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蜥脚类足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足迹,禄丰,恐龙,茅台,亚洲,微生物,酒业。
蜥脚类足迹论文文献综述
王瑜[1](2018)在《我国侏罗纪早期最大规模蜥脚类足迹群现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 王瑜)8月10日,中美德足迹考察队的专家学者宣布,他们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下侏罗统发现了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群。据悉,该恐龙足迹群为一群蜥脚类恐龙在不同时段留下,是我国侏罗纪早期规模最大的蜥脚类足迹群。这个发现对研究中国侏罗纪早期恐龙动物群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8-08-11)
邢立达,Lockley,Martin,G,尤海鲁,彭光照,唐翔[2](2016)在《中国西南攀西地区下侏罗统益门组蜥脚类足迹:分类学与潜在的造迹者(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恐龙足迹和骨骼的记录往往出现在不同的地区。然而,一些地层显示了关系紧密的骨骼和足迹,它们都指向同一个来源。报道了来自四川省攀西地区会理县通安镇通保村下侏罗统益门组中上部的蜥脚类足迹(雷龙足迹Brontopodus),其地理和地层归属均与真蜥脚类的何氏通安龙极为接近。通保足迹与造迹者的关联是可能的,但目前还需要更多的证据。通保的雷龙足迹是攀西地区首次发现侏罗纪的蜥脚类足迹,这也表明,在早侏罗世,原始蜥脚类和基干蜥脚型类共存于中国西南地区。(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6年06期)
邢立达,李大庆,Lockley,M,G,张建平,尤海鲁[3](2014)在《中国甘肃省中铺地区下白垩统河口群的兽脚类与蜥脚类足迹组合(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西北部兰州-民和盆地的中铺地区河口群发现了一批恐龙骨骼化石和足迹化石。中铺地区的蜥脚类与兽脚类足迹组合相对丰富,但大多数标本保存较差。大夏足迹点发现了保存较好的类似亚洲足迹的跷脚龙类足迹(Asianopodus-like grallatorid tracks),足迹有着中趾弱前凸(weak mesaxony)。李家沟一号点的足迹组合包括了较大的兽脚类足迹和大型的、非叁趾型四足类足迹,后者可能是蜥脚类足迹。李家沟二号点的足迹为多层的蜥脚类足迹,这表明了这类恐龙的活跃性,巨龙类的骨骸也可能来自同一层位。虽然中铺足迹组合不如同属河口群的盐锅峡足迹组合那么具有多样化与得以充分暴露,但依然体现了该地区以及中国早白垩世地层的典型足迹组合。(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邢立达,杰瑞德D哈里斯,贾程凯[4](2010)在《江苏下白垩统孟疃组的恐龙足迹群及蜥脚类足迹形态的多样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江苏省东海县南古寨孟疃组发现了数种恐龙足迹,包括兽脚类足迹和蜥脚类足迹。这些足迹出现在同一层位的四个相邻的足迹化石点。这些足迹化石点至少保存了叁种不同形态的兽脚类足迹和未成年—成年的蜥脚类足迹。南古寨叁号足迹化石点的兽脚类足迹和蜥脚类足迹出现了"回填"现象,这是在足迹所附带的沉积物与基底地面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流体和塑性行为下形成的。(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蜥脚类足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恐龙足迹和骨骼的记录往往出现在不同的地区。然而,一些地层显示了关系紧密的骨骼和足迹,它们都指向同一个来源。报道了来自四川省攀西地区会理县通安镇通保村下侏罗统益门组中上部的蜥脚类足迹(雷龙足迹Brontopodus),其地理和地层归属均与真蜥脚类的何氏通安龙极为接近。通保足迹与造迹者的关联是可能的,但目前还需要更多的证据。通保的雷龙足迹是攀西地区首次发现侏罗纪的蜥脚类足迹,这也表明,在早侏罗世,原始蜥脚类和基干蜥脚型类共存于中国西南地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蜥脚类足迹论文参考文献
[1].王瑜.我国侏罗纪早期最大规模蜥脚类足迹群现世[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
[2].邢立达,Lockley,Martin,G,尤海鲁,彭光照,唐翔.中国西南攀西地区下侏罗统益门组蜥脚类足迹:分类学与潜在的造迹者(英文)[J].地质通报.2016
[3].邢立达,李大庆,Lockley,M,G,张建平,尤海鲁.中国甘肃省中铺地区下白垩统河口群的兽脚类与蜥脚类足迹组合(英文)[J].古生物学报.2014
[4].邢立达,杰瑞德D哈里斯,贾程凯.江苏下白垩统孟疃组的恐龙足迹群及蜥脚类足迹形态的多样性(英文)[J].古生物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