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证明诱导多能干细胞(hi PSCs)来源的小胞外囊泡(s EVs)(hi PSCs-s EVs)在各类疾病中发挥治疗作用,然而目前对于s EVs来源供体细胞的收集培养上清时所用培养液条件及细胞状态并没有明确的报道,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在提取hi PSCs-s EVs时,hi PSCs的培养条件及其能否维持细胞的正常状态,以确保在减少外来物质对s EVs干扰的同时提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s EVs。1、根据hi PSCs的生长及分化状态确定收集培养上清时所需条件培养基的组成;2、进一步确定可收集培养上清的天数;3、改良s EVs的提取方法提取hi PSCs来源的s EVs;4、通过检测形态、大小等验证提取的s EVs的物理学特性;5、验证s EVs表面标志蛋白的表达;6、利用Hep G2细胞证明提取的s EVs的生物学活性。研究方法:1、利用连续16h超速离心法制备去除细胞外囊泡的血清替代物(KSR)(ED-KSR);2、配制含有不同浓度(0%、0.25%、0.5%、2%、5%和20%)ED-KSR的条件培养基(CM);3、hi PSCs生长至一定密度后更换不同浓度CM,24h后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CM中细胞的生存率,BCA和SDS-PAGE分别测定不同浓度CM中提取出的s EVs蛋白浓度以及条带分布,并确定最适宜的ED-KSR浓度;4、在0.5%CM中连续收集培养上清5d,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分别收集1d,3d,5d时hi PSCs的存活率,碱性磷酸酶染色(ALP)、干性标志物OCT4、SEEA4和SOX2的免疫荧光染色、干性标志物NANOG、OCT4和SOX2的q RT-PCR分析检测hi PSCs的多能性,确定收集培养上清的时间;5、采用改良的超速离心法(M-UC)和Exo-Quick试剂盒(EQ)提取s EVs,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TA)、蛋白印迹(WB)验证所提取的s EVs的大小、形态以及蛋白表达;6、PKH67标记s EVs,鉴定是否能被受体细胞Hep G2摄取;7、不同浓度的s EVs加入到Hep G2中,观察其对受体细胞的作用。研究结果:更换0%、0.25%、0.5%、2%、5%和20%六种浓度ED-KSR配制的CM 24h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两株hi PSCs的形态,发现与干细胞培养基中培养的hi PSCs相比,0.5%、2%、5%和20%CM中的细胞形态没有显著变化,均呈特征性的未分化状态,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的数据分析显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0%和0.25%CM中hi PSCs的形态已经发生轻微改变,并开始出现分化现象,细胞存活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CA结果显示0.5%、2%、5%和20%CM中收集的来源于两株hi PSCs的s EVs的蛋白浓度分别为4.36±0.53、7.5±2.0、10.2±1.2、14.99±1.12;4.36±0.54、7.14±0.68、10.67±1.84、13.63±0.06,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SDS-PAGE结果也显示KSR中的蛋白对0.5%CM中提取的s EVs干扰最小,上述结果均表明0.5%ED-KSR为适宜的CM浓度;随后在0.5%CM中连续收集培养上清5天后,发现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变化,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i PSCs的存活率有浮动,但数据分析显示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染色、OCT4、SEEA4和SOX2的免疫荧光、NANOG、OCT4和SOX2的q RT-PCR分析结果均显示hi PSCs在收集5天后仍表达hi PSCs多能性标志,呈未分化状态;采用M-UC和EQ两种方法提取s EVs,TEM结果显示提取的s EVs均为50-200nm,椭圆形或圆形的双层膜性小囊泡,NTA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提取的s EVs大小分别为186.6±2.6 nm、167.5±2.0 nm,;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两株hi PSCs细胞来源的s EVs表达标记蛋白CD63,TSG101和HSP70,不表达钙网蛋白Calreticulin;另外,PKH67染色实验表明,s EVs可被受体细胞Hep G2内吞,并以颗粒形式聚集在细胞质中,且达到一定浓度的s EVs可以促进细胞增殖。研究结论:在维持hi PSCs多能性及存活率的条件下,0.5%ED-KSR为收集hi PSCs培养上清时所用条件培养基的适宜浓度,并且可连续收集5天;M-UC和EQ两种方法均可提取具有促进受体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的s EVs,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基础。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高敦芹
导师: 高英堂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多能性,收集,小细胞外囊泡,培养条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生物学,基础医学
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分类号: R329.2
DOI: 10.27366/d.cnki.gtyku.2019.000621
总页数: 86
文件大小: 3731K
下载量: 37
相关论文文献
- [1].药物研发方面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应用分析[J]. 当代化工研究 2019(01)
- [2].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 2019(10)
- [3].生殖衰老的生育困境(下)[J]. 人人健康 2017(09)
- [4].全球首例血液与大脑屏障建模成功[J]. 大众科学 2017(05)
- [5].化学小分子诱导多能干细胞过程染色质可及性动态变化规律[J]. 科学新闻 2019(02)
- [6].抑瘤素M促进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心肌分化[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7(10)
- [7].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康医学 2015(14)
- [8].抑制p53-p21通路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生成[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01)
- [9].研究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可用作癌症疫苗[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8(01)
- [10].用诱导多能干细胞能再生完整皮肤[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02)
- [11].为了中国科技人的光荣与梦想[J]. 国际人才交流 2019(12)
- [12].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滋养层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的作用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7(10)
- [13].人卵泡壁层颗粒细胞源性非整合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制备[J]. 生殖医学杂志 2017(04)
- [14].趣闻[J]. 知识就是力量 2018(05)
- [15].诱导多能干细胞机理与技术研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J]. 广东科技 2010(15)
- [16].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在诱导多能干细胞成釉分化中的作用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19(05)
- [17].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18(11)
- [18].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在药物肝损伤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6(11)
- [19].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 遗传 2020(11)
- [20].诱导多能干细胞在医学方面的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13)
- [21].基因编辑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联合应用[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10)
- [22].抗坏血酸与基因表达研究新进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40)
- [23].诱导多能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率及安全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09)
- [24].首次诱导多能干细胞产生杀死肿瘤细胞的成熟T细胞[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9(02)
- [25].一种细胞“返老还童”机制被发现[J]. 老同志之友 2013(17)
- [26].诱导多能干细胞首次获批进行人体实验[J]. 中国农村科技 2014(10)
- [27].为细胞重新“编程”——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J]. 生命世界 2012(12)
- [28].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10(06)
- [29].整合分析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神经元分化中的转录组变化[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6(12)
- [30].从山中伸弥的专利描述看诱导多能干细胞[J].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