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过伸论文-汪敏加,盛雯静,王国瀚

膝过伸论文-汪敏加,盛雯静,王国瀚

导读:本文包含了膝过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FES康复踏车,脑卒中患者,膝过伸

膝过伸论文文献综述

汪敏加,盛雯静,王国瀚[1](2019)在《FES康复踏车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脑卒中后患者出现步行功能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膝过伸,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难点。长时间的膝过伸会导致股胫关节对位不良、膝关节出现疼痛和降低膝关节的稳定性,长此以往,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改变,如:膝关节退化,膝骨关节炎的发生等;对于脑卒中病人来说,这种膝过伸危害进一步加大,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增高,形成错误步态,导致生活质量的明显下降;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情况在临床上治疗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性的针对治疗和健康指导较少,导致大部分患者对此并不重视,大大降低了其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多个研究表明FES康复踏车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此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很常见,并且配合综合的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的膝过伸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FES康复踏车对膝过伸的影响,没有明确报道,且数据支撑不足。本文通过观察FES康复踏车对脑卒中后膝过伸的改善情况,为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临床康复提供一定治疗参考。研究方法:依照纳入标准(1.满足脑卒中诊断标准;2.年龄在45-70岁;3.首次发病的患者;4.病程(1-3个月内);5.满足Loudon膝过伸诊断标准;6.患者下肢Brunnstorm分期≥Ⅳ期,下肢关键肌肌力≥3级,能独立站立;7.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和排除标准(1.存在言语认知障碍等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2.存在其他严重疾病;3.下肢近期有外伤以及有骨关节疾患,影响实验结果的患者;4.无法完成4周治疗的患者)招募筛选30名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名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平均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通过常规康复训练(床上患侧肢体的运动训练、坐-站-坐训练和步态纠正训练,每天40-60分钟)为期四周;治疗组在4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康复踏车训练,评估受试对象膝过伸的角度,并且结合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部分)评估量表评定。应用SPSS22.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和测定指标的性质选择统计学方法。研究开始前受试对象的性别用卡方检验,年龄及其病程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和对照组康复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部分)评估量表得分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和对照组康复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部分)评估量表得分用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结果用"`x士s"表示,P<0.05表明显着差异,P<0.O1为非常显着性差异。研究结果:根据统计学检验结果,实验前治疗和对照组基本资料信息差异不显着,可进行分组康复治疗干预。通过对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进行4周康复治疗后,治疗组(常规康复+FES康复踏车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后受试对象膝过伸角度均有好转,数据分析结果:c2=5.000a,P=0.025<0.05,治疗和对照组康复疗效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好转率占80%,而对照组好转率占40%,治疗组好转率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明显。治疗和对照组治疗前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部分)评估量表得分数据分析结果:P=0.699>0.05,统计学上差异不明显,可以进行下一步比较分析;FES康复踏车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部分)评估量表得分数据分析结果:P=0.000<0.05,说明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的FMA下肢功能评分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常规康复训练配合FES康复踏车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状况;对照组治疗前后FMA(下肢运动功能部分)评估量表得分用数据分析结果:P=0.000<0.05,说明常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FMA下肢功能量表评分统计学上差异显着。表明常规康复训练同样可以改善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两组治疗后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部分)评估量表得分比较下肢功能改善状况,数据结果分析:P=0.018<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FMA下肢功能评分在统计学上差异显着,表明FES康复踏车训练能帮助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研究结论:1)常规的康复训练和FES康复踏车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均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膝过伸;2)FES康复踏车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膝过伸的效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本研究认为FES康复踏车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膝过伸情况,而FES康复踏车训练本身就是重点针对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的下肢功能状况,帮助重新建立脑卒中患者下肢的动作模式,缩短膝过伸病症的康复进程,提前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行走步态,有效帮助脑卒中患者活质量提升,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可以降低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导致的跌倒风险和致残率;另外FES康复踏车操作简单,患者较容易接受,还有一定的娱乐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发生膝过伸制定康复方案时,应当把FES康复踏车作为一个治疗手段,配合常规的康复训练和正确康复指导,更快的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田静[2](2019)在《蹲马步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膝过伸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蹲马步训练对治疗脑瘫患儿膝过伸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该院2013年6—9月康复训练6个月以上的3~6岁可负重站立独立行走均有不同程度的膝过伸脑瘫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n=30例)及对照组(n=30例),两组均在接受日常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物理治疗时观察组每次蹲马步训练5~10 min,对照组每次股四头肌和腘绳肌抗阻肌力训练及控制训练5~10 min,两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徒手肌力检查(MMT)进行肌力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徒手肌力检查结果显示两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徒手肌力检查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蹲马步训练可显着提高股四头肌、腘绳肌的肌肉力量及膝关节的控制,有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膝过伸问题,提高脑瘫患儿步行的稳定性及治疗有效率,蹲马步训练方法值得在脑瘫康复治疗中推广。(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20期)

