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溶质论文-曲明杰,金君素

固体溶质论文-曲明杰,金君素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体溶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溶解度,固体溶质,半经验模型,超临界二氧化碳

固体溶质论文文献综述

曲明杰,金君素[1](2018)在《固体溶质在超临界CO_2和亚临界R134a中溶解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二氧化碳(CO_2)具有适中的临界条件和对环境友好的化学特性,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萃取、聚合物加工、化学反应以及色谱分析等领域。亚临界1,1,1,2-四氟乙烷(R134a)临界压力比超临界CO_2低,其偶极矩远大于CO_2,更适用于极性较大的溶质体系。为了研究超临界CO_2和亚临界R134a对固体溶质的溶解能力的差异,本文将同一种溶质在这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以及半经验模型关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可以为超(亚)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5)

郭林涛[2](2018)在《固体溶质在超(亚)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亚)临界流体技术是一种绿色化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制备和天然产物萃取等领域。其中,固体溶质在超(亚)临界流体中的相平衡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数据为超(亚)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但其相关研究比较匮乏。本文采用动态法测量分子量为100000和260000 g·mol-1的聚苯乙烯(PS)在实验温度(313-333)K,实验压力(9.0-18.0)MPa的超临界C02(SCCO2)中的溶解度;采用静态法测量相同分子量的聚苯乙烯在实验温度(313-333)K,实验压力(5.0-18.0)MPa 的亚临界 R134a(sub-R134a)中的溶解度。分别采用动态法和静态法测量肉桂酸在实验温度(308-328)K,实验压力(9.0-18.0)MPa的纯SCCO2、sub-R134a和含夹带剂(乙醇、乙酸乙酯和正戊烷)的SCCO2中的溶解度。从分子微观层面分析了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溶剂的类别、溶质的分子量以及夹带剂种类对溶质溶解度的影响,计算了溶质在超(亚)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增强因子(δ),以及夹带剂效应因子(Ψ)。本文采用六种半经验模型(Chrastil、A-L、K-J、S-S、M-S-T和Bartle模型)对得到的聚苯乙烯和肉桂酸在不含夹带剂的超(亚)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进行了关联拟合,采用四种半经验模型(Gonzalez、Sovova、Tang以及Sauceau模型)对获得的肉桂酸在含夹带剂的SCCO2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拟合,用平均相对绝对偏差(AARD)表示各模型关联精度。采用K-J模型计算了溶质的偏摩尔体积(V'),用Chrastil和Bartle模型的关联参数计算了溶质总的热效应(△Htotal)、溶解热(△Hsol.)和升华热(△Hsub.)。最后,依据分子缔合理论建立新的计算溶质在超(亚)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模型,并采用实验数据以及文献数据共993组数据验证了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新模型的计算精度优于同参数的模型,可用于计算溶质在超(亚)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31)

樊星[3](2014)在《超(亚)临界流体中固体溶质的相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超(亚)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工、医药、材料制备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其中,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由于其无毒无害、价格低廉、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已成为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之一。但其非极性的性质,使得固体溶质在SCCO2中的溶解度较低,限制了它在化工领域的发展。1,1,1,2-四氟乙烷(R134a)凭借其弱极性、较低的临界压力等特性,已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单一和混合固体溶质在有无夹带剂的SCCO2和纯亚临界R134a中的溶解度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具体内容如下:实验研究方面,本文利用动态法测定了对氨基水杨酸在含和不含夹带剂的SCCO2中的溶解度数据,夹带剂种类为乙醇、丙酮和乙二醇(摩尔分数均为0.04),实验条件为308-328K,11.0-21.0MPa;实验还测定了对氨基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醛和间羟基苯甲醛以及该同分异构体混合物在亚临界R134a中的溶解度,实验测定方法是静态法,温度范围为308-328K,压力范围为5.0-15.0MPa,共获得125组实验数据点,为今后的超(亚)临界流体萃取提供了基础支持。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固体溶质在超(亚)临界流体中溶解度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规律;夹带剂种类、溶质官能团位置及溶质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对溶解度的影响;计算了夹带剂提携因子(e)、溶解度增强因子(δ)、混合物的提高效应因子(μ)、分离因子(SF)和分离效率(SE),分析了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醛类溶质混合物在二元与叁元体系中溶解度的变化,并探索了利用亚临界R134a萃取技术分离该混合物的可能性。本文使用Chrastil模型、MST模型、KJ模型、SS模型和JC模型五种半经验模型关联了叁种溶质在不含夹带剂的超(亚)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用Chrastil-G模型、MST-Sauceau模型、Sovova模型和Sovova-T模型这4种适用于混合物和夹带剂体系的改进半经验模型,关联了叁种溶质在夹带剂体系或混合物体系中的溶解度。9种模型的关联结果均较好。理论方面,应用Gaussian系列软件对溶质与溶剂分子间结合能进行了计算,进一步阐明了溶质在超(亚)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提出预测固体溶质在超(亚)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新模型,并利用本文实验得到的数据及文献发表的数据共365组溶解度数据点计算模型解析式,最后利用文献发表的数据共196组溶解度数据点对预测模型进行精度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4-06-01)

