,从而减少灰尘进入接触缝隙的可能性。应理解,第二组横梁饰板HL伸出缺口槽a04的方向决定了缺口槽a04的槽口开设方向。当然,第二组横梁饰板HL还可以对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至少一个音频装置150等接触对象进行一定的限位,防止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音频装置150等接触对象出现前倾(第二组横梁饰板HL设在横梁正面)和\/或后倾(第二组横梁饰板HL设在横梁背面)。
具体的,如图4~图6所示,上述多个横梁a0包括沿着靠近可移动基座组件c分布的第一横梁101a、第二横梁102a、第三横梁103a、第四横梁104a和第五横梁105a。竖梁组件b将第一横梁101a、第二横梁102a、第三横梁103a、第四横梁104a和第五横梁105a固定在一起。
如图4~图6所示,上述图像采集装置130设在第一横梁101a上,以保证图像采集装置130可大范围采集本地图像信息。上述第一显示屏110设在第二横梁102a、第三横梁103a和竖梁组件b所围成的第一区域内,第二显示屏120和至少一个音频装置150均设在第三横梁103a、第四横梁104a和竖梁组件b所围成的第二区域。第五横梁105a设在可移动基座组件c上。应理解,可通过调节第二横梁102a、第三横梁103a、第四横梁104a和第五横梁105a彼此之间的间距,控制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和音频装置150所处的高度,以保证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和音频装置150的高度合适。为了方便安装,上述第五横梁105a应当以卡设的方式在可移动基座组件c上。应理解,上述可移动基座组件c包括支座101c以及设在支座101c底部的万向轮组件102c。支座的形状做种多样,如图4所示的工字型支座,工字型支座上开设有用于承载第五横梁105a的定位槽c0。
在第一种示例中,如图4~图8所示,鉴于第五横梁105a所处的位置比较低,如果第五横梁105a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功能面M1与可移动框架的高度方向垂直,并且邻近第一显示屏110,此时与至少一个第一组横梁饰板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横梁a0包括第五横梁105a,此时至少一个横梁a0所包括的横梁本体a00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功能槽a01内设有第一磁性组件。换句话说,第五横梁105a所包括的横梁本体a00中至少一个第一功能槽a01内设置第一磁性组件,且第一组横梁饰板被第一磁性组件吸附在对应横梁所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一功能槽a01的槽口上。
在第二种示例中,如图4~图8所示,上述第一显示屏110设在第二横梁102a、第三横梁103a和竖梁组件b所围成的第一区域内,上述第二显示屏120和音频装置150均设在第三横梁103a、第四横梁104a和竖梁组件b所围成的第二区域,因此,第二横梁102a与第一显示屏110之间,第三横梁103a与第一显示屏110之间,第三横梁103a与第二显示屏120和图2所示的至少一个音频装置150之间,第四横梁104a与第二显示屏120和图2所示的至少一个音频装置150之间均有可能存在一定的缝隙。基于此,至少一个横梁a0所包括的横梁本体a00的可视面M2开设有缺口槽a04时,与至少一个第二组横梁饰板HL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横梁a0包括第二横梁102a、第三横梁103a和第四横梁104a。
如图4~图8所示,当第二横梁102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沿着靠近第一显示屏110的方向伸出第二横梁102a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M2开设的缺口槽a04,此时第二横梁102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密封第一显示屏110与第二横梁102a之间的缝隙。当然,此时第二横梁102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还可以对第一显示屏110进行一定的限位,防止第一显示屏110出现前倾(第二横梁102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设在第三横梁103a正面)和\/或后倾(第二横梁102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设在第三横梁103a背面)。
