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科书习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语文要素,仿写
教科书习题论文文献综述
廖丽萍[1](2019)在《巧用习题探方法 品味“动”“静”促审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了"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一语文要素。教师在理解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可以围绕课后练习让学生品读文字,体会两种描写方式,想象其表达的不同画面,调用感官理解并进行仿写,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小学语文》期刊2019年11期)
钟晓媛[2](2019)在《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习题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清末至今我国出版的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习题的整体梳理和样本研究,发现其变化存在一些特点:它是逐步变为教科书的必要组成的,且数量增长呈折线形;其位置从集中在书后,逐步变为分散在知识内容当中;题目类型越来越丰富;习题的内容不断注重实验过程和情境应用,并逐渐注重价值导向。这些变化反映了教育理念的变迁,为今后教科书习题的编写与使用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17期)
王雪梅[3](2019)在《巧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以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越发的关注起来。为了强化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全国各地根据自身的情况编排了多个版本的教材,其中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便是其中十分突出且具有实用性的版本。尤其是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当中所包含的语文要素,本文从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的课后习题部分入手,分析其中所包含的语文要素,利用这些隐藏在课后习题当中的要素,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8)
张宁[4](2019)在《部编2017版与人教2002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科书习题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习题是设置在每一课的正文之间或者正文之后的,它作为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历史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帮助教师更加完善教学环节、能帮助学生记忆、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科虽然属于人文学科,但是其中专门针对历史教科书习题的教学更是不容忽视,值得去关注、去思考。把教育部编2017版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科书习题作为研究对象,并从以下叁个方面对两个版本的教科书习题进行了介绍:习题栏目的设置情况、习题位置的分布情况、习题类型的统计情况。然后从题型的设置、题量的设置、习题的侧重点、习题的难度和习题所考察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五个方面对两版教科书习题进行了详细地对比,分析出部编2017版历史教科书习题在学生、教师、考试叁个方面发生地变化,并针对其习题设计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设计建议。习题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它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正文知识的学习。为了使习题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结合新版教科书习题的变化,给出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叁个方面的使用建议。最后以习题的类型划分为依据,针对叁个不同的习题类型,展开了习题的实例教学:恰当运用习题辅助课本知识的学习,恰当合理的处理习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8)
宋雅男[5](2019)在《2017部编版与2001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习题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后习题是历史教科书的重要部分,它既是巩固知识、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结构和历史素养的重要方法。众所周知,每一个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是与当代的社会背景、科学文化、政治人文等多方面有关系,反映当代的主流文化观和价值观。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教科书的修订,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在2017年4月份和12月份先后出版发行,这体现了最新课改的精神,反映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变化和价值取向。初中历史教材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演变,经历了一个多样化、一纲多本再到统编版的过程。研究现状总体分为教科书习题本身的研究和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教科书习题的研究起步比较早,研究成果丰硕。而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起步比较晚,多为硕士论文的成果。但已有研究成果对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的习题问题很少有涉及,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属于学界关注很少的问题。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法、比较法、例证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研究要阐明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在正文部分,本文首先概述了新旧八年级历史教科书习题设置问题。笔者借鉴白月桥先生的习题分类方法,将习题按照呈现方式特点归纳为四大类型。对于2001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的习题,本文认为呈现方式为以下四种:引导总结式、研讨式、知识再现式、社交活动式。并将2001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习题分为叁类:识记层次的习题、领会层次的习题、运用层次的习题。其中:“引导总结式”和“知识再现式”属于识记层次的习题,“研讨式”属于领会层次的习题,“社交活动式”属于运用层次的习题。