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引探”教学与创新教育

浅析“引探”教学与创新教育

广东省珠海市红旗镇三板小学519000

我们身处在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创新能力是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力以及综合国力的体现。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国家就难以独立自主地站在世界各国的森林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学会自主探究,学会主动创新,教师则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特点,创造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而“引探教学法”所注重的是既要以教材为依据,又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条件,这样形成引探的有机结合,达到教学双方的最佳配合。所以,“引探教学法”具有创新性,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通过多年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用“引探法”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实现了教与学的共同创新。

一、在教师的“引导”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必须先要着重于引发学生善于创新的兴致和动力。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加以引导,便为学生的创新培养打下基础。

1.在引探准备中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创造欲望

好奇、好问是小学生的天性,是普通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探究心理。教师在引探准备中要善于引入问题情景,把“引”体现在短时间内并巧妙运用不同方法,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为学生带来内部认知活动的强大动力,使学生“疑”中生趣,以达到引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激情与欲望。

例如:教学异分母加减运算时,出示如下题目:

计算:①+②+③-

④-⑤+⑥-

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轻易地解答上述①②③④等四道题目,而对于难度较大的⑤和⑥小题,学生可能感到有些棘手,这样,就会产生解决难题的激情。由于题目⑤和⑥看上去与题目①②③④十分相似,学生并不会感到陌生,因此,在面对这两道较难的题目时,学生的内心就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想要征服它们的愿望;但是这些问题本质上是新的知识,学生在尝试解答难题时会遇到各种的阻滞和不顺。这样,在学生的心理上就可能产生希望能够解决问题的渴望,陷入沉思,进而让他们对获得新知识产生了迫切的认知欲望。

2.精心设计思考题,开拓学生思维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新事物的探求,是一种自发的创造过程。而引探教学法正是以自学思考题为主线,达到探求新知为显著特征的,所以在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还要坚持精心设计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相关课程时,教师给予学生一张没有画高的平行四边形纸张,然后提出思考题:

(1)画出一条线,这是一条怎样的线?

(2)沿着这条线剪开。

(3)剪开后拼成长方形。这是一条怎样的线?

学生要思考从哪里画,又要考虑怎样画。这样设计思考题就给学生以足够的思维空间,学生的思维开阔,于是学生画出的高就有各种不同的情况。

二、在学生的“引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知识的获得中,小学生不应当只是简单被动地接受前人的思想,而是须通过寻求,经历一个知识重探和获取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一种独立的智力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提出思维价值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是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创设或营造各种能够引起观察,探究知识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并且应该善于提出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既感到熟悉又需要思考的问题,对闪现这种求知与创造“火花”,教师应加倍呵护。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出了这样一道巩固练习题:“一正方体蛋糕,表面积是104平方分米,若把它切成体积相等的八个小正方体蛋糕,每个小蛋糕的表面积是多少?”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些正方体的直观图,然后再进行思考和独立解答。在探索中,有部分学生因先求大蛋糕每个面的面积而被卡壳,另外有部分同学很快用“104&pide;4”得出了小蛋糕的表面积,应当说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独特优秀的。这时又有一位女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把大蛋糕从横、纵以及拦腰等三个方向切三次,就得到八个体积相等的小蛋糕,而在每切一次的过程中,会增加两个面,切三次则增加六个面。就是说8个小蛋糕的表面积的和恰好等于2个大蛋糕的表面积,所以得出算式是104×2&pide;8=26(平方分米)。这两种方法表明,学生的思维确实不一般,他们的做法都具有创造性。利用这个机会,提醒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尝试利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在学生讲出解题思路时,老师要给予反馈和鼓励,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寻求有利于更好更快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有效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引”和“探”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有主线(自学思考题为主线),“引”才巧妙;生有激情,“探”才成功。实践证明,只有教师的巧引,才能促使学生的主动探求。当“引”、“探”有机结合,就能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创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生“圆柱的认识”时,这样设计“请你设法把圆柱的包装纸展开,使它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一种平面图形,你能发现它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吗?”教师这适度的“引”,诱发了学生“探”的创造潜能,于是学生动手操作,出现了一刀剪,两刀剪,直着剪,斜着剪的不同展开方法,得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不同图形;然后教师又引导“围”、“拼”,学生很快找圆柱侧面积与几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换思考的结果,各自展示思维过程等参与形式,经过比较后选择出转化成长方形的最优方法,此时的课堂大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同学们的思维活了,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增强了。

综上所述,“引”和“探”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的创造活动,创新的思维始终贯穿教学的全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探求得到最佳配合,并赋予教学创造生命,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学校的创新教育才能蓬勃发展。

标签:;  ;  ;  

浅析“引探”教学与创新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