如图4~图8所示,当第三横梁103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沿着靠近第一显示屏110的方向伸出第三横梁103a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M2开设的缺口槽a04,第三横梁103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密封第一显示屏110与第三横梁103a之间的缝隙。当然,此时第三横梁103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还可以对第一显示屏110进行一定的限位,防止第一显示屏110出现前倾(第三横梁103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设在第三横梁103a正面)和\/或后倾(第三横梁103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设在第三横梁103a背面)。
如图4~图8所示,当第三横梁103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沿着靠近第二显示屏120的方向伸出第三横梁103a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M2开设的缺口槽a04,第三横梁103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密封第二显示屏120与第三横梁103a之间的缝隙以及音频装置150与第三横梁103a之间的缝隙。当然,此时第三横梁103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还可以对第二显示屏120进行一定的限位,防止第二显示屏120出现前倾(第三横梁103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设在第三横梁103a正面)和\/或后倾(第三横梁103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设在第三横梁103a背面)。
如图4~图8所示,当第四横梁104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沿着靠近第二显示屏120的方向伸出第四横梁104a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M2开设的缺口槽a04,第四横梁104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密封第二显示屏120与第四横梁104a之间的缝隙以及图2所示的至少一个音频装置150与第四横梁104a之间的缝隙。当然,此时第四横梁104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还可以对第二显示屏120进行一定的限位,防止第二显示屏120出现前倾(第四横梁104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设在第三横梁103a正面)和\/或后倾(第四横梁104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设在第三横梁103a背面)。
如图4~图6、图9和图10所示,上述竖梁组件b包括固定横梁组件a的多个竖梁b0,每个竖梁b0包括竖梁本体b00。竖梁本体b00上开设有沿着竖梁本体b00的梁延伸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功能槽b01。第二功能槽b01所开设的位置为竖梁本体b00的功能面。竖梁本体b00的功能面定义参考前文横梁本体的功能面。至于第二功能槽b01的作用可参考前文,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9和图10所示,当竖梁本体b00上开设有沿着竖梁本体b00的梁延伸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功能槽b01时,可有效减少竖梁材料的使用量和竖梁重量。应理解,为了保证竖梁本体b0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竖梁本体b00所开设的第二功能槽b01的数量应当为多个,使得相邻两个第二功能槽b01之间具有第二楞脊b02(即第二功能槽b01的槽壁),第二楞脊b02可以作为加强筋保证竖梁本体b0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
如图4~图6、图9和图10所示,鉴于第二功能槽b01有裸露的可能性,至少一个竖梁b0所包括的竖梁本体b00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功能槽b01内设有第三磁性组件CT3;交互式显示设备还包括与至少一个竖梁b0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竖梁饰板SL,竖梁饰板SL被第三磁性组件CT3吸附在对应竖梁b0所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功能槽b01的槽口上,以在利用竖梁饰板SL遮挡第二功能槽b01的同时,减少灰尘进入竖梁本体b00所开设的至少一个第二功能槽b01的可能性,具体分析可参考前文第一横梁101a饰板吸附在图7所示的第一功能槽a01的槽口的相关描述和分析。当然,第二功能槽b01的槽口边缘也可以设置第二卡设件b03,以利用第二卡设件b03将磁性体卡在第二功能槽b01。当然第三磁性组件CT3也可以预埋在第二功能槽b01内,不仅限于利用第二卡设件b03将第三磁性组件CT3卡在第二功能槽b01内,
