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直线的轨下垫板论文和设计-陆声付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直线的轨下垫板,包括呈长方形的板体,板体下表面的左右两边沿处均设有底边,板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设有吸能主体,各吸能主体均包括有若干方阵排列的吸能凸起,各吸能凸起均呈正八棱台结构,并具有一上底面、一下底面及八个侧面,位于非板体边缘位置的任一吸能凸起的外周均沿其周向等距分布有四个吸能凸起,板体表面未设有吸能凸起的地方均各自形成吸能间隙,各吸能间隙均呈正方形结构,板体上表面的前后两边沿处均具有垂直于其上表面并朝上凸出的限位板,该限位板与与其相邻的各吸能凸起及各吸能间隙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和减振降噪性能,能保证于直线行驶的列车的稳定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直线的轨下垫板,包括呈长方形的板体(1),所述的板体(1)下表面的左右两边沿处均具有垂直于其下表面并朝下凸出的底边(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设有用于吸收振动能量的吸能主体,各所述的吸能主体均包括有若干方阵排列的吸能凸起(3),各所述的吸能凸起(3)均凸出于板体(1)表面;各所述的吸能凸起(3)均呈正八棱台结构,并具有一上底面、一下底面及八个侧面,各所述的吸能凸起(3)的下底面贴合于板体(1)表面,位于非板体(1)边缘位置的任一吸能凸起(3)的外周均沿其周向等距分布有四个所述的吸能凸起(3),所述的板体(1)表面未设有吸能凸起(3)的地方均各自形成吸能间隙(4),各所述的吸能间隙(4)均呈正方形结构,其四个边分别与相邻的四个吸能凸起(3)一一相连;所述的板体(1)上表面的前后两边沿处均具有垂直于其上表面并朝上凸出的限位板(5),该限位板(5)与其相邻的各吸能凸起(3)及各吸能间隙(4)一体成型。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直线的轨下垫板,包括呈长方形的板体(1),所述的板体(1)下表面的左右两边沿处均具有垂直于其下表面并朝下凸出的底边(2),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板体(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设有用于吸收振动能量的吸能主体,各所述的吸能主体均包括有若干方阵排列的吸能凸起(3),各所述的吸能凸起(3)均凸出于板体(1)表面;

各所述的吸能凸起(3)均呈正八棱台结构,并具有一上底面、一下底面及八个侧面,各所述的吸能凸起(3)的下底面贴合于板体(1)表面,位于非板体(1)边缘位置的任一吸能凸起(3)的外周均沿其周向等距分布有四个所述的吸能凸起(3),所述的板体(1)表面未设有吸能凸起(3)的地方均各自形成吸能间隙(4),各所述的吸能间隙(4)均呈正方形结构,其四个边分别与相邻的四个吸能凸起(3)一一相连;

所述的板体(1)上表面的前后两边沿处均具有垂直于其上表面并朝上凸出的限位板(5),该限位板(5)与其相邻的各吸能凸起(3)及各吸能间隙(4)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线的轨下垫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的限位板(5)的高度均低于各吸能凸起(3)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线的轨下垫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板体(1)上表面的各吸能凸起(3)与位于板体(1)下表面的各吸能凸起(3)的位置均相错。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直线的轨下垫板。

背景技术

列车是人类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其高速度低事故率的特点也为广大乘客所青睐。铁轨是列车运行所必不可少的基础建设,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列车的速度和安全。为使列车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保证乘客在乘坐列车时的舒适感,一般在铁轨的下面会设置有轨下垫板来实现减震效果。

对于直线专用的轨下垫板,其与弯道不同,列车在直线铁轨上行驶速度会相对较快,以缩短行驶时间来满足远距离的行驶。故列车在直线铁轨上高速的行驶,往往会使铁轨产生振动导致列车的晃动,导致稳定性较差。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优化轨下垫板的几何特征,降低刚度提高回弹性能不仅有助于提高减振降噪效率,还可以延长轨下垫板的使用寿命,降低轨道系统全寿命期内局部大修次数,压缩维修成本,减少安全隐患,提高经济效益。故市场需要一种新颖且优良的用于直线的轨下垫板设计,来提高轨下垫板的耐久性能和减振降噪性能,同时来保证列车于直线铁轨上高速行驶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直线的轨下垫板,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和减振降噪性能,能保证于直线行驶的列车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直线的轨下垫板,包括呈长方形的板体,所述的板体下表面的左右两边沿处均具有垂直于其下表面并朝下凸出的底边,所述的板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设有用于吸收振动能量的吸能主体,各所述的吸能主体均包括有若干方阵排列的吸能凸起,各所述的吸能凸起均凸出于板体表面;各所述的吸能凸起均呈正八棱台结构,并具有一上底面、一下底面及八个侧面,各所述的吸能凸起的下底面贴合于板体表面,位于非板体边缘位置的任一吸能凸起的外周均沿其周向等距分布有四个所述的吸能凸起,所述的板体表面未设有吸能凸起的地方均各自形成吸能间隙,各所述的吸能间隙均呈正方形结构,其四个边分别与相邻的四个吸能凸起一一相连;所述的板体上表面的前后两边沿处均具有垂直于其上表面并朝上凸出的限位板,该限位板与其相邻的各吸能凸起及各吸能间隙一体成型。

