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英语词汇与美国文化

美国英语词汇与美国文化

一、美国英语词汇与美利坚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稂建中[1](2019)在《从民族性到全球化: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英语曾经是偏安于世界一隅的一个欧洲岛国的民族语言,它在短短几个世纪里从不列颠出发,遍布“日不落帝国”,进而发展成为如今的国际通用语。英语及其承载的文化留给人们一笔具有全球价值的财富,这笔财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英语教育得以传承和发展。本文基于历史视角,在社会话语理论框架下,运用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系统地分析英国“现代英语”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具体地说,在回顾英国“现代英语”教育地位确立这一背景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民族特性”、“文化殖民”和“全球化视野”等主要特征,并探讨其教育价值和历史局限性。英国“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是在“古英语”(盎格鲁-撒克逊语)和“中世纪英语”的基础上,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发展而形成。“现代英语”始于16世纪,具体界定是:1500-1800年间为“早期现代英语”时期,1801年至今为“晚期现代英语”时期。本文聚焦16-19世纪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由六部分组成,除了绪论和结语外,还有五章。第二章是背景分析,探究“现代英语”教育如何在英国得以兴起。第三、四、五章分别从不同专题角度分析英国“现代英语”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第六章是对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总体评价。具体而言:第二章主要从英格兰民族国家的建立、民族文学的发展和民族语言的形成等方面分析英国“现代英语”教育背景。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英语取代法语,由老百姓的语言提升为官方语言;民族文学的发展将英语由生活语言转变为文学和学术语言;英语自身的规范化发展,促进了“现代英语”的形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驱动以及语言学家的贡献综合地为“现代英语”教育的兴起准备了条件。第三章重点探析16世纪之后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民族特性。通过梳理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近代英语教育政策和不同层次的英语教育,以及外来移民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教育政策,发现英国“现代英语”教育在致力于提升民众识字能力的同时,试图通过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同化提升民族意识、重构少数族裔民族身份、培养民族和国家认同,从而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性。第四章重点探析17世纪之后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文化殖民特性。英国殖民地英语教育伴随着其海外贸易、传教和殖民统治的步伐,在殖民早期采取语言和文化同化政策,致使本地语教育和本地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在殖民晚期调整其语言教育政策,通过英语教育培植本地精英阶层(如印度),或构建英国化主流社会阶层(如北美、澳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殖民地社会结构和文化身份重构,使殖民地英语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文化殖民特征。第五章针对18世纪末及19世纪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全球化视野,基于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英国社会不同话语主体权力关系,阐释英语教育全球化视野的影响因素。在不同时期,英国的语言政策从民族同化逐渐走向文化宽容,语言教育政策从单语走向双语或多语教育并存;同时,由于英国文化多重特质的影响,“现代英语”教育在全球化过程中更加重视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从而呈现出文化转向的突出特征。第六章从语言文化教育、民族身份教育和国家发展战略等维度对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局限性进行反思。在语言文化教育维度,“现代英语”教育体现出语言与文化传播的重要价值和偏重语言形式和工具性作用、过分倚重社会力量等特点;在民族身份教育方面,“现代英语”教育对英国本土民众的社会身份、文化身份和公民身份建构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体现民族身份的统一性,同时它对海外殖民地民众的英国化和本土化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体现了民族身份的多样性;在国家发展战略维度,在王国、大英帝国和英联邦不同历史时期,“现代英语”教育均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历史变迁研究对我国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规划、语言政策以及语言教育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认为,国家语言规划应符合话语主体社会关系和国家战略,国家语言政策应尊重话语主体社会身份和民族身份认同,国家语言教育政策也应有利于知识与信仰体系重构和跨文化交流。

