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结式论文_石村广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结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汉语,认知,语言,事件,语法,效应,结构式。

动结式论文文献综述

石村广[1](2019)在《汉语动结式在语言类型上的两面性——从藏缅语的自动和使动的对立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藏缅语"自动-使动"对立的这一观点来反观汉语动结式(略记为VR),并指出汉语具有两个不同的类型特点:第一,原始汉藏语的使动形式是在动词前面黏附前缀*s-来表达的。现代汉语也存在同样的派生方向,即R(自动)→VR(使动)。汉语的语法系统自古而今以"自动-使动"的对立(即作格性)为核心。第二,典型的动结式是通过"致动用法的双音化"产生的。它属于造句法,体现出宾格语言的类型特点。汉语原本就具有语言类型上的两面性,学术界普遍认为汉语和藏缅语之间在发生学上有亲缘关系。藏缅语的语态系统可以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照系。(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2019年04期)

常娜[2](2019)在《实义动结式“V上”的意象图式及语义连接》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结式"V上"的语义有实义和虚化之分,实义动结式"V上"多表示客体空间位置的变化,其语义受空间意象图式的驱动。本文通过描写该结构所表达的意象图式来解构其语义,寻找不同语义对动词的选择限制,进而分析其与动趋式"V上"和虚化动结式"V上"的语义联系,并从认知角度探寻其不同语义之间的连接机制。(本文来源于《华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郝琳[3](2019)在《基于汉外对比的对外汉语动结式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藏语系以外的很多语言中没有补语,因而补语被认为是汉语语法特点的体现。而实际上,汉语中补语的概念并不具有很强的跨语言意义,通行的英译"complement"与汉语补语的内涵和外延都不相同。论文就以动结式为代表的动补结构在英语等语言中对应的表达方式进行了考察,归纳出"以词对应结构"和"以结构对应结构"两种替代方式,分析了母语中不同替代模式对学习者汉语动结式输出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辰玲[4](2019)在《汉语动结式力动态模式及其宏事件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almy的力动态模式是对传统"致使"概念的总括,包括施加阻力以抵抗、克服、阻碍或移除另一实体的力量趋向,但力动态模式过于概括化,忽视了内部力传递过程。文章基于Talmy的宏事件视角分析汉语动结式力动态模式内部的力传递过程及其时间维度。从时间维度上汉语动结式遵循单一性限制、宏事件链接以及单向矢量限制叁条原则,在形式—意义映射作用下具备宏事件特征。(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艳金[5](2019)在《汉语单论元动结式的认知事件框架生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论元动结构式作为汉语句式之一,其句法特征特殊、内部语义复杂,它的生成给主流西方理论带来一定的挑战。文章以认知事件框架为理论基础,探讨单论元动结构式的句法生成。认知事件框架认为,构式的生成始于概念,在隐显组织和信息结构的作用下,概念联结构式,识解体现为具体构式。(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7期)