王宇博[4](2013)在《固体溶质在超临界体系中相平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体系相平衡研究对促进新型绿色高效超临界流体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分子运动理论为指导,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及统计力学方法,对固体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相平衡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改进、完善了一套利用动态法测定超临界流体相平衡数据的实验装置,并对装置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应用称重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测定了苯磺酰胺、苯甲酸铵、双酚A、双酚S、对苯二甲酸二甲酯5种固体溶质在超临界C02二元体系中的溶解度;测定了苯磺酰胺、苯甲酸铵两种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C02叁元体系,以及苯甲酰胺和苯甲酸铵等摩尔混合溶质在超临界C02叁元体系中的溶解度。实验测定的压力范围为11.0-21.0MPa;温度范围为308-328K;夹带剂包括乙醇、丙酮、乙二醇、乙酸乙酯;夹带剂的摩尔浓度为0.01-0.04。本文实验获得的相平衡数据尚无报道,故丰富了超临界体系相平衡基础数据库,为超临界流体科学与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利用分子运动理论,深入阐明压力、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机理;结合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分子的结构性质,系统分析了实验中不同溶质在超临界C02中溶解度的变化机制,夹带剂的种类和浓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以及在混合溶质体系中溶质间的相互作用对溶解度的影响机理。本文利用Chrastll、A-L、K-J、Tang、S-S、Bartle、M-T、Yu和Gordillo共9种密度型或压力型经验模型对溶质在超临界C02二元体系中溶解度进行了关联,获得了模型的参数,比较了各个模型的平均绝对相对偏差(Average absolute relative deviation, AARD);利用M-T模型评价实验数据的自洽一致性。结果表明,实验数据的自洽一致性良好。利用Chrastll、K-J及Bartle模型计算了溶质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热效应。应用Gonzalez、T-G、Sovova及改进Sovova模型关联计算了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CO2叁元体系及混合溶质在超临界CO2叁元体系中的溶解度,获得各模型参数和计算偏差。结合密度泛函的计算方法,采用Gaussian03程序计算了溶质与超临界CO2分子间,溶质与夹带剂分子间,混合溶质分子间的结合能,并利用分子间结合能进一步阐明了溶质结构、夹带剂对溶解度的影响。根据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机理,应用理论计算的分子间结合能及溶质和溶剂的特征性质,建立了具有预测功能的溶解度模型。根据本文实验物系的确立方法,选择18种芳香族衍生物固体溶质建立了溶质样本,通过对18种溶质的溶解度数据进行计算,获得了新建溶解度模型的参数;根据溶质样本的建立方法,选择另外10种芳香族衍生物固体溶质,利用新建的溶解度模型预测了上述10种溶质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通过研究发现,新建模型对10种固体溶质在较高压力(P>13.0MPa)时溶解度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AARD为17.70%。结果表明,新建溶解度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较广的适用范围和较好的计算精度。为了实现不依靠实验数据对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进行理论预测,本文依据超临界体系相平衡的特点,研究探索了基于统计缔合流体理论(SAFT)计算固体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方法,根据文献获得了溶质在固相及超临界相中的能量表达式。利用SAFT模型对文献中10种固体溶质的溶解度数据在一定压力和温度范围内进行了预测计算,并与文献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利用SAFT模型对10种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预测结果很好(平均AARD为1.42%)。该方法为超临界体系溶解度的理论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6012)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2595)的资助。(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3-06-03)

