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修复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细胞,损伤,周围神经,基因治疗,核苷酸。
修复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周忠志,刘沐琳,陈港军,吉琳[1](2019)在《复方ANBP启动修复基因Ski双向调节TGF-β/Smad对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方ANBP(由仙鹤草、藕节、乳香、蒲黄组成)促进全层皮肤缺损小鼠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NBP组,每组随机分为6 h、3 d、7 d、14 d 4个时间点亚组,制备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造模后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ANBP组创面覆盖复方ANBP粉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am和Mad同系物(Smad)2/3、Ski基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TGF-β1、Smad2/3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从造模后6 h开始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造模后7 d达到峰值,造模后14 d降低;ANBP组从造模后6 h开始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造模后3 d达到峰值,造模后7~14 d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造模后3 d,ANBP组蛋白表达量显着增高(P<0.05);造模后14 d,ANBP组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TGF-β1蛋白表达量除6 h外,其他各时间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2/3蛋白表达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ki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从造模后6 h开始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造模后3 d达到峰值,造模后7~14 d逐渐降低;ANBP组从造模后6 h开始到14 d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造模后3 d,ANBP组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造模后7~14 d,ANBP组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均P<0.05)。结论复方ANBP通过启动关键修复基因Ski双向调节TGF-β/Smad通路,从而促进小鼠背部皮肤创面愈合。(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胡晓云,吴志堃,陈瑜,魏敏杰,吴慧哲[2](2019)在《大肠癌DNA修复通路基因和ABCG2基因的多态性与奥沙利铂化疗的环境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探讨大肠癌(结直肠癌)患者体内药物积累减少和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而引起的奥沙利铂多药耐药的影响因素,鉴定与奥沙利铂耐药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DNA修复通路中功能性基因和ABCG2基因的6个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SNP)对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521例大肠癌患者,采用Taq Man法对DNA修复通路的基因(XPA rs10817938,XPA rs2808668,XPC rs2607775,WRN rs1346044)和ABCG2基因(rs2231142,rs2622621)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分析6个SNP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发现,ABCG2rs2231142与一级家族史、XPC rs2607775和ABCG2rs2622621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呈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此外,XPA rs10817938 CT/TT基因型可以显着延长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大肠癌患者的OS(P=0.008)。而ABCG2 rs2231142CA/AA基因型对改善患者DFS(P=0.001)和OS(P<0.01)的影响更为显着。然而,ABCG2rs2622621 CG/GG基因型被证实是预后[DFS(P=0.010);OS(P=0.030)]的独立风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在肿瘤分化程度为III级、临床分期为Ⅳ级或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分组中,XPA rs10817938 CT/CC、rs2231142 CA/AA、ABCG2rs262262 CC基因型对预后有较好的评判能力。最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MDR分析结果一致显示,候选的6个SNP与纳入的5个危险因素结合起来评判预后效果更好,是预测大肠癌预后情况的最佳模型。结论 XPA基因和ABCG2基因与环境因素及患者预后存在显着的相关性,能够为候选SNP作为有效分子标志物,评判大肠癌患者奥沙利铂化疗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禚昌龙,陈维艳,龙琦,夏宜馨,王灵巧[3](2019)在《同源重组修复通路基因遗传变异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我国人群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通路关键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易感性关联。方法以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文献筛选同源重组修复通路关键基因;采用基于通路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共纳入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3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经病理诊断的413例新发CRC病例与1 671例非肿瘤患者对照。