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成分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分,消化道,血液,用血,质量,闭环,田鼠。
成分血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春,王清,洪缨[1](2019)在《四川省成分血制备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全面了解四川省成分血制备现状。方法 2018年12月25日向全省21家采供血机构发出成分血制备现状问卷。调研内容主要为成分工作模式、人员情况、设备配置、制备情况、血液报废情况和意见建议。结果 2018年12月30日收回21份问卷,存在3种工作模式:1)成分制备(n=1);2)成分制备+贴签(合格品和/或待检品)(n=15);3)成分制备+待检+发血(n=5)。全川成分制备人员157人,女性占91.72%,男性占8.28%,人员年龄结构中青年占比85.35%,学历和职称成金字塔形,9家血站存在人员不足。4家血站的设备能满足工作需要,7家血站的设备不能满足,余下未做回答。2015—2018年成分制备全血量呈上升趋势,除1个地市州外,成分分离率都接近99%。制备成分品种:2种(n=1)、3种(n=1)、8种(n=2)、9种(n=3)、10种(n=6)、11种(n=2)、12种(n=3)、13种(n=3)。8家血站开展血浆病毒灭活,6家血站开展辐照,16家血站开展白细胞过滤均采用联袋型滤器。2家血站全血分离以机器分离为主,19家血站手工分离为主。冷沉淀制备采用离心法(n=17)和采用虹吸法(n=1),200 mL全血制备冷沉淀为1单位(n=12),400 mL全血制备的冷沉淀为1单位(n=6)。浓缩血小板制备采用白膜法(n=2)和富板浆法(n=15),其中1家血站汇集浓缩血小板,根据血小板保存袋的性质血小板保存24 h(n=3)和/或5 d(n=16)。洗涤红细胞均采用手工洗涤,洗涤后保存(n=11)和/或当天发往临床(n=13)。报废量最大是脂血浆,其次是破损和溶血。7家血站提出加强人员、设备、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结论与2009年相比,人员、设备、成分制备量和品种都有所增加,但要满足当前成分血制备,仍需要加大人员和设备的投入,设备均未联网,成分血制备过程未实现信息化管理。(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德鸿[2](2019)在《成分血合理使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成分血合理使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予以常规输血治疗,B组予以计划性输血治疗,对比两组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B组输血后3 h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较A组显着改善(P<0.05);A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再次出血率为80.00%和22.86%,B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再次出血率为97.14%和2.86%,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理使用成分血可以显着改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0期)
李春燕,冯晴,孔长虹,郑悦,徐烨彪[3](2019)在《血站闭环式成分血采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闭环式成分血采集信息系统,优化并加强成分血献(采)全过程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方法将电信4G网络、浙江省血液云平台、浙江省云短信系统、身份证识别器、自助登记机、条码及自动双面打印机、成分血数据管理平台等网络与信息设备设施,集成整合设计了BIS3.0全程闭环式成分血采集信息系统(简称BIS3.0),分析该系统增加的风险控制点和功能点,统计信息系统运行期间差错发生例数,比较BIS3.0应用前后单位时间内登记献血者人次、健康征询与一般检查人次、献血前检测人次,综合分析应用BIS3.0前后对成分血采集过程的影响。结果 BIS3.0与全血采集系统、献血者招募、血液检测、制备供应、质量管理、后勤管理等系统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实现了数据传输及全程关键控制点的有效监控。自BIS3.0运行以来血站内血型标签粘贴错误发生率为0,差错发生例数为0,有效拦截省内异地永久屏蔽献血者19人次。BIS3.0使用前后单位时间内登记献血者人次、健康征询与一般检查人次、献血前检测人次(人次/h)分别由14.8±6.7、14.7±6.5、12.4±5.1上升至19.7±8.7、18.5±8.1、15.4±5.9,均高于原有血液信息系统(P<0.05)。结论 BIS3.0有效改善了献血者体验,提高了血站工作效率,保障成分血献(采)全过程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陈志强[4](2019)在《昌都市首次批量制备成分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昌都9月28日电(记者 陈志强)18日凌晨2点,昌都市中心血站一片欢呼,工作人员成功分离制备出悬浮红细胞73.5个单位、血浆7350毫升。这标志着昌都首次批量制备成分血获得成功,将有效缓解制约昌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血源紧张问题。成分血,是与“(本文来源于《西藏日报(汉)》期刊2019-09-29)