李佳林[5](2011)在《固体溶质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多元体系相平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CO2作为传统溶剂的一种新兴绿色替代溶剂,在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其基础研究仍比较薄弱,制约了其工业化进程,主要表现在相平衡基础数据的匮乏和相平衡理论的不成熟。本文对固体溶质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多元体系的相平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建立、完善了一套多功能研究固体溶质与超临界CO2多元体系相平衡的实验测定装置,经过水压试验和实际检测,该装置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调控性能。新建固体溶质混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确立了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取样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的检测分析程序。选择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固体有机溶质进行实验,包括:对甲苯磺酰胺、对氨基苯磺酰胺、苯磺酰胺、苯甲酰胺以及对氨基苯磺酸。首次测定了各种单一固体溶质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单一固体溶质+夹带剂、固体溶质混合物、固体溶质混合物+夹带剂体系溶质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所测混合物体系包括:对甲苯磺酰胺+对氨基苯磺酰胺(1:1等摩尔混合),苯磺酰胺+苯甲酰胺(1:1等摩尔混合),对甲苯磺酰胺+对氨基苯磺酰胺(1:1等摩尔混合)+夹带剂,实验温度分别为308 K、3 1 8 K和328 K,压力范围为8.0-21.0 MPa。所考察的夹带剂包括:甲醇、乙醇、乙二醇、乙酸乙酯和丙酮。共实测数据272组,极大地丰富了超临界流体相平衡基础数据,为论文相平衡模型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考察了温度、压力、分子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类型、夹带剂类型与浓度等对固体溶质在超临界CO2中相平衡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分子结构对单一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影响、夹带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固体混合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本文实验数据为基础对现有相平衡模型进行考察,主要针对密度型模型Chrastil、K-J和M-T模型等。结果表明,密度型模型基本上能对实验数据进行较好的关联,但计算偏差波动较大,存在计算不稳定的现象。本文分析了超临界体系溶剂与溶质分子间作用特征,在络合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引入溶剂与溶质混合熵经验表达式aTv+b,对Chrastil模型进行改进,获得了良好的计算效果,进而对K-J和M-T进行改进相继建立了M1、M2和M3模型。使用包括实验体系在内的71种溶质在超临界C02中的溶解度共计1603组信息对新改进模型和原模型进行计算对比,新模型的计算精度整体上平均提了高3%-6%,且计算波动减小、稳定性增强。在对纯物质溶解度模型成功改进的基础上,对现有夹带剂体系相平衡模型Chrastil-G和M-T-S模型进行改进,分别构建了M4、M5模型,使用7种固体溶质的219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改进效果良好,新模型计算精度平均提高2%左右。考虑到改进后的密度型模型预测能力不强,且不能体现分子差异。故本文以化学键理论和分子拓扑理论为指导,通过深入的分析,考虑杂原子电负性、原子周围环境电负性和原子不饱和键的影响,定义了一个新的原子点价表达式,进而计算出多种固体溶质的改进分子连接性指数信息;将分子连接性指数信息与改进的密度型模型Ml结合,构建了改进的分子连接性指数模型(RMCIs);使用该模型对30种芳香族化合物的溶解度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得到能反映此类物质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特征规律信息方程,进而对另外5种类似化合物的溶解度进行预测,取得了较满意的应用效果。论文探讨了超临界流体相平衡中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信息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构建效果更好的模型提供了思路。论文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6006)和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的资助。(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1-06-06)

胡程耀,黄培[6](2011)在《固体溶质溶解过程自然对流非稳态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 3.5及其动网格技术,结合传质学相关理论对固体溶质溶解过程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考虑了溶解过程中液相部分的自然对流,溶解引起的其表面形态的变化由溶解质量与相界面处的浓度梯度的关系建立的方程描述。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可以很好地捕捉由于溶解引起的界面运动和变形的位置,能获得流场及浓度场的演化过程。自然对流促进了流体表面更新,加强了传质效果,在考察固体溶质溶解过程时,应充分考虑自然对流对溶解速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1年02期)