然后,本文把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习题的呈现方式归纳为以下四种:知识巩固式、自我观点式、材料分析式、探究式。研究发现:2001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各题型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知识再现式、引导总结式、研讨式、社交活动式。而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各题型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材料分析式、知识巩固式、探究式、自我观点式。笔者根据黄牧航历史习题能力层次划分理论,将习题其划分为识记层次的习题、领会层次的习题和运用层次的习题。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运用层次的习题占比达到半数以上。本文还对于各能力层次习题的占比以及变化做了图表分析,对于课后习题的单元分布情况、课中课后分布情况、习题提问方式、习题栏目设置做了分析。认为:2001人教版在识记层面的题比2017部编版多24.6%,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在运用层面的题比2001人教版多26.9%。同时,新旧教科书在领会层次的习题数量在占比上变化不大。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新教科书习题的设计体现了“发现教学论”的理念。此外,本文还在教科书习题比较的视野下对习题的教学设计作了研究。在案例分析部分,分别选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以及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为例,对这两课的典型习题的特点及解答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习题的教学设计问题,提出了建议。包括:重视识记类习题,夯实基础;有效运用领会类习题,加强历史理解能力;发掘运用类习题,培养综合能力。笔者认为,在新教材、新习题背景下,一线教师需要转变历史教学理念,不能将课文系统和辅助系统(课后习题)等人为割裂开来,应该将二者合理整合,形成一个有机高效的教学系统。合理选择课后习题进行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的知识迁移更为有效。作为新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后习题,其设计意图也充分凸显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比如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初中历史教育的基础性、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等,均在习题中有所体现。所以课文内容和课后习题是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天然整体,如果有效地加以运用,对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5)
满丙其[6](2019)在《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的适切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题是促进学生阅读教科书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是学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技能、领会思想方法、形成数学能力和素养的很主要的途径;习题配备的优劣是衡量数学教科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因此,当需要使用某版本的数学教科书习题时,就需辨别习题的优劣,评价习题的适切性程度。要想科学、准确、合理地对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进行评价,有必要建立一种评价方法。本文以相关文献为参考依据,构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习题进行了适切性评价,并对使用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教师进行了访谈。本研究确定了四个一级指标体系,分别是习题与教科书内容的适切性,习题与学生的适切性,习题与教师的适切性,习题与所在地区和学校的适切性,每个一级指标下又设若干项二级指标。通过对各个二级指标的文本研究与教师主观评价,笔者发现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适切性的整体表现良好,但是习题的某些方面与教科书内容、学生、教师、地区和学校的适切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某些单元习题复习力度不够;第二,某些单元习题的类型不够丰富,有些单一;第叁,某些单元的习题层次性不是很明显;第四,习题层次与难度标注不明显;第五,某些单元习题不能良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第六,某些单元习题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些不贴合;第七,某些单元习题数量的配置偏少、难度配置不高;第八,某些习题涉及的实践活动不利于学生课余时间展开。根据存在一些问题提出关于青岛版教科书习题修订、使用的具体建议:第一,每个单元的习题都配备“综合练习”模块习题;第二,某些单元习题的层次性应该更加明显;第叁,明显地标注出习题的层次与难易程度;第四,习题的类型应该更加丰富;第五,给予学生配备动手操作习题的相关实验器材;第六,习题背景应该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第七,增强习题与相应知识点的衔接度;第八,适当增加某些单元习题的数量与难度;第九,教科书管理者与编写者应当适时地与教科书的使用者沟通习题的使用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9-05-10)
霍翠玲[7](2019)在《高中物理教科书课后习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后习题是教科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现行多套高中物理教科书全部设置了课后习题。无论是课后习题在教科书中的设置、课后习题占据的版面、还是各位专家学者对其在教科书中的作用的肯定,都体现出课后习题的重要性。不禁思考,教科书中设置的课后习题都有哪些特点?课后习题能否在教师与学生的使用中体现出其重要性与作用?课程标准是教科书课后习题编写与设置的依据,教师与学生的使用情况是课后习题的反馈。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必修阶段的课后习题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布卢姆教育目标新分类理论等进行课后习题分析框架的理论建构,将课后习题的文本分析与使用调查研究结合。从教科书课后习题编写特点、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教科书课后习题使用调查叁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根据课后习题文本分析框架从数量、类别、背景、开放性、知识水平、认识水平等维度进行分析,得出课后习题题量适中,课后习题基本上可以覆盖到每一章节的知识点;课后习题的类型多变,主要以综合性应用题、计算题和开放性问答题为主。课后习题的设置体现了课程标准对于习题设计的要求,体现了编写者的教育思想。