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代谢调控论文-潘云军

氮代谢调控论文-潘云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代谢调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草酸青霉,转录因子,细胞生长,纤维素酶

氮代谢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潘云军[1](2019)在《草酸青霉氮代谢及其调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等优点。纤维素通过转化获得的生物燃料能够有效缓解环境的恶化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许多丝状真菌能够合成和分泌降解纤维素的纤维素分解酶。其中,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酶系比较完整,以其为出发菌株的高产突变菌株已经应用到工业生产当中,在生物燃料工业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潜力。蛋白质的合成与碳、氮代谢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者对丝状真菌中纤维素酶合成与碳代谢的关系及相关的调控机制已经获得了较为深入的认识。然而,尽管已知氮源对丝状真菌纤维素酶等胞外蛋白的产生也十分重要,对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本论文以草酸青霉为研究对象,对氮源与纤维素酶合成的关系、氮代谢相关转录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纤维素酶合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发酵培养基的进一步优化和菌株改造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进展如下:1.氮源种类及蛋白酶对草酸青霉纤维素酶产量的影响分别设计了以玉米浆、玉米酒糟、豆饼粉、硫酸铵、硝酸钠等作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将产生纤维素酶的菌株RE-8进行9天的摇瓶发酵培养。结果显示,草酸青霉在复合氮源培养基上的产纤维素酶能力最强,在硫酸铵为唯一氮源培养基上的产酶能力最差。在复合氮源培养基中,发酵液中的铵态氮浓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曲线,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的活力都呈逐渐积累状态。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蛋白酶抑制剂后,细胞外蛋白酶活力显着降低,细胞外蛋白浓度增加,然而,纤维素酶活性变化不大,并且在发酵后期仍显示略微的下降趋势。2.草酸青霉氮源分解代谢转录因子AreA的生物学功能研究AreA是真菌中保守的氮分解代谢转录因子,一般认为负责次级氮源代谢基因表达的激活。本论文构建了areA的DNA结合结构域缺失突变菌株和回补菌株,研究了氮源种类对草酸青霉纤维素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转录调控因子AreA在草酸青霉氮源利用和纤维素酶基因表达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氮源对野生菌株中纤维素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与碳源的类型有关。AreA不仅对草酸青霉利用次级氮源是必须的,对硫酸铵等易利用氮源的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与曲霉中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AreA对铵盐代谢相关基因以和纤维素酶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在纤维素诱导条件下,敲除areA基因导致纤维素酶基因表达的显着下调。3.氨基酸合成调控因子CpcA在草酸青霉菌生长和胞外酶产生中的作用研究CpcA是真菌中保守的跨途径氨基酸合成代谢转录激活因子。本论文构建了草酸青霉cpcA敲除菌株ΔcpcA,并构建了cpcA回补菌株RcpcA以及cpcA过表达菌株。在添加或不添加氨基酸合成抑制剂3-AT的培养基中,cpcA敲除菌株与野生菌株和回补菌株相比,细胞生长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劣势,但这种生长劣势在富含氨基酸的培养基中能够得到弥补。cpcA敲除菌株的纤维素酶、淀粉酶活力都显着低于野生菌株,且玉米浆的添加能够缩小两者酶活力之间的差异。通过研究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与纤维素酶产生之间的关系以及纤维素酶基因转录水平的测定,确认cpcA敲除后出现的纤维素酶产量的降低并非完全由细胞生长劣势引起。另外,发现cpcA的过表达能够显着提升淀粉酶的产量,为淀粉酶生产菌株的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7)