如图4~图6、图9和图10所示,为了控制竖梁饰板SL偏移,上述竖梁本体b00上设有沿着竖梁本体b00的梁延伸方向延伸的限位导槽b04,多个第二功能槽b01开设在限位导槽b04内。竖梁饰板SL位于竖梁本体b00所开设的限位导槽b04内,这样就能够保证竖梁饰板SL不会发生偏移。例如:当竖梁b0的应用场景为图4所示的应用场景,限位导槽b04可防止竖梁饰板SL前后偏移。此处的前后方向垂直于显示屏的显示面。
为了减少材料使用量,如图4~图6所示,上述多个竖梁b0包括用于固定横梁组件a的第一竖梁101b和第二竖梁102b。第一竖梁101b固定横梁组件a的一端,第二竖梁102b固定横梁组件a的另一端。
例如:如图4~图6所示,当上述横梁组件a包括多个横梁a0,多个横梁a0包括沿着靠近可移动基座组件c分布的第一横梁101a、第二横梁102a、第三横梁103a、第四横梁104a和第五横梁105a时,定义第一横梁101a的第一端、第二横梁102a的第一端、第三横梁103a的第一端、第四横梁104a的第一端和第五横梁105a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定义第一横梁101a的第二端、第二横梁102a的第二端、第三横梁103a的第二端、第四横梁104a的第二端和第五横梁105a的第二端位于同一侧。
如图4~图6所示,第一竖梁101b固定第一横梁101a的第一端、第二横梁102a的第一端、第三横梁103a的第一端、第四横梁104a的第一端和第五横梁105a的第一端,第二竖梁102b固定第一横梁101a的第二端、第二横梁102a的第二端、第三横梁103a的第二端、第四横梁104a的第二端和第五横梁105a的第二端。基于此,当横梁组件a被竖梁组件b固定在一起时,如果第一竖梁101b与第五横梁105a的第一端直接连接,第二竖梁102b与第五横梁105a的第二端直接连接,容易使得第五横梁105a卡在可移动基座组件c时,出现不稳定的问题。为此,上述可移动框架还包括第一弧状连接件101d和第二弧状连接件102d。第二竖梁102b与第五横梁105a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弧状连接件102d连接。
如图4~图6所示,为了保证上述横梁组件a所含有的多个横梁之间的位置的可调性,上述数量组件所含有的竖梁b0为可拆卸竖梁,以保证在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图像采集装置130中至少一个规格发生变化时,如果横梁组件a所含有的相邻两个横梁之间的距离无法满足其尺寸规格变化的要求,可通过替换竖梁组件b所含有的可拆卸竖梁中的一段竖梁,进而增加可移动框架的尺寸适应性。
例如:如图4~图6所示,上述多个竖梁b0包括用于固定横梁组件a的第一竖梁101b和所述第二竖梁102b时,上述第一竖梁101b和第二竖梁102b的拆卸位置可以为图3~图6所示的第一拆卸点A,也可以为第二拆卸点B。当图像采集装置130的尺寸比较大时,第一横梁101a和第二横梁102a之间的区域难以容纳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在第一拆卸点A将第一竖梁101b和第二竖梁102b位于第一横梁101a和第二横梁102a之间的部分去除,然后换上比较长的部分,以使得尺寸较大的图像采集装置130可以容纳于第一横梁101a和第二横梁102a之间。而由于第一弧状连接件和第二弧状连接件需要单独制作,因此,需要利用第二拆卸点B使得第一竖梁101a与第一弧状连接件101d之间可拆卸,利用第二拆卸点B使得第二竖梁102b与第二弧状连接件102d之间可拆卸。
如图4~图6所示,对比上述竖梁b0和横梁a0的结构可以看出,上述竖梁b0的结构相对简单,使得加工难度也比较低。同时,上述竖梁b0和横梁a0所使用的材料比较少,且加工所有横梁可以使用一种模具加工,所有竖梁b0可使用一种模具加工,使得上述可移动框架的制作成本比较低。而且图像采集装置130只需采用悬挂的方式设在横梁上,安装简单,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和音频装置150在设置时,也可以相应的通过第二组横梁饰板HL对进行限位,从而方便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和图2所示音频装置150的安装。
为了方便手动控制交互式显示设备,如图4~图6所示,上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还包括一类接口组件和按键组件170。一类接口组件和按键组件170均与第一显示屏110、所述第二显示屏120和音频装置150电连接,按键组件170可以为电源开关键、声音调节按键、图像明暗调节按键等。该一类接口组件包括第一组一类接口JK11和第二组一类接口JK12。第一组一类接口JK11设在横梁组件a上。第二组一类接口JK12和按键组件170均设在竖梁组件b上。第一组一类接口JK11和第二组一类接口JK12的划分原则根据一类接口实际使用频率的高低设定。
例如:如图4~图6所示,当上述横梁组件a包括多个横梁a0,多个横梁a0包括沿着靠近可移动基座组件c分布的第一横梁101a、第二横梁102a、第三横梁103a、第四横梁104a和第五横梁105a时,第五横梁105a的位置最低。若第一组一类接口JK11设在第五横梁105a上,则第一组一类接口JK11可以为电源接口、网线接口等使用频率比较低的接口。应理解,若第一组一类接口JK11设在第五横梁105a的正面,则容易被上述可移动基座组件c遮挡,因此,可移动基座组件c应当开设避让孔,使得第一组一类接口JK11暴露,从而正常使用第一组一类接口JK11。
