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油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包括箱体与导流管,箱体设置有中空的出油部,导流管通过出油部与箱体连通,导流管为直管状,箱体的顶部一侧为圆角状,出油部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圆角处,导流管的一端与出油部可拆卸连接,导流管的另一端用于外接机动设备的油箱。本实用新型通过把箱体的一侧设置为圆角状,然后把出油部设置在该圆角位置,再把导流管与出油部连接,使得当需要加油时,只需把本实用新型进行倾斜,然后油就会依次经圆角内的腔体、出油部、导流管后流入机体的油箱中,由于整个过程油是一直沿直线运动而并无改变运动方向,因此油的流速不会降低,有利于保证加油的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包括箱体与导流管,所述箱体设置有中空的出油部,所述导流管通过所述出油部与所述箱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为直管状,所述箱体的顶部一侧为圆角状,所述出油部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圆角处,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油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用于外接机动设备的油箱。
设计方案
1.一种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包括箱体与导流管,所述箱体设置有中空的出油部,所述导流管通过所述出油部与所述箱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为直管状,所述箱体的顶部一侧为圆角状,所述出油部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圆角处,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油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用于外接机动设备的油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截面形状为六角形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出油部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连接部的内圆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出油部的外圆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连接部的内圆壁螺纹上方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装配有第一密封圈;当所述导流管装配于所述出油部时,所述第一密封圈套压在所述出油部的圆口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截面对角线长度大于所述导流管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两侧外壁分别设置有至少两条第一加强筋,至少两条第一加强筋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部与所述箱体的连接处设置间隔设置有两条以上第二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把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出油部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的内顶壁设置有用于遮盖在所述出油部顶部的第二密封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油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
背景技术
目前,化石燃料依然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燃料,像机动车、摩托艇、农用机等设备,大多都是通过汽油燃烧进行功能的。然而,若需要用到上述这类设备进行长途运输和作业的话,必然要面临在远离加油站时给设备加油的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由使用者自行准备备用加油箱,通过利用备用加油箱进行加油。
专利号为“201620832264.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备用加油箱,能够省去漏斗的作用,直接由备用加油箱来为机动设备进行加油,提升了加油时的安全性。但是这种机动车备用加油箱,具有以下不足:其对接管是设置有弯管衔接段的,也就是说在加油时,备用加油箱内部的油需要在该弯管衔接段改变流向以后,才能够进入到机动设备中,这无疑会降低油的流速,从而影响了加油的效率,这种加油箱没有密封盖密封储备油料,在使用时不安全,不能方便携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能够在保证加油方便的前提下,避免影响到油的流速,还能安全密封储存油料,方便携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包括箱体与导流管,所述箱体设置有中空的出油部,所述导流管通过所述出油部与所述箱体连通,所述导流管为直管状,所述箱体的顶部一侧为圆角状,所述出油部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圆角处,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油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用于外接机动设备的油箱。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截面形状为六角形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出油部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内圆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出油部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内圆壁螺纹上方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装配有第一密封圈;当所述导流管装配于所述出油部时,所述第一密封圈套压在所述出油部的口壁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截面对角线长度大于所述导流管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前、后面壁分别设置有两条以上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油部与所述箱体的连接处设置间隔设置有两条以上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的,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出油部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所述密封盖的内顶壁设置有用于遮盖在所述出油部顶部的第二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