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课程论文_周小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文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文,课程,在线,素质,高校,互联网,家风。

人文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周小玲[1](2019)在《地方高校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问题探析——以韶关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包括韶关学院在内的地方高校在通识教育落实上,主要存在叁方面问题:领导层面表现为顶层设计缺位,配套资源不足;课程设计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课程体系缺乏科学规划;课程资源总量不足,选课机制僵化。教师层面主要是开课理念陈旧,开课动力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层面常出现功利看待通识教育,采用科学主义思维定式,网络学习自律性不够等情况。除此之外,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还因概念不明确、课程自身特点的限制、教学模式陈旧、地方人文资源运用不力、教育理念的科学主义影响等,实施与推进的难度更大。(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52期)

井荣枝[2](2019)在《提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在线课程的人文情怀》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教育"概念的提出,网络在线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断冲击着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培养方式。尽管在线课程拥有其新颖、灵活、多变的优势,然而,任何事物均无绝对性,网络教育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其中人文情怀的缺失是最大的问题。提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在线课程的人文情怀,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50期)

杨亚林[3](2019)在《美育视域下的高职人文基础课程改革的意义——以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结构优化,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职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能在有效时间内提升人文基础课堂效率、让人文素养教育取得成效,已成为高职人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美育视域下的高职人文基础课改意义和课程体系标准的分析,阐述了美育视域下高职人文基础课程的改革路径。(本文来源于《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汪文萍[4](2019)在《卫生类高职《健康人文》“课程育人”的设计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卫生类高职《健康人文》"课程育人"意义重大。在把握《健康人文》"课程育人"的价值引领、润物无声和时空拓展特点的基础上,锁定"课程育人"的目标,提炼"课程育人"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专业实践活动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51期)

吴成洋,耿铭,李兆伟,陆理原[5](2019)在《基于实践教学平台的医学生人文教育模式探索——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人文课程改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传统的医学人文课程,偏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学生很少有实践机会,存在知多行少、知而不行的问题,与人文教育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单一有很大关系。上海健康医学院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以家风文化为旗帜,知行合一为理念,五位一体(听、说、读、写、看)的文化育人模式,是加强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3期)

何佩珩,王姝琛[6](2019)在《基于认知学习风格的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西方认知学习风格的理念与研究成果,调研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风格的差异,根据调研结果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根据学习风格设计教学内容,为不同风格小组匹配不同教学资源与任务。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小组式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控与效果评价,为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种新模式。(本文来源于《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纪玲妹,秦卫明,潘晓东[7](2019)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培育人文精神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虽然强调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构建立体化"大思政"的格局,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依然存在。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可以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让学生在审美中接受教育,从而培育人文精神。(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马晓涛[8](2019)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MOOC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慕课"将线上课程与线下交流有机结合,引进"翻转课堂",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改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通过分析"慕课"的教学方法和特点,分析了"慕课"在人文素质课程教育中的教学模式,指出了现存的不足,以期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教育教学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12期)

袁梨梨[9](2019)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践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笔者选用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孙中山和毛泽东为线索,请学生在课堂上介绍其生平和实践,讨论人物性格、品质和信念对个人的启示和历史的影响。分析《纲要》课程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一是有利于学生从历史中汲取个人成长的勇于担当的品质;二是有助于学生从对历史人物理解和认识中,深入理解近现代史,学习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叁是通过历史人物的救国救民的行为和先辈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的努力和付出,激励青年学生发愤图强。(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22期)

张雪英[10](2019)在《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境专业科学知识传授中融入环境科技伦理和环境道德教育,发挥专业老师在人文教育中的渗透作用,把课堂讲解、实验、创新实训、课程设计、参观实习等作为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阵地,使学生成为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环境科技人才。(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7期)

人文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互联网+教育"概念的提出,网络在线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断冲击着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培养方式。尽管在线课程拥有其新颖、灵活、多变的优势,然而,任何事物均无绝对性,网络教育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其中人文情怀的缺失是最大的问题。提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在线课程的人文情怀,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文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周小玲.地方高校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问题探析——以韶关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井荣枝.提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在线课程的人文情怀[J].智库时代.2019

[3].杨亚林.美育视域下的高职人文基础课程改革的意义——以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汪文萍.卫生类高职《健康人文》“课程育人”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

[5].吴成洋,耿铭,李兆伟,陆理原.基于实践教学平台的医学生人文教育模式探索——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人文课程改革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

[6].何佩珩,王姝琛.基于认知学习风格的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9

[7].纪玲妹,秦卫明,潘晓东.“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培育人文精神的途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8].马晓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MOOC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

[9].袁梨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践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J].汉字文化.2019

[10].张雪英.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9

论文知识图

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资料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各学院学生对“人文课理工科大学学生对待人文课程的...理工科大学大学生对人文课程的...4 医学生对现行医学人文课程的评...教师对现行医学人文课程评价

标签:;  ;  ;  ;  ;  ;  ;  

人文课程论文_周小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