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张漪
汇总不同的研究者对挫折的定义,挫折是主体在参与某种动机驱动的有目的活动过程中,受主观或客观因素阻碍或干扰,导致其动机不能完成或实现,从而产生的主观情感感受。由此可以知道挫折的形成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需要有导致行为的动机、原因或目标;二,需要产生与之相应的行为活动或过程;三,在行为过程中发生挫折情况,即无法克服的困难或干扰使其动机或目标无法达成;四,主体能够认知到挫折情况的发生;五,挫折发生后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消极悲观情绪。因为挫折是一种心灵产生的心理感受,所以不同的人因心态不同,挫折能力不同,动机需要不同等原因,虽然受到相同强度的刺激或同样的阻滞挫折的情况下,生成也不一定相同的感觉。
小学阶段的儿童,认知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都开始加速发展,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思维特征也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低级发展到高级。根据埃里克森的个人心理发展阶段理论,6到12岁是获得勤奋感和避免自卑感的关键阶段,而该阶段的大多数儿童都是在学校度过。同时,该阶段儿童的身心各方面还不成熟,可塑性很强。在这个阶段,如果成人盲目地帮助和纵容儿童或过分溺爱,他们很容易变得依赖他人和缺乏独立性,对困难产生恐惧、悲观和退缩等消极情绪。小学挫折教育是儿童提高自身能力、掌握相关认知和克服成长过程中挫折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的重要教育内容。
在西方和其他发达国家,挫折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的挫折教育对我国挫折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培养年青一代的自我生存能力,他们认为应创造机会把儿童置身在艰苦环境中进行磨练,以便让儿童能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在挫折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注重培养坚韧的品质、顽强的意志和受挫能力。与此同时,日本教育也重视给儿童树立劳动挣钱的价值观和不给他人带来麻烦的意识,从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在实施挫折教育时,更多的是组织家庭与学校合作,将抗挫折因素融入学习和生活,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和发展儿童良好品德。
美国在进行儿童的挫折教育时,更注重儿童在社会中独立生活的能力。美国社会普遍认为,幼年较少遭受挫折的儿童长大后更不容易适应社会的竞争。因此,学校和家长鼓励孩子从事各种志愿工作、社区服务、兼职工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独立思考和解决各种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成年人在一定的原则和监护下,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独立自主选择的权利,营造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在物质生活的保证下,创造获得幸福的内在能力,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断,并从各个方面获得满足感,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对幸福的某种追求。英国的挫折教育侧重于生存教育和绅士教育。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生存教育的理念被直接渗透。在义务教育阶段,与生存教育相关的课程更直接地开展。通过讲故事和其他形式,学生们分享生存技能和知识,生活中的困难得到解决,挫折得到积极的对待。在尊重儿童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应该严格控制儿童。他们认为溺爱放纵是儿童养成独立坚强性格的最大障碍。为了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独立生活和工作,应该从小就培养独立生活、自我约束的能力。他们还会故意创造一些困难的环境,让儿童遭受一些人类的苦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
英国的挫折教育侧重于生存教育和绅士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受挫能力的教育理念贯穿其中,教育者通过讲故事等方式授予学生生存技能和知识,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同时,他们认为儿童独立人格形成的最大障碍是对其的溺爱,所以应该在尊重儿童独立完整人格的前提下,严格管束儿童,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为以后能适应社会需要,形成独立坚韧的性格,教育者还会刻意创建艰苦的环境,让儿童在其中遭受一些可承受的困难,以磨练意志。
我国目前的小学挫折教育现状,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儿童在生活中受挫折较少,有效的挫折教育不够。当下的家庭对于儿童全方位的宠爱,部分家长溺爱或者大包大揽地“帮助”儿童扫清生活学习中的“障碍”,使儿童遇到困难与挫折后更倾向于寻求他人帮助完成而非自己独立面对解决。同时学校方面,注重知识的讲授而轻视能力的锻炼,没有把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在这样的家校影响下,可能导致儿童依赖性强,意志力薄弱,抗挫折能力低,自理能力缺乏,产生畏难情绪,造成学习障碍,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离家出走,自杀等极端事件。从长远来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对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独立自理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儿童从童年时期就缺乏挫折教育的锻炼,将给他们成年的独立生活带来困难。
二、挫折教育形式僵化、内容单一。随着挫折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广泛认知,部分学校也开展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由于相应的教育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专业的师资团队,对于儿童的挫折教育或是泛泛而谈理论口号或是一师一生针对性解决,并不能广泛而有效地落实到儿童实际生活中,其教育质量和效果并不明显。
儿童的成长与学习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不能一味地代替,结合国内外对于挫折教育的理解和实践,当下小学挫折教育的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理性认知,正视挫折。教育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渗透挫折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例如在思想教育等活动中宣讲,开展相应文化讲座等,令学生从认知上意识到挫折是人生中不可或缺,无法逃避的挑战,应当以正面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遇到挫折就逃避放弃。
二、感性学习,实践熏陶。教育者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让儿童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儿童在实际生活境遇中遭遇挫折,并引导其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在儿童成功克服困境后予以一定的鼓励与奖励,使儿童获得成就感,有利于挫折教育的良性发展。另外,对于遭遇挫折无法克服的儿童应适时给予关心和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其树立信心,走出挫折的阴影,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
拥有抗挫折能力才能拥有健康的人格,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重要建构更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挫折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协作,激发儿童潜能,发展儿童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1]王代芬,陈科良.试论小学生挫折的成因与教育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5):61-65.
[2]韩晓芳,程兰华.青少年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探析[J].青少年学刊,2016(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