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的限位板的高度均低于各吸能凸起的高度。

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的板体上表面的各吸能凸起与位于板体下表面的各吸能凸起的位置均相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当列车经过轨下垫板上方时,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被吸能主体吸附,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降低了列车行驶产生的噪声,同时在减振的作用下,使列车运行较为稳定。

2、对于直线专用的轨下垫板,其与弯道不同,列车在直线铁轨上行驶速度会相对较快,以缩短行驶时间来满足远距离的行驶。故列车在直线铁轨上高速的行驶,往往会使铁轨产生振动导致列车的晃动,导致稳定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在轨下垫板的两侧设有限位板,通过限位板来提高轨下垫板与铁轨底部的两个侧边的限位配合,进而保证轨下垫板长时间使用后限位板仍然能够在与铁轨底部的两侧边相抵,并对轨下垫板起到加固作用,避免在直线铁轨上高速行驶的列车所带来的振动使得轨下垫板发生振动,从而保证了列车行驶的稳定性。

3、吸能主体包括有若干吸能凸起,使列车的压力能均匀分布在各个吸能凸起上,避免吸能主体出现局部受力过大、易疲劳损坏的情况。同时,板体表面未设有吸能凸起的地方均各自形成吸能间隙,通过各个吸能间隙,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吸能间隙的设置,使得各个吸能凸起逐次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当收到列车的压力时,能达到整体受力的效果,使相邻的吸能凸起不易疲劳,甚至断裂,进而让整个吸能主体具有较好的耐疲劳性能。

4、各吸能凸起的形状均呈正八棱台结构,其上底面与下底面均为正八边形,具有结构稳定的优点,并保证了在列车压力下的受力面积,避免吸能凸起受力面积过小随时处于形变疲劳状态。同时,棱台结构的设置,使得吸能凸起上底面的面积会小于下底面的面积,这就使得在列车的压力作用下,越向下压缩吸能凸起需要的压力就越大,对行驶经过的列车起到一个较好的缓冲效果,保证了列车行驶的平稳性。

5、位于板体上表面的各吸能凸起与位于板体下表面的各吸能凸起的位置均相错,这就保证了板体上表面的吸能间隙不会对应下表面的吸能间隙,使得板体的厚底不会太薄,使得本轨下垫板的强度较强,其耐疲劳性能较好、结构较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中:1、板体;2、底边;3、吸能凸起;4、吸能间隙;5、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直线的轨下垫板,适用于铁轨的直线部分,其与弯道不同。列车在直线铁轨上行驶速度会相对较快,以缩短行驶时间来满足远距离的行驶。故列车在直线铁轨上高速的行驶,往往会使铁轨产生振动导致列车的晃动,导致稳定性较差。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设计来解决该问题。

包括呈长方形的板体1,板体1下表面的左右两边沿处均具有垂直于其下表面并朝下凸出的底边2。

板体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设有用于吸收振动能量的吸能主体,各吸能主体均包括有若干方阵排列的吸能凸起3,各吸能凸起3的高度均高于板体1表面,呈凸出状态。

各吸能凸起3均呈正八棱台结构,并具有一上底面、一下底面及八个侧面,各吸能凸起3的下底面贴合于板体1表面,位于非板体1边缘位置的任一吸能凸起3的外周均沿其周向等距分布有四个吸能凸起3,具体表现为位于非板体1边缘位置的任一吸能凸起3的周围以该吸能凸起3的中心作为对称点中心对称分布有四个吸能凸起3。

板体1表面未设有吸能凸起3的地方均各自形成吸能间隙4,各吸能间隙4均呈正方形结构,其四个边分别与相邻的四个吸能凸起3一一相连。

所述的板体1上表面的前后两边沿处均具有垂直于其上表面并朝上凸出的限位板5,该限位板5与其相邻的各吸能凸起3及各吸能间隙4一体成型,且各限位板5的高度均低于各吸能凸起3的高度。通过两个限位板5来提高轨下垫板与铁轨底部的两个侧边的限位配合,进而保证轨下垫板长时间使用后限位板5仍然能够在与铁轨底部的两侧边相抵,并对轨下垫板起到加固作用,避免在直线铁轨上高速行驶的列车所带来的振动使得轨下垫板发生振动,从而保证了列车行驶的稳定性。

另外,位于板体1上表面的各吸能凸起3与位于板体1下表面的各吸能凸起3的位置均相错。由此,位于板体1下表面的任一吸能凸起3均于垂直方向上对应板体1上表面的吸能间隙4,得板体1的厚底不会太薄,使得本轨下垫板的强度较强,其耐疲劳性能较好、结构较为稳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一种用于直线的轨下垫板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483.6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584737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E01B 9/68

专利分类号:E01B9/68;E01B19/00

范畴分类:36A;36E;

申请人:浙江中元铁路配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中元铁路配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7600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坎门街道黄门

发明人:陆声付;刘敏杰

第一发明人:陆声付

当前权利人:浙江中元铁路配件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加利

代理机构:33258

代理机构编号: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用于直线的轨下垫板论文和设计-陆声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