张伟平[2](2018)在《酿酒酵母氮代谢物阻遏效应系统生物学解析和全局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酿酒酵母的氮源代谢过程受到一系列复杂的调控。解析酿酒酵母氮源代谢的全局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本论文以两株用于黄酒工业生产的酿酒酵母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aiae)N85和XZ-11为研究对象,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基因组中与氮源代谢调控相关的差异位点。通过比较转录组学分析,解析不同酿酒酵母菌株在不同氮源条件下的基因调控模式。最后建立了蛋白亚细胞定位调控系统,调控氮代谢全局调控因子的亚细胞定位,从而实现了对酿酒酵母氮源代谢过程的定向调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酿酒酵母N85和XZ-11菌株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对酿酒酵母N85和XZ-11菌株基因组进行二代和叁代测序,利用基于参考基因组的Reference assembly和不依赖参考基因组的de novo assembly方法对测序数据进行组装。整合两种组装结果后,获得了N85和XZ-11菌株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大小分别为12.10 Mbp和12.17 Mbp,GC含量分别为38.28%和38.32%。利用同源比对、从头基因预测和基于转录组数据的基因预测手段,对两株酿酒酵母基因组进行注释。N85和XZ-11菌株基因组分别注释到6,635和6,648个蛋白编码区。利用tRNAscan-SE工具在N85和XZ-11基因组上注释得到tRNA的数量均为275个。(2)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氮源代谢相关的差异位点。模拟黄酒发酵比较N85和XZ-11菌株氮代谢的表型差异发现,N85中总氨基酸和尿素含量较XZ-11分别高21.90%和36.75%。比较N85和XZ-11的基因组,共发现12,309个差异位点;在N85和XZ-11基因组上找到6,564个两者共有的编码基因,分别有71个和84个特异性基因。其中N85特异性基因ARG2是尿素代谢调控重要基因,能够引导流经谷氨酸的碳和氮代谢流进入尿素循环。在XZ-11菌株中回补表达ARG2导致菌株的尿素利用效率下降约25.04%。比较低产尿素进化菌4B与出发菌XZ-11基因组差异发现,AAT2与PRO1在尿素培养基中快速进化,在XZ-11菌株中表达低产尿素进化菌4B中进化后的AAT2和PRO1基因分别能将尿素积累降低34.29%和23.96%。(3)全基因组关联分析N85与XZ-11菌株氮代谢相关的基因组差异位点。建立了基于流式细胞仪的超高通量筛选技术,结合杂交育种和诱导杂交二倍体产孢,分选到9,600株子代单倍体。检测子代单倍体的尿素利用效率,选取尿素积累最高的96株菌和最低的96株菌分为H和L两组。通过混合基因组测序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3个与氮源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PUT3、VBA5和VBA3)。在N85菌株中回补3个基因上的差异位点发现,改造菌发酵液中尿素积累量较野生菌分别降低16.53%、20.17%和10.24%。(4)比较转录组学解析酿酒酵母氮代谢的转录调控机制。通过比较酿酒酵母N85和XZ-11在3种氮源条件下的基因转录水平发现,偏好型氮源条件下酵母细胞通过激活氨基酸-tRNA连接酶的表达,促进胞内氨基酸与游离tRNA的结合,降低胞内游离tRNA的水平,激活TOR途径从而抑制非偏好型氮源的利用。在XZ-11菌株中,由谷氨酸进入尿素循环的氮源流量较N85菌株小而尿素降解途径活性较N85菌株高,导致XZ-11菌株发酵中尿素积累较N85菌株低。在XZ-11菌株中,Gln3对氮代谢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的激活作用强于N85菌株,Dal80对氮代谢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的抑制作用弱于N85菌株。(5)调控NCR转录因子亚细胞定位解除氮代谢阻遏效应。通过点突变TOR1基因和敲除雷帕霉素结合亚基编码基因FPR1,构建对雷帕霉素不敏感的蛋白锚定系统工程菌株。雷帕霉素诱导下,调控转录激活因子Gln3和Gat1定位于细胞核,转录阻遏因子Gzf3和Dal80定位于细胞质。在XZ-11菌株中分析调控转录因子亚细胞定位对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偏好型氮源对非偏好型氮源利用的抑制,主要是因为转录激活因子Gln3无法进入细胞核激活相关基因的转录,其次是由于转录阻遏因子Dal80进入细胞核阻遏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Gln3、Gat1进入细胞核分别使发酵体系中尿素含量降低49.45%和38.99%,阻止Gzf3、Dal80进入细胞核能够使尿素含量降低21.52%和42.44%。(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12-01)

孙移鹿[3](2018)在《好氧反硝化菌Pseudomonas stutzeri T13的氮代谢机制及亚硝酸盐积累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反硝化作用对溶解氧浓度条件的严格要求正在不断限制其应用发展。由于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之间对环境条件需求的冲突,导致生物脱氮过程始终无法实现时间或空间上的统一。好氧反硝化作为新兴的生物脱氮技术,凭借其对溶解氧具有广泛的耐受性,为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统一提供了潜在可能。尽管好氧反硝化技术在经历了30多年的研究发展,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黑箱问题从而减慢了该技术的孵化速度,例如:缺失分子生物学层面的机制解析、影响效能发挥的因素复杂且无具体调控方法、对混合氮源(氨氮、硝氮、亚硝氮)的去除途径不清晰且没有掌握微生物代谢途径转换的可控节点等。通过对好氧反硝化菌Pseudomonas stutzeri T13的前期研究发现,菌株的氮代谢途径(氨氮代谢、硝氮代谢)仍然尚不清晰,且在菌株进行好氧反硝化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亚硝酸盐积累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继续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从机理研究入手,解析了菌株T13进行好氧反硝化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揭示了菌株对不同氮素(氨氮、硝氮)的多种代谢途径。基于此,提出了控制代谢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控制方法。开展了好氧反硝化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对菌株T13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从基因组中共找到了10种相关硝酸盐代谢的催化酶的编码基因,包括周质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nap AB、异化亚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nir K和nir S、一氧化氮还原酶编码基因nor BC-1和nor BC-2、一氧化二氮编码基因nos Z、呼吸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nar GHI、同化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nas AB、同化亚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nir BD-1和nir BD-2。经过KEGG数据库比对,预测出菌株可实现的完整的硝酸盐代谢途径包括:好氧反硝化途径、缺氧反硝化途径和DNRA途径。利用RT-qPCR技术对这10个基因在不同氮代谢条件下的转录情况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发现参与好氧反硝化作用的主导功能基因为nap AB、nir K、nor BC-2和nor Z,而nor Z相对较低的转录效率可能会导致N_2O代替N_2作为好氧反硝化作用的最终产物。在以硝酸盐作为唯一氮源的条件下,DNRA途径可帮助菌株将硝酸盐转化为有效氮源进行生长。然而,氨氮作为氮源的加入会抑制菌株启动DNRA途径。利用氮平衡计算方法分析了菌株在不同氮源或电子受体(氨氮、硝酸盐、氨氮+硝酸盐)条件下的对不同氮素的转化途径。氨氮代谢过程的氮平衡计算结果表明,菌株对氨氮的利用完全是依靠同化作用。氮负荷和C/N是影响菌株对氨氮同化效率的关键影响因子,在C/N为10,初始氨氮浓度约为100 mg/L的条件下可实现99%的氨氮同化利用效率。在以硝酸盐作为唯一氮源的条件下,菌株利用DNRA途径将硝酸盐转化为氨氮从而获取有效氮源,在有氧呼吸的基础上利用好氧反硝化途径为微生物生长提供额外能量。该条件下,DNRA和好氧反硝化途径对硝酸盐的转化率分别为46.44%和53.56%。相比之下,当环境中有充足的氨氮存在时,菌株不再需要启动DNRA途径获取氮源,因此硝酸盐仅作为电子受体参与好氧反硝化作用,且实现了79.51%的总氮去除率。研究了菌株T13进行好氧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问题的本质原因。以强化亚硝酸盐还原酶量和酶活性、优化反应动态平衡为指导核心,以调控溶解氧、初始氮浓度和生物量的方式对好氧反硝化过程中硝酸盐还原作用和亚硝酸盐还原作用进行效率平衡优化,从而改善亚硝酸盐积累的问题。高浓度溶解氧对硝酸盐还原作用的影响不大,却对亚硝酸盐还原作用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溶解氧调控和固定化技术调控方式可以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上强化亚硝酸盐还原作用,使总氮去除率提高至80.6%和44.4%。在特定条件下,通过降低硝氮浓度至100 mg/L可以有效减少还原产物-亚硝酸盐的最大积累量,间接降低亚硝酸盐的生物毒性和底物抑制作用,使亚硝酸盐积累率降低至29%,提高总氮去除率至71.4%。提高氨氮供给量至100 mg/L,强化了菌株对氨氮的同化效率,且将硝酸盐向好氧反硝化途径的分配率从76.4%提高至100%,有效的将亚硝酸盐积累率从67.1%降低至35.8%,好氧反硝化脱氮率从9.3%提高至64.2%。(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9-01)

