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蜂毒溶血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蜂毒,磷酸,因子,血红素,机制,结构,关系。
蜂毒溶血肽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苏峰,李园园,李舒[1](2019)在《蜂毒溶血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脂肪沉积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蜂毒溶血肽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脂肪变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蜂毒溶血肽处理组和大剂量蜂毒溶血肽处理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NAFLD模型,再分别给予蜂毒溶血肽10μg·kg-1·d-1和100μg·kg-1·d-1或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连续12w。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结果大剂量蜂毒溶血肽处理组大鼠体质量和肝质量分别为(380.2±20.8) g和(10.4±1.3) g,显着低于模型组【分别为(435.2±22.1) g和(14.3±1.4) g,P<0.05】,血清AST和ALT水平分别为(88.0±10.4) U/L和(49.3±6.2) U/L,显着低于模型组【分别为(159.7±18.9) U/L和(77.7±6.8)U/L,P<0.05】,血糖、TC、TG和LDL-C水平分别为(8.7±1.8) mmol/L、(1.6±0.2) mmol/L、(0.8±0.1)mmol/L和(0.3±0.1) mmol/L,显着低于模型组【分别为(18.3±2.4)mmol/L、(2.8±0.3) mmol/L、(1.5±0.2) mmol/L和(0.5±0.1)mmol/L,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分别为(82.1±6.6) U/L、(6.3±0.8) nmol/mL和(8.7±0.9) mmol/L,与模型组的(30.4±5.3)U/L、(13.1±1.6) nmol/mL和(2.3±0.5) mmol/L比,差异显着(P<0.05),肝组织Nrf2和HO-1表达分别为(1.4±0.2)和(1.2±0.1),显着高于模型组【分别为(0.3±0.1)和(0.3±0.1),P<0.05】。结论蜂毒溶血肽可以调节NAFLD大鼠血糖和血脂代谢,减轻肝脂肪变程度,改善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rf2和HO-1表达,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有关。(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董江涛,陈文彬,杨小浪,吴珍红,缪晓青[2](2013)在《蜂毒溶血肽药理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蜂毒溶血肽亦称蜂毒肽(melittin),是蜜蜂毒液的主要成分。melittin具有高度的药理学和生物学活性。本文系统的归纳了melittin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以及其在抗菌、抗炎、抗辐射、抗肿瘤、抗HIV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并简要的阐述了melittin的研究应用与展望。为今后更全面深入的研究melittin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蜂业》期刊2013年Z3期)
侯春生,郭丽琼,王建荣,温家明,林俊芳[3](2012)在《蜂毒溶血肽及蜂毒主要功能成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蜂毒是一种具有高度药理学和生物活性的天然生物毒素。本文结合本研究团队近期的研究,从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与蜂毒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研究进展:(1)蜂毒的组成成份;(2)蜂毒作用的分子机制;(3)蜂毒主要功能物质的分子生物学;(4)蜂毒今后研究的方向及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生化药物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赵亚华,张微,李日清,钟杨生,郑慧平[4](2008)在《蜂毒溶血肽对鸡红细胞及膜的生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薄层层析、原子吸收、荧光显微图像等多种生化技术,系统研究了蜂毒肽作用于鸡红细胞及膜的生化机理。结果表明:蜂毒肽影响红细胞膜上及胞内两种酶的功能。它抑制膜Na+-K+-ATPase活性,导致胞内外离子转运异常,K+浓度失衡;它也抑制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其正电区域干扰胞内带负电小分子的作用,影响红细胞正常代谢。蜂毒肽干扰膜中阴离子通道的转运功能,使细胞渗透压改变,引起膨胀而溶血。蜂毒肽对有核红细胞核内DNA没有作用,与其他抗微生物多肽作用的靶向不同。据此认为,抗菌蛋白类抗生素对细菌作用的生化机理与传统抗生素不同,这是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牛冬,阮晖,潘冰青,王金玲,吴德[5](2008)在《用蜂毒溶血肽和表皮生长因子构建膜毒性免疫毒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由于在许多种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而成为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理想靶位;正电性抗菌肽有独特的膜毒性细胞毒机制。研究以小鼠(Mus musculus)表皮生长因子(mous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MEGF)为导向部分,以蜂毒溶血肽(melittin,Mel)为毒性部分,构建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膜毒性免疫毒素MEGFMEL嵌合蛋白。该嵌合蛋白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为表达宿主,以pET30a为表达载体,采用低温诱导表达和无破胞程序的冻融法进行纯化,最终浓度为63.45μg/mL、纯度为68%。体外活性检测表明,MEGFMEL嵌合蛋白对表面过度表达EGFR的肝癌A431细胞表现出显着杀伤力,其LD50为52.6μg/mL。结果显示以正电性抗菌肽为毒性部分构建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新型膜毒性免疫毒素(im-munotoxin,IT)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赵亚华,刘霭珊,李日清,高向阳,张微[6](2007)在《蜂毒溶血肽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系统归纳了蜂毒溶血肽的生物学功能,分子结构与性质,溶解血细胞的机理,以及溶血和抑菌活性与结构的关系,并结合本实验室研究着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蜂毒溶血肽作用机理的研究。提出今后研究应该向定量化方向发展,应用计算技术深入阐明蜂毒肽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今后指导分子设计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07年07期)