戴莹莹[2](2018)在《美国早期公民教育与民族国家建构 ——以诺亚·韦伯斯特为中心的考察》文中研究说明诺亚·韦伯斯特作为美国早期伟大的民族主义者,将其一生的精力奉献于美国的教育事业,被尊称为“美利坚民族的教师”、“革命爱国者,直言不讳的联邦主义者”,“被人们遗忘的开国元勋”。韦伯斯特的民族建构主义公民教育思想以培养公民独立的民族性,独立的语言文化素养,高尚的道德等为内容,致力于摆脱美国早期的殖民性,建立起统一,稳定的民族国家。文章首先探讨了美利坚民族国家建构的模式,旨在明晰美国早期的社会形态,为梳理他的公民教育思想奠定基础。韦伯斯特的民族建构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独立战争激发了他的民族主义情感;建国后公众的民族和国家意识空白的形势使得韦伯斯特深感忧虑;再则,清教坚定的国家独立和重视教育的观念使得韦伯斯特在美国成立之初就开始考虑如何在教育领域培养公民的民族性以巩固共和国的统治。韦伯斯特的公民教育思想来源于洛克的“自由主义学说”和“经验主义学说”、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民族国家学说”和“自然主义学说”,同时他还受到了与他同时代的革命家潘恩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及其以民族独立为核心思想的着作《常识》的影响。并以国家主义学说及《独立宣言》为理论依据。韦伯斯特是美国最早主张将公民教育与民族国家诉求相结合的教育家之一。他提倡科学教育,主张以公民教育取代宗教教育,以实现教育世俗化,这是美利坚民族国家建构的起点;他希望建立起共和制国家,培养公民独立的民族性,“共和”理想下的公民教育是美利坚民族国家建构的基础;最为突出的是他提倡公民独立的语言文化教育以保证美利坚民族语言的纯洁性,着作《美国历史》、编写具有美国特色的阅读教材,同时,他也十分注重公民的道德教育。因此,建立在独立的语言文化与广泛道德基础上的公民教育是美利坚民族国家建构的灵魂;最后,他认为应该建立国家教育体制,他把公共教育视为维护共和政府和团结一个多元文化民族的可靠手段,联邦制下的公民教育是美利坚民族国家建构的归宿。韦伯斯特的公民教育思想及实践对美国早期语言文化独立及美利坚民族国家建构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公民教育与民族国家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毛颖[3](2017)在《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不仅是社会交际和求知的重要工具、体现和保持文化特性的基本手段,而且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一种文化资本和战略资源,在综合国力中占有一席之地。任何语言优势的获得和发展都依赖于推动语言教育的政策纲领性文件的指导。语言的发展依靠教育,语言的可传性特质决定语言政策在其本质上是语言教育政策。一个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关涉语言教育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因此,语言教育政策成为维护、强化国家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其制定与实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基本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的语境下,各国的语言教育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国际层面来看,为提升语言和文化软实力,欧美发达国家尤其美国,特别重视制定本国语言教育和发展政策。从国内层面来看,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多人口的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教育政策研究在当今社会日益重要。语言政策和规划作为一个新兴学科领域,不仅教育学、语言学相关领域学者们投之以关注,今日世界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也开始重视本国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研究语言教育政策,尤其大国的语言教育政策及其语言战略,完善语言教育战略,提出应对重大语言教育问题的科学预案,于国于民于世,无疑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发展阶段的时间轴作为划分的纵向维度,置美国300年来语言教育及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于社会、经济、政治等历史背景及文化情境中,从多元文化主义视角出发,描述美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和面貌,试图构建美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全面分析框架;主要阐述美国语言教育及语言教育政策的各个历史阶段宏观层面,根据每一个语言教育政策发展历史分段,横向考察语言教育政策的主要特征和倾向,分析美国语言教育的发展情况、特点、走向和问题;具体剖析美国主流语言英语、印第安语、移民语言以及外语等方面的语言教育政策。本研究以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发展规律为分析主体,辅以社会因素及其他影响语言政策的因素分析,在纵向梳理和横向剖析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解释、评价其语言教育政策,综合考察语言教育政策的主要特征和倾向,最后全面分析评价其对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指出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对制定我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借鉴意义。