(2)对于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发现课后习题在认知水平上以“理解”、“应用”、“分析”水平为主,课程标准的认知水平主要以“记忆”和“理解”水平为主。从每一个内容主题来看,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之间具有一致性的关系,从必修阶段两本教科书课后习题整体看,课后习题在认识水平上的设计要高于课程标准。(3)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后习题使用调查研究发现,教师与学生基本上认可课后习题具有巩固知识的功能。但是由于全国不同地区经济水平、教育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不同,不同类别学校(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学生水平、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课后习题无法满足所有教师与学生的需要,教师与学生会选择性使用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虽然题型多样,但是习题的设置缺少梯度,具有一定数量的开放性问答题和实验探究题让教师和学生不容易把握。并且课后习题与学考、选考、高考的试题存在差异,缺少升学考试的导向性。最后,归纳总结各个研究部分的结论,提出对于课后习题编写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5)
范连众[8](2019)在《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现状分析与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材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成立了由国务院副总理担任主任的教材建设委员会,并于2019年1月全面开启对义务教育课程的修订工作。对于初中数学教科书而言,与其它学科教科书一样,都面临着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重任。习题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体现考试评价导向等焦点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理想的教科书习题应指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为此,要对现有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做实然研究和应然研究,找到现阶段还存在的问题和实证数据,提出改进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设计的策略方法,为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程发展助力。本研究在分析和借鉴了国内外教科书研究和习题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法对国内九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有理数》一章的习题、对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十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活动中教师关于《勾股定理》、《有理数的加法》、《平均数》叁节课的习题设计进行了研究,并结合900名学生实作各版本《有理数》一章习题的调查,143名教师对当前人教版教科书习题满意度的调查和教科书习题与当前中考数学试题关联度的调查,详细分析了我国当前数学教科书习题的现状。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992、2004和2012年出版的教科书《有理数》一章的习题,1993、2002和2012年出版的教科书《边角边定理》一节课的习题进行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现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习题设计的框架,据此改进了人教版《平行线、相交线》一节的习题,并进行了验证实验和师生反馈调查。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启示如下:1、现行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是在以往各版教科书习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知识为本的编写理念显着,需要发展和创新建国以来,我国各个时期都把习题训练视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看作是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叁大能力”、熟悉数学方法的必由之路。进入新世纪后,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实践,教科书习题设计从目标、内容、呈现方式、组织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始终保证了习题设计是教科书整体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教科书习题与教科书正文部分的变化相比,改革的步伐还不够。比如正在我国大面积使用的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习题发展更多地是在原有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删减,还不能做到与教科书正文部分的变化相得益彰,互相补充并深入发展。特别是在习题内容选择上还比较陈旧,体现不出新颖性和力量性,学生做完习题的成功感不强;在习题的情境设计上比较单一,问题的趣味性、启发性和探究性都有待加强;在问题串的设计上缺少层次性和开放性,不能做到让学生意犹未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必需和魅力。未来教科书习题设计必须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掌握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必需的关键能力的角度上去完成。2、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科书习题建设,正处在突破理论与实践传统理念的束缚,与教科书改革整体推进的关键时刻(1)改变教科书的习题功能为大势所趋对于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而言,使学生获得数学技能是主要的目的,而实际上学生的课后学习不仅仅是对课堂学习结果的巩固和运用,更需要将课堂上探索知识的经验进行更深层次的感悟,一些在课堂上认识得不够深刻,来不及自我反思的知识与过程,在课后作业中需要得到延续和发展。与我国在启发式教学、变式教学等方面的研究相比,教科书习题设计的启发性、教育性等研究还亟待提高。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对教科书习题设计的影响还不够明显,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学习的挑战也都还没有表现出来,教科书习题在选题的生活化、呈现的开放化、学科的综合化、工具的现代化等各方面的改变都不够迅速。此外,由于中高考试题的发展变化远远快于教科书习题的发展变化,教科书的习题变化就显得十分滞后。利用数学教科书的习题影响大规模数学测评,应是发挥教科书功能的重要体现。