如图4~图6所示,当上述竖梁组件b包括多个竖梁b0时,第二组一类接口JK12和按键组件170均设在竖梁b0的中部位置,第二组一类接口JK12可以为USB接口、语音输入设备接口、数据输入接口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上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还包括固定在可移动框架上的第一盖板181和第二盖板182。第一盖板181设在所述第一显示屏110的背面。第二盖板182设在第二显示屏120的背面。当上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还包括按键组件170,按键组件170设在第二盖板182上。该按键组件170分别与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电连接。当上述焦化是显示设备还包括音频装置150时,按键组件17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音频装置150电连接。应理解,为了方便散热,第一盖板181和\/或第二盖板182上开设有散热孔。
图4所示的上述按键组件170一般为数字信号接口、模拟信号接口,音频信号接口等交互式显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接入状态的接口。数字信号接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数字信号接口可以为高清晰度多媒体(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Interface,缩写为HDMI)接口。
另外,上述一类接口组件和二类接口组件所含有的接口可以为并行接口,也可以为串行接口,具体接口类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为了说明上述交互式显示设备的安装过程,下面以图4~图11所示的交互显示设备的爆炸图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步,利用第一竖梁101b将第一横梁101a的第一端、第一横梁101a的第一端、第二横梁102a的第一端、第三横梁103a的第一端、第四横梁104a的第一端、第一弧状连接件101d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利用第二竖梁102b将第一横梁101a的第二端、第一横梁101a的第二端、第二横梁102a的第二端、第三横梁103a的第二端、第四横梁104a的第二端、第一弧状连接件101d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利用第一弧状连接件101d的第二端固定第五横梁105a的第一端,利用第二弧状连接件102d的第二端固定第五横梁105a的第二端;将第五横梁105a卡在可移动基做组件上,从而获得可移动框架。应理解,如图4~和图8所示,此处可根据实际需要遮挡的横梁位置,在横梁a0所包括的横梁本体a00开设的第一功能槽a01内埋设第一磁性组件,在横梁a0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M2所开设的缺口槽a04内埋设第二磁性组件CT2。
第二步:将第一显示屏110从可移动框架的背后固定于第二横梁102a和第三横梁103a之间的区域,将第二显示屏120从可移动框架的背后固定于第三横梁103a和第四横梁104a之间的区域。
第三步,将作为图像采集装置130的摄像头悬挂在第一横梁101a上。将第一音频装置150A和第二音频装置150B固定在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之间的区域,并保证第二显示屏120位于第一音频装置150A和第二音频装置150B之间。将第一组一类接口JK11设在第五横梁105a从可移动基座组件c所开设的避让孔暴露的区域。将按键组件170、第二组一类接口JK12设在第二纵梁的侧面。将二类接口组件JK2设在第三横梁103a或第四横梁104a。
第四步:在第一显示屏110的背面利用第一盖板181将第一显示屏110锁紧在第二横梁102a和第三横梁103a之间。在第二显示屏120的背面利用第二盖板182将第二显示屏120锁紧在第二横梁102a和第三横梁103a之间。当然,第一组一类接口JK11、第二组一类接口JK12以及二类接口组件JK2也可以设在其他位置,不仅限于此。例如:在第五横梁105a卡在可移动基做组件前,将第一组一类接口JK11安装在第五横梁105a上。在第二盖板182上设置二类接口组件JK2。