把箱体的一侧设置为圆角状,然后把出油部设置在该圆角位置,再把导流管与出油部连接,使得当需要加油时,只需把本实用新型进行倾斜,然后油就会依次经圆角内的腔体、出油部、导流管后流入机体的油箱中,由于整个过程油是一直沿直线运动而并无改变运动方向,因此油的流速不会降低,有利于保证加油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管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非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盖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体,2—导流管,3—出油部,4—密封盖,11—第一加强筋,12—把手,13—第二加强筋,21—连接部,22—内螺纹,23—卡槽,24—第一密封圈,24—出油端,25—连接端,41—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动设备备用加油箱,包括箱体1与导流管2,所述箱体1设置有中空的出油部3,所述导流管2通过所述出油部3与所述箱体1连通,所述导流管2为直管状,所述箱体1的顶部一侧为圆角状,所述出油部3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圆角处,所述导流管2的一端与所述出油部3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流管2的另一端用于外接机动设备的油箱;具体为导流管2中部贯穿设置有导油道(图中未标注),而导流管2的两端分别为出油端24和连接端25,其中连接端25与出油部3进行连接以使得导油道经出油部3的中空处与箱体1连通,而出油端24则是用来插入机动设备的油箱中,即箱体1内部的油经出油部3、连接端25、导油道以及出油端24以后进入机动设备的油箱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把箱体1的一侧设置为圆角状,然后把出油部3设置在该圆角位置,再把导流管2与出油部3连接,使得当需要加油时,只需把本实用新型进行倾斜,然后油就会依次经圆角内的腔体、出油部3、导流管2后流入机体的油箱中,由于整个过程油是一直沿直线运动而并无改变运动方向,因此油的流速不会降低,有利于保证加油的效率。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2的一端(即连接端25)设置有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21的外壁截面形状为六角形状,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出油部3可拆卸连接。即连接部21的形状为六棱柱,使得连接部21的强度更高,保证了油经出油部3进入连接部21时对连接部21所施加的冲击力不会使得连接部21发生破裂。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部21的内圆壁上设置有内螺纹22,所述出油部3的外圆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内螺纹22配合的外螺纹。即连接部21与出油部3是通过螺纹进行连接的,在保证了连接部21与出油部3可靠连接的前提下,还便于使用者把连接部21与出油部3分离,从而在不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把导流管2拆下进行储放,减少了本实用新型所占据的空间。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部21的内侧壁设置有卡槽23,所述卡槽23内装配有第一密封圈24,该第一密封圈24优选为O型密封圈;当所述导流管2装配于所述出油部3时,所述第一密封圈24套在所述出油部3的口壁上。优选的,如图2所示,该卡槽23位于内螺纹22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卡槽23,并在卡槽23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4,通过在导流管2的连接部21与箱体1的出油部3连接时,第一密封圈24套在出油部3的外侧壁,让箱体1内的油流出箱体1时无法从连接部21与出油部3之间的间隙中溢出,从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部21的截面对角线长度大于所述导流管2的外径,能够进一步增加连接部21的强度。
由于油是具有挥发性的,而在同等质量下气态油的体积肯定会大于液态油的体积,为了防止箱体1内的由因挥发导致箱体1内的压力增加而使得箱体1被撑裂,因此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的两侧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1,增加了箱体1的强度。优选的,箱体1的每侧分别至少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1(本实施例中为箱体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两条第一加强筋11),能够有效增加箱体1的强度来防止箱体1破裂。
由于当油从宽度大的箱体1进入至宽度小的出油部3时,根据文丘里效应可得知油的流速会增加,导致该连接处位置内部压力减少,该连接处的内外压差会存在压裂。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油部3与所述箱体1的连接处设置间隔设置有至少两条第二加强筋13,用来增加该连接处的强度。优选的,第二加强筋13的数量优选为六条,且六条第二加强筋13均匀分布在该所述出油部3与所述箱体1的连接处。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把手12,便于使用者提起本实用新型进行加油。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密封盖4,所述密封盖4与所述出油部3可拆卸连接,优选的,如图4所示,密封盖4的内侧壁也设置有内螺纹22,用于出油部3的外螺纹进行配合。即当不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加油时,使用者可以先拆下导流管2,然后把密封盖4装在出油部3处,从而防止箱体1内部的油挥发到外界,保证了箱体1所处环境的安全;优选的,该密封盖4的内部盲孔形状与出油部3的形状相适应,而密封盖的外壁形状为六角形。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密封盖4的内顶壁设置有用于遮盖在所述出油部3顶部的第二密封圈41,用于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在把密封盖4装配在本实用新型以后,油经密封盖4与出油部3连接处挥发出外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优选的,该第二密封圈41也为O型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7806.X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3(云南)
授权编号:CN209756796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B60K15/03
专利分类号:B60K15/03;B60K15/01
范畴分类:申请人:杨青云
第一申请人:杨青云
申请人地址:678112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卡斯镇龙潭村委会硝塘山村民小组7号
发明人:杨青云
第一发明人:杨青云
当前权利人:杨青云
代理人:陈万江
代理机构:44215
代理机构编号: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