沙汉景[4](2018)在《水杨酸、脯氨酸和γ-氨基丁酸对盐胁迫下水稻氮代谢及产质量的调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盐渍化是世界范围内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逆境之一,也是我国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水杨酸(SA)、脯氨酸(Pro)和γ-氨基丁酸(GABA)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试验以耐盐品种龙稻5号(LD5)和盐敏感品种牡丹江30(MDJ30)为材料,采用叁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SA、Pro和GABA复配剂与盐胁迫下水稻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频数分析获得SA、Pro与GABA复配优化组合方案;利用复配优化方案中SA、Pro和GABA浓度,研究3种外源物质单剂及其复配剂(SP、SG、PG和SPG)对盐胁迫下水稻基础氮代谢、Pro代谢、GABA代谢、干物质转运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营养品质和食味值的影响,旨在从氮代谢角度解析3种外源物质相互联系的内在机制,揭示盐胁迫下水稻氮素转运分配对外源物质的响应规律;明确3种外源物质单剂和复配剂对盐胁迫下水稻干物质转运分配和产质量的调控;综合评价3种外源物质对盐胁迫下水稻产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为丰富水稻耐盐生理基础,建立水稻耐盐栽培技术体系以及盐胁迫下稻米品质改良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频数分析获得提高盐胁迫下水稻产量10%以上的最佳复配优化方案:SA为0.44~0.51 mmol L~(-1),Pro为27.63~31.20 mmol L~(-1),GABA为3.55~4.28 mmol L~(-1)。2.外源SA、Pro和GABA单剂及复配剂促进盐胁迫下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同化和积累;提高盐胁迫下功能叶片硝态氮含量、NR、GS和GOGAT活性,降低NADH-GDH活性以及地上部铵态氮含量;提高盐胁迫下水稻籽粒GS、GOGAT和NADH-GDH活性;对功能叶片和籽粒GOT和GPT活性的调控与品种特性有关。外源SA、Pro和GABA单剂显着提高盐胁迫下水稻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和转运贡献率,提高茎鞘和(或)叶片氮素转运率;外源SP、SG、PG和SPG显着提高盐胁迫下水稻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茎鞘氮素转运率和LD5营养器官氮素转运贡献率;PG和SPG显着降低MDJ30叶片氮素转运率。3.外源物质单剂和复配剂显着提高盐胁迫下水稻功能叶片内源Pro含量,其中SA、GABA和SG的促进作用主要与P5CS活性增强以及ProDH活性降低有关;Pro、SP、PG和SPG的促进作用主要与叶片对Pro吸收增加有关,过量积累Pro反馈抑制P5CS活性,但提高OAT活性,对ProDH活性的影响为先提高后降低。除外源GABA显着提高盐胁迫下水稻功能叶片内源GABA外,其余外源物质处理均显着降低内源GABA含量;3种外源物质单剂和复配剂均会抑制GAD活性,提高GABA-T活性。4.3种外源物质单剂及其复配剂显着提高盐胁迫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外源物质显着提高盐胁迫下MDJ30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其中SA、Pro、GABA、SG和PG显着提高盐胁迫下MDJ30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率和转运贡献率。SA、GABA和SPG显着降低盐胁迫下LD5茎鞘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SPG显着降低LD5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贡献率;Pro、SP、SG和PG显着提高盐胁迫下LD5茎鞘和(或)叶片干物质转运量,其中Pro、SP和PG显着提高盐胁迫下LD5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贡献率,Pro和PG显着提高LD5茎鞘干物质转运率。3种外源物质单剂及其复配剂显着提高盐胁迫下水稻产量,对盐胁迫下MDJ30产量的调控作用大于LD5。单剂对盐胁迫下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为SA>GABA>Pro;SG和PG对盐胁迫下水稻产量的影响大于单剂,表现为协同作用,而SP复配效果与品种耐盐性差异有关,协同提高盐胁迫下LD5产量。复配剂对盐胁迫下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为SPG>SG>SP>PG。任意单剂与其他2种外源物质复配对盐胁迫下水稻产量的影响表现出协同作用。5.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稻米营养品质与食味值的偏回归方程(R~2Y和Q~2Y分别为75.62%和64.30%)。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确定出精米蛋白质、精米醇溶蛋白、糙米蛋白质和精米球蛋白是影响稻米食味值的最重要影响因子。通过回归系数分析,确定了9个负向调控糙米食味值的营养指标和2个正向调控营养指标;确定了7个负向调控精米食味值的营养指标。6.外源物质对盐胁迫下稻米营养品质影响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外源SP、GABA和PG提高盐胁迫下MDJ30稻米营养品质,且SP作用大于GABA和PG。这主要是由于外源SP处理下MDJ30糙米和精米蛋白质含量、球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高于GABA和PG处理。此外,SP处理提高盐胁迫下MDJ30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且高于GABA处理。外源SG提高盐胁迫下LD5稻米营养品质,其余外源物质降低盐胁迫下LD5稻米营养品质。这主要是由于外源SG提高盐胁迫下LD5糙米直链淀粉含量、糙米脂肪酸含量、谷蛋白含量、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外源物质对盐胁迫下稻米食味值影响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外源SA处理下两品种稻米食味值高于其他外源物质处理,这主要是由于外源SA处理下MDJ30糙米蛋白质含量、糙米脂肪酸含量和精米醇溶蛋白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外源物质处理,而谷醇比显着高于其他外源物质处理;LD5糙米脂肪酸含量和精米谷蛋白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外源物质处理。