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涉及建筑领域,该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包括支撑平台、与支撑平台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以及与支撑平台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远离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第二连接件远离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具有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第一横梁连接且第二安装部用于与第二横梁连接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二安装部用于与第二横梁连接且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第三横梁连接的第二状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在建筑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分布。该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在建筑体上进行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操作简单,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具有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第一横梁连接且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与第二横梁连接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与第二横梁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第三横梁连接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在建筑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分布。

设计方案

1.一种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平台;

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部;

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

所述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具有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第一横梁连接且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与第二横梁连接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与第二横梁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第三横梁连接的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在建筑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平台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布在矩形的四个顶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为矩形板,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矩形板的四个端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线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连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还包括多个防护栏,所述多个防护栏均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且所述多个防护栏沿所述支撑平台的周向首尾连接,多个所述防护栏与所述支撑平台围合形成操作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防护栏连接,所述伸缩杆用于与所述建筑体连接,以使所述防护栏与所述建筑体相对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包括第一连接杆和多个第一支撑杆,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并排分布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连接杆同时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伸缩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伸缩杆的长度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还包括多个万向轮,所述多个万向轮均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所述多个万向轮均用于与所述建筑体滚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包括第二连接杆和多个第二支撑杆,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并排分布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连接杆同时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吊绳和第一吊环,所述第一吊绳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所述第一吊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吊环连接,所述第一吊环用于与所述建筑体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吊绳和第二吊环,所述第二吊绳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所述第二吊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吊环连接,所述第二吊环用于与所述建筑体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施工技术中,当对高层阳台进行施工时,外部脚手架已经拆除,工作人员在利用吊篮进行高空作业时,通常利用塔吊等升降机械对吊篮进行上升或下降的操作,操作复杂。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利用塔吊对吊篮进行操作时,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该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在建筑体上进行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操作简单,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其包括:

支撑平台;

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部;

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

所述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具有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第一横梁连接且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与第二横梁连接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与第二横梁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第三横梁连接的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在建筑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分布。

具体的,该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在建筑体上进行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操作简单,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平台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布在矩形的四个顶点位置。

可选的,所述支撑平台为矩形板,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矩形板的四个端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线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连线平行。

可选的,所述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还包括多个防护栏,所述多个防护栏均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且所述多个防护栏沿所述支撑平台的周向首尾连接,多个所述防护栏与所述支撑平台围合形成操作空间。

可选的,所述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防护栏连接,所述伸缩杆用于与所述建筑体连接,以使所述防护栏与所述建筑体相对固定。

可选的,所述防护栏包括第一连接杆和多个第一支撑杆,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并排分布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连接杆同时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伸缩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伸缩杆的长度方向相同。

可选的,所述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还包括多个万向轮,所述多个万向轮均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所述多个万向轮均用于与所述建筑体滚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平台包括第二连接杆和多个第二支撑杆,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并排分布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连接杆同时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吊绳和第一吊环,所述第一吊绳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所述第一吊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吊环连接,所述第一吊环用于与所述建筑体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吊绳和第二吊环,所述第二吊绳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所述第二吊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吊环连接,所述第二吊环用于与所述建筑体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该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中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通过与不同高度的横梁连接,以改变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的高度,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平台与防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与横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通过多个横梁改变高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标:100-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1-支撑平台;111-第二连接杆;112-第二支撑杆;113-第一连接部;114-第二连接部;115-第三连接部;116-第四连接部;12-防护栏;121-第一连接杆;122-第一支撑杆;13-操作空间;14-伸缩杆;15-第一连接件;151-第一吊绳;152-第一吊环;16-第二连接件;161-第二吊绳;162-第二吊环;17-万向轮;18-延长杆;300-建筑体;31-第一横梁;32-第二横梁;33-第三横梁;34-第一层;35-第二层;36-第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竖直”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其包括:

支撑平台11;

与支撑平台11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5,第一连接件15远离支撑平台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部;

与支撑平台11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6,第二连接件16远离支撑平台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

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具有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第一横梁31连接且第二安装部用于与第二横梁32连接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二安装部用于与第二横梁32连接且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第三横梁33连接的第二状态;