沈慧敏,蔡玉春,陈家旭,郑葵阳[5](2019)在《输入染虫成分血对BALB/c小鼠感染田鼠巴贝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含田鼠巴贝虫的不同成分血对小鼠巴贝虫感染的影响。方法以田鼠巴贝虫感染健康小鼠后眼眶采血,制备染虫全血、去除血清的成分血及纯红细胞。将27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全血组、无血清染虫组、纯红细胞组,每组9只;每组设3个亚组,每个亚组3只,每只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100μL浓度为9.00、0.90、0.09只/μL(分别含900、90、9只巴贝虫虫体)的相应成分血。接种当天记为D0,自D1起每隔1 d于小鼠尾尖采血涂薄血涂片,吉氏染色液染色后镜检观察各组小鼠红细胞染虫率。结果注射900只田鼠巴贝虫后,全血组、无血清组均于D3在外周血中查见巴贝虫,于D15虫密度开始升高,并于D21虫密度达高峰,红细胞染虫率分别为2.21%和1.76%;随后虫密度下降,D31染虫率趋于0;而纯红细胞组小鼠在观察期间未查见巴贝虫感染。注射90只田鼠巴贝虫,仅全血组于D3在外周血查见巴贝虫虫体,D15虫密度升高,D21虫血症达高峰,红细胞染虫率为1.35%,D31染虫率趋于0;无血清组和纯红细胞组实验期间外周血中未查见巴贝虫。注射9只田鼠巴贝虫,全血组、无血清组和纯红细胞组外周血中均未查见虫体。结论血液成分及感染虫数可能对小鼠静脉注射感染巴贝虫有一定影响,输入成分血仍存在感染巴贝虫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刘蕾,王媛,刘玉振[6](2019)在《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抽检结果趋势及不合格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全血及成分血抽检结果进行趋势及不合格分析,为采供血过程提供纠正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xcel对资料数据绘图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全血血细胞比容最低0.30;悬浮红细胞比容抽检合格率为79.2%,悬浮红细胞比容最低0.42,不同厂家的采血袋悬浮红细胞血比容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白悬浮红细胞前3批白细胞残留量有整体偏高趋势,合格率为50%,后3批合格率为100%;冷血过滤残留白细胞明显低于温血过滤(P<0.05)。冷沉淀Ⅷ因子4月份和10月份抽检合格率较低,冬季合格率较高。结论严格执行采血前的Hb筛查工作,在离心制备时尽可能将血浆分离出,提高悬浮红细胞血比容合格率;滤除白细胞热过滤改为冷过滤,残留白细胞合格率明显上升;加强采血及血液制备环境温度的控制,确保Ⅷ因子含量不失活。(本文来源于《实验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丛培芳,单晓丽,任少敏[7](2019)在《山东省采供血机构成分血制备过程现状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山东省采供血机构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将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新鲜冰冻血浆(FFP)时间控制方式、非联袋血液无菌连接方式、2 U冷沉淀凝血因子起始血液容量范围等),以电邮(Email)的方式发放给全省总共18家采供血机构(血液中心1家、中心血站17家),由成分血制备负责人填报并在规定的时间(2016年7月16日—2016年8月16日)电邮返回。对返回的问卷做有效性判断后,采用Excel 2003对各项指标予以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调查问卷100%(18/18)有效。新鲜冰冻血浆时间控制有55. 56%(10/18)血站通过计算机实现,44. 44%(8/18)通过人工控制;制备2 U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起始血浆,11. 11%(2/18)血站设定血浆容量≥200 m L,88. 89%(16/18)血站把来自400 m L全血分离出来的血浆作为起始血浆,未对血浆容量界定;非联袋血液成分制备的无菌连接方式,其中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开放式无菌连接有77. 78%(14/18)血站,密闭式连接为22. 22%(4/18)血站;血站冰冻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开放式连接比例为5. 55%(1/18),94. 55%通过密闭式方式连接;小规格血液分装100%采用密闭式无菌连接;所有非联袋血液均为密闭性连接的血站占22. 22%(4/18)。结论在满足成分血质量要求的基础上,不同血站制备同样的成分血方法不同,有的方法差异影响血液质量,血液制备过程质量控制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梁成碧[8](2019)在《成分血的制备及其在妇产科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娩过程中可出现一些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的并发症,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宫破裂等,对母婴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些并发症病情凶险,发展快,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安全,需要输注各种成分血补充血容量及各种凝血因子进行抗休克抢救。(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9年14期)
