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群时延论文-陈东岳

差分群时延论文-陈东岳

导读:本文包含了差分群时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纤化学,少模光纤,模式差分群时延,设计与优化

差分群时延论文文献综述

陈东岳[1](2015)在《分析少模光纤模式差分群时延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材料的发明,对世界光学以及通信事业领域的客观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针对少模光纤模式差分群时延的设计与优化问题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其中包含了多个角度的技术特性内容,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5年11期)

胡贵军,王艳萍,闫李,李公羽,李莉[2](2015)在《差分群时延条件下基于恒模算法的模式解复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存在差分群时延(Differential group delay,DGD)情况下模式复用系统的解复用性能,采用基于恒模算法(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CMA)的MIMO均衡器对2×2模式复用系统的输出信号进行了解复用,利用CMA更新迭代MIMO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成功实现带有串扰和时延的信号解复用,并且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在系统信噪比大于18.25 d B时,系统误码率均能达到10-5量级,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谢意维,付松年,张海亮,唐明,沈平[3](2013)在《少模光纤模式差分群时延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少模光纤(FMF)的模分复用(MDM)传输系统,模式差分群时延(MDGD)是影响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考虑实际光纤制备工艺,数值分析了阶跃折射率(SI)光纤、渐变折射率(GI)光纤、带有外下陷包层的阶跃型光纤和带有外下陷包层的渐变型光纤中不同的MDGD特性。在支持四个导模条件下,优化设计得到两种不同折射率剖面分布的四模光纤,分别具有较大的MDGD(LP11,LP12,LP02与LP01的MDGD分别是4.65,10.02,11.73ps/m)和较小的MDGD(LP11,LP12,LP02与LP01的MDGD分别是-0.049,-0.258,-0.168ps/m)。制备了阶跃折射率分布的少模光纤,其实测基模的损耗为0.23dB/km(1550nm)和0.37dB/km(1310nm)测量及分析结果证明其能够支持MDM应用。(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苏洋,彭晖,冯奎,徐俊华,李玉权[4](2010)在《基于差分群时延的磁场传感中光纤布拉格光栅结构影响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基于差分群时延的磁场测量方法中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耦合模理论和传输矩阵法仿真,分析了均匀FBG的长度和折射率调制系数对传感系统测量范围和灵敏度的影响。同时改变FBG制作结构,研究了啁啾光栅、相移光栅和切趾光栅的差分群时延性能。并对各种光栅结构的差分群时延峰值大小进行了理论和实验比较。对均匀光栅和相移光栅的实验比较测量表明,采用相移光栅结构可以明显提高传感测量系统的灵敏度,实验数据和理论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彭晖,苏洋,李玉权[5](2009)在《基于光纤光栅差分群时延的磁感应强度测量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利用光纤光栅中法拉第效应和测量差分群时延(DGD)的直接测量磁感应强度的新方法,给出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当有外加磁感应强度时,光纤光栅中的法拉第效应致使两个圆偏振光的传播常数改变,从而导致光纤光栅的群时延发生改变。仿真结果表明,外加磁感应强度与DGD峰值在一定的测量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分析了光纤光栅对测量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测量磁感应强度的灵敏度为1.3 ps/T,利用现有精度为10~(-5)ps的光矢量分析仪得到最小可测磁感应强度为10~(-5)T,实验与理论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9年02期)

段高燕,张晓光,于丽,张茹,杨伯君[6](2006)在《前馈PMD补偿实验中从偏振度椭球获得差分群时延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偏振度(DOP)椭球法从实验的有限样点数据中获得了差分群时延和偏振主态方向,这为前馈补偿实验提供了最关键的技术因素·在实验中获得了偏振主态方向和DGD,而且当DGD较小时,从实验所获得的DGD值与理论模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当DGD较小时,可以用偏振度椭球法从实验上得到正确的DGD和偏振主态方向·(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6年12期)

汪洪海,童维军,涂峰,罗杰,刘莹[7](2005)在《使用差分群时延方法测量保偏光纤的拍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论述了使用差分群时延方法测量保偏光纤拍长的原理和近似处理的可行性,并通过分析测量结果证明使用该方法测量的熊猫型保偏光纤拍长, 其误差可以控制在2%。(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叁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11-01)