第一横梁31、第二横梁32和第三横梁33在建筑体300的高度方向依次分布。

具体的,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平台11包括第二连接杆111和多个第二支撑杆112,多个第二支撑杆112并排分布且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杆112之间具有间隙,第二连接杆111同时与多个第二支撑杆112连接,且第二连接杆111与第二支撑杆112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111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第二连接杆111与多个第二支撑杆112相互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杆111之间具有间隙,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杆112之间具有间隙,使得支撑平台11整体呈网状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平台11在进行高空作业时,遇到大风,网状结构的支撑平台11有利于空气的流通,能够在高空中保持更好的稳定性,有利于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平台11也可以为板状、块状等。

具体的,请参照图1、图3和图4,第一连接件15包括第一吊绳151和第一吊环152,第一吊绳151的一端与支撑平台11连接,第一吊绳151的另一端与第一吊环152连接,第一吊环152用于与建筑体300连接;

和\/或,第二连接件16包括第二吊绳161和第二吊环162,第二吊绳161的一端与支撑平台11连接,第二吊绳161的另一端与第二吊环162连接,第二吊环162用于与建筑体30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16同时采用吊绳与吊环的连接结构,以实现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与建筑体300之间的相对固定。吊环用于与横梁连接,具体的,吊环挂扣在横梁上,方便吊绳的安装与拆卸。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16也可以直接采用吊绳,将吊绳捆绑在建筑体300上,当然了,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16也可以采用钢丝、钢索等连接结构。

请参照图1和图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5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连接件16的数量为两个,支撑平台11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3、第二连接部114、第三连接部115和第四连接部116;

两个第一连接件15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3和第二连接部114连接,两个第二连接件16分别与第三连接部115和第四连接部116连接;

第一连接部113、第二连接部114、第三连接部115和第四连接部116分布在矩形的四个顶点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在高空作业时,第一连接部113、第二连接部114、第三连接部115和第四连接部116分布在矩形的四个顶点的位置上,矩形的四个顶点上均连接有第一连接件15或第二连接件16,有利于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在高空作业时保持与建筑体300之间的相对稳定,也有利于保障工作人员的正常作业和人身安全。

请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设置在第一吊环152上,第二安装部设置在第二吊环162上。具体的,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具有第一吊环152用于与第一横梁31挂扣且第二吊环162用于与第二横梁32挂扣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二吊环162用于与第二横梁32挂扣且第一吊环152用于与第三横梁33挂扣的第二状态;

第一横梁31、第二横梁32和第三横梁33在建筑体300的高度方向依次分布。

具体的,请参照图4,当第一吊环152与第一横梁31挂扣,第二吊环162与第二横梁32挂扣时,支撑平台11在第一层34进行高空作业,当支撑平台11需要在第二层35进行作业时,此时,工作人员可以从支撑平台11上同时取下两个第一连接件15,然后借助两个第二连接件16将支撑平台11整体向上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向上提升支撑平台11,工作人员在取下第一连接件15后,离开支撑平台11,然后在第二层35拉动支撑平台11,当支撑平台11的高度上升至第二层35时,再用两个第一连接件15将支撑平台11与第三横梁33连接起来,保持支撑平台11的稳定性,然后工作人员进入到支撑平台11在第二层35继续作业。

类似的,当需要将支撑平台11移动至第三层36时,可以将第二连接件16从支撑平台11上取下,然后重复支撑平台11从第一层34到第二层35的动作,就能将支撑平台11从第二层35移动到第三层36。当然了,通过类似的操作,也可以将支撑平台11从上往下移动,这里就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在建筑体300上进行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操作简单。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两个第一连接件15在取下后,支撑平台11在第二连接件16的作用下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平台11为矩形板,第一连接部113、第二连接部114、第三连接部115和第四连接部116分别位于矩形板的四个端部,且第一连接部113和第二连接部114的连线与第三连接部115和第四连接部116的连线平行。

