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鲁威论文_魏琰,乔治,苏义鼎

导读:本文包含了维特鲁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维特,建筑,建筑师,理论,德里,古罗马,达芬奇。

维特鲁威论文文献综述

魏琰,乔治,苏义鼎[1](2019)在《比例·美——解读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的比例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Marcus Vitruvius Pollio)所着《建筑十书》(Ten Books on Architecture)是维特鲁威用拉丁文书写的一本关于建筑的理论论着。从公元之初维特鲁威到现在,西方建筑理论研究在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或其思想相关的基础之上,一脉相承,贯穿始终。同时,比例是这本着作中最具有理论性的部分,维特鲁威提出的比例思想在西方建筑历史中也几乎讨论了二千年,在这一连续而持久的理论讨论中,西方各个时代的建筑思想家们循着维特鲁威的比例(本文来源于《包装与设计》期刊2019年04期)

刘珈源[2](2018)在《维特鲁威了解几何光学传统吗?》一文中研究指出罗兰[I. D. Rowland]是英译版《建筑十书》的注解者,他认为维特鲁威大概了解科学光学的整个传统,包括欧几里得[Euclid]的几何学传统1,并说他考虑到了"视觉射线"的作用而拥有欧式的基本原理即欧几里得光学(理应连同其数学影响)在欧式身后成为主导性传统。对此,笔者已作出质疑2,并将于此进一步论述以完全否定维特鲁威知晓欧式几何(光学)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新美术》期刊2018年12期)

陈平[3](2018)在《为什么要读维特鲁威》一文中研究指出察看国内的学术网站,发现涉及《建筑十书》的文章极少,像样的研究也几近空白,这说明维特鲁威基本上未进入国内学界的视野。回顾维特鲁威在中国令人沮丧的接受史,原因可能有许多,如翻译语言问题、学术制度问题,对西方古典学和建筑理论的研究和译介重视不够的问(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18-06-16)

王敏,代钦[4](2017)在《古罗马建筑艺术中的数学文化——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建筑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生活文化史,是建筑艺术与理论知识积累的历史.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建筑式样,纵观古今中外几千年建筑艺术的杰作,体验历代建筑艺术大师丰富的建筑理论与经验,就会发现一座活的建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学、哲学、美学、数学与机械等知识.所以对于建筑师而言,不再只是建造了一座建筑物,同时还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剖析,建筑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数(本文来源于《数学通报》期刊2017年07期)

谢天开[5](2016)在《维特鲁威与手持规矩的伏羲和女娲 《建筑十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是否有其理论?建筑创作是否需要理论的支持与滋养?这本来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然而,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在许多中国建筑师的眼里,却变得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里大约可以举出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建筑不需要理论。建筑是一个创作过程,理论只是那些无所事事的理论家们对于已经完成的建筑作品的事后诸葛。另外一种说法,则觉得理论是建筑师个人的事情,一位建筑师的一时灵感或突发奇想,就可能成就一件流芳千古的旷世之作。所以,所谓理(本文来源于《中华建设》期刊2016年08期)

王贵祥[6](2013)在《建筑理论、建筑史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读新版中译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世界建筑理论的基石。30年前中国出版了《建筑十书》的一个版本,2013年一个新版的中文《建筑十书》译本的问世,使我们再一次回到建筑理论与建筑历史这一话题。本文从建筑是否有理论,中国人是否需要自己的建筑理论,如何为建筑理论定位,中国当今在建筑理论方面的现状如何等方面的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外,本文对于新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分析。(本文来源于《建筑师》期刊2013年05期)

陈凯峰[7](2013)在《中国的“维特鲁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气理"漫议之十建筑学家陈凯峰先生撰写的"气理"漫议第一部分内容按照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阐述了"气理"或"气"的存在、学科、性质、运动、规律等内容。从本期开始,陈凯峰先生将由"气理"理论过渡向人居、建筑的实际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人居天地之中,与天地联系。气为见风则散、遇水则聚的物质形态,天、地、人由气相联,风水作用于气。人的居住方式自然要合理利用风水。(本文来源于《城乡建设》期刊2013年10期)

佚名[8](2013)在《《维特鲁威人》“动”画之谜》一文中研究指出提起"动"画的历史,大多数人都会有感于发明家对光和影的探索与应用。其实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关注动物动作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考古发现,在两万五千多年前石器时代的洞穴里就有野牛奔跑的分析图和史前动物连续动作的分解图。而这些早期的"动"画都是在同一时间点上把发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动作加以绘制。这种在一个时间点(本文来源于《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期刊2013年05期)

葛祥国[9](2012)在《本体和谐与建筑——读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一文中研究指出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传承了古希腊的本体和谐观念,是将本体的美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普适性尝试,将本体自身的和谐、本体与客体的和谐与建筑设计有机联系,是人类造物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溯寻这一创举,对今天的造物仍有非凡的启迪。(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陈平[10](2012)在《维特鲁威与古典人文主义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察看国内的学术网站,发现涉及《建筑十书》的文章极少,像样的研究也几近空白,这说明维特鲁威基本上未进入国内学界的视野。这与此书在建筑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不相称,也与我们这个“建筑大国”不相称。在西方,自文艺复兴到如今,建筑师或学者们对此书的热情一直没有衰减过(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2-06-27)

维特鲁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罗兰[I. D. Rowland]是英译版《建筑十书》的注解者,他认为维特鲁威大概了解科学光学的整个传统,包括欧几里得[Euclid]的几何学传统1,并说他考虑到了"视觉射线"的作用而拥有欧式的基本原理即欧几里得光学(理应连同其数学影响)在欧式身后成为主导性传统。对此,笔者已作出质疑2,并将于此进一步论述以完全否定维特鲁威知晓欧式几何(光学)的可能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维特鲁威论文参考文献

[1].魏琰,乔治,苏义鼎.比例·美——解读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的比例理论[J].包装与设计.2019

[2].刘珈源.维特鲁威了解几何光学传统吗?[J].新美术.2018

[3].陈平.为什么要读维特鲁威[N].美术报.2018

[4].王敏,代钦.古罗马建筑艺术中的数学文化——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例[J].数学通报.2017

[5].谢天开.维特鲁威与手持规矩的伏羲和女娲《建筑十书》的启示[J].中华建设.2016

[6].王贵祥.建筑理论、建筑史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读新版中译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有感[J].建筑师.2013

[7].陈凯峰.中国的“维特鲁威”[J].城乡建设.2013

[8].佚名.《维特鲁威人》“动”画之谜[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3

[9].葛祥国.本体和谐与建筑——读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10].陈平.维特鲁威与古典人文主义传统[N].中华读书报.2012

论文知识图

达芬奇手稿之维特鲁威人Fig.1-...2 凯沙瑞亚诺《维特鲁威人》维特鲁威理想城市模型法则的诞生——维特鲁威《建筑十...1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多弗出版社...法则的诞生——维特鲁威《建筑十...

标签:;  ;  ;  ;  ;  ;  ;  

维特鲁威论文_魏琰,乔治,苏义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