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在粤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广州西关在粤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广州西关在粤剧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论文文献综述)

罗雨林[1](2021)在《从出土文物中浅读中国古代音乐产生和发展的印记》文中研究指明古代音乐是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的珍贵宝藏。那粗糙质朴的史前石磬,那彩绘纹饰的陶埙,那巧夺天工的青铜编钟,那漆色黑亮的七弦古琴,那丰富的乐谱、曲词、音律……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聪明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音乐的优良传统,是发展社会主义音乐艺术的宝贵资料。我作为数十年在博物馆从事文物专业的研究者,对此课题,不从单一学科,拟从出土文物的多学科解读角度,结合文献资料,相互对照分析的求证求真的历史求真方法,浅谈我国古代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印记概貌。

黄浩[2](2021)在《黄飞鸿电影的人物传说建构与岭南空间想象》文中认为

余勇[3](2020)在《从广州城市文化发展看粤剧的保护传承》文中研究表明广州拥有2200多年建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既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成为与西方现代文明最早交流的南大门,也是敢为天下先,迅猛在珠江口掀起改革开放浪潮的弄潮儿。由于经世致用、变革图新、开放兼容的社会氛围浓厚,以广州为中心孕育、诞生、成长、壮大和成熟的粤剧,根植于岭南地区特定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具备强烈的岭南社会特性,并贯穿广州自明清以来整个文化发展脉络。

麦嘉雯[4](2020)在《广府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装饰纹样是广府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工匠智慧和审美意识的共同作用和融通关系。前人研究有的侧重于建筑学的角度,阐释装饰图像的象征表达作用,增强建筑意义的表达;有的侧重于工艺美术的角度,介绍工艺和图案,缺乏建筑学空间与构造的视角。作为微观的图像,纹样在传统建筑研究居于边缘地位。相比基于古典建筑线脚和叶饰的西方纹样对欧洲建筑装饰的影响,它们对于广府传统建筑装饰同样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广府传统建筑装饰纹样展开。研究地域范畴以广府文化核心区珠江三角洲为主;时间范畴为明清时期,部分案例涉及民国时期。由于不少传统建筑存在重修、翻新的情况,前期的装饰构件大多被更替,所以不少装饰纹样的年代以清代为主。尽管纹样与装饰的讨论边界存在模糊性,但是可以将边界适当外延至装饰形式、图案及艺术类的绘画等,从而把握纹样在整个建筑装饰体系的位置与作用。广府建筑装饰部位可分为台基、屋面、构架、墙体、木装修和壁画,从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构件或部件作为讨论对象,研究装饰纹样在其中的分布与应用。其中,台基部分以石雕为主,包括塾台、柱础、滚墩石和门臼。以塾台为例,红砂岩或粗面岩材质的塾台多为明至清初时期,其装饰面常刻有瓣状开光和竹节立柱。这类瓣状开光还出现在明至清初的门枕石、栏板等处,据此推断它是一种流行于明至清初的装饰纹样。屋面部分以颜色鲜艳、造型生动的装饰表现为主,选取灰塑屋脊、陶塑屋脊、搏风带和山墙顶部进行讨论。以博古脊为例,探讨脊耳纹样及其与“博古脊”名称的关系。构架部分以木构和石构为主,包括广府常见的五类梁架、檐枋搁架、梁底雕花和挑头。早期石构作为木构替代品出现,在造型上对木构进行模仿,后面逐步转向自身特色表达。檐枋搁架经历了由木梁木驼墩斗拱到石梁石驼墩斗拱,再到石梁石金花驼墩、石梁石金花狮子的变化过程。墙体部分包含砖雕、灰塑、陶塑、石雕等装饰构件,并从中选取墀头、窗花、门楣窗楣、门框对联、青云巷门匾、门官和天官赐福进行探讨。由于砖雕构件颜色单一,因此工匠通过组织丰富的画面层次和精细雕刻来达到良好的装饰效果。在木装修部分,选取封檐板、门栊、脚门顶饰、隔扇、蚝壳窗、满洲窗和挂落进行探讨,总体展现着生活化、世俗化的装饰氛围,给人以通透、精细的心理感知。壁画部分探讨画心、隔水、挡水板壁画、民居壁画和灯影花。由于民居壁画少人问津,因此对它的常见题材和墀头搭配进行讨论。以上的研究工作基本建立起纹样在广府建筑装饰的构架体系。再结合广府常见纹样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装饰地位与作用,将其分为主题纹样和辅助纹样。主题纹样包括茛苕纹、忍冬纹、卷草纹、如意纹、龙纹、夔龙纹、博古纹、西番莲纹、十字花纹等。其中以夔龙纹和卷草纹的应用最为广泛。辅助纹样则有莲瓣纹、联珠纹、锯齿纹、凸字纹、方齿纹、瓣状开光等。另外,常见有两种母题重复间隔排布形成的边框纹样,推断它与古希腊时期、古埃及时期同类构图形式的纹样相关联。由于图案是广府装饰母题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纹样相辅相成,因此也对图案的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其中,四艺雅集、佛八宝、暗八仙这三类图案在建筑装饰上的混合使用,反映了广府地区多教信仰的文化。通过归纳广府建筑常见的纹样与图案类型,构建初步的装饰母题库。最后,对装饰纹样进行专题讨论,并且归纳其文化特征和潜在能力。从中探讨砖砌花叶纹叠涩的构造原型与纹样类型、广府传统建筑与清代广式家具纹样对比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尝试发掘广府装饰纹样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阐明纹样跨越平面和立体、跨越材料、跨越装饰和构件,甚至跨越品类的通用性,体现其潜在能力。通过上述的研究工作,实现对建筑史料学的知识补充,有利于深化对广府传统建筑的理解与品味,并为建筑鉴定、修缮提供一定依据。