外源物质对盐胁迫下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影响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P和SPG分别对盐胁迫下MDJ30和LD5的综合促进作用最大。外源物质对盐胁迫下水稻产量和食味值影响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外源SPG的综合促进作用最大。(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谷海涛[5](2018)在《外源γ-氨基丁酸对孕穗期干旱胁迫下寒地粳稻氮代谢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是限制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减轻干旱胁迫对水稻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在植物的逆境胁迫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适量的喷施外源GABA能够提高水稻的抗逆性,有利于水稻的稳产。本试验以寒地粳稻东农425和松粳6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GABA叶面喷施方法,研究外源GABA对孕穗期干旱胁迫下寒地粳稻氮代谢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旨在明确干旱胁迫下外源GABA的最适施浓度,为干旱胁迫下寒地粳稻化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试验结论如下:1.松粳6与东农425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呈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孕穗期干旱胁迫下,功能叶片NR、GS、GOGAT、GOT、GPT活性显着降低,GDH活性显着升高,两品种存在差异。在一定范围内,随着GABA浓度的增加,GDH活性降低,其余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升高,松粳6与东农425分别在1mmol/L和0.5mmol/L的GABA处理下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均与对照差异不显着。2.松粳6与东农425籽粒GS、GOGAT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GDH、GOT、GPT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孕穗期干旱胁迫下,籽粒GOT、GPT活性显着降低,籽粒GS、GOGAT、GDH活性显着升高,两品种存在差异。在一定范围内,随着GABA浓度的增加,GDH活性降低,其余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升高,松粳6与东农425分别在1mmol/L和0.5mmol/L的GABA处理下GS、GOGA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其余氮代谢酶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着。3.松粳6与东农425功能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孕穗期干旱胁迫下,功能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增加,松粳6的增幅小于东农425。在一定范围内,随着GABA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松粳6与东农425分别在1mmol/L和0.5mmol/L的GABA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着。4.孕穗期干旱胁迫下,松粳6与东农425各器官氮素积累量以及茎鞘、叶片氮素转运量、转运率、贡献率显着下降,松粳6降幅大于东农425。在一定范围内,随着GABA浓度的增加,各器官氮素积累量以及茎鞘、叶片氮素转运量、转运率、贡献率升高,松粳6和东农425分别在1mmol/L与0.5mmol/L的GABA各器官氮素积累量以及茎鞘、叶片氮素转运量、转运率、贡献率最高,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着。5.松粳6与东农425功能叶片内源GABA含量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均呈单峰曲线,而籽粒内源GABA和GAD活性呈不断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孕穗期干旱胁迫下,功能叶片和籽粒内源GABA含量、GAD活性升高,松粳6增幅小于东农425。在一定范围内,随着GABA浓度的增加,内源GABA含量与GAD活性升高,松粳6和东农425分别在1mmol/L与0.5mmol/L的GABA内源GABA含量与GAD活性最高,并显着高于对照。6.孕穗期干旱胁迫显着降低寒地粳稻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转运率和产量,但显着提高了茎叶干物质贡献率,产量下降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下降导致,松粳6的产量降幅大于东农425。喷施外源GABA提高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转运率和产量,降低干物质贡献率,松粳6和东农425分别在1mmol/L与0.5mmol/L的GABA处理下产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着,分别达到对照的76.32%和83.45%。(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志冉,王红艳,邓海峰,许传强[6](2018)在《转录因子HY5在植物光形态建成和氮代谢中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HY5(ELONGATED HYPOCOTYL5)是亮氨酸拉链类转录因子,是促进光形态建成的重要调控因子,参与光、激素等调控的植物根系生长、种子发芽后下胚轴伸长、色素生物合成等生长发育进程。HY5也能够促进植株地上部光合产物的运输,并能作为信号分子从地上部移动到根系,促进根系对硝酸盐的吸收运转,维持植株的碳氮平衡,实现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的信号交流。本文从植物光形态建成、内源激素信号转导、氮代谢及碳氮平衡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转录因子HY5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8年05期)