赵亚华,赵长臣,郑慧平,廖富萍,徐来祥[7](2007)在《蜂毒溶血肽类似物定量构效关系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HyperChem7.0结构分析软件,对蜂毒溶血肽类似物的分子体积等结构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分别利用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计算法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两个相关性好的QSAR(quantitative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模型.结果显示,蜂毒肽溶血活性与生成热、键合能、表面积、分子体积、极化能、醇水分配系数、水合能相关.为降低溶血作用,指出在设计蜂毒肽结构时应尽量避免螺旋状结构,少用疏水性氨基酸.(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07年01期)
王炜煜,曹利民[8](2006)在《蜂毒溶血肽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蜂毒溶血肽(MLT)是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毒的主要成分之一,由26个氨基酸组成,以往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近20年来,先后发现对多种实验性肿瘤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现综述近年来在研究蜂毒溶血肽治疗肿瘤、提高基因转染效率等诸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国际肿瘤学杂志》期刊2006年10期)
李大力,王关林,方宏筠[9](2003)在《蜂毒溶血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了解蜂毒溶血肽的结构、功能和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方法 综述蜂毒溶血肽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在医疗、农业及生物膜研究中的应用 ,分离纯化中所存在的问题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结果 蜂毒溶血肽是蜜蜂毒腺产生的一种强碱性有毒多肽 ,其分子立体结构呈短棒状 ,具抗炎、抗辐射作用 ,可在生物膜中形成离子通道 ,从蜂毒中分离的蜂毒溶血肽常被磷脂酶A2 污染 ,蜂毒溶血肽cDNA已被克隆得到。结论 基因工程技术是大规模生产应用蜂毒溶血肽的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03年02期)
李大力,王丹,王关林,方宏筠,汪信[10](2002)在《蜂毒溶血肽(Melittin)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隆得到正确序列的蜂毒溶血肽 c DNA,对蜂毒中的蜂毒溶血肽进行了研究。实验从蜜蜂毒腺中提取总 RNA,通过 RT- PCR方法扩增得到了蜂毒溶血肽的 c DNA,扩增产物克隆到p T7Blu- T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 JM1 0 9,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蜂毒溶血肽 c DNA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正确(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3期)
蜂毒溶血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蜂毒溶血肽亦称蜂毒肽(melittin),是蜜蜂毒液的主要成分。melittin具有高度的药理学和生物学活性。本文系统的归纳了melittin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以及其在抗菌、抗炎、抗辐射、抗肿瘤、抗HIV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并简要的阐述了melittin的研究应用与展望。为今后更全面深入的研究melittin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蜂毒溶血肽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苏峰,李园园,李舒.蜂毒溶血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脂肪沉积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
[2].董江涛,陈文彬,杨小浪,吴珍红,缪晓青.蜂毒溶血肽药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蜂业.2013
[3].侯春生,郭丽琼,王建荣,温家明,林俊芳.蜂毒溶血肽及蜂毒主要功能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
[4].赵亚华,张微,李日清,钟杨生,郑慧平.蜂毒溶血肽对鸡红细胞及膜的生化作用[J].昆虫学报.2008
[5].牛冬,阮晖,潘冰青,王金玲,吴德.用蜂毒溶血肽和表皮生长因子构建膜毒性免疫毒素[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8
[6].赵亚华,刘霭珊,李日清,高向阳,张微.蜂毒溶血肽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07
[7].赵亚华,赵长臣,郑慧平,廖富萍,徐来祥.蜂毒溶血肽类似物定量构效关系计算分析[J].生命科学研究.2007
[8].王炜煜,曹利民.蜂毒溶血肽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研究[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
[9].李大力,王关林,方宏筠.蜂毒溶血肽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3
[10].李大力,王丹,王关林,方宏筠,汪信.蜂毒溶血肽(Melittin)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