本文从绪论开始,以时间轴分阶段梳理美国语言教育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和政策倾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最后是结论。本文包括七个部分,即绪论、正文(共五章)、结语。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明确论文选题,界定基本概念、范围和内容;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特点和研究创新、研究资料的收集以及研究框架等基本问题;介绍语言教育政策研究的发展脉络;阐述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以及语言教育政策的意义;梳理美国语言教育与语言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以及语言教育与语言政策研究情况,勾勒本文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基础。第一章:考察殖民时期美国语言政策的起始阶段;分析自殖民地时期英语在美国的地位以及形成原因;讨论殖民时期北美大陆以英格兰为首的欧洲白人的语言移植。英语经过移植和美洲本土化的洗礼,与美国土着语言和其他欧洲移民语言产生碰撞和融合,但当时尚未具备吞噬一切语言的能力。因此,殖民时期可谓是一个多语并存的时期。然而,单语主义和标准化在美国建国前的语言政策中已现端倪,本质上体现语言和文化的“沙文主义”,对美国建国前语言政策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始终对以后的美国语言教育政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第二章:梳理美国建国时期以语言统一为特征、以同化为本质的语言政策变化过程。从美国建国后的社会状况、语言统治地位的确立、“美国英语”的形成、对其他非英语语言的同化等方面探讨美国建国时期的语言政策。美国建国后的语言政策以保证美国语言一致性为目的而制定的。在政府和民间两股唯英语的合力作用下,秉承英语优越性的理念和对印第安语言的偏见,英语的统治领导地位最终完全确立。美国语言一致性不仅成为民众一贯的理想和追求、美国语言文化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美国语言态度和语言教育政策的标准,无论显性政策还是隐性政策都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第三章:讨论19世纪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施的强制性惟英语教育政策。为了有效地维持殖民时期形成的语言一致性,美国政府延续了自殖民时期开始的对印第安人同化政策,对印第安语继续实行打击政策,即以全面同化印第安人为目的的惟英语教育。为维持美国语言的一致性,联邦政府通过实施强制政策,将印第安语逐渐边缘化。采取两种基本手段:一是英语的自褒性,二是对其他语言的排斥性,达到维护盎格鲁-撒克逊的文化价值体系的目的。第四章:考察20世纪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美国双语教育政策。20世纪是美国双语教育恢复与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政治因素和社会背景为双语教育的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1968年美国颁布《双语教育法》,双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正规教育计划,从此美国双语教育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长足发展的轨道。但是,政治、社会形势风云变化,迫使联邦政府多次修订《双语教育法》。通过分析不同阶段双语教育政策,从政策制定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做全面剖析,对美国双语语言教育政策的演变发展进行详尽政策解读。第五章:本章从美国语言立法倾向、反双语教育立法及“911”事件之后的美国语言立法的新发展讨论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分析美国21世纪英语官方英语立法、从忽视到重视的外语教育政策。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在21世纪集中反映在美国“英语官方化运动”,是一场围绕确立美国英语在美国的官方地位、反对及排斥其他语言的运动,对美国的语言教育及双语教育政策的实施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加强外语立法,与“语言一致性”为导向的语言立法倾向一脉相承,并没有背离美国语言文化的发展轨道和总体趋势。结论部分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从本质上归纳美国语言教育政策的总体特点,从社会发展、语言发展及教育发展等因素进行内涵特征分析。综观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历史发展,形式多元,显性政策和隐性政策相结合,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管,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虽然各个时期美国的语言教育政策的表象特征有所不同,美国语言教育政策是一个历史沿革和发展的、动态的完整系统。最后总结美国语言教育政策体系的发展脉络、特征以及对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借鉴意义,提出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的语境下根据国情制定合理、科学和谐语言教育政策的措施。