郭双[7](2018)在《酵母提取物对颠茄毛状根碳氮代谢及托品烷类生物碱代谢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颠茄(Atropa belladonna L.)是茄科颠茄属的一种药用植物,全草可入药。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为托品烷类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其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多制成注射剂或片剂作为抗胆碱药物使用,药效包括止痉、镇痛、止吐、麻醉、治疗帕金森症、抗晕动症等,市场需求量巨大。但由于颠茄植株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含量极低,提取方法复杂且纯度不高,使其产量远远低于市场需求。因此,提高颠茄次生代谢产物产量是颠茄研究的重点方向。其中,通过诱导子刺激颠茄毛状根加速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的方式效果良好且成本较低,所以又是颠茄次生代谢研究的热点。本试验以颠茄毛状根为研究材料,采用向其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真菌诱导子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YE)的处理方式,测定了颠茄毛状根碳代谢、氮代谢、抗氧化代谢以及托品烷类生物碱代谢的相关指标,以分析YE对颠茄毛状根生长代谢的影响情况,并初步探究YE对颠茄毛状根托品烷类生物碱代谢的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比较不同浓度YE对颠茄毛状根两种主要生物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YE浓度为100 mg·L~(-1)时,莨菪碱和东莨菪碱能够在短期内高效积累,而添加更高YE浓度如300 mg·L~(-1),则会使颠茄毛状根莨菪碱和东莨菪碱产量降低,YE浓度为400mg·L~(-1)时甚至可导致颠茄毛状根死亡。2.研究YE对颠茄毛状根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颠茄毛状根的碳代谢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几乎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YE的添加使毛状根的淀粉酶活性显着增强,蔗糖合成酶活性先升后降,总碳含量显着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并不显着。这说明YE改变了颠茄毛状根原有的碳代谢调节方式,使整个碳代谢更加活跃。3.研究YE对颠茄毛状根氮代谢的影响发现:较对照组而言,颠茄毛状根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显着下降,其他含氮化合物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显着升高,总氮含量同样也有显着的增多,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显着升高,但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变化不显着。说明YE加速了毛状根的氮代谢,增强了氮同化,使更多的无机氮转变为有机氮提供给植物利用。4.研究YE对颠茄毛状根抗氧化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毛状根能通过增强各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清除体内随衰老产生的多余活性氧,以维持正常的生长代谢。YE的添加可使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对照组显着降低,说明毛状根中的活性氧含量降低,避免了活性氧对植物细胞产生伤害。5.研究YE对颠茄毛状根托品烷类生物碱代谢的影响发现:YE处理颠茄毛状根可显着提高托品烷类生物碱代谢途径中的底物氨基酸(鸟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以及腐胺的含量,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1,4-丁二氨-氮-甲基转移酶基因(Putrescine N-methyl transferase,PMT)、托品酮还原酶-I基因(Tropinone reductase-I,TR I)和莨菪碱6-β-羟化酶基因(hyoscyamine 6-β-hydroxylase,H6H)的相对表达量也呈现不同幅度的上升,最终使产物莨菪碱和东莨菪碱产量增多,本试验结果中,莨菪碱产量比东莨菪碱产量增幅更大,在处理16 d后分别是对照组的3.09倍和1.85倍。综上所述,YE对颠茄毛状根的氮代谢和抗氧化代谢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主要是增强了颠茄毛状根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使氮代谢加速,生成的氨基酸可为次生代谢中托品烷类生物碱的合成提供更多原料,同时YE还通过调控托品烷类生物碱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使莨菪碱和东莨菪碱产量提高。本研究为实际生产中提高颠茄有效药用成分产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也为继续开展颠茄托品烷类生物碱代谢工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0)

