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意识论文-李接辉

全球化意识论文-李接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球化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意识,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治理

全球化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李接辉[1](2019)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与全球化意识的培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全球治理”思想及其时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视着作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与时俱进及党员全球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方法。因此,本文以现阶段《德意志意识形态》蕴含的"全球治理"思想为入手点,阐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蕴含的"全球治理"思想的时代价值。并以培育基层党员全球化意识为目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全球治理"思想时代价值教育路径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2期)

王学典[2](2018)在《中国具备清晰的“史学全球化”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史学在学习、借鉴、对话西方史学的过程中逐渐转化话语体系,与世界史学潮流交汇融合。应以新范式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史的全面复兴40年间,中国史学的跨学科研究主要体现在社会史的全面复兴上。我们应该以新范式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史(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8-08-06)

莫凡[3](2018)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与全球化意识的培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全球治理”思想及其时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治理"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有一定文本渊源,尤其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着丰富的"全球治理"思想,一是全球性冲突根源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二是全球治理并非"观念的统治",叁是世界市场的力量推动着全球性生产的形成,四是共产主义是全球性的事业。这些思想具有显着的时代价值,它启示人们可以将"全球治理"立足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关系,将世界市场的治理作为"全球治理"的经济支撑,并将人类的全球"善治"目标定位于"共产主义理想"。(本文来源于《党政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陈耿义[4](201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全球化意识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历史教学中全球化意识培养应该采用联系引申法和课外配合法,让高中学生形成经济全球化和人文全球化的思想。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全球化意识培养的背景,提出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全球化意识培养途径,总结了相关的历史教学方法。(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旬)》期刊2013年02期)

朱秋蓉[5](2013)在《全球化意识关系到学校的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的学校都想方设法将学生发展成全球公民,我们能否将更多的全球化事件纳入课程里?国际文凭组织正在帮助英国平顿小学(Impington College)的教职工和学生用全球性的眼光看待学习,并付诸实践。相比世界大多数的学校,平顿乡村小学的六年级更易于为人接受。它是剑桥大学外面颇受欢迎的综合型学校,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本文来源于《广东教育(综合版)》期刊2013年01期)

文波[6](2011)在《论当代大学生全球化意识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碰撞和激荡使90后的大学生容易陷入身份认同危机。顺应全球化语境,培养大学生的全球化意识实质上是构建一种基于尊重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多元文化认同与适应。承认不同文化的普同特性是培养大学生全球化意识的基础;建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广泛的文化认同为基础的文化安全是保障,最终目的是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刘国胜[7](2010)在《对“全球化”意识的一种历史观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全球化研究中充斥着一种"全球化"意识,这是一种虚假的"历史意识",它的实质就是为资本主义辩护。对"全球化"意识的批判,必须实现历史观的彻底革命,树立一种新的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就是对全球化的一种理论回应,也是对"全球化"意识的一种历史观批判。(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期刊2010年00期)

于沛,李若宝,田婧婷,奚昊捷[8](2010)在《全球化意识形态和全球史——访于沛研究员》一文中研究指出■:于老师,您好!您是我国史学领域中的着名学者,长期从事史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大家对您的学术成就有一些了解,但年轻一代的学人对于您为什么能够在学术领域里取得重要成就非常感兴趣。(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0年02期)

封振国,马英民[9](2008)在《困境与焦虑——谈70年代后全球化意识状态下的当代艺术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个世纪70年代后当代艺术创作多元化的特征越是明显,其是在全球化意识状态下的风格表现,在作品背后隐含着经济社会带来的社会危机,表现为物质欲望的张扬、消费文化兴起、社会享乐主义的无节制等。精神意志的迷失带给社会人内心的焦虑,引发了诸多的社会困境。在国内文革后的艺术创作应和社会改革并在实验中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家是在对外来文化借鉴和对本土文化传承并革新,以次来确立自己的艺术语言定位,面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多元化状态,笔者主张:"知止不殆","和而不同"确定民族文化信仰的学术主张。(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黄红春[10](2008)在《论陈衡哲小说中的全球化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陈衡哲的小说创作虽然发生在20世纪初,但她的小说与当时国内的主流小说并不一致,既没有"五四"文学反帝反封建主题与"弑父"情结,也没有当时留学生文学抗拒西方文化的姿态与哀怨感伤的情结。她的小说有的是宽容、理性与认同的全球化意识,即:淡化民族与国家背景,面向全人类的人道主义关怀;并举中西文化,凸显留学生文学开阔的认同视野;疏离时代主流,独向女性与家庭的理性思考;巧用童话寓言体裁,追求纯净、和谐的人际关系。(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全球化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史学在学习、借鉴、对话西方史学的过程中逐渐转化话语体系,与世界史学潮流交汇融合。应以新范式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史的全面复兴40年间,中国史学的跨学科研究主要体现在社会史的全面复兴上。我们应该以新范式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球化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李接辉.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与全球化意识的培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全球治理”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农家参谋.2019

[2].王学典.中国具备清晰的“史学全球化”意识[N].北京日报.2018

[3].莫凡.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与全球化意识的培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全球治理”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党政研究.2018

[4].陈耿义.高中历史教学中全球化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3

[5].朱秋蓉.全球化意识关系到学校的命运[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3

[6].文波.论当代大学生全球化意识的培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

[7].刘国胜.对“全球化”意识的一种历史观批判[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0

[8].于沛,李若宝,田婧婷,奚昊捷.全球化意识形态和全球史——访于沛研究员[J].历史教学问题.2010

[9].封振国,马英民.困境与焦虑——谈70年代后全球化意识状态下的当代艺术创作[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0].黄红春.论陈衡哲小说中的全球化意识[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

标签:;  ;  ;  ;  

全球化意识论文-李接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