可以理解的是,当两个第一连接件15或两个第二连接件16取下后,支撑平台11的一边能够抵靠在建筑体300的外壁上,在未取下的两个第二连接件16或两个第一连接件15,以及建筑体300外壁的共同作用下,支撑平台11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后期支撑平台11的上升或下降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障工作人员在支撑平台11上的人身安全,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还包括多个防护栏12,多个防护栏12均与支撑平台11连接,且多个防护栏12沿支撑平台11的周向首尾连接,多个防护栏12与支撑平台11围合形成操作空间1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防护栏12与支撑平台11形成一端没有加盖的长方体结构,防护栏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防护栏12分别为长方体结构的四个侧面,增强了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的安全性,在其它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进出操作空间13,防护栏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剩下的一面供工作人员进出操作空间13。

需要说明的是,类似的,为了提高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在高空中防风能力,保证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整体在高空中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防护栏12也采用与支撑平台11类似的网状结构。

具体的,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防护栏12包括第一连接杆121和多个第一支撑杆122,多个第一支撑杆122并排分布且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122之间具有间隙,第一连接杆121同时与多个第一支撑杆122连接,且第一连接杆121与第一支撑杆122垂直。

请参照图1、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还包括伸缩杆14,伸缩杆14与防护栏12连接,伸缩杆14用于与建筑体300连接,以使防护栏12与建筑体300相对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121的一端与伸缩杆14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杆121的长度方向与伸缩杆14的长度方向相同。

具体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伸缩杆14能够伸出防护栏12的边缘,然后搭接在建筑体300上,保持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的稳定性,同时方便伸缩杆14的回收。

当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在正常作业时,可以将伸缩杆14伸出防护栏12的边缘,使伸缩杆14与建筑体300连接,保持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的稳定性,当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需要进行上升或下降时,可以将伸缩杆14收回,方便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的升降。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伸缩杆14与建筑体300的外壁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销接等连接方式,提高伸缩杆14与建筑体300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杆14与第一连接杆121通过螺纹连接,实现伸出防护栏12的边缘或者缩回的功能,在其它实施例中,伸缩杆14也可以是自身采用伸缩结构,比如伸缩杆14可以采用类似鱼竿的结构,实现伸出或缩回的功能。

请参照图1,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还包括多个万向轮17,多个万向轮17均与支撑平台11连接,多个万向轮17均用于与建筑体300滚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多个万向轮17均通过防护栏12与支撑平台11连接,多个万向轮17均设置在防护栏12上,可以理解的是,万向轮17能够减少防护栏12与建筑体300之间的摩擦,有利于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的上升或者下降。

请参照图1,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的高度小于相邻的两个横梁之间的距离,所以,为了使万向轮17能够作用于建筑体300的外壁,在本实施例,防护栏12的上端设置有延长杆18,万向轮17设置在延长杆18的一端,能够更加方便的作用在建筑体300上。

综上,该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100的工作原理为:

支撑平台11在第一层34进行作业,此时,第一吊环152与第一横梁31挂扣,第二吊环162与第二横梁32挂扣,伸缩杆14与建筑体300连接,当支撑平台11需要在第二层35进行作业时,工作人员可以从支撑平台11上同时取下两个第一连接件15,收回伸缩杆14,然后借助两个第二连接件16将支撑平台11整体向上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向上提升支撑平台11,工作人员在取下第一连接件15后,离开支撑平台11,然后在第二层35拉动支撑平台11,当支撑平台11的高度上升至第二层35时,再用两个第一连接件15将支撑平台11与第三横梁33连接起来,保持支撑平台11的稳定性,再将伸缩杆14伸出,使得伸缩杆14与建筑体300连接,提高支撑平台11的稳定性,然后工作人员进入到支撑平台11在第二层35继续作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将第一连接件15和\/或第二连接件16与卷扬机等辅助设备连接,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支撑平台11整体上移或下移,当然了,为了节省工作人员的体力,也工作人员也可以采用动滑轮组提升支撑平台1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一种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5124.9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799326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E04G3/28

专利分类号:E04G3/28;E04G5/14;E04G5/00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润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第一申请人:润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

发明人:万继生;万青松;陶洪才;吴继生;任辉辉;许瑞;刘超;姚鑫;芮航;邢璐

第一发明人:万继生

当前权利人:润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代理人:刘曾

代理机构:113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可上升斜拉操作平台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