方迪[8](2017)在《盾壳霉氮代谢调控基因cmareA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每年造成油菜大量减产,经济损失巨大。重寄生真菌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ntans)对核盘菌专性寄生,对核盘菌的生物防治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盾壳霉能降解核盘菌产生的草酸毒素,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产生氨来缓解酸化的环境,也说明这其中伴随着盾壳霉的氮源代谢调控,而参与该氮源代谢的调控基因和功能还未见报道。盾壳霉氮源代谢调控基因(cmareA)对其生长发育,盾壳霉重寄生,降解草酸和产生抗真菌的影响也尚不清楚。因此,该课题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盾壳霉的氮源代谢调控基因cmareA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从盾壳霉Chy-1中克隆获得cmareA部分序列,比对盾壳霉基因组数据库获得全部cmareA基因序列,基因全长2811 bp,除去一个内含子之后的外显子序列大小为2754 bp,该开放阅读框编码917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cmareA编码的氨基酸与小麦颖枯病菌(Parastagonospora nodorum)的同源areA编码的氨基酸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85%。基因的表达分析证明cmareA基因只有在优先氮源不足或氮源饥饿状态下,cmareA的转录调控才会被激活,cmareA基因才会表达。通过Split-Marker技术对cmareA基因进了敲除与互补,获得敲除突变体ΔcmareA-129和ΔcmareA-133,相对应的互补转化子ΔcmareA-129C和ΔcmareA-133C。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发现,cmareA的缺失会减慢盾壳霉在PDA培养条件下的菌丝生长发育,同时会减低其产孢量。另外,cmareA的缺失会导致盾壳霉在以硝酸和铵盐为氮源的MCD培养条件下的菌丝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速率显着下降。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菌核沙皿寄生菌核试验,测定各突变体寄生核盘菌的能力。结果显示,cmareA敲除后,敲除转化子ΔcmareA-129和ΔcmareA-133对核盘菌菌丝和菌核的寄生能力减弱。进一步测定重寄生相关酶(胞外蛋白酶、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结果发现敲除突变体的重寄生能力的减弱可能是由于cmareA缺失导致几丁质酶活性降低所引起的。通过液相色谱的方法,测定各突变体降解草酸的能力,结果显示,cmareA缺失后盾壳霉降解草酸的能力也同样减弱。在不同氮源的培养条件,发现可能由于cmareA敲除突变体的生长速度减慢导致产生的抗真菌物质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另外,在研究氮源与pH对盾壳霉抗菌作用的交互影响实验中,发现盾壳霉以硝酸盐为氮源时产生AFS,酸性pH是必须的,cmareA也是必须的。综上所述,盾壳霉氮源代谢调控基因cmareA不仅参与了盾壳霉的生长发育、硝酸和铵类氮源的调控,cmareA基因还能正调控着盾壳霉的重寄生,草酸的降解,同时还调控抗真菌物质的产生。(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潘冬[9](2017)在《水稻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及其内外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植株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既是衡量秸秆是否适合做饲料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高产优质水稻生产的重要前体物质。本试验选用寒地粳稻品种松粳9号和龙稻11号,在盆栽条件下通过不同剪穗处理和氮、钾肥处理研究水稻植株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和调控机制,旨在阐明水稻可溶性糖积累和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特性及调控机理,从而为秸秆饲用开发和高产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收获时,生育期长的品种比短的品种植株可溶性糖含量低。在灌浆过程中,无穗处理植株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半穗和全穗处理植株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茎是可溶性糖主要的储存器官。植株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分蘖肥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施钾处理(T3)比不施钾肥处理植株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高,N1施氮量下叶、茎、鞘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N2。收获时,不同氮肥处理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大,寒地高产饲用水稻最佳收获时期为抽穗后38 d左右。在灌浆过程中,不同剪穗处理之间叶片蔗糖合成酶(Su 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酸性蔗糖转化酶(AI)的活性均随着灌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其酶活性大小均为全穗>半穗>无穗。灌浆过程中,在氮、钾肥处理下,植株和土壤中氮、钾含量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N2下,植株和土壤氮含量均高于N1,随着穗肥施氮量的增加,植株和土壤中氮含量均升高。施钾T3处理植株中氮含量均高于不施钾T5,在施钾T3处理下,施氮量N2中植株和土壤中钾含量均高于N1;在不施钾T5处理下,施氮量N2中植株和土壤中钾含量均低于N1。在不同剪穗处理下,随着灌浆时间的延长叶片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同工型基因转录表达量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表达量大小均为全穗>半穗>无穗。在Rubisco同工型基因中大亚基基因Os RBCSL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基因,而其它基因彼此间表达量差异很小,在GS同工型基因中Os GS1;1基因转录表达量均在灌浆过程中最高。在氮、钾肥处理下,随着灌浆时间的延长叶片Rubisco中大亚基Os RBCSL和Os RBCS4基因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均在抽穗后17 d表达量最高,Os RBCS2、Os RBCS3、Os RBCS5基因表达量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水稻叶片Rubisco基因表达量均随着穗肥的增加而呈上调的趋势。施钾处理(T3)比不施钾肥处理的Rubisco基因表达量均高。