妥洪岩[4](2016)在《诺亚·韦伯斯特《美国拼写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诺亚·韦伯斯特(Noah Webster 1758-1843),美国着名词典学家,早期美国英语教材编写和英语拼写改革的先驱,也是正式提出"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的第一人。现如今韦伯斯特的名字已经成为美国英语词典的代名词。然而,在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眼中,韦伯斯特的历史影响,远不止他主编的《美国英语词典》(Americ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以下简称《词典》),还在于他编写的基础教育英语拼写书——《美国拼写书》(American Spelling Book,以下简称《拼写书》)。该拼写书的普及率在美国仅次于《圣经》。这部教材按照美国人的自然语言习惯对当时通行的英式英语的发音和拼写进行了系统改革。这是建立统一、纯净的美国语言体系的伟大尝试。《拼写书》是美国英语史上一部用于正音和正字的典范性着作,其在语音和拼写诸方面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且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前人对其虽有不少研究,但多局限于教材及其教育思想介绍,尚未出现专门探讨其正音、正字方面贡献的论着。有鉴于此,本文从《拼写书》的版本、内容、体例、语音标注、拼写改革等方面入手,采用文献考证、共时参证法、内部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其在正音、正字方面的具体内容,总结其在美国英语上的贡献。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综述目前国内外学界对韦伯斯特和《拼写书》的研究的现状,并提出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的必要和可能。第二章是对韦伯斯特的生平和其主要的语言类着作的归纳梳理。本章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现有的相关历史文献材料考证韦伯斯特的生平经历,二是介绍韦氏主要的语言类着作,梳理出《拼写书》与其语言类着作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对《拼写书》作全面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第三章是《拼写书》的基本情况的考据研究,旨在明晰该书的编写背景与各版本的成书历程。首先,通过成书背景,出版概况考订,梳理出各个版本的源流关系及其校勘价值,为深入探讨《拼写书》提供了一份较为可靠的基础性资料。得出的结论是:1804年版《拼写书》最接近原本面貌,使用和传播范围最广。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对1804年版《拼写书》的主要内容和编写体例进行归纳和介绍。第四章对韦伯斯特《拼写书》中的语音系统进行了描写和分析。第一部分探讨了《拼写书》中韦伯斯特注音方案的缘起。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韦伯斯特的注音方案是在对迪尔沃斯《新指南》注音体系的改造和对谢里丹语音数字标注法借鉴的基础上得来的。但是韦伯斯特无论在音节的划分还在数字标注方面都比前两者有了很大进步,具有简明清晰,容易掌握的特点。第二部分重点描写和分析了韦伯斯特《拼写书》中的元音系统、辅音系统和重音标注规则。其中元音16个,辅音23个,多音节单词分主次重音。在与国际音标对比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韦伯斯特的元音系统中,长音、短音、双元音相对齐全,相当接近当今英语的元音发音系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示出了韦伯斯特语音系统的细致与严谨;韦伯斯特的辅音系统在辅音划分方面虽然不够精细,但是基本吻合当今英语辅音分类的方法,表现出韦伯斯特较强的语音分类意识。特别是,韦伯斯特在辅音系统中标注的/M/的发音,和辅音/r/发音在元音之后不能省略的规则和现在的美国英语发音规则完全一致;韦伯斯特在多音节单词中标注了主重音和次重音,以便清晰地区别不同音节的发音。这种标注模式对当代美国英语中多音节单词主次重音标注模式产生了直接影响。第五章《拼写书》的正字法研究。本章的第一部分讨论了 18世纪英国和美国正字学家对韦伯斯特正字法的影响。韦伯斯特在约翰逊和富兰克林这些前辈们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对英语拼写进行了改革,而绝不是"模仿"前人的做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在第二部分中,重点论述了《拼写书》的词汇来源和正字法规则。研究发现韦伯斯特的正字法改革体现了保守性,渐进性的特点。最后一部分是韦伯斯特正字法改革方案与其他不同历史时期英美两国较为有影响的拼写改革方案的对比。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符号标注拼写改革方案、扩充字母拼写改革方案、二合字母拼写改革方案虽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相较于韦伯斯特的正字法改革方案缺乏统一性,经济性和可接受性。第六章结论部分。总结了韦伯斯特及其《拼写书》在美国英语史上的地位及历史贡献,指出《拼写书》统一了语音、确立了美式拼法,无论是在语音标注还在正字法改革方面都对美国英语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客观评价了《拼写书》的不足。最后指出了本研究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

