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黄酮和花色素论文-周丹蓉,叶新福,方智振,潘少霖,姜翠翠

类黄酮和花色素论文-周丹蓉,叶新福,方智振,潘少霖,姜翠翠

导读:本文包含了类黄酮和花色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李,色泽,花色素苷,类黄酮

类黄酮和花色素论文文献综述

周丹蓉,叶新福,方智振,潘少霖,姜翠翠[1](2015)在《李果实色泽与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李果果皮、果肉色泽与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关系,以14个李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果皮、果肉色泽(LCH0色空间),果皮、果肉中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较不同品种果皮、果肉色泽及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间的差异;分析色泽与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皮、果肉色泽的色调角(H0)所显示的颜色与肉眼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可以作为指示色泽的重要指标;果皮、果肉中富含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不同品种间叁者的含量均存在极显着差异;亮度(L)与果皮、果肉中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着负相关(P<0.01),且果肉色泽的色调角(H0)亦与二者有极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而饱和度(C)与之没有明显相关性;叁者与类黄酮含量均没有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黄慧[2](2014)在《补血草根提取物中的黄酮和原花色素的分离纯化、抗氧化活性及L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是传统的中草药,根可入药。从根获得的补血草多酚提取物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但其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具体化学成分和机理尚不明确。本论文以补血草根提取物为原料,依次采用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为柱层析介质,通过3种常用的抗氧化方法评价,获得了高抗氧化活性的黄酮和原花色素级分,并用LC-MS技术初步分析其化学结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超声波辅助浸提-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法制备的补血草根提取物为原料,采用聚酰胺为柱层析介质,依次用体积分数50%乙醇、70%乙醇、氨水甲醇(pH8.0)、40%丙酮及60%丙酮为洗脱剂,获得9个级分,即frac1~frac9。采用DPPH法、‘TEAC法和FRAP法,比较了上述9个级分的抗氧化活性,得出frac9和frac8的抗氧化活性强,且总酚质量分数高,符合原花色类物质的特征谱,将其列为再次纯化的重点对象。此外,frac2亦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符合黄酮醇物质的特征谱,也作为再次纯化的关注级分之一。2.采用Sephadex LH-20为层析介质,依次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甲醇和40%丙酮为洗脱剂,从原花色素级分frac8和frac9中分别获得4个级分(LSPA1、LSPA2、LSPA3和LSPA4)和3个级分(LSPA5、LSPA6和LSPA7)。通过抗氧化活性的比较,从上述7个级分中获得自由基清除和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最强的两个级分,即LSPA2和LSPA6,作为LC-MS分析的主要对象。3. LSPA2和LSPA6经酸水解后,溶液均呈深红色,在540rnm处有最大吸收峰,可认定它们均含有原花色素。水解产物经LC-MS分析,其质谱均为一个单峰,且出峰时间一致,检测该物质的(M)+为303,这与所报道的原翠雀定(prodelphinidin)一致。因此,推测LSPA2和LSPA6的主要结构单元是原翠雀定。此外,依据原花色素的抗氧化能力与聚合度有关,聚合度越高,抗氧化能力越弱,结合LSPA2和LSPA6的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能力均较强的结果,初步认为LSPA2和LSPA6均为低聚体原花色素。4.采用Sephadex LH-20为层析介质,依次用体积分数为10%乙醇和95%乙醇为洗脱剂,从黄酮级分frac2中获得5个级分,分别为LSFL1、LSFL2、LSFL3、 LSFL4和LSFL5。通过抗氧化活性比较,得出LSFL4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抗氧化最强,作为LC-MS分析的重点对象。5. HPLC分析发现,LSFL4在254nm和360nm处出现8个峰。MS分析发现峰1和峰2的(M-H)-分别为463.0889和447.0934,推测其分子式分别为C21H20O12和C21H20O11;峰3和峰4的(M-H)-均为505,出峰时间接近,推测其分子式均为C23H22O13,且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峰7和峰8的(M-H)-均为547,推测其分子式均为C25H24O14。其它峰,通过软件无法形成高匹配分子式。LSFL4酸水解产物LC-MS检测到两种苷元,其(M-H)+分别为319.0446、303.0503,结合相关文献,确定LSFL4的苷元分别为myricetin (杨梅素)和quercetin(槲皮素),其分子式分别为C15H10O8和C15H10O7。6.根据软件测算,对LSFL4一级质谱中的峰1、峰2、峰3、峰7和峰8进行二级质谱测定。经二级质谱分析,基本可确定物质1、物质3、物质7和物质8四个物质均为杨梅素-3-O-糖苷,其中物质1可能为补血草化学成分中已报道的杨梅素-3-O-鼠李糖苷,物质3推测为杨梅素-3-O-β-D-鼠李糖苷-6”-乙酰基,物质7推测为杨梅素-3-O-(3,6-二乙酰鼠李糖苷),物质8无法确定其具体的分子结构,也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物质2确定为槲皮素-3-O-糖苷,推测可能为补血草中已报道的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4-06-30)