以ILLUMINA人类基因组芯片对筛选出的基因上下游50 kb区域内的TagSNPs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SNPs与CRC的关联。结果筛选出17个HRR通路中的关键基因;在17个基因及上下游50 kb区域内的2 207个SNP中有16个位点与结直肠癌风险关联显着,其中RAD52基因3’-UTR的rs11226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者的CRC风险相对携带G者增加约1.4倍(OR=1.42,95%CI=1.22~1.66,P=6.67×10~(-6));CRTC3-AS1基因内含子区rs75893366位点携带G等位基因者的CRC风险仅为携带A者的0.4倍(OR=0.43,95%CI=0.25~0.74,P=1.81×10~(-3))。但仅rs11226位点经bonferroni校正后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具有显着性。结论同源重组修复通路中17个关键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显着关联,提示同源重组修复通路基因的遗传变异可能影响结直肠癌的遗传易感性。(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罗栩伟,李艳,冯刚,苟林,白亦光[4](2019)在《GDF-5基因重组腺病毒修复人退变髓核细胞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GDF-5基因对人退变髓核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探求一种基因治疗新途径。方法利用腺病毒载体将GDF-5基因导入退变髓核细胞,设置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GFP组)、实验组(GDF-5组)3组,并分为3、7、14、21天四个观察时间点,分别检测3组髓核细胞sGAG、Hyp的含量,免疫染色、Safranine-O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合成情况,Real-time PCR检测Aggrecan、Collagen II mRNA表达水平。结果 GDF-5组髓核细胞sGAG/DNA、Hyp/DNA均在14、21天较Control组和GFP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ntrol组与GFP组之间任意观察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染色、Safranine-O染色结果显示GDF-5组髓核细胞的蛋白多糖、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在14、21天均呈强阳性染色,Control组和GFP组呈弱阳性染色。Real-time PCR结果显示GDF-5组Aggrecan、Collagen II mRNA的表达在14、21天较Control组和GFP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GDF-5能明显促进人退变髓核细胞Aggrecan、Collagen II mRNA的表达,并增加蛋白多糖、Ⅱ型胶原的合成,对细胞外基质具有明确的修复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基因治疗新方法。(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逯晓波,曲鹏,赵月皎[5](2019)在《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miRNA结合位点SNPs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内分泌腺中十分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寻找意义明确的易感性生物标志对于PTC的早期发现及精准预防尤为重要。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是环境与遗传交互作用的后果,环境致癌因子所导致的DNA损伤是其发生发展的起始动力。由电离辐射引起的染色体DNA双链断裂在众多类型的DNA损伤中是最值得重视的致死性损害,其可能成为PTC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是修复DNA双链断裂的两种主要机制。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选取DNA双链断裂修复(DSBR)系统的关键酶基因,包括HR修复途径的RAD51、RAD51B、BRCA1、BRCA2以及NHEJ修复途径的XRCC4、XRCC5等作为候选靶基因,根据人群中MAF值筛选出位于这些靶基因3'UTR区的SNP。通过PTC病例-对照研究证明该SNP位点以及可能与其结合的miRNA与PTC发病风险的关联,体外实验验证候选miRNA对其靶基因的调控及miRNA结合位点SNP不同基因型对这种调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找寻意义确切的与PTC相关的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为PTC的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及理论依据。方法①登录GeneCards网站根据关键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进行搜索,在结果中挑选与这两种DNA修复通路相关的基因。使用UCSC网站基因组浏览器查找基因3'UTR区中的SNP并利用MAF值筛选SNP。使用Targetscan、PolymiRTs等网站预测可能结合在所筛选SNP位点上的miRNA.②使用Taqman水解探针法对206例PTC病例及206例健康对照的靶基因的候选SNP位点进行基因检测并分析这些SNP基因多态与PTC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③验证候选靶基因SNP不同基因型对miRNA与靶基因结合度的影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验证。细胞转染miRNA模拟物至人甲状腺上皮Nthyroi3-1细胞系后,real-time PCR检测miRNA对靶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iRNA对靶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选取DSBR系统关键酶基因RAD51、BRCA1、BRCA2、XRCC4、XRCC5等作为本研究的候选基因。②BRCA2 rs1586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PTC易感性相关,其CC基因型携带者比AA基因型携带者患PTC的风险高(OR=2.595,95%CI:1.091-6.171);CC基因型女性携带者比AA基因型女性携带者患PTC的风险高(OR=2.756,95%CI:1.024-7.414);在年龄小于50岁的人群中,CC基因型携带者比AA基因型携带者患PTC的风险高(OR=4.440,95%CI:1.177-16.444)。