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显微硬度论文_李蓝特,陈雨楠,张天,胡永俊,刘伟聪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显微硬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硬度,表面,釉质,树脂,氟化物,渗碳,落叶松。

表面显微硬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蓝特,陈雨楠,张天,胡永俊,刘伟聪[1](2018)在《718H模具钢表面等离子熔覆Ni60A镍基高温合金层的微观组织形成温度特征与显微硬度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718H模具钢表面等离子熔覆Ni60A镍基高温合金层。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维氏硬度计考察了熔覆层的微观组织、相结构和显微硬度。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等离子熔覆过程中Ni60A合金层微观组织形成的温度场和温度梯度特征,讨论了熔覆层的形成条件与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熔覆层亚层组织由表及里分别为细等轴晶、柱状晶、胞状晶和等轴晶。熔覆过程中的最高温度约为1 580°C,最大温度梯度达1.6×10~6°C/m,均出现在熔覆层表面。在熔覆和凝固过程中,表层呈现间隔的正温度梯度,熔覆层界面处则呈现负温度梯度。Ni60A合金层的显微硬度在接近表面的区域最高(达508HV),但在最表面稍低,越靠近基体则越低。(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8年19期)

段宏强,韩远飞,吕维洁,毛建伟,王立强[2](2016)在《固态渗碳对Ti-6Al-4V合金及其复合材料(TiB+La_2O_3)/Ti-6Al-4V表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Ti-6Al-4V合金和(TiB+La_2O_3)/Ti-6Al-4V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固态渗碳法对两种材料表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将包覆于石墨粉中的试样置于密封的石英管中,在1227 K下保温24 h,成功实现了两种材料表面渗碳处理。显微组织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固态渗碳后基体中原位生成了TiC增强体和Ti-C固溶体,且扩散层中的等轴α-Ti相的体积分数随试样深度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硬度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材料渗碳表面的显微硬度与未处理材料相比都明显提高了约100%,随试样深度增加而变化的碳含量在渗碳试样中形成了约300μm的硬化层。同时,固态渗碳对内部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很小,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强化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6年07期)

高波,王进,高松松,张志刚,张晓博[3](2015)在《纯铜表面机械扭压处理工艺参数对其显微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T2纯铜表面进行机械扭压处理(SMPT)后,分别研究SMPT工艺参数中的工具头转速、水平进给速度、下压深度、处理次数以及润滑方式对材料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转速由3000 r/min上升至5000 r/min时,材料表面显微硬度逐渐增加,当转速达到6000 r/min时显微硬度呈下降趋势;工具头水平进给速度对材料表层显微硬度影响较小;下压深度的增加可以提高材料表层显微硬度;当处理次数为3次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采用水润滑方式效果要大于采用油润滑方式效果,而采用高温润滑脂效果最差。(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邢文忠,蒋滔,李蓉,梁珊珊,王贻宁[4](2015)在《家庭漂白剂对复合树脂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10%过氧化脲家庭漂白剂对直接和间接复合树脂材料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2种直接复合树脂材料(Filtek Z350,Clearfil Majesty Esthetic)和2种间接复合树脂材料(Ceramage,Adoro SR)。每种树脂材料在粗糙度和显微硬度试验中分别制作20个盘形试样(直径10mm、厚1.0mm),随机分为10%过氧化脲漂白组和去离子水对照组(n=10)。漂白凝胶处理漂白组试样每天使用8h,共2周。测量树脂试样漂白处理前、后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值。结果:10%过氧化脲漂白剂处理前后,树脂材料表面粗糙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除外Clearfil Majesty Esthetic)。4种树脂材料漂白前后试样的显微硬度值变化不大,且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0%过氧化脲漂白剂没有改变树脂材料的显微硬度,但树脂材料表面粗糙度的改变取决于树脂材料的类型。(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5年09期)

王孝国,孙瑞娟,张孝元[5](2015)在《碳纳米管表面强化高强铝合金显微硬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搅拌摩擦加工(FSP)技术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添加在LC9铝合金板表面,并在其表层形成碳纳米管铝基复合材料,表面强化高强铝合金材料。结果表明,MWCNTs的加入,可使铝基复合材料表面硬度明显提高。随着MWCNT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明显提高,但当MWCNTs添加量过多时,增强相材料在基材内分布不均匀,表面强化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信息化建设》期刊2015年08期)

陈亚军,周姝,魏鹏宇[6](2015)在《表面显微硬度国内外检测标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制定一个更适合我国民航行业的航空材料显微硬度检测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显微硬度检测是测试金属涂层硬度的重要方法,国内外对显微硬度的检测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从试验方法(适用范围、试验原理、试验设备、试验程序、试样制备、精度和误差)、硬度计的检验(直接检验、间接检验、周检)以及标准块的标定(标准块的制造、标准机、标定方法)3个方面,对比分析GB/T 4340—1999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标准与ASTM E384—2011在内容上的主要异同。结果 ASTM E384—2011规定的试验力、对角线长度范围更广,试验程序更加具体细致,对误差来源的分析更加全面,但操作较GB/T 4340—1999繁琐;GB/T 4340—1999规定的操作程序简单易懂,且对曲面硬度值也适用,但在试样制备、试验程序、硬度计检验以及标准块标定上不及ASTM E384—2011具体规范。结论在制定我国民航行业显微硬度检测标准时,与GB/T 4340—1999相比,ASTM E384—2011的主要特点是更加精确、规范,实用性高,更符合我国民航行业行情。(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李寒松,王栋梁,朱增伟,王淑振,胡孝昀[7](2015)在《300M钢表面无裂纹电镀硬铬的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陶瓷粒子摩擦辅助无裂纹硬铬电镀工艺技术进行脉冲电镀硬铬试验。通过改变电流密度、阴极转速、镀液温度、脉冲频率及占空比等参数,在300M钢基体上进行基础试验,研究了无裂纹工艺对电镀层显微硬度和镀层耐腐蚀性的影响,并对试验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最终得到结晶晶粒细致、镀层显微硬度高、表面耐腐性好的无裂纹电镀层。采用SEM测试镀层的微观形貌,无裂纹工艺制备的镀层外观光亮平整、组织均匀、无裂纹。(本文来源于《电加工与模具》期刊2015年02期)