周丹蓉,方智振,廖汝玉,叶新福,姜翠翠[3](2013)在《李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品种李果皮中花色素苷、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差异及与抗氧化性的关系。方法以14个李品种为试材,测定果皮中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果皮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DPPH自由基(DPPH·)能力;比较不同品种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分析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抗氧化性的关系。结果 1.不同品种间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存在极显着差异,且花色素苷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着正相关(P<0.01);14个品种中,黑宝石李花色素苷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其次为皇后李、红玫瑰李,而油柰的类黄酮含量最高。2.黑宝石李的果皮提取物清除叁种自由基的能力均最强,青柰最弱;提取物对叁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与花色素苷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着正相关(r=0.716、0.933、0.803,P<0.01),而与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不显着;对叁种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与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其回归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和显着性,可信度高。结论不同品种李果皮中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及抗氧化性均存在极显着差异;花色素苷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与果皮提取物清除·OH、2O、DPPH·的能力呈显着正相关,类黄酮的含量与抗氧化性的相关性较弱。(本文来源于《营养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吴耀军,常明山,李德伟,秦元丽,盛双[4](2010)在《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对桉树类黄酮、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人工接种桉树枝瘿姬小蜂,测定了8个桉树无性系受害前后叶、叶柄、茎的类黄酮、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桉树枝瘿姬小蜂后桉树类黄酮、花色素苷含量明显升高;桉树不同器官类黄酮、花色素苷含量不同,一般叶片较高,叶柄、茎相对较低。(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胡位荣,张昭其,季作梁,刘顺枝,张辉玲[5](2004)在《荔枝冷害过程中果皮色泽、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糯米糍’荔枝果实在3℃和0℃条件下果皮的色泽和花色素苷及类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在0℃下14d时褐变指数迅速增大,21d时已遭受不可逆的冷害。在冷藏过程中,果皮的色泽指标a、L、C值及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0℃下比3℃下降快。0℃下14~21d,a、L、C值分别下降了27.95%、33.58%和58.47%,而21d时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依次为采收时的18.08%、35.99%和41.64%。说明冷害加速了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及类黄酮和总酚的变化,促进了褐变进程的发生。果皮a、L、C值与褐变指数、花色素苷含量呈显着相关性(P<0.05),采用自动测色色度计可真实地反映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和褐变程度。(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类黄酮和花色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是传统的中草药,根可入药。从根获得的补血草多酚提取物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但其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具体化学成分和机理尚不明确。