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伦理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伦理,评价,伦理学,师德,价值,高等教育,中国。
教育伦理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贾新奇[1](2019)在《教育伦理原则、师德规范与师德评价——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理论体系高端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积极推进我国的教育伦理学学科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于2018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教育伦理原则、师德规范与师德评价——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理论体系高端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家学者近3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本文来源于《教育伦理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刘庆红[2](2019)在《基于现行教育评价体系的教育伦理反思与重建——以“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实践为视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大政方针向"双一流"的转向,中国高校在双一流体系的建设进程中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不少高校在具体实践环节还是出现了一系列有违教育初衷的问题。究其根本,乃高校在建设"双一流"的实践环节过于注重对效率和竞争的追求。中国高校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大多来源于西方的教育伦理,而中国与西方是具有不同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社会制度及社会语境,这样便造成了既无自身特色,又不易形成良好效益的尴尬局面。基于现代教育伦理的角度,本文分析中国与西方在教育评价体系中伦理规范的差异,倡导在基于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建设评价体系,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精髓,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利他"与"责任"意识,注重对高校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及强化高校的社会责任意识。(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于涛,林雅静[3](2018)在《教育伦理、师德评价与立德树人——“全国第五届教育伦理学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0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大学教育学院、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湖北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教育伦理、师德评价与立德树人——全国第五届教育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长江学者江畅教授、湖北大学校长赵凌云教授、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王正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吴贻芳研究中心主任钱焕琦教(本文来源于《现代基础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刘春花[4](2016)在《教育伦理观照: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应然与可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本是一种善的伦理实践。高等教育要凸显其伦理精神,打上"时代性"烙印与获致"当代性"标识,必须根据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涵,需要关注教育的质量伦理,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的工具理性甚嚣尘上、价值理性精神式微等严峻现实和时代挑战的当下。当高等教育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追求滑向过度的实用或功利主义,高等教育难免陷入伦理缺失的困境。伦理观照的高等教育质量,需要回复人本、观照价值、承担责任,并实现教育回归"人"并解放人、完善人和发展人的终极价值诉求。(本文来源于《江苏高教》期刊2016年04期)
袁博[5](2006)在《从教育伦理角度浅议学校教育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评价是一定的评价主体对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及其相关的各种实态把握和进行价值判断、分析的过程。教育评价的功能,不只是甄别评价对象的优劣与否,而是旨在激发人的主体性和激励人格的自我完善;教育评价标准的价值理性在于促进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陕西教育·理论》期刊2006年Z2期)
糜海波[6](2006)在《教育伦理视阈中的教育评价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评价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一种价值关涉和价值创造的活动,对教与学均具有导向性作用。教育评价伦理工作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意义上应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关怀和精神援助,是一项激发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的事业。教育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应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06年09期)
孙茂华[7](2002)在《教育伦理评价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伦理评价是人们采用符合教育目的道德标准,去判断个体或团体在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品质的道德价值的活动。评价的主体是开放的、不确定的个人或群体,与之对立,评价的客体是与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道德行为和品质关联的相对确定的系统。教育伦理评价的目的性、主体性原则决定了在评价过程中“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要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一原则指导并决定了评价活动的全过程。评价活动的过程包括评价标准的选择、制定、运用:教育伦理评价的标准是一个在最高标准(至善,即人的全面自山发展)的统领下,一般标准(善恶标准)与具体标准(具体评价对象领域的实践层面的标准)相结合的标准体系。评价标准运用的方法与技术包括基本方法和评价活动在叁个环节的具体方法与技术,还要注重评价活动中的道德心理因素的调控和“形成性”评价思想的运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2-04-01)
教育伦理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大政方针向"双一流"的转向,中国高校在双一流体系的建设进程中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不少高校在具体实践环节还是出现了一系列有违教育初衷的问题。究其根本,乃高校在建设"双一流"的实践环节过于注重对效率和竞争的追求。中国高校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大多来源于西方的教育伦理,而中国与西方是具有不同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社会制度及社会语境,这样便造成了既无自身特色,又不易形成良好效益的尴尬局面。基于现代教育伦理的角度,本文分析中国与西方在教育评价体系中伦理规范的差异,倡导在基于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建设评价体系,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精髓,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利他"与"责任"意识,注重对高校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及强化高校的社会责任意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伦理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贾新奇.教育伦理原则、师德规范与师德评价——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理论体系高端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伦理研究.2019
[2].刘庆红.基于现行教育评价体系的教育伦理反思与重建——以“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实践为视点[J].伦理学研究.2019
[3].于涛,林雅静.教育伦理、师德评价与立德树人——“全国第五届教育伦理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
[4].刘春花.教育伦理观照: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应然与可能[J].江苏高教.2016
[5].袁博.从教育伦理角度浅议学校教育评价[J].陕西教育·理论.2006
[6].糜海波.教育伦理视阈中的教育评价刍议[J].教育导刊.2006
[7].孙茂华.教育伦理评价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