王文斌,吴可[6](2019)在《论动结式中的两类典型构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动结式的句法结构与其内在语义关系复杂,学界讨论颇多,但意见依然纷纭。以构式语法理论为框架尝试分析动结式的句法及其语义性质,从中提炼出两类典型构式,分别为"方式—状态"构式和"致使—结果"构式。前者以施事性角色为基本论元,表达"方式—状态"的基本语义,后者以非施事性角色为基本论元,通常借助力动态关系引入致使义,表达"致使—结果"的基本语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肖皇羊[7](2019)在《基于中心语驱动语法的汉语动结式深层语言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动结式是致使结构中一种重要且很有特点的汉语句法结构,其语言学本体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界极大关注,其基本结构是“NP1+V1+V2(+NP2)”,其中V1和V2之间存在致使关系,作为动结式补语的NP2可以不出现。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基于语料库和深层自然语言处理角度出发发现语言学规律,对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进行阐释,并运用中心语驱动语法(Head-Driven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HPSG)研究框架,在完成语料库实证分析和本体研究的基础上,对句法语义性质进行形式化描写,最后进行计算实现。基于结构组合特点以及论文研究目的,本文基于施春宏(2008)的理论框架,将动结式分为基础句式和派生句式。并基于论元结构和句法配位方式,将动结式进一步细分为具体小类。论文结合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述补结构用法数据库的语料资源,选取其中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以及北京语言大学子库语料,抽取其中补语表示结果的述补结构构建本研究数据库,通过区分述语动词和补语动词的音节数,共收集8个子库。通过语料数据分析,本文的主要发现有:1)组成汉语动结式的中心动词和补语大多数由单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构成,约占动结式总数的76%,中心动词或补语动词至少有一个由双音节词构成的情况约占24%,因而得出结论:在进行动结式研究过程中,也需要将双音节词构成中心动词或补语的现象作为研究重点;2)基于计算实现的考虑,由于作为“指动式”补语动词位置V2是以V1作为论元的,这有悖于HPSG研究框架,因此提出将“指动式”不纳入动结式分类体系;3)在实际语料标注和分析过程中,提出一类未纳入施春宏(2008)分类体系的动结式子类划分,记做“rslt-2_2-osc”类,该类动结式V1的客体论元与V2的主体论元同指。完成语言学分析以后,本文最后一部分是动结式的计算实现。本文发现前人类似研究(Fan,Song,&Bond,2015)在进行动结式剖析时,将动结式结构放在词汇层面进行处理,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结构,这一方面造成了系统的冗余,另一方面也没有体现出动结式作为一种“结构”的语言学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改进,并成功在计算实现平台“语言知识建构系统(Linguistic Knowledge Building system,LKB)”完成对动结式的自动剖析。(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唐婧[8](2019)在《力动态视角下汉语致役类动结式的语义建构及认知理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致役类动结式具有语力动态性,其结构简练而寓意丰富。从Talmy的力动态模型和认知转喻视角考察汉语致役类动结式的语义建构及认知理据,研究发现:(1)致役类动结式致事力量可源于恒力、力量转换和外力;(2)致役类动结式可分为恒力致役类动结式、力量转换致役类动结式以及外力致役类动结式;(3)致役类动结式"力量来源"的语义建构与动结式底层论元之间的指称关系紧密;(4)致役类动结式多样"力量来源"的理据是认知转喻,即在事件理想认知模型中,致役类动结式"使因事件"中的"致事"或"役事"代替整个事件,实现部分代整体的认知转喻路径。(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姜薇[9](2019)在《中国学生对汉语角色错配动结式与英语角色颠倒结构加工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动结式因其语义关系和句法的多样性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汉语的动结式是一种表达为“动作—结果”概念的复杂致使构式。倒置动结式是动结式的一种特殊用法,其致使动词的施事出现在了宾语的位置上,而受事却出现在了主语的位置上。角色倒置,属于角色错配的一种,一般指的是动词的施事出现在了宾语的位置上,而受事则出现在了主语的位置上,如倒置动结式。纵观其国内外对于角色倒置或者角色错配的研究,我们发现角色倒置在有些情况下会引发P600效应,典型的研究为Chow&Philip(2013)。除此之外他们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印欧语言,将汉语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汉语研究与英语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的至今还不多见。本文主要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中我们将实验材料设计为4个条件,条件1(包含可接受倒置动结式的把字句/角色错配)、条件2(包含不可接受倒置动结式的把字句/角色错配)、条件3(包含不可理解动结式的把字句)和条件4(包含可接受动结式的把字句/控制组),主要是运用ERP技术对其加工机制进行研究,旨在检验是否可以通过诸如语义吸引模型等句子加工的理论给予合理的解释,探索汉语动结式结构的加工机制,以及倒置动结式(角色错配)的加工机制同英语中具有同等结构角色错配句子的加工机制的不同之处。实验2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选用母语为汉语的被试者去参加实验材料为英语角色倒置结构的实验,然后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比较,探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1中,和控制句相比,条件1出现了句法P600,原因为表层的不可理解性以及其自身复杂的结构导致启动了句法再分析过程。条件2则是出现了N400效应。本研究认为这类句子加工时其实出现了P600效应,但是由于N400出现的波形过大且两种波形出现的时间重合,导致P600的波形被削弱,所以在统计结果和EEG中我们没有发现显着的P600。至于条件3则是出现了N400效应。条件1和条件2的句式和英语中的角色颠倒句子具有相似的结构,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条件1和英语颠倒句子均出现P600,但两者本质不同,条件1产生的是句法P600,英语角色颠倒句产生的则是语义P600,条件2则出现N400。实验2的实验结果显示,当我们选用母语作为汉语的大学生作被试时,其对英语角色倒置句子加工过程中,也出现了P600效应。这与之前的研究(被试为英语母语者)并未显出明显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期刊2019-05-16)

卢艳梅[10](2019)在《二语学习者汉语动结式历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结式是非常有汉语特色的语法现象,汉语补语也是二语学习者的难点问题。该文梳理了汉语动结式的相关历时研究,包括动结式的界定和产生年代、动结式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动结式的性质等问题。从语言对比研究的角度来看,该论文可以为汉语结果补语的教学、二语学习者结果补语的习得提供帮助和启发。(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09期)

动结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结式"V上"的语义有实义和虚化之分,实义动结式"V上"多表示客体空间位置的变化,其语义受空间意象图式的驱动。本文通过描写该结构所表达的意象图式来解构其语义,寻找不同语义对动词的选择限制,进而分析其与动趋式"V上"和虚化动结式"V上"的语义联系,并从认知角度探寻其不同语义之间的连接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结式论文参考文献

[1].石村广.汉语动结式在语言类型上的两面性——从藏缅语的自动和使动的对立谈起[J].世界汉语教学.2019

[2].常娜.实义动结式“V上”的意象图式及语义连接[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

[3].郝琳.基于汉外对比的对外汉语动结式教学[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王辰玲.汉语动结式力动态模式及其宏事件特征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王艳金.汉语单论元动结式的认知事件框架生成分析[J].汉字文化.2019

[6].王文斌,吴可.论动结式中的两类典型构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肖皇羊.基于中心语驱动语法的汉语动结式深层语言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8].唐婧.力动态视角下汉语致役类动结式的语义建构及认知理据[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

[9].姜薇.中国学生对汉语角色错配动结式与英语角色颠倒结构加工的ERP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9

[10].卢艳梅.二语学习者汉语动结式历时研究[J].海外英语.2019

论文知识图

植入术后被扩张血管的光学形貌(a)植...气动系数存在不确定性时的动压-高度...气动系数存在不确定性时的马赫数-高...动结式固定挤压垫片结构是把挤...3:动结式非典型内在致事的语法转...汉语非致使动结式在施事性非致使...

标签:;  ;  ;  ;  ;  ;  ;  

动结式论文_石村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