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防自燃自动灭火装置,它涉及车载灭火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防自燃自动灭火装置。灭火器固定架固定设置在驾驶室内部下端,灭火器罐固定安装在灭火器固定架上;抽吸泵设置在灭火器罐上,管道通过快速连接头连接抽吸泵,三通分流器与四通分流器连接管道并将其分部至多个位置;控制装置安装在电源上,电源设置在驾驶室与发动机舱的连接处,温度传感器与抽吸泵通过导线连接控制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其性能安全高效,安装牢固稳定,一次安装即可使用3‑5年更换,完全不需要人为监控,在起火最初就能快速将其扑灭。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防自燃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发动机舱(1)、驾驶室(2)、后备箱(3)、灭火器固定架(4)、灭火器罐(5)、抽吸泵(6)、快速连接头(7)、管道(8)、喷嘴(9)、控制装置(10)、电源(11)、三通分流器(12)、四通分流器(13)、导线(14)、温度传感器(15);汽车中部为驾驶室(2),左端为发动机舱(1),右端为后备箱(3),灭火器固定架(4)固定设置在驾驶室(2)内部下端,位于驾驶室(2)与发动机舱(1)的连接处,灭火器罐(5)固定安装在灭火器固定架(4)上;抽吸泵(6)设置在灭火器罐(5)上,管道(8)通过快速连接头(7)连接抽吸泵(6),三通分流器(12)连接管道(8)并将其分别连接至驾驶室(2)与后备箱(3),四通分流器(13)连接管道(8)并将其分别连接至发动机舱(1)内部多个位置;喷嘴(9)安装在每个管道的端头,控制装置(10)安装在电源(11)上,电源(11)设置在驾驶室(2)与发动机舱(1)的连接处,温度传感器(15)分别设置在发动机舱(1)、驾驶室(2)、后备箱(3)中,温度传感器(15)与抽吸泵(6)通过导线(14)连接控制装置(10)。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防自燃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发动机舱(1)、驾驶室(2)、后备箱(3)、灭火器固定架(4)、灭火器罐(5)、抽吸泵(6)、快速连接头(7)、管道(8)、喷嘴(9)、控制装置(10)、电源(11)、三通分流器(12)、四通分流器(13)、导线(14)、温度传感器(15);汽车中部为驾驶室(2),左端为发动机舱(1),右端为后备箱(3),灭火器固定架(4)固定设置在驾驶室(2)内部下端,位于驾驶室(2)与发动机舱(1)的连接处,灭火器罐(5)固定安装在灭火器固定架(4)上;抽吸泵(6)设置在灭火器罐(5)上,管道(8)通过快速连接头(7)连接抽吸泵(6),三通分流器(12)连接管道(8)并将其分别连接至驾驶室(2)与后备箱(3),四通分流器(13)连接管道(8)并将其分别连接至发动机舱(1)内部多个位置;喷嘴(9)安装在每个管道的端头,控制装置(10)安装在电源(11)上,电源(11)设置在驾驶室(2)与发动机舱(1)的连接处,温度传感器(15)分别设置在发动机舱(1)、驾驶室(2)、后备箱(3)中,温度传感器(15)与抽吸泵(6)通过导线(14)连接控制装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自燃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吸泵(6)分为一号抽吸泵(61)与二号抽吸泵(62),一号抽吸泵(61)连接四通分流器(13),二号抽吸泵(62)连接三通分流器(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自燃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火器罐(5)为4L的灭火器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自燃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8)为金属管道。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灭火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防自燃自动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灭火器专用于汽车灭火,包括两大类型:置车用非贮压悬挂式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微型车用贮压悬挂式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目前用于汽车消防的,多为手提式灭火器。市场主要的几种车载灭火器:干粉灭火器、超细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水基灭火器。
近些年来,关于汽车自燃的报道屡见不鲜。每年各中等以上城市发生的汽车火灾都在几十起以上,而在高速公路地段发生火灾次数则更多,并且汽车火灾80%以上都造成车辆报废,甚至是车毁人亡。防范汽车火灾,最好的办法是安装车载自动灭火装置。
相较于干粉车用自动灭火装置的干粉覆盖灭火,气溶胶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般干粉灭火装置的保质期为3年左右,且需要每年进行维护;而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为气体类灭火装置,在装置发生作用灭火时能迅速弥漫覆盖整个空间。在汽车复杂的发动机舱结构中,干粉犹豫受到电子扇的干扰在实际模拟灭火是无法有效扑灭的。而气溶胶类则无该问题,且某军工企业生产的产品质保期能达到10年免维护,易用性和耐用性均大大超过干粉类灭火装置;