曹建平,蔡礼松,戴方瑜,史优波,马睿杰[3](2019)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拮抗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拮抗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的临床疗效,以期得到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来改善患者的偏瘫侧膝过伸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法:选取42例脑卒中存在膝过伸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治疗组给予针刺拮抗肌配合任务导向性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配合任务导向性康复治疗。根据行走功能评定、Loudon膝过伸诊断方法、膝关节ROM评定等指标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膝过伸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Loudon膝过伸疗效总有效率为76.2%,显着高于对照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膝关节ROM疗效总有效率为90.5%,显着高于对照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Hold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Holden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拮抗针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结合康复治疗。(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杜志伟,陈艳,王路,邓怡平,吴立德[4](2019)在《叁维运动平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步态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叁维运动平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出现膝反张步态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叁维运动平台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膝过伸次数、Gait Watch叁维步态及运动训练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组下肢FMA评分、最大屈膝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过伸次数、与最大伸膝角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叁维运动平台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步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09期)

张丽军[5](2019)在《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过伸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过伸的疗效。方法:对68例小儿脑瘫膝过伸患儿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与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脑瘫膝过伸患儿中采用个性化康复治疗,可以取得显着的疗效,能够改善患儿预后效果,促使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邱继宏,于涛,刘卉[6](2019)在《脑卒中患者膝过伸原因和康复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复杂的一个关节。它由股骨下端关节面、胫骨上端关节面及髌骨关节面借关节囊包裹而成,在整个下肢运动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脑卒中后,由于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降低,膝关节的稳定性被破坏,很多患者会出现膝过伸。膝过伸,在临床上也称为膝反张或膝反屈畸形,是指在步态周期中患侧下肢支撑相时,股胫关节在(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唐玉文,刘汇团,玉纪满,李家妮[7](2019)在《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过伸的效果及对其膝关节控制能力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小儿脑瘫膝过伸应用个性化康复治疗效果及对膝关节控制能力影响。方法:研究时段:2015年1月到2018年6月,取我院在以上时段内收治的72例小儿脑瘫膝过伸患者开展研究,应用以计算机分组法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样本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基于此,治疗组增加个性化康复治疗。对比膝过伸角度、治疗总有效率、患儿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膝过伸角度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低,P<0.05(统计学有意义);治疗总有效率、患儿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高,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个性化康复治疗应用于小儿脑瘫膝过伸治疗中,既可改善膝关节控制能力,还可以提高患儿生活活动能力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石中嫣[8](2019)在《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过伸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过伸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小儿脑瘫膝过伸患儿52例,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26例,开展常规治疗)、试验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康复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2.31%)显着较对照组(69.23%)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治疗前1周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治疗4周后两组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较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小儿脑瘫膝过伸患儿护理中,个性化康复护理效果理想,促进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何雯雯,傅建明,李岩,李辉,史岩[9](2019)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脑卒中后存活者致残率约80%~([1])。85%脑卒中患者的首要康复目标是恢复步行能力~([2]),导致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下降有诸多因素,其中膝关节过伸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3])。膝过伸步态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为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膝过伸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全身振动训练是康复医学中的一种新(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彭杰,郑琨[10](2019)在《等速肌力训练对纠正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对纠正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等速训练仪训练。在治疗前后均采用等速训练仪对患侧下肢屈、伸肌群的峰力矩进行评定,采用"起立-行走"测试进行评定。结果:训练4周后,2组患者等速肌力测试屈、伸肌峰力矩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无膝过伸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7%、50.0%,P<0.05)。结论:等速训练仪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改善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01期)

膝过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蹲马步训练对治疗脑瘫患儿膝过伸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该院2013年6—9月康复训练6个月以上的3~6岁可负重站立独立行走均有不同程度的膝过伸脑瘫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n=30例)及对照组(n=30例),两组均在接受日常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物理治疗时观察组每次蹲马步训练5~10 min,对照组每次股四头肌和腘绳肌抗阻肌力训练及控制训练5~10 min,两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徒手肌力检查(MMT)进行肌力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徒手肌力检查结果显示两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徒手肌力检查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蹲马步训练可显着提高股四头肌、腘绳肌的肌肉力量及膝关节的控制,有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膝过伸问题,提高脑瘫患儿步行的稳定性及治疗有效率,蹲马步训练方法值得在脑瘫康复治疗中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膝过伸论文参考文献

[1].汪敏加,盛雯静,王国瀚.FES康复踏车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田静.蹲马步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膝过伸疗效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9

[3].曹建平,蔡礼松,戴方瑜,史优波,马睿杰.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拮抗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

[4].杜志伟,陈艳,王路,邓怡平,吴立德.叁维运动平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步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康复.2019

[5].张丽军.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过伸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6].邱继宏,于涛,刘卉.脑卒中患者膝过伸原因和康复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

[7].唐玉文,刘汇团,玉纪满,李家妮.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过伸的效果及对其膝关节控制能力影响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9

[8].石中嫣.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过伸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影响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9].何雯雯,傅建明,李岩,李辉,史岩.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

[10].彭杰,郑琨.等速肌力训练对纠正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9

标签:;  ;  ;  

膝过伸论文-汪敏加,盛雯静,王国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