在氮、钾肥处理下,稻米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却逐渐降低。随着分蘖肥施氮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施钾肥处理(T3)比不施钾肥(T5)处理,稻米蛋白质含量均高,直链淀粉含量却均低。(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刘利[10](2017)在《钼在草莓中的吸收转运及其对氮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钼(molybdenum,Mo)是植物正常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到植物的氮代谢过程中。缺钼的条件下植物容易积累较多的硝态氮从而表现出较低的氮素利用率(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NUE)。提高氮素利用率可以减少化学肥料过多施用带来的负面效应,但是关于钼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分别在温室无土栽培和组培条件下进行。以‘章姬’(Fragaria×ananassa Duch.cv.‘Akihime’)草莓为试验材料,在温室无土栽培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的钼酸钠(sodium molybdate,Na_2MoO_4),试验设置T1(叶面喷施清水)、T2(0.02%Na_2MoO_4)、T3(0.04%Na_2MoO_4)、T4(0.05%Na_2MoO_4)和T5(0.06%Na_2MoO_4)5个处理。研究了其对植株生物量、果实营养元素含量和果实品质(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TA)、芳香物质)、光合作用、钼转运蛋白基因MOT1表达量、植株体内Mo浓度、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NADH-谷氨酸合酶,NADH-glutamate synthase,NADH-GOGAT)、氮代谢关键基因(NRT1.1,NRT2.1,NIA,NiR,GS-1,NADH-GOGAT)表达量、15N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在组培条件下,MS固态培养基中加Na_2MoO_4或者钨酸钠(sodium tungstate,Na2WO4),设置CK(-Na_2MoO_4-Na2WO4)、Mo处理(+Na_2MoO_4)、W处理(+Na2WO4)、Mo+W处理(+Na_2MoO_4+Na2WO4)4个处理。研究其对植株表型、根系显微结构及根系活力、叶片显微结构与超显微结构及叶绿素含量、MOT1表达量、钼辅因子合成通路关键基因(CNX2,CNX3,CNX5,CNX6,CNX7,CNX1)表达量、植株体内Mo浓度、氮代谢关键酶活性(NR,NiR,GS,NADH-GOGAT)以及15N利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适宜浓度的Mo供应能显着提高幼苗的生物量。叶面喷施Mo肥对草莓果实的营养元素(N,Mo,Fe和Cu)含量,TSS,TA和芳香物质含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施Mo对果实中的Se和部分芳香物质没有显着影响。0.04%Na_2MoO_4处理在所有处理中表现出最高的果实TSS,N和Fe浓度。0.02%Na_2MoO_4处理的AsA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质联用技术一共鉴别出97中芳香物质。0.04%Na_2MoO_4处理的6种特征酯类(丁酸甲酯,γ-癸内酯,丁酸乙酯,己酸甲酯,γ-十二内酯,己酸乙酯)含量最高。2.草莓幼苗根部、茎部和叶片的Mo含量随着施Mo量的增加而呈现上升的趋势。0.04%Na_2MoO_4处理的根部的MOT1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它处理,当Na_2MoO_4的浓度从0.05%增加到0.06%时,根部的MOT1的mRNA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培养5天后,叶片的MOT1的表达水平随着喷施Na_2MoO_4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培养10天和15天后,当Na_2MoO_4的浓度从0.00%增加到0.04%时,叶片的MOT1的表达水平呈现升高的趋势,而后随着喷施Na_2MoO_4的提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施Mo影响幼苗根部Fe、Cu和Se浓度。0.04%Na_2MoO_4处理的幼苗表现出最高的15N地上部/地下部比例和15N利用率。0.04%Na_2MoO_4处理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较高,且硝态氮吸收基因(NRT1.1和NRT2.1)以及硝态氮响应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0.04%Na_2MoO_4处理的根部和叶片的NO3--N浓度低于其它处理,叶片的NH4+-N的浓度较高,Gln/Glu的浓度也较高。而T5处理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因此,叶面喷施0.04%Na_2MoO_4通过调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NO3-吸收同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了根部NO3-向地上部的转运,提高了氮素利用率。3.MS固态培养基中正常加入Na_2MoO_4的草莓幼苗长势较好,叶片为正常绿色,叶肉细胞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完整,叶绿体较多,叶绿素含量较高。根系发育正常,根系活力较高,根尖细胞排列整齐紧密,中央髓部细胞体积较大,排列紧密。而缺Mo培养基上生长的幼苗叶片下表皮细胞排列不整齐,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细胞器及内膜系统受损,叶绿素含量较低,叶片发黄。根系较长,但是长势较弱,根尖细胞微变形,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较大。只加Na2WO4和同时加入Na_2MoO_4和Na2WO4的培养基上的幼苗株型变小,长势减弱,细胞器受损,膜结构不清晰,部分叶片表现为黄色,叶绿素含量降低,出现与氮素缺乏类似的症状。施入Na_2MoO_4可以显着诱导草莓地上部和根部FaMOT1的表达,加入抑制剂Na2WO4的FaMOT1表达量则表现出相对下降,且施入Na_2MoO_4幼苗的Mo浓度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培养基中加入Na_2MoO_4的组培苗的CNX2和CNX3的表达量较高,培养基加入Na_2MoO_4的组培苗中CNX7和CNX1的表达量高于加入抑制剂的组培苗。加入抑制剂Na2WO4使得NR活性显着降低,加入Na_2MoO_4组培苗的NR活性最高,其它氮代谢关键酶(NiR,GS和NADH-GOGAT)表现出类似的趋势。培养基加入Na_2MoO_4的组培苗的NO3--N浓度低于其它处理,NO2--N和NH4+-N浓度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同位素15N-Ca(NO3)2标记进一步表明培养基加入Na_2MoO_4的组培苗吸收利用了较多的15N,转运到地上部的15N也较多,植株的15N利用率最高,而加入抑制剂的组培苗的15N利用率较低。(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8)