传统都是使用车载灭火器,将灭火器放置在车内或后备箱,当遇到明火的时候需要赶紧将其拿出并使用,这样的灭火方式对于汽车来说不够快速,往往汽车发动机起火需要很久才能发现内部的火焰,再准备灭火已经迟了,内部零件都燃烧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汽车防自燃自动灭火装置,它利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进行车内温度监控,此装置遇到明火将自动释放干粉、灭火剂等,其性能安全高效,安装牢固稳定,一次安装即可使用3-5年更换,完全不需要人为监控,在起火最初就能快速将其扑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发动机舱、驾驶室、后备箱、灭火器固定架、灭火器罐、抽吸泵、快速连接头、管道、控制装置、电源、三通分流器、四通分流器、导线、温度传感器;汽车中部为驾驶室,左端为发动机舱,右端为后备箱,灭火器固定架固定设置在驾驶室内部下端,灭火器罐固定安装在灭火器固定架上;抽吸泵设置在灭火器罐上,管道通过快速连接头连接抽吸泵,三通分流器与四通分流器连接管道并将其分部至多个位置;控制装置安装在电源上,电源设置在驾驶室与发动机舱的连接处,温度传感器与抽吸泵通过导线连接控制装置。
所述的抽吸泵分为一号抽吸泵与二号抽吸泵,一号抽吸泵连接四通分流器,二号抽吸泵连接三通分流器。
所述的灭火器罐为4L的灭火器罐。
所述的管道为金属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电源连接汽车电源并为控制装置进行供电,当汽车行驶的时候可以进行充电,当汽车放置的时候启用电源进行使用,车上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当检测到明火或当前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即发送信号至控制装置,并由其控制抽吸泵将灭火器罐中的干粉或灭火剂抽吸至起火部位,可根据收到信号的传感器位置进行抽吸泵的选择,防止灭火原料的浪费。发动机舱的喷嘴分别进行精准定位设置,通过四通分流器,按需求进行定位,如发动机位置或电源位置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其性能安全高效,安装牢固稳定,一次安装即可使用3-5年更换,完全不需要人为监控,在起火最初就能快速将其扑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发动机舱1、驾驶室2、后备箱3、灭火器固定架4、灭火器罐5、抽吸泵6、快速连接头7、管道8、喷嘴9、控制装置10、电源11、三通分流器12、四通分流器13、导线14、温度传感器15、一号抽吸泵61、二号抽吸泵62。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发动机舱1、驾驶室2、后备箱3、灭火器固定架4、灭火器罐5、抽吸泵6、快速连接头7、管道8、喷嘴9、控制装置10、电源11、三通分流器12、四通分流器13、导线14、温度传感器15;汽车中部为驾驶室2,左端为发动机舱1,右端为后备箱3,灭火器固定架4固定设置在驾驶室2内部下端,位于驾驶室2与发动机舱1的连接处,灭火器罐5固定安装在灭火器固定架4上;抽吸泵6设置在灭火器罐5上,管道8通过快速连接头7连接抽吸泵6,三通分流器12连接管道8并将其分别连接至驾驶室2与后备箱3,四通分流器13连接管道8并将其分别连接至发动机舱1内部多个位置;喷嘴9安装在每个管道的端头,控制装置10安装在电源11上,电源11设置在驾驶室2与发动机舱1的连接处,温度传感器15分别设置在发动机舱1、驾驶室2、后备箱3中,温度传感器15与抽吸泵6通过导线14连接控制装置10。
所述的抽吸泵6分为一号抽吸泵61与二号抽吸泵62,一号抽吸泵61连接四通分流器13,二号抽吸泵62连接三通分流器12。将发动机舱与驾驶室的控制进行分离。
所述的灭火器罐5为4L的灭火器罐。
所述的管道8为金属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电源连接汽车电源并为控制装置进行供电,当汽车行驶的时候可以进行充电,当汽车放置的时候启用电源进行使用,车上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当检测到明火或当前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即发送信号至控制装置,并由其控制抽吸泵将灭火器罐中的干粉或灭火剂抽吸至起火部位,可根据收到信号的传感器位置进行抽吸泵的选择,防止灭火原料的浪费。发动机舱的喷嘴分别进行精准定位设置,通过四通分流器,按需求进行定位,如发动机位置或电源位置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其性能安全高效,安装牢固稳定,一次安装即可使用3-5年更换,完全不需要人为监控,在起火最初就能快速将其扑灭。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3474.9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696112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A62C3/07
专利分类号:A62C3/07;A62C31/00;A62C37/38
范畴分类:16H;
申请人:天津军峰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天津军峰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00000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湖万科城邻水苑15号楼
发明人:付茂峰;孙文军;朱喜龙
第一发明人:付茂峰
当前权利人:天津军峰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