涂嵘[5](2015)在《论多元文化融合对美国英语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主体文化框架下的多元文化特征对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民族和种族的多样性不仅促使了新兴的美利坚民族的诞生,各民族与种族之间语言文化的接触与交融也丰富和发展了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在社会发展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背景下,由其新教所创立的主流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引导,多种语言与多元文化的合众为一已成为美国文化的主体特征。

邱谊萌[6](2015)在《基于接触语言学的美国英语演变研究》文中认为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400多年来的语言接触中,语言借用促进了美国英语的形成;语言转用推动了美国英语的发展;词汇扩散导致了美国英语的扩张。随着语言社会使用功能的增强,美国英语完成了从移植、形成、发展到扩张的演变,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通用语。基于接触语言学对美国英语接触性演变进行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诠释了语言接触对美国英语演变的作用,有助于认识语言接触性演变的客观规律,对于研究其他语言演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于嘉琪[7](2015)在《浅谈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文中认为美国英语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来源于英国英语,只是在北美特殊的历史文化及社会环境里形成了若干独特的形式和含义。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经过几百年各自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已经成为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了。

陈一龙[8](2013)在《美语词汇最新动态的认知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宏观和微观为着眼点,采取历时和共时的途径分别从动态的原因、八个领域、七个特征、预测(含影响、方向)四大方面来对美语词汇进行了认知解读。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美语的形成与发展创新性地做了"四分法"的划分,提出了"四个阶段说",以示图形式呈现了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互动演变历程,并对美语动态发展轨迹做了描绘。

邱谊萌,史光达[9](2012)在《美国英语变迁的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文中提出路径依赖是制度变迁中的一种重要现象。语言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变迁中也存在着路径依赖的现象。美国英语是英语的一种区域性变体,它沿着英国英语"借用"与"规范"的路径,在变迁中实现了成功的路径依赖。然而美国与英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因此对美国英语变迁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美国英语通过语言"融合"与"创新"的供给实现了路径突破,走出了一条符合美国国情的捷径。

邱谊萌[10](2012)在《美国英语变迁的动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7世纪至今,美国英语完成了从移植、形成直至输出的变迁。毫无疑问,美国英语对各国语言教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美国英语的变迁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了更深入地探讨美国英语变迁的动因,可以尝试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依据制度经济学理论,语言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需求与供给的变动。通过对影响美国英语变迁需求与供给因素的经济学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美国英语变迁的动因。