本论文以补血草根提取物为原料,依次采用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为柱层析介质,通过3种常用的抗氧化方法评价,获得了高抗氧化活性的黄酮和原花色素级分,并用LC-MS技术初步分析其化学结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超声波辅助浸提-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法制备的补血草根提取物为原料,采用聚酰胺为柱层析介质,依次用体积分数50%乙醇、70%乙醇、氨水甲醇(pH8.0)、40%丙酮及60%丙酮为洗脱剂,获得9个级分,即frac1~frac9。采用DPPH法、‘TEAC法和FRAP法,比较了上述9个级分的抗氧化活性,得出frac9和frac8的抗氧化活性强,且总酚质量分数高,符合原花色类物质的特征谱,将其列为再次纯化的重点对象。此外,frac2亦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符合黄酮醇物质的特征谱,也作为再次纯化的关注级分之一。2.采用Sephadex LH-20为层析介质,依次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甲醇和40%丙酮为洗脱剂,从原花色素级分frac8和frac9中分别获得4个级分(LSPA1、LSPA2、LSPA3和LSPA4)和3个级分(LSPA5、LSPA6和LSPA7)。通过抗氧化活性的比较,从上述7个级分中获得自由基清除和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最强的两个级分,即LSPA2和LSPA6,作为LC-MS分析的主要对象。3. LSPA2和LSPA6经酸水解后,溶液均呈深红色,在540rnm处有最大吸收峰,可认定它们均含有原花色素。水解产物经LC-MS分析,其质谱均为一个单峰,且出峰时间一致,检测该物质的(M)+为303,这与所报道的原翠雀定(prodelphinidin)一致。因此,推测LSPA2和LSPA6的主要结构单元是原翠雀定。此外,依据原花色素的抗氧化能力与聚合度有关,聚合度越高,抗氧化能力越弱,结合LSPA2和LSPA6的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能力均较强的结果,初步认为LSPA2和LSPA6均为低聚体原花色素。4.采用Sephadex LH-20为层析介质,依次用体积分数为10%乙醇和95%乙醇为洗脱剂,从黄酮级分frac2中获得5个级分,分别为LSFL1、LSFL2、LSFL3、 LSFL4和LSFL5。通过抗氧化活性比较,得出LSFL4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抗氧化最强,作为LC-MS分析的重点对象。5. HPLC分析发现,LSFL4在254nm和360nm处出现8个峰。MS分析发现峰1和峰2的(M-H)-分别为463.0889和447.0934,推测其分子式分别为C21H20O12和C21H20O11;峰3和峰4的(M-H)-均为505,出峰时间接近,推测其分子式均为C23H22O13,且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峰7和峰8的(M-H)-均为547,推测其分子式均为C25H24O14。其它峰,通过软件无法形成高匹配分子式。LSFL4酸水解产物LC-MS检测到两种苷元,其(M-H)+分别为319.0446、303.0503,结合相关文献,确定LSFL4的苷元分别为myricetin (杨梅素)和quercetin(槲皮素),其分子式分别为C15H10O8和C15H10O7。6.根据软件测算,对LSFL4一级质谱中的峰1、峰2、峰3、峰7和峰8进行二级质谱测定。经二级质谱分析,基本可确定物质1、物质3、物质7和物质8四个物质均为杨梅素-3-O-糖苷,其中物质1可能为补血草化学成分中已报道的杨梅素-3-O-鼠李糖苷,物质3推测为杨梅素-3-O-β-D-鼠李糖苷-6”-乙酰基,物质7推测为杨梅素-3-O-(3,6-二乙酰鼠李糖苷),物质8无法确定其具体的分子结构,也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物质2确定为槲皮素-3-O-糖苷,推测可能为补血草中已报道的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黄酮和花色素论文参考文献

[1].周丹蓉,叶新福,方智振,潘少霖,姜翠翠.李果实色泽与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关系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5

[2].黄慧.补血草根提取物中的黄酮和原花色素的分离纯化、抗氧化活性及LC-MS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4

[3].周丹蓉,方智振,廖汝玉,叶新福,姜翠翠.李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性研究[J].营养学报.2013

[4].吴耀军,常明山,李德伟,秦元丽,盛双.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对桉树类黄酮、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J].广西林业科学.2010

[5].胡位荣,张昭其,季作梁,刘顺枝,张辉玲.荔枝冷害过程中果皮色泽、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J].园艺学报.2004

标签:;  ;  ;  ;  

类黄酮和花色素论文-周丹蓉,叶新福,方智振,潘少霖,姜翠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