氮代谢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酿酒酵母的氮源代谢过程受到一系列复杂的调控。解析酿酒酵母氮源代谢的全局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本论文以两株用于黄酒工业生产的酿酒酵母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aiae)N85和XZ-11为研究对象,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基因组中与氮源代谢调控相关的差异位点。通过比较转录组学分析,解析不同酿酒酵母菌株在不同氮源条件下的基因调控模式。最后建立了蛋白亚细胞定位调控系统,调控氮代谢全局调控因子的亚细胞定位,从而实现了对酿酒酵母氮源代谢过程的定向调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酿酒酵母N85和XZ-11菌株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对酿酒酵母N85和XZ-11菌株基因组进行二代和叁代测序,利用基于参考基因组的Reference assembly和不依赖参考基因组的de novo assembly方法对测序数据进行组装。整合两种组装结果后,获得了N85和XZ-11菌株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大小分别为12.10 Mbp和12.17 Mbp,GC含量分别为38.28%和38.32%。利用同源比对、从头基因预测和基于转录组数据的基因预测手段,对两株酿酒酵母基因组进行注释。N85和XZ-11菌株基因组分别注释到6,635和6,648个蛋白编码区。利用tRNAscan-SE工具在N85和XZ-11基因组上注释得到tRNA的数量均为275个。(2)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氮源代谢相关的差异位点。模拟黄酒发酵比较N85和XZ-11菌株氮代谢的表型差异发现,N85中总氨基酸和尿素含量较XZ-11分别高21.90%和36.75%。比较N85和XZ-11的基因组,共发现12,309个差异位点;在N85和XZ-11基因组上找到6,564个两者共有的编码基因,分别有71个和84个特异性基因。其中N85特异性基因ARG2是尿素代谢调控重要基因,能够引导流经谷氨酸的碳和氮代谢流进入尿素循环。在XZ-11菌株中回补表达ARG2导致菌株的尿素利用效率下降约25.04%。比较低产尿素进化菌4B与出发菌XZ-11基因组差异发现,AAT2与PRO1在尿素培养基中快速进化,在XZ-11菌株中表达低产尿素进化菌4B中进化后的AAT2和PRO1基因分别能将尿素积累降低34.29%和23.96%。(3)全基因组关联分析N85与XZ-11菌株氮代谢相关的基因组差异位点。建立了基于流式细胞仪的超高通量筛选技术,结合杂交育种和诱导杂交二倍体产孢,分选到9,600株子代单倍体。检测子代单倍体的尿素利用效率,选取尿素积累最高的96株菌和最低的96株菌分为H和L两组。通过混合基因组测序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3个与氮源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PUT3、VBA5和VBA3)。在N85菌株中回补3个基因上的差异位点发现,改造菌发酵液中尿素积累量较野生菌分别降低16.53%、20.17%和10.24%。(4)比较转录组学解析酿酒酵母氮代谢的转录调控机制。通过比较酿酒酵母N85和XZ-11在3种氮源条件下的基因转录水平发现,偏好型氮源条件下酵母细胞通过激活氨基酸-tRNA连接酶的表达,促进胞内氨基酸与游离tRNA的结合,降低胞内游离tRNA的水平,激活TOR途径从而抑制非偏好型氮源的利用。在XZ-11菌株中,由谷氨酸进入尿素循环的氮源流量较N85菌株小而尿素降解途径活性较N85菌株高,导致XZ-11菌株发酵中尿素积累较N85菌株低。在XZ-11菌株中,Gln3对氮代谢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的激活作用强于N85菌株,Dal80对氮代谢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的抑制作用弱于N85菌株。(5)调控NCR转录因子亚细胞定位解除氮代谢阻遏效应。通过点突变TOR1基因和敲除雷帕霉素结合亚基编码基因FPR1,构建对雷帕霉素不敏感的蛋白锚定系统工程菌株。雷帕霉素诱导下,调控转录激活因子Gln3和Gat1定位于细胞核,转录阻遏因子Gzf3和Dal80定位于细胞质。在XZ-11菌株中分析调控转录因子亚细胞定位对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偏好型氮源对非偏好型氮源利用的抑制,主要是因为转录激活因子Gln3无法进入细胞核激活相关基因的转录,其次是由于转录阻遏因子Dal80进入细胞核阻遏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Gln3、Gat1进入细胞核分别使发酵体系中尿素含量降低49.45%和38.99%,阻止Gzf3、Dal80进入细胞核能够使尿素含量降低21.52%和42.4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代谢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1].潘云军.草酸青霉氮代谢及其调控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张伟平.酿酒酵母氮代谢物阻遏效应系统生物学解析和全局调控[D].江南大学.2018

[3].孙移鹿.好氧反硝化菌PseudomonasstutzeriT13的氮代谢机制及亚硝酸盐积累调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4].沙汉景.水杨酸、脯氨酸和γ-氨基丁酸对盐胁迫下水稻氮代谢及产质量的调控效应[D].东北农业大学.2018

[5].谷海涛.外源γ-氨基丁酸对孕穗期干旱胁迫下寒地粳稻氮代谢及产量的调控效应[D].东北农业大学.2018

[6].王志冉,王红艳,邓海峰,许传强.转录因子HY5在植物光形态建成和氮代谢中的调控作用[J].中国蔬菜.2018

[7].郭双.酵母提取物对颠茄毛状根碳氮代谢及托品烷类生物碱代谢的调控研究[D].西南大学.2018

[8].方迪.盾壳霉氮代谢调控基因cmareA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

[9].潘冬.水稻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及其内外调控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

[10].刘利.钼在草莓中的吸收转运及其对氮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

标签:;  ;  ;  ;  

氮代谢调控论文-潘云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