③生物信息学预测miR-627-3p可能结合在BRCA2基因rs15869位点并改变其mRNA的二级结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验证rs15869多态可以影响miR-627-3p在BRCA2 3′UTR的绑定能力。通过体外转染miR-627-3p模拟物后对BRCA2mRNA及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miR-627-3p的过表达降低BRCA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BRCA2 rs15869位点与PTC易感相关,其CC基因型可增加其发生风险。BRCA2基因rs15869位点不同基因型与miR-627-3p结合能力的差异改变其表达水平,从而影响PTC的发病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韩鹏,朱云,曹亚莉,安燕,张红梅[6](2019)在《北方地区汉族人核苷酸剪切修复基因mRNA的表达与头颈鳞癌发病风险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我国北方汉族人核苷酸剪切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与头颈鳞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头颈鳞癌的诊断提供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收集205例头颈鳞癌患者和176例健康对照,均为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实验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5个核心核苷酸剪切修复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对病例和对照之间一般特征的分布差异进行卡方检验,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计算不同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优势比(OR值)及95%置信区间(95%CI)。此外,通过ROC曲线评价NER基因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DDB1的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75)。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矫正年龄、性别、吸烟状况和饮酒因素后,DDB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SCCHN患病风险关系的ORs,在第二、第叁和第四四分位数水平中分别为1.90(95%CI,1.02-3.54)、1.54(95%CI,0.82-2.87)和1.88(95%CI,1.00-3.52),分布与其mRNA的高表达水平相比。此外,DDB1(Ptrend=0.036)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SCCHN风险增加之间也存在剂量反应关系)。ROC曲线提示DDB1表达水平与性别结合的效应模型中AUC显着改善(P=0.046)。结论:我国北方汉族DDB1的mRNA相对表达的降低与SCCHN患病风险的增加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7期)
陈波,郭祥,张寿,钟海波[7](2019)在《转染BMP-2基因的骨髓MSC复合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经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后与多孔磷酸钙骨水泥(CPC)进行复合而建立组织工程化骨,分析其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白兔32只,构建双侧股骨髁缺损的动物模型,双侧均植入骨髓MSC复合CPC组织工程化骨,其中右侧植入未转染BMP-2基因为对照组,左侧植入BMP-2基因为转染组。分别于植入后1、3个月,取两组双侧股骨髁,通过Van-Gieson染色法观察骨组织形态学变化,计算新骨形成面积在总缺损区中的占比;于植入后3个月,对两组新骨形成情况进行免疫荧光标记检测。结果植入后1个月,对照组仅于CPC外周出现少量新骨组织,转染组出现诸多新骨组织生成,以CPC外周孔隙为多见。植入后3个月,对照组植入区出现诸多新骨组织向CPC周围至中心区生长,但支架材料吸收效果并不明显;转染组人工骨内部出现诸多新骨组织生成,外周编织骨进展为成熟的小梁骨,外周区可见支架材料吸收较明显,部分被新骨组织所取代。相比植入后1个月,两组植入后3个月新骨面积在总缺损区的比率均明显提高(P <0. 01);相比对照组,转染组植入后1、3个月新骨面积在总缺损区的比率均明显提高(P <0. 01)。植入后3个月,转染组的组织工程化骨成骨速率为(5. 73±1. 24) m/d,较对照组的(3. 09±0. 98) m/d显着提高(P <0. 01)。结论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将BMP-2基因转染至骨髓MSC,使之复合CPC材料,可明显提高新骨形成速率,从而可有效增强组织工程化骨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姜瑾,朱蓉嵘,胡楠,周婧,杨梅[8](2019)在《DNA修复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DNA修复基因的拷贝数多态性(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江苏眼病研究"流行病学人群,包括ARC组780例和对照组525人。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四种DNA修复基因的拷贝数(copy number,CN),分析ARC组和对照组基因CN的差异以及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结果在WRN基因中发现了新的CNV。WRN基因高拷贝(CN=3+)与ARC的易感性有关(OR=1.88,P=0.02);HSF4基因低拷贝(CN=1)的人群对ARC易感(OR=4.09,P=0.004)。WRN基因高拷贝与核性以及后囊下性ARC的易感性有关(OR=2.06、3.72,均为P=0.02)。HSF4基因低拷贝与核性以及后囊下性ARC的易感性有关(OR=5.73,P=0.001;OR=6.80,P=0.01)。WRN和HSF4基因的联合作用显着增加了ARC的易感性。经过多重校正以后,仅有HSF4的CNV与ARC的易感性有关,尤其与核性和后囊下性ARC的易感性有关。结论 HSF4基因与WRN基因的CNV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ARC的易感性有关。