张荣荣[7](2010)在《从溶解度数据推算固体溶质的过冷态热容及其相关热力学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解度是结晶工艺研究的基础数据,对结晶工艺的优化,最终收率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溶解度的测定意义重大。以往对于固液平衡进行研究的热力学模型一般忽略温度对热容的影响或认为热容不随温度变化,本文建立的热力学模型考察了温度对△Cp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间苯二甲酸用途广泛,是生产酸性改性共聚酯、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聚芳胺酯、增塑剂及其盐类的重要原料。工业上主要采用液相空气氧化法制备,这种方法选用醋酸作溶剂,对设备腐蚀严重,因此测定间苯二甲酸在其他溶剂中的溶解度,可以为其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一些基础数据,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利用平衡法测定了间苯二甲酸在甲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正己醇7种纯溶剂以及不同组成的丙酮+水和丙酮+乙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建立了推测固体溶质过冷态热容的热力学框架,对间苯二甲酸在纯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得出溶质的热容差与温度的关系表达式:△Cp=24.5013+0.273993(621.2-T),其回归的相对平均误差最大为0.79%。以Wilson方程和固液平衡方程为基础利用间苯二甲酸在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对间苯二甲酸在丙酮+水和丙酮+乙醇中的溶解度进行预测,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其中对间苯二甲酸在丙酮+水和丙酮+乙醇中溶解度的预测分两种情况进行。一:忽略温度对△Cp的影响;二:考虑温度对△Cp的影响。结果表明情况二对间苯二甲酸在丙酮+水和丙酮+乙醇中溶解度的预测效果均比情况一的要好,其相对平均误差分别从66.70%和54.20%降到64.66%和19.59%。(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0-05-31)

陈兵[8](2010)在《固体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关联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设计计算中,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数据是一项基础数据。然而迄今为止得到的溶解度实验数据非常有限,加之溶解度受体系温度、压力和流体密度的影响非常大,所以需要通过关联模型来获取额外的数据。通过模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计算和关联,既可以弥补实验数据的不足,从而获得更全面、更系统的溶解度信息,又可以有效降低工艺开发费用;这些对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工艺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正规溶液理论和Wilson局部组成概念,建立了一个新的3参数溶解度模型,用于关联固体溶质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的溶解度。该模型属于溶解度参数模型,3个参数均为温度独立参数。新模型关联了24种固体化合物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数据。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关联固体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通过对模型参数的缩减,3参数模型简化成2参数模型。简化的2参数模型同样能很好地关联固体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的溶解度,而且在精度上和3参数模型十分接近。用3参数模型关联了naphthalene、phenanthrene和benzoic acid这3种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乙烷和叁氟甲烷中的溶解度数据。关联结果进一步验证了3参数模型用于关联固体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有效性。论文将3参数模型和Chrastil密度关联模型、Su-Chen溶解度参数模型及Valderrama-Alvarez的压缩气体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的关联效果比Su-Chen溶解度参数模型要好,与Chrastil密度关联模型的结果十分接近,与Valderrama-Alvarez压缩气体模型的结果相差不多,但新模型在形式上远比它简单。(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0-04-01)

胡德栋,王威强[9](2009)在《一种含携带剂SF中固体溶质溶解度的简单模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Soave模型的基础上,采用PR状态方程和Huron-Vidal混合规则,提出了一种适于模拟含携带剂超临界流体中固体溶解度且包含固体溶质饱和蒸汽压P_2~(sat)及其作用因子C_2和携带剂作用因子C_3的3参数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分别对SC CO_2C_2H_5OH中硬脂酸和棕榈酸的溶解度数据进行了模拟,其平均误差分别为7.65%和6.89%,小于活度系数模型的13.1%和11.5%,表明该模型是一种模拟含携带剂超临界流体中固体溶质溶解度的较好模型,可为其今后的设计和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期刊2009年01期)