刘易娟,杨雪,谭春泽,傅明玮,禹亚丽[9](2019)在《全血及成分血制备与发血融浆时血袋破损情况及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成分血制备与发血融浆时血袋破损情况及其原因。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8年5月解放军桂林血站采集的34 581袋全血的信息资料,使用Excel 2003和SPSS13.0软件分析比较成分血制备与发血融浆时发生的血袋破损情况及原因;采取热合改良法与热合机性能监测等细节管理予以改进。结果本组血袋破损率为0.14%(108/78 789),排在前3位的破袋原因:离心后热合口渗漏、离心后血袋底部渗漏与冰冻成分血融解后血袋渗漏,破损比例分别为36.11%(39/108)、18.52%(20/108)与32.41%(35/108);制备冰冻血浆产生的血袋破损占73.15%(79/108),其中离心时热合口裂占46.84%(37/79),融浆后折迭处裂占15.19%(12/79),融浆后血袋破裂占20.25%(16/79),冰冻血浆搬运过程破损占17.72%(14/79)。制备及融化冷沉淀产生的血袋破损占7.4%(8/108),其中融化产生的血袋破损占87.5%(7/8)。除了运输破损为人为突发情况外,2016年以后冰冻成分血融解后破袋率与离心后热合口渗漏明显改善(P<0.05)。结论成分血制备过程中,保障设备能力、规范作业、方法得当与妥善管理可有效降低成分血制备与发血融浆时血袋破损。(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一[10](2019)在《探究成分血合理使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成分血合理使用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各45例。对照组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进行输血,观察组通过输血科参与输血方案制定,对比分析2组患者输血3h后的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经过输血3h后,观察组的HCT、HB、PLT、APTT、PT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合理使用成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08期)
成分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成分血合理使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予以常规输血治疗,B组予以计划性输血治疗,对比两组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B组输血后3 h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较A组显着改善(P<0.05);A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再次出血率为80.00%和22.86%,B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再次出血率为97.14%和2.86%,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理使用成分血可以显着改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分血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春,王清,洪缨.四川省成分血制备现状[J].中国输血杂志.2019
[2].王德鸿.成分血合理使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019
[3].李春燕,冯晴,孔长虹,郑悦,徐烨彪.血站闭环式成分血采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9
[4].陈志强.昌都市首次批量制备成分血[N].西藏日报(汉).2019
[5].沈慧敏,蔡玉春,陈家旭,郑葵阳.输入染虫成分血对BALB/c小鼠感染田鼠巴贝虫的影响[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
[6].刘蕾,王媛,刘玉振.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抽检结果趋势及不合格原因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
[7].丛培芳,单晓丽,任少敏.山东省采供血机构成分血制备过程现状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9
[8].梁成碧.成分血的制备及其在妇产科的应用[J].饮食科学.2019
[9].刘易娟,杨雪,谭春泽,傅明玮,禹亚丽.全血及成分血制备与发血融浆时血袋破损情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9
[10].王一.探究成分血合理使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