李冰,武秀萍,马艳宁,陈显久[8](2014)在《两种氟制剂对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2种不同浓度的氟制剂对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的影响。方法将牙釉质块随机分为A、B 2组,脱矿30 min后在2组牙釉质表面分别涂布0.9%中性氟化钠溶液和1.0%氟化食醋3 min,并在人工唾液中浸泡30 min,24 h后测定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结果 2组氟制剂涂布后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均有显着提高,涂布1.0%氟化食醋组的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高于0.9%中性氟化钠溶液组,统计学分析人工唾液浸30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种不同浓度的氟制剂均可使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显着提高,1.0%氟化食醋效果优于0.9%中性氟化钠溶液。(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徐辉,周新文,华幸,厉松,白玉兴[9](2013)在《渗透树脂对正畸后脱矿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渗透树脂处理模拟正畸脱矿牙釉质后对釉质显微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前磨牙30颗。随机将离体牙分为空白对照组、脱矿组、渗透树脂治疗组,采用显微硬度测试仪测量各组牙釉质显微硬度,观察釉质显微硬度的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和渗透树脂治疗组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明显高于脱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渗透树脂治疗组显微硬度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釉质脱矿后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降低,渗透树脂治疗釉质脱矿可提高牙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史蔷,张守攻,吕建雄,鲍甫成[10](2013)在《日本落叶松热处理材表面显微硬度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热蒸汽为传热介质和保护性气体,在热处理温度为165℃、180℃、195℃、210℃,热处理时间为10h的条件下对日本落叶松木材进行高温热处理,研究日本落叶松木材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表面显微硬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热处理材表面显微硬度逐渐升高,当热处理温度低于195℃时,木材表面显微硬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当热处理温度达到210℃时,热处理材的表面显微硬度显着提高,变化率高达44.12%。(本文来源于《木材加工机械》期刊2013年01期)

表面显微硬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Ti-6Al-4V合金和(TiB+La_2O_3)/Ti-6Al-4V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固态渗碳法对两种材料表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将包覆于石墨粉中的试样置于密封的石英管中,在1227 K下保温24 h,成功实现了两种材料表面渗碳处理。显微组织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固态渗碳后基体中原位生成了TiC增强体和Ti-C固溶体,且扩散层中的等轴α-Ti相的体积分数随试样深度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硬度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材料渗碳表面的显微硬度与未处理材料相比都明显提高了约100%,随试样深度增加而变化的碳含量在渗碳试样中形成了约300μm的硬化层。同时,固态渗碳对内部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很小,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强化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显微硬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蓝特,陈雨楠,张天,胡永俊,刘伟聪.718H模具钢表面等离子熔覆Ni60A镍基高温合金层的微观组织形成温度特征与显微硬度分布[J].电镀与涂饰.2018

[2].段宏强,韩远飞,吕维洁,毛建伟,王立强.固态渗碳对Ti-6Al-4V合金及其复合材料(TiB+La_2O_3)/Ti-6Al-4V表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6

[3].高波,王进,高松松,张志刚,张晓博.纯铜表面机械扭压处理工艺参数对其显微硬度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5

[4].邢文忠,蒋滔,李蓉,梁珊珊,王贻宁.家庭漂白剂对复合树脂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5

[5].王孝国,孙瑞娟,张孝元.碳纳米管表面强化高强铝合金显微硬度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

[6].陈亚军,周姝,魏鹏宇.表面显微硬度国内外检测标准探析[J].表面技术.2015

[7].李寒松,王栋梁,朱增伟,王淑振,胡孝昀.300M钢表面无裂纹电镀硬铬的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15

[8].李冰,武秀萍,马艳宁,陈显久.两种氟制剂对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4

[9].徐辉,周新文,华幸,厉松,白玉兴.渗透树脂对正畸后脱矿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3

[10].史蔷,张守攻,吕建雄,鲍甫成.日本落叶松热处理材表面显微硬度变化研究[J].木材加工机械.2013

论文知识图

激光表面重熔后Fe基非晶合金涂层的断...不锈钢喷丸后显微硬度的变化氧化时间对膜层厚度的影响曲线焊缝显微硬度钛合金喷丸后显微硬度的变化镀层表面显微硬度与镀液中纳米...

标签:;  ;  ;  ;  ;  ;  ;  

表面显微硬度论文_李蓝特,陈雨楠,张天,胡永俊,刘伟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