冯希[5](2020)在《吕文成年谱长编》文中研究指明吕文成,广东中山人。着名粤乐作曲家、演奏家,有“粤乐宗师”、“省港音乐大家”、“二胡博士”之誉,尤擅奏高胡、扬琴,及粤曲子喉唱腔。其生平艺事涉猎作曲、演出、录音、教学、乐器改革等方面;足迹历及上海、广州、香港、天津、北京等粤乐发展史上的重要城市;人际关系涉及当时的国乐、粤乐、粤曲、粤剧界,乃至其他领域不同阶层的重要人物。《吕文成年谱长编》以记录吕文成先生生平阅历为主,起迄1898-1981年,凡83年。主要围绕吕文成生平中的艺术活动,酌情添加对其生平具有重要意义的其他事迹,例如家世、婚育情况等。

江颖莹[6](2020)在《统编本“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研究 ——以岭南诗文单元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主题是“家乡文化生活”,指向“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希望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或物,关注家乡文化生活,从而提高对当代文化的参与意识。身为来自于岭南并即将回到岭南执教的教师,为了让岭南地区的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文化,积极参与家乡文化生活,给各地区教师设计“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提供参照,本文以岭南诗文单元教学为例进行了统编本“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研究。文中借鉴相关专着和硕士论文中岭南诗文的定义,对其进行了新界定,并对教科书内外的岭南诗文进行梳理,提出单元教学建议,设计具体的单元教学,对其进行分析。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一章,在界定岭南诗文的基础上,对教科书内外的岭南诗文进行分析。指出了教科书中岭南诗文的分布情况、篇目特点和教科书外岭南诗文的选择依据、具体篇目。第二章,提出岭南诗文单元教学的建议。第三章,根据统编本“家乡文化生活”单元的要求,依托岭南的地域特点,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设计岭南诗文单元教学。第四章,对单元教学进行分析,阐明单元教学的意义以及在小学、初中阶段的运用。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反思了研究的不足,表达了笔者的期望。

王发志[7](2020)在《广州陈氏书院建筑上的历史故事场景》文中研究说明广州陈氏书院建筑的屋顶、梁架、墙体上采用了陶塑、灰塑、砖雕,木雕、石雕、彩绘五种表现方式构建了规模宏大的历史故事场景,这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历史故事本身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化精神与理念,表现了陈氏书院堂的倡建者们对陈氏家族子孙的梦想和希望。要建立定期的维护保养制度,才能更好的发扬光大广府文化。

熊梦林[8](2019)在《广州明清城墙遗产游步道构建研究》文中指出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物化体现,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在城市发展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当代,历史文化对于彰显城市特色文脉,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保护、传承、发展城市文化遗产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议题。文化遗产包括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不可移动性在城市建设中易遭到破坏,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本论文从遗产保护整体性的视角,以广州明清城墙及城墙内部附近的文物古迹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遗产游步道构建的方法,以广州城墙遗迹为纽带,以揭示广州城墙文化内涵、构建其公众对于广州城墙的认知为主要目的,同时联结城墙附近的遗产资源,形成城墙遗产游步道,从而形成对城墙、文物古迹的整体的保护和利用,达到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目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本论文的背景和理论研究。第一章基于广州城墙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广州城墙遗产游步道的概念,提出以构建遗产游步道的方式实现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的保护;第二章回顾了遗产游步道概念的起源以及国内外的相关案例实践,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的规划设计方法,为广州城墙遗产游步道构建的提供指导思路。第三章属于对广