李文铭[10](2008)在《固体溶质及其混合物在超临界CO_2中的相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流体经过近叁十多年的发展,在基础理论和应用上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当前固体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相平衡研究仍然是超临界流体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制约超临界流体技术工艺开发和工业化应用的瓶颈,有关该方向的研究无论从基础理论研究角度审视还是从实际应用角度考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固体溶质及其混合物在含和不含夹带剂超临界CO_2中的相平衡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本文在研究单一固体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基础上,对实验设施进行了改造和完善,开发了以高效液相色谱为检测手段的分析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检测,为固体混合物在超临界多元体系中相平衡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相平衡研究方面,本文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了操作条件对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研究的单一溶质包括:对甲基苯磺酸、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实验研究的固体混合物体系为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1∶1等摩尔混合)。实验所采用的夹带剂包括单一夹带剂: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丙酮、乙酸乙酯,混合夹带剂为乙醇+乙酸乙酯(1∶1等摩尔混合),实验温度分别为308 K、318 K和328 K,压力范围为8~21 MPa,本研究丰富了超临界流体相平衡基础数据,为着眼于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开发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在研究固体纯物质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时,考察了温度、压力和分子结构(特定官能团)对相平衡的影响;在研究夹带剂对固体纯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影响时,考察了夹带剂浓度、体系操作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同时,本文还研究了混合夹带剂条件下固体纯物质在超临界多元体系的相平衡行为。在固体混合物在超临界多元体系的相平衡研究中,固体混合物中各组分互为对方的“夹带剂”,实验研究发现混合物中各组分溶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每一组分溶解度增加的幅度同另一组分的溶解度成正比,本文对此实验结果进行了探索性解释;考察了超临界CO_2对固体混合物的选择性分离;同时,本文还分析比较了醇系夹带剂(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对固体混合物各组分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提携作用、为提高超临界多元体系中目标组分的选择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8-06-03)

固体溶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亚)临界流体技术是一种绿色化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制备和天然产物萃取等领域。其中,固体溶质在超(亚)临界流体中的相平衡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数据为超(亚)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但其相关研究比较匮乏。本文采用动态法测量分子量为100000和260000 g·mol-1的聚苯乙烯(PS)在实验温度(313-333)K,实验压力(9.0-18.0)MPa的超临界C02(SCCO2)中的溶解度;采用静态法测量相同分子量的聚苯乙烯在实验温度(313-333)K,实验压力(5.0-18.0)MPa 的亚临界 R134a(sub-R134a)中的溶解度。分别采用动态法和静态法测量肉桂酸在实验温度(308-328)K,实验压力(9.0-18.0)MPa的纯SCCO2、sub-R134a和含夹带剂(乙醇、乙酸乙酯和正戊烷)的SCCO2中的溶解度。从分子微观层面分析了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溶剂的类别、溶质的分子量以及夹带剂种类对溶质溶解度的影响,计算了溶质在超(亚)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增强因子(δ),以及夹带剂效应因子(Ψ)。本文采用六种半经验模型(Chrastil、A-L、K-J、S-S、M-S-T和Bartle模型)对得到的聚苯乙烯和肉桂酸在不含夹带剂的超(亚)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进行了关联拟合,采用四种半经验模型(Gonzalez、Sovova、Tang以及Sauceau模型)对获得的肉桂酸在含夹带剂的SCCO2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拟合,用平均相对绝对偏差(AARD)表示各模型关联精度。采用K-J模型计算了溶质的偏摩尔体积(V'),用Chrastil和Bartle模型的关联参数计算了溶质总的热效应(△Htotal)、溶解热(△Hsol.)和升华热(△Hsub.)。最后,依据分子缔合理论建立新的计算溶质在超(亚)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模型,并采用实验数据以及文献数据共993组数据验证了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新模型的计算精度优于同参数的模型,可用于计算溶质在超(亚)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体溶质论文参考文献

[1].曲明杰,金君素.固体溶质在超临界CO_2和亚临界R134a中溶解度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8

[2].郭林涛.固体溶质在超(亚)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3].樊星.超(亚)临界流体中固体溶质的相平衡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

[4].王宇博.固体溶质在超临界体系中相平衡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

[5].李佳林.固体溶质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多元体系相平衡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

[6].胡程耀,黄培.固体溶质溶解过程自然对流非稳态数值模拟[J].化学工程.2011

[7].张荣荣.从溶解度数据推算固体溶质的过冷态热容及其相关热力学性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8].陈兵.固体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关联模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

[9].胡德栋,王威强.一种含携带剂SF中固体溶质溶解度的简单模拟模型[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9

[10].李文铭.固体溶质及其混合物在超临界CO_2中的相平衡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

标签:;  ;  ;  ;  

固体溶质论文-曲明杰,金君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