二、美国英语词汇与美利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英语词汇与美利坚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1)从民族性到全球化: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英语史和英国英语教育研究
        二、影响英国语言教育的要素研究
        三、语言规划、语言政策及语言教育政策研究
        四、国内外研究评析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古英语、中世纪英语与现代英语
        二、语言与语言教育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六节 研究的理论视角
        一、话语理论
        二、英国语言教育话语分析
第二章 英国“现代英语”教育地位的确立
    第一节 民族国家的建立
        一、从族群到民族王国
        二、从民族王国到民族国家
    第二节 民族文学的发展
        一、民族文学的发端
        二、民族文学的奠基
    第三节 民族语言的形成
        一、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古英语
        二、中世纪英语
        三、现代英语
    第四节 “现代英语”教育的兴起
        一、文艺复兴的影响
        二、宗教改革的驱动
        三、语言学家的贡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民族特性
    第一节 作为英格兰民族语言的英语教育
        一、英格兰的英语教育政策
        二、英格兰的英语教育
    第二节 作为威尔士和苏格兰通用语的英语教育
        一、威尔士的英语教育
        二、苏格兰的英语教育
    第三节 作为英国移民第二语言的英语教育
        一、英国移民的主要来源
        二、英国移民的语言规划
        三、英国移民的语言教育政策
    第四节 “现代英语”教育民族特性的体现
        一、英格兰基于英语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
        二、威尔士和苏格兰基于英语教育的民族同化
        三、英国移民基于英语教育的民族身份重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文化殖民
    第一节 英语教育对殖民地本族语教育的冲击
        一、英语教育对爱尔兰殖民地语言教育的冲击
        二、英语教育对北美及澳新殖民地语言教育的冲击
        三、英语教育对印度殖民地语言教育的冲击
    第二节 英语教育对殖民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英语教育对爱尔兰殖民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英语教育对北美及澳新殖民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英语教育对印度殖民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 英语教育对殖民地意识形态的渗透
        一、英语教育对爱尔兰殖民地意识形态的渗透
        二、英语教育对北美及澳新殖民地意识形态的渗透
        三、英语教育对印度殖民地意识形态的渗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全球化视野
    第一节 英语教育全球化视野的社会语境
        一、基于话语理论的英语教育要素分析
        二、影响英语教育全球化发展的话语主体
        三、英国英语教育全球化发展的话语秩序
    第二节 英语教育全球化视野的政策调整
        一、民族同化的语言教育政策
        二、文化融合的语言宽容政策
        三、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多语政策
    第三节 英语教育全球化视野的文化转向
        一、文化概念与英国文化的特质
        二、英国英语教育全球化的文化使命
        三、英国英语教育全球化的文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局限
    第一节 作为语言文化教育的重与轻
        一、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社会文化特性
        二、“现代英语”教育的社会文化特征与功能
        三、“现代英语”教育作为语言文化教育的反思
    第二节 作为民族身份教育的得与失
        一、语言文化与身份建构的关系
        二、英国本土“现代英语”教育与民族身份建构
        三、英国殖民地“现代英语”教育与民族身份重构
        四、“现代英语”教育作为民族身份教育的反思
    第三节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成与败
        一、语言教育作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
        二、“现代英语”教育作为英国的发展战略
        三、“现代英语”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反思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2)美国早期公民教育与民族国家建构 ——以诺亚·韦伯斯特为中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核心概念界定
    (四) 文献综述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六) 研究创新与难点
一、美国早期的公民教育与民族国家建构
    (一) 美国早期的民族国家建构
    (二) 美国早期的公民教育与民族国家建构
二、韦伯斯特民族建构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基础
    (一) 时代背景
    (二) 思想渊源
    (三) 思想基础
三、韦伯斯特民族建构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内容
    (一) 公民教育取代宗教教育:美利坚民族国家建构的起点
    (二) “共和”理想下的公民教育:美利坚民族国家建构的基础
    (三) 建立在语言文化与道德基础上的公民教育:民族国家建构的灵魂
    (四) 联邦制下的公民教育:民族国家建构的归宿
四、韦伯斯特民族建构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 韦伯斯特民族建构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对美国早期的历史影响
    (二) 韦伯斯特民族建构主义公民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借鉴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问题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四、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 研究基本思路与框架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殖民时期语言教育与政策
    一、新大陆语言传统的移植
        (一) 北美英属殖民地的建立
        (二) 英语语言意识
        (三) 语言意识形态的特征
    二、构建通天塔的语言意识
        (一) 纷繁复杂的语言格局
        (二) 英语通天塔的构建
    三、语言教育与语言政策肇始
        (一) 英国语言教育的移植