(2)以知识获得、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引领教学与素养评价的教科书习题设计框架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为了使教科书习题改进有章可循,本研究建构了以叁个维度、十二个关注点为内容的教科书习题设计框架,目的是在进行习题设计时,不仅体现数学“双基”,更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将对知识的理解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通过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注意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和情境背景的与时俱进,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改进的可行性。(3)发挥“中国特色”,探索多元的各版本教科书习题特点,是教科书习题改进的有效路径我国地域辽阔,现行的各版本教科书习题存在设计思路雷同的现象,缺少编写特色。教科书编写者应该打破传统的数学教科书习题内容大多局限在数学内部,甄别评价和训练功能占主导的僵化的思维模式,整合利用好各种资源,站在育人的角度去设计习题,逐步形成各具特点的教科书习题体系。(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文涵[9](2019)在《美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习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题是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历史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完成教科书习题的同时,也是对自身历史思维,历史学习方法的一种熏陶和培养。随着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进行,历史教科书习题越来越受到教科书编写者的重视。美国的历史教科书编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笔者尝试以美国Glencoe/McGraw-Hill2003和2008年两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中的习题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希望本文能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研究有所助益。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有:在绪论部分笔者将阐述选题缘由,以及描述国内外对历史教科书习题研究的现状。根据笔者对已掌握资料的整理分析,国内有关美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习题的研究和论文尚不多见,有一定值得挖掘的空间,体现了此次选题的原创性。接着是对历史教科书习题的定义、功能和编制原则进行阐述,还包括对美国Glencoe/McGraw-Hill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及其习题的概述,这些都是作为对本文研究对象的一个整体的基本介绍。论文的主体部分毫无疑问是重点,是对Glencoe/McGraw-Hill两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各个部分的习题进行阐述,依次为课前习题、课中习题、课后习题和章节测验,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详尽的分析,最后做出总结归纳。论文的最终章将对我国历史教科书习题编制的发展提出些许启示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范美玉,霍媛媛,李健[10](2019)在《初中数学教科书数学史习题的比较与启示——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五套人教版教科书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改革开放40年来五套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从数学史习题的数量、主题和呈现方式叁个方面分析我国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史习题,发现其在数量上呈微弱的波浪形变化,主题由单一到多元,呈现形式不均衡.得到以下叁点启示:重视教科书数学史习题的数量提升;注重中西方数学文化的交相辉映;加强数学史与问题解决间的深度融合.(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教科书习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清末至今我国出版的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习题的整体梳理和样本研究,发现其变化存在一些特点:它是逐步变为教科书的必要组成的,且数量增长呈折线形;其位置从集中在书后,逐步变为分散在知识内容当中;题目类型越来越丰富;习题的内容不断注重实验过程和情境应用,并逐渐注重价值导向。这些变化反映了教育理念的变迁,为今后教科书习题的编写与使用提供了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科书习题论文参考文献
[1].廖丽萍.巧用习题探方法品味“动”“静”促审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J].小学语文.2019
[2].钟晓媛.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习题的变迁[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3].王雪梅.巧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以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为例[C].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4].张宁.部编2017版与人教2002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科书习题对比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5].宋雅男.2017部编版与2001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习题比较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9
[6].满丙其.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的适切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7].霍翠玲.高中物理教科书课后习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
[8].范连众.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现状分析与改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9].刘文涵.美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习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10].范美玉,霍媛媛,李健.初中数学教科书数学史习题的比较与启示——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五套人教版教科书的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