第五步:由于第五横梁105a所包括的横梁本体a00开设的第一功能槽a01位置比较低,第一竖梁101b和第二竖梁102b所包括的竖梁本体b00所开设的第二功能槽b01位于第四横梁104a和第五横梁105a之间的区域位置比较低,因此,需要对第五横梁105a所包括的横梁本体a00开设的第一功能槽a01以及第二功能槽b01位于第四横梁104a和第五横梁105a之间的区域进行装饰。此时,将装饰第五横梁105a所包括的横梁本体a00开设的第一功能槽a01的第一组横梁饰板定义为横梁功能面饰板HL10,将装饰第一竖梁101b所含有的第二功能槽b01位于第四横梁104a和第五横梁105a之间区域的竖梁饰板SL定义为第一竖梁饰板SL1。将装饰第二竖梁102b所含有的第二功能槽b01位于第四横梁104a和第五横梁105a之间区域的竖梁饰板SL定义为第二竖梁饰板SL2。利用横梁功能面饰板HL10磁性吸附在第五横梁105a所包括的横梁本体a00开设的第一功能槽a01的槽口。利用第一竖梁饰板SL1磁性吸附在第一竖梁101b所含有的第二功能槽b01位于第四横梁104a和第五横梁105a之间的槽口。利用第二竖梁饰板SL2磁性吸附在第二竖梁102b所含有的第二功能槽b01位于第四横梁104a和第五横梁105a之间的槽口。
如图11所示,若第一弧状连接件101d和第二弧状连接件102d也开设有类似功能槽的结构,则也可以为第一弧状连接件101d和第二弧状连接件102d配设专门的弧状饰板L30,弧状饰板L30可以以磁性吸附的方式吸附在对应的弧状连接件所开设的功能槽的槽口。鉴于第五横梁105a、第一弧状连接件101d、第二弧状连接件102d以及第一竖梁101b和第二竖梁102b位于第四横梁104a和第五横梁105a之间的区域的连续性,可以将第一竖梁饰板SL1、第二竖梁饰板SL2、横梁功能面饰板HL10以及第一弧状连接件101d和第二弧状连接件102d所配设的弧状饰板L30连成一体,然后采用磁性吸附的方式吸附在对应的竖梁b0、横梁a0(参见图4)和弧状连接件上。
如图4~图11所示,鉴于第一竖梁101b和第二竖梁102b位于第一横梁101a和第二横梁102a之间的区域比较高,使得第一竖梁101b和第二竖梁102b所包括的竖梁本体b00开设的第二功能槽b01比较容易裸露,基于此,需要对第一竖梁101b和第二竖梁102b所包括的竖梁本体b00开设的第二功能槽b01位于第一横梁101a和第二横梁102a之间的区域进行装饰。此时,将第一竖梁101b所含有的第二功能槽b01位于第一横梁101a和第二横梁102a之间区域的竖梁饰板SL定义为第三竖梁饰板SL3。将装饰第二竖梁102b所含有的第二功能槽b01位于第一横梁101a和第二横梁102a之间区域的竖梁饰板SL定义为第四竖梁饰板。利用第三竖梁饰板SL3磁性吸附在第一竖梁101b所含有的第二功能槽b01位于第一横梁101a和第二横梁102a之间的槽口。利用第四竖梁饰板磁性吸附在第二竖梁102b所含有的第二功能槽b01位于第一横梁101a和第二横梁102a之间的槽口。
如图4~图11所示,若第二横梁102a和第三横梁103a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M2位于横梁正面,此时,利用第二横梁102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定义为第一横梁可视面饰板HL21)磁性吸附在第二横梁102a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M2开设的缺口槽a04,并保证第一横梁可视面饰板HL21沿着靠近第一显示屏110的方向伸出缺口槽a04,以利用第一横梁可视面饰板HL21遮挡第二横梁102a与第一显示屏110之间的缝隙。同理,利用第三横梁103a对应的第二组横梁饰板HL磁性(定义为第二横梁可视面饰板HL22)吸附在第三横梁103a所包括的横梁本体的可视面M2开设的缺口槽a04,并保证第二横梁可视面饰板HL22沿着靠近第一显示屏110的方向伸出缺口槽a04,以利用第二横梁可视面饰板HL22遮挡第二横梁102a与第一显示屏110之间的缝隙。
应理解,如图11所示,上述第一组横梁饰板、第二组横梁饰板HL、竖梁饰板SL、弧状饰板L30等均为金属饰板,以保证其可以吸附在第二磁性组件CT2上。另外,上述第一组一类接口JK11、第二组一类接口JK12、二类接口组件JK2和按键组件设置完成后,应当按照前文描述的连接关系与图4所示的第一显示屏110、第二显示屏120、信息输入装置140、至少一个音频装置150等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互式显示系统。该交互式显示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述交互式显示设备;至少两个交互式显示设备连接。信号连接方式可以为有线信号连接,也可以为无线信号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式显示系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交互式显示系统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269816.9
申请日:2019-08-0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895328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G06F3/14
专利分类号:G06F3/14;F16M11/24;F16M11/04
范畴分类:40B;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
发明人:王子锋;邵雷;沈彬
第一发明人:王子锋
当前权利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周娟
代理机构:1127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