        (二) 传教布道的语言教育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建国时期语言教育政策
    一、英语统治地位的确立
        (一) 语言统一的社会背景
        (二) 政治人物的语言理念
        (三) 语言标准的制定
    二、语言的纯洁性和标准化
        (一) 英语统治地位的巩固
        (二) 美国语言一致性
    三、合众国英语统一的语言格局
        (一) 强势英语同化弱势语言
        (二) 英语同化德语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十九世纪语言教育政策
    一、强制同化时期的社会背景
        (一) 西进运动与天定命运
        (二) 《道斯法案》的颁布
    二、语言强制同化的理论体系
        (一) 思想基础:文明阶梯论
        (二) 印第安人“他者”丑陋形象的构建
        (三) “开化”思想及教育政策
    三、强制同化惟英语教育政策
        (一) 强制性教育政策的开端
        (二) 惟英语教育政策
    四、惟英语教育政策的实施
        (一) 普拉特的惟英语强制教育
        (二) 惟英语教育政策的本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十世纪语言教育政策
    一、美国双语教育政策的历史背景
        (一) 双语教育的背景
        (二) 双语教育发展的特征
    二、美国双语教育政策的嬗变
        (一) 60年代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
        (二) 70年代双语教育政策的修订与完善
        (三) 80年代双语教育扼制性政策
        (四) 90年代双语教育复兴性政策
    三、《双语教育法》的终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十一世纪语言教育政策
    一、美国的官方语言立法
        (一) 联邦政府的英语立法
        (二) 州政府的英语立法
    二、反双语教育的立法
    三、“911”事件后语言教育政策
        (一) 外语教育政策的立法
        (二) 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
        (三) 奥巴马教育政策改革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美国语言教育政策的特点
        (一) 历史沿革和发展的完整系统
        (二) 美国语言一致性的本质特征
        (三) 显性和隐性结合、联邦和州政府共管
        (四) 语言教育政策基于法律的基础
    二、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对我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启示
        (一) 提升重视力度,科学规划语言教育政策
        (二) 建立统筹语言教育政策制定的权威机构
        (三) 完善语言教育政策,构建和谐的语言关系
附录: 美国语言教育政策重要法律及事件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4)诺亚·韦伯斯特《美国拼写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对象与意义
    1.3 韦伯斯特《拼写书》的研究综述
        1.3.1 有关诺亚·韦伯斯特的传记类作品
        1.3.2 有关《拼写书》的研究
        1.3.2.1 美国阅读教材史的研究
        1.3.2.2 有关《拼写书》语音的研究
        1.3.2.3 有关《拼写书》正字法的研究
        1.3.3 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和必要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性
第二章 韦伯斯特生平及其主要的语言类着作
    2.1 韦伯斯特生平概述
        2.1.1 儿童时光
        2.1.2 求学之路
        2.1.3 教师生涯
        2.1.4 词典之父
        2.1.5 其他成就
    2.2 韦伯斯特主要的语言类着作
        2.2.1 《英语语法教程》
        2.2.2 《英语语言论文集》
        2.2.3 《简明英语词典》
        2.2.4 《美国英语词典》
    2.3 小结
第三章 韦伯斯特《拼写书》考略
    3.1 《拼写书》的成书背景
        3.1.1 国家的独立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3.1.2 美国两大思想运动下民族语言形成
        3.1.3 建国初期本土拼写教材的不足
    3.2 《拼写书》的出版概述
        3.2.1 始创期(1783—1787):《英语语法教程Ⅰ》
        3.2.2 完善期(1787-1804):《美国拼写书》
        3.2.3 改版期(1829—1843):《基础拼写书》
    3.3 《美国拼写书》(1804版)
        3.3.1 主要内容
        3.3.2 编写体例
    3.4 小结
第四章 《拼写书》的语音研究
    4.1 《拼写书》中韦伯斯特注音方案的缘起
        4.1.1 《新英语指南》基础上的改造
        4.1.2 托马斯·谢里丹注音方法的影响
    4.2 《拼写书》语音系统研究
        4.2.1 《拼写书》元音系统分析
        4.2.1.1 《拼写书》的元音及其拟音
        4.2.1.2 《拼写书》元音系统的特点
        4.2.2 《拼写书》辅音系统分析
        4.2.2.1 《拼写书》辅音发音考察
        4.2.2.2 《拼写书》辅音系统的特点
        4.2.3 《拼写书》单词重音标注
        4.2.3.1 双音节单词的重音标注
        4.2.3.2 多音节单词的重音标注
    4.3 小结
第五章 《拼写书》正字法研究
    5.1 18世纪英国和美国正字学家对韦伯斯特的影响
        5.1.1 塞缪·约翰逊的正字法
        5.1.2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正字法改革
    5.2 诺亚·韦伯斯特《拼写书》正字法分析
        5.2.1 《拼写书》的词汇来源
        5.2.2 《拼写书》正字法分析
    5.3 韦伯斯特正字法规则与其他早期拼写改革方案的比较
        5.3.1 符号标注拼写改革方案
        5.3.2 扩充字母拼写改革方案
        5.3.3 二合字母拼写改革方案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本研究主要的结论
        6.1.1 韦伯斯特在美国英语史上的地位
        6.1.2 《拼写书》对美国英语历史贡献
        6.1.2.1 推动了美国英语发音和拼写的的规范化
        6.1.2.2 展现了美国英国语音演变的轨迹
        6.1.2.3 建立了美国英语发音注音体系
        6.1.2.4 指明了美国英语正字法改革的主流方向
        6.1.3 《拼写书》的不足
        6.1.3.1 语音描写较为模糊,准确性不够
        6.1.3.2 正字法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和类推性
    6.2 本项研究的局限和有待深入的方面
附录一 韦伯斯特及其处时代美国大事年表
附录二 韦伯斯特几部主要版本《拼写书》的封面和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论多元文化融合对美国英语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英语的起源与独立
二、美国英语与印第安语言文化的融合
三、美国英语与黑人语言文化的融合
四、美国英语与非英语欧洲移民语言文化的融合
结语