DNA修复基因对ARC易感性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对不同亚型ARC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贾晓峰,何秀英,赵晓明,王廷华[9](2019)在《夹脊穴电针联合运动训练通过降低TNFRSF1A基因表达修复坐骨神经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坐骨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但目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坐骨神经干中间部钳夹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使用夹脊穴电针联合运动训练进行治疗。BBB评分评价后肢的运动功能。其次,对侧大脑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分别评估神经传导速度和腓肠肌收缩能力。TUNEL染色评价脊髓、大脑皮质及腓(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段昉,梁雪云,王贺颖,贾桦,牛建国[10](2019)在《S100β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与ANX共培养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嗅鞘细胞(OECs)可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但在损伤急性炎症期,炎症反应可加速OECs的凋亡,影响修复效果。本课题组早期体外炎症模型中发现外源性S100β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来降低炎症反应,进而减少OECs的凋亡。本实验建立了完全离断8 mm的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分别使用单纯脱细胞异种神经桥接体(ANX)(A组)、复(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修复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探讨大肠癌(结直肠癌)患者体内药物积累减少和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而引起的奥沙利铂多药耐药的影响因素,鉴定与奥沙利铂耐药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DNA修复通路中功能性基因和ABCG2基因的6个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SNP)对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521例大肠癌患者,采用Taq Man法对DNA修复通路的基因(XPA rs10817938,XPA rs2808668,XPC rs2607775,WRN rs1346044)和ABCG2基因(rs2231142,rs2622621)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分析6个SNP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发现,ABCG2rs2231142与一级家族史、XPC rs2607775和ABCG2rs2622621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呈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此外,XPA rs10817938 CT/TT基因型可以显着延长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大肠癌患者的OS(P=0.008)。而ABCG2 rs2231142CA/AA基因型对改善患者DFS(P=0.001)和OS(P<0.01)的影响更为显着。然而,ABCG2rs2622621 CG/GG基因型被证实是预后[DFS(P=0.010);OS(P=0.030)]的独立风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在肿瘤分化程度为III级、临床分期为Ⅳ级或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分组中,XPA rs10817938 CT/CC、rs2231142 CA/AA、ABCG2rs262262 CC基因型对预后有较好的评判能力。最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MDR分析结果一致显示,候选的6个SNP与纳入的5个危险因素结合起来评判预后效果更好,是预测大肠癌预后情况的最佳模型。结论 XPA基因和ABCG2基因与环境因素及患者预后存在显着的相关性,能够为候选SNP作为有效分子标志物,评判大肠癌患者奥沙利铂化疗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修复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丽,周忠志,刘沐琳,陈港军,吉琳.复方ANBP启动修复基因Ski双向调节TGF-β/Smad对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胡晓云,吴志堃,陈瑜,魏敏杰,吴慧哲.大肠癌DNA修复通路基因和ABCG2基因的多态性与奥沙利铂化疗的环境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
[3].禚昌龙,陈维艳,龙琦,夏宜馨,王灵巧.同源重组修复通路基因遗传变异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4].罗栩伟,李艳,冯刚,苟林,白亦光.GDF-5基因重组腺病毒修复人退变髓核细胞的实验研究[J].西部医学.2019
[5].逯晓波,曲鹏,赵月皎.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miRNA结合位点SNPs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6].韩鹏,朱云,曹亚莉,安燕,张红梅.北方地区汉族人核苷酸剪切修复基因mRNA的表达与头颈鳞癌发病风险的初步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7].陈波,郭祥,张寿,钟海波.转染BMP-2基因的骨髓MSC复合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8].姜瑾,朱蓉嵘,胡楠,周婧,杨梅.DNA修复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J].眼科新进展.2019
[9].贾晓峰,何秀英,赵晓明,王廷华.夹脊穴电针联合运动训练通过降低TNFRSF1A基因表达修复坐骨神经损伤[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10].段昉,梁雪云,王贺颖,贾桦,牛建国.S100β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与ANX共培养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