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磁流变弹性体的材料配比选择、制备方法、机理阐释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在磁流变弹性体性能测试及其工程应用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目前对磁流变弹性体力学模型的研究主流方向是其微观偶极子及粘弹性力学模型,且主要集中于剪切性能,压缩性能研究较少。深入研究磁流变弹性体各条件下的动态力学特性有助于实现其更好的工程应用,如智能减振降噪、电磁传感器及主动控制等领域。针对压缩模式下测试装置内两磁极间电磁力对磁流变弹性体压力的影响,本文首次对测试装置内的电磁力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并基于应力应变关系,建立了更接近实际工况的磁流变弹性体压缩模式参数化修正力学模型。此外,设计了动力吸振器并对其减振性能进行了测试与研究,验证了修正力学模型的有效性。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对新型测试装置的结构进行了设计。针对传统测试装置存在磁场调节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基于电流与磁场的关系,采用电磁线圈作为磁场发生器,S10C钢作为导磁材料设计了新型测试装置,并运用JMAG-Designer电磁有限元软件对该测试装置进行了磁路仿真。结果表明,该测试装置内的磁感应强度基本能达到预期目标0.51T,测试装置结构与磁路设计合理。其次,对硅橡胶基磁流变弹性体进行了制备。基于磁路设计原理对制备模具的磁路进行了设计计算,并运用JMAG软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磁路设计结果能满足1T磁感应强度的需求。运用设计好的制备装置,从磁流变弹性体制备工艺的角度出发,制备出了不同体积分数的预结构化和非预结构化的硅橡胶基磁流变弹性体试样。然后,建立了硅橡胶基磁流变弹性体的动态压缩参数化修正力学模型。通过Instron8801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对测试装置进行了电流-挤压厚度-电磁力关系的实验,基于实测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测试装置内两磁极间电磁力进行了参数辨识,建立了电磁力的力学模型,为建立磁流变弹性体修正模型奠定基础。此外,对磁流变弹性体的微观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探究了表征材料压缩模量,影响材料磁流变效应的因素;同时对其宏观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材料的粘弹性及超弹性等特性,对硅橡胶基磁流变弹性体的性能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电磁力的影响建立了更接近实际工况的压缩模式参数化动态修正力学模型。基于实测数据拟合出了该力学模型的未知参数,通过对比该参数化力学模型曲线与实验数据曲线可知,该参数化动态修正力学模型能很好的描述压缩模式工况下磁流变弹性体的动态力学特性。最后,测试了硅橡胶基磁流变弹性体的减振性能。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磁控特性及吸振器工作原理设计并加工了磁流变弹性体动力吸振器,搭建了主系统减振平台,通过调节垂直振动台的控制系统使不同外界激振频率作用于减振平台,并测得不同频率、电流下的加速度传递率。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电流实现了硅橡胶基磁流变弹性体动力吸振器固有频率范围的拓宽,即吸振器的有效减振频带拓宽为37.562 Hz,从而对外界激振频率进行实时追踪,进而提高其减振性能;试验过程中对第三章制备的不同含铁量磁流变弹性体试样进行了更换,发现含铁量对吸振器的减振性能有所影响,且含铁量越高,频移特性越明显,减振性能越好。本文基于电磁力对压缩模式磁流变弹性体受力的影响,重新建立了更接近实际工况的压缩模式参数化修正力学模型,有助于实现其更好的工程应用,如智能减振降噪、电磁传感器及主动控制等领域。为验证修正力学模型的合理性,设计了吸振器并测试了其减振性能。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柴利琴
导师: 刘少刚
关键词: 磁流变弹性体,力学性能测试,参数化建模,动力吸振器,加速度传递率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力学,材料科学
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磁流变材料在振动控制中的传递特性进行研究(批准号:51675111)
分类号: TB301
总页数: 99
文件大小: 5342K
下载量: 90
相关论文文献
- [1].调频式钢轨动力吸振器试验效果分析[J].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19(06)
- [2].城轨车辆车体多重动力吸振器减振方法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20(02)
- [3].动力总成动力吸振器特性研究[J]. 内燃机 2020(01)
- [4].浮动核电站系统典型用泵动力吸振器的设计[J]. 核动力工程 2020(01)
- [5].基于惯容负刚度动力吸振器的梁响应最小化[J]. 振动与冲击 2020(08)
- [6].两级串联式动力吸振器的参数设计[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0(02)
- [7].多重动力吸振器对高速列车地板振动的控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8].斯特林制冷机无阻尼动力吸振器的优化设计[J]. 低温与超导 2020(09)
- [9].低频线谱激励下动力吸振器设计研究[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9(02)
- [10].汽车半轴动力吸振器的应用研究[J].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19(01)
- [11].一种含放大机构的负刚度动力吸振器的参数优化[J]. 力学学报 2019(03)
- [12].直联泵动力吸振器的设计与分析[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9(07)
- [13].动力吸振器在某车型声学开发中的设计及应用[J]. 汽车与新动力 2019(03)
- [14].接地式三要素型动力吸振器性能分析[J]. 力学学报 2019(05)
- [15].动力吸振器对有轨电车弹性车轮的减振降噪影响分析[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03)
- [16].动力吸振器刚度和阻尼偏差对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控制的影响[J]. 铁道标准设计 2018(07)
- [17].钢弹簧浮置板动力吸振器设计[J]. 都市快轨交通 2018(03)
- [18].基于智能算法的动力吸振器多参数优化研究[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04)
- [19].一种转子动力吸振器的参数优化方法[J]. 航空动力学报 2018(10)
- [20].基于动力吸振器的中空轴系纵向减振研究[J].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7(02)
- [21].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多频减振研究[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04)
- [22].可控环形动力吸振器抑制管道强迫振动的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23].动力吸振器对车辆垂向振动能量及悬架性能的影响[J]. 振动与冲击 2020(22)
- [24].多重动力吸振器控制单跨转子振动实验研究[J]. 机电工程 2019(01)
- [25].电磁式混合动力吸振器结构设计与参数影响研究[J]. 数字制造科学 2019(01)
- [26].用于含阻尼薄板结构减振的分布式动力吸振器的优化方法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9(11)
- [27].一种半主动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及性能比较[J]. 振动与冲击 2019(17)
- [28].宽频带多重动力吸振器薄壁件铣削振动控制[J]. 振动与冲击 2018(10)
- [29].橡胶阻尼式动力吸振器固有频率测试方法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30].新型可调动力吸振器设计及参数优化[J]. 航空学报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