(6)基于接触语言学的美国英语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美国英语的语言借用
3.弱势群体的语言转用
    3.1移民语言的局部转用
    3.2原住民语言的整体转用
4.美国英语的词汇扩散
    4.1美国英语词汇的国内扩散
    4.2美国英语词汇的全球性扩散
5.结语

(8)美语词汇最新动态的认知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语词汇动态之原因认知解读
二、美语词汇动态之领域认知解读
    (一) 政治领域
    (二) 经济领域
    (三) 科技领域
    (四) 教育、体育、娱乐领域
    (五) 外来语领域
    (六) 电子通讯领域
    (七) 社会生活领域
    (八) 医疗生物领域
三、美语词汇动态之特征认知解读
    (一) 保守性 (Archaism)
    (二) 创新性 (Creativity)
    (三) 融合性 (Amalgamation)
    (四) 俚语性 (Popularity of Slang)
    (五) 夸张性 (Exaggeration)
    (六) 委婉语 (Euphemism)
    (七) 通俗性 (Informity)
四、美语词汇动态之预测认知解读
    (一) 动态之影响认知解读
    (二) 动态之方向认知解读
    (三) 动态之预测认知解读
五、结语

(9)美国英语变迁的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美国英语变迁的路径依赖
    2.1 借用
        2.1.1 英国英语的借用
        2.1.2 美国英语的借用
    2.2 规范
    2.2 英国英语的规范
    2.3 美国英语的规范
3.美国英语变迁路径突破的实质
    3.1 美国语言融合的需求
    3.2 美利坚民族语言的形成
    3.3 外来移民的语言融合
    3.4人文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变化
    3.5 美利坚民族精神的炼就
4.美国英语变迁的路径突破
    4.1 美国语言的融合
    4.2 美国英语的创新
5.结语

(10)美国英语变迁的动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美国英语变迁的需求
    1.1 环境的变化
    1.2 美利坚民族的独立
    1.3 偏好的变化
2 美国英语变迁的供给
    2.1 宽松的社会环境
    2.2 语言创新成本的降低
    2.3 上层决策者的支持
3 结束语

四、美国英语词汇与美利坚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从民族性到全球化: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变迁研究[D]. 稂建中.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2]美国早期公民教育与民族国家建构 ——以诺亚·韦伯斯特为中心的考察[D]. 戴莹莹.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3]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 毛颖.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1)
  • [4]诺亚·韦伯斯特《美国拼写书》研究[D]. 妥洪岩.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6)
  • [5]论多元文化融合对美国英语形成与发展的影响[J]. 涂嵘.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6]基于接触语言学的美国英语演变研究[J]. 邱谊萌. 外语教学, 2015(03)
  • [7]浅谈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J]. 于嘉琪. 求知导刊, 2015(02)
  • [8]美语词汇最新动态的认知解读[J]. 陈一龙.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04)
  • [9]美国英语变迁的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J]. 邱谊萌,史光达. 外国语文, 2012(S1)
  • [10]美国英语变迁的动因研究[J]. 邱谊萌. 海外英语, 2012(13)

标签:;  ;  ;  ;  ;  

美国英语词汇与美国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