段高燕,李喜红,王刚,张晓光,于丽[8](2005)在《采用滤波技术提高不同码型差分群时延动态范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宽带滤波、窄带滤波和非对称滤波3种滤波技术,将其分别应用于归零码(RZ)、载波制RZ(CSRZ)、差分相移键控RZ(RZ-DPSK)和差分相移钯控的载波抑制RZ(CSRZ-DPSK)4种不同码型的系统中,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滤波技术确能提高差分群时延(DGD)的监控范围;在3种滤波技术中,以窄带滤波技术适合每种码型并使用DGD响应范围最大而具有更好的优势。实验验证了滤波技术提高DGD响应范围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05年08期)

曾智,余重秀,刘蕾,余建国[9](2005)在《基于偏振度的差分群时延检测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信号偏振度(DOP)和各阶偏振模色散(PMD)、光脉冲宽度的关系,当DOP用于差分群时延(DGD)检测并作为PMD补偿的控制信号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说明了DGD、一阶和二阶PMD对最大和最小DOP的影响,以及光脉冲宽度对DOP检测范围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05年03期)

江金光,何怡刚,吴杰[10](2003)在《全差分群时延可精确调节的四阶Bessel滤波器实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差分运算放大器、无源电阻以及用作可变电阻的MOS管设计实现了全差分R MOSFET C四阶Bessel有源低通滤波器 ,在所提出的电路中通过调节工作在线性区的MOS管有源电阻的阻值以抵消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过程中电阻阻值的一致性偏差 ,达到Bessel滤波器的群时延值得到精确设计的目的 .该滤波器中所采用的全差分运算放大器不仅具备有电压共模负反馈 ,而且还具有电流共模负反馈 ,极有利于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通过无源双端RLC原型低通滤波器导出的 0 75μs群时延四阶Bessel滤波器 ,采用台湾联电 (UMC) 2层多晶硅、2层金属 (2P2M )、5 0V电源电压、0 5μmCMOS工艺制造 ,在输入信号为 1 0 0kHz、2 5Vpp时 ,其谐波失真 (THD)值低于- 65dB .(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学报》期刊2003年09期)

差分群时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改善存在差分群时延(Differential group delay,DGD)情况下模式复用系统的解复用性能,采用基于恒模算法(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CMA)的MIMO均衡器对2×2模式复用系统的输出信号进行了解复用,利用CMA更新迭代MIMO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成功实现带有串扰和时延的信号解复用,并且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在系统信噪比大于18.25 d B时,系统误码率均能达到10-5量级,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差分群时延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东岳.分析少模光纤模式差分群时延的设计与优化[J].信息通信.2015

[2].胡贵军,王艳萍,闫李,李公羽,李莉.差分群时延条件下基于恒模算法的模式解复用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

[3].谢意维,付松年,张海亮,唐明,沈平.少模光纤模式差分群时延的设计与优化[J].光学学报.2013

[4].苏洋,彭晖,冯奎,徐俊华,李玉权.基于差分群时延的磁场传感中光纤布拉格光栅结构影响的性能分析[J].光学学报.2010

[5].彭晖,苏洋,李玉权.基于光纤光栅差分群时延的磁感应强度测量新方法[J].中国激光.2009

[6].段高燕,张晓光,于丽,张茹,杨伯君.前馈PMD补偿实验中从偏振度椭球获得差分群时延的研究(英文)[J].光子学报.2006

[7].汪洪海,童维军,涂峰,罗杰,刘莹.使用差分群时延方法测量保偏光纤的拍长[C].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叁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8].段高燕,李喜红,王刚,张晓光,于丽.采用滤波技术提高不同码型差分群时延动态范围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5

[9].曾智,余重秀,刘蕾,余建国.基于偏振度的差分群时延检测的理论分析[J].光通信研究.2005

[10].江金光,何怡刚,吴杰.全差分群时延可精确调节的四阶Bessel滤波器实现(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3

标签:;  ;  ;  ;  

差分群时延论文-陈东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