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摘要: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经济的支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经济形势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国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同时国有企业的经营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那么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便是势在必行的,要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有要认清国企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改革,本文就是通过分析国企的管理模式来讨论国企管理上的问题,从容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发展;问题;策略
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上还留存着计划经济的影子,在经济大好的形势下,国企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那么在市场经济如火如荼快速的发展下深化国有经济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也是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决定了国企能否真正摆脱发展滞后的困境。这也是现在国有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有效的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哪些方面需要改革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
一、国企的管理模式及问题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长期实行的都是“一级所有,分级管理”的国有制模式,国有经济控股,同时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这种模式在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暴露出很大的问题,如政企不分,机制不灵,管理不善,负债率高等诸多问题,很多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企业经济效益低迷,很多企业出现负债的情况。在没有国家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自身无法生存,这样的企业既影响国有经济本身的发展也阻碍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因此,国有经济管上的改革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一)国有企业管理政企不分、职员官员化
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员管理的一大弊病就是职员官员化,政企不分。这种从国家机构中产生的官员和职员从技术层面来讲并不及市场竞争下锻造出的同行业的优秀人员。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由于管理人员的产生方式导致其很容易在管理上受到政府的影响,并不能完全以企业发展为重,多数企业没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照搬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上,政府机关的习气与作风非常明显,企业领导层随意性大,缺乏良好的实际操作性,不能根据实际问题做出相应的合理的对策,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做到根据实际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全面的计划。国有企业这种“一级所有,分级管理”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决策。企业的管理人员很容易犯官僚主义的错误,主观臆断,并不能很好的听取群众意见,从而影响企业的决策,致使很多问题落不到实处,企业发展受到制约。
(二)国企人才来源单一,考评体系不完善
国企的人才来源单一考评不合理。人才的开发形式较为单一,人员培训方式不够丰富,影响到了人员开发的实际效果。国有企业人员的考评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合理问题,主要是表现为考评的标准不够规范,且方式较为单一,考评的指标没有实现全面定量化,容易出现考评结果不够准确的情况[1]。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人才都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甚至在企业的发展中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相应地,企业的考评制度的全面与公平就是企业能否留住人才的关键。一个拥有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国有企业只有改变这种“一级所有,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同时,使企业人才来源多样化,才能有效改善国有经济的尴尬局面。
(三)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中的问题
国有企业在处理资产期间所存在的“漏水”以及“缩水”问题,这使得国企改革无法顺利开展,经常会产生“断层”等现象,这严重阻碍了国企改革的顺利开展[2]。企业产权是企业经营的重要部分,在国有企业中,产权交易混乱,从而导致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屡见不鲜,由于国有企业的制度限制,如若国有企业不能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获益的产权主体一体化的原则,那么产权中存在的问题就将成为国企改革的一块绊脚石。
二、国企管理问题的改善策略
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巨大的挑战,同时却也是完善自身的一个机遇,面对自身的诸多问题,企业要有较为有效的改革及完善的策略,才能更好的促进自身的发展。本文根据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的比较明显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无论是管理模式、制度模式,产权改革还是行政改革主要都在于创新,创新始终是企业改革的更高的目标,只有做到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
(一)充分利用国企优势,建立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一般来讲,国有企业自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国家在国企当中也起到调控作用,但是精力有限,难以对此顾全的管理。规模越大,国家的管控力越难,那么为什么长期以来国家保持如此大的国有经济规模甚至至今也没有主动降低国有经济规模的主观意识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错误观念在起作用:
一方面是对国有经济的性质认识有误。另一方面是过高地估计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国有企业的优势就是企业规模大,国家控股。那么就要充分利用国有企业规模大,地位高的优势,尤其是在公益及民生领域的领导性的地位,强化人才观念,提高职员整体素质,改革企业管理模式,将企业的利益作为行政管理的重点。同时建立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制度优势,使企业管理与经济制度相呼应,从而加快企业的发展进程与发展速度。
(二)优化国企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在国企改革中人力资源的改革是重要的内容,它不仅决定了国企领导层的管理,同时也决定了国企的人才的培养。要想使企业的改革创新能够有较大的成果并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就一定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创新。现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各种资源都可以共享,但唯独人力资源除外。因此,企业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将人力资源创新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4]。首先,人力资源部门要多企业内部员工有充分的了解,性格、优势与劣势等,这样才能够更合理的使工作者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与工作转移能力。其次,员工参加定期培训,企业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培训后参加考核,考核合格才能继续任用。增强员工的主动意识,让员工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能力。再次,丰富考核内容,增加考核的全面性。将员工的日常表现以及工作情况均纳入考核体系,增强考核的合理性客观性以及公平性。最后,管理者的考评,管理者的能力更加是一个企业重要的组成不分。所以,应该将一个企业的领导阶层也纳入企业考评系统。良好的人力资
源管理以及完善的员工考评体系是国企管理改革的重要一环。
(三)建立有序的国企产权交易制度。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形式,应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我国现如今的经济结构和国有资产的布局在现今的经济形势下有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通过投资参股债权转股权、收购、转让等方式实现国企产权的有序交易和流转。将企业的产权改革放在企业改革的重要位置,做好企业产权改革,使其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因素,而不在是阻碍[5]。
(四)国企的行政改革
行政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国企行政级别划分明显,多数均按照党政机关的干部级别作为国有企业中的领导的级别。这就导致,下级往往容易将领导者的意图作为形式依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在对企业进行服务与指导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人员需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所以国企行政人员的定期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掌握了解企业现状是必要的,这就要做到完善企业管理层以及国企行政人员的学习与考核系统。
结束语:
我国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中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国有企业要做到与时俱进,克服自身问题,完善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摆脱国有企业的发展困境,挣脱国有企业的发展瓶颈,加快企业的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国有企业能够与外资企业私有企业一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完善企业管理模式,提高国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优化产权交易制度,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国企管理的改革,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闫伟.国企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经导刊,2017,23(17):23-13.
[2]赵金洋.国企改革现状及改善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2018,12(15):42-43.
[3]赵金洋.国企改革现状及改善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2018,10(17):42-32
[4]东北财经学院财政税务学院课题组.国有经济结构分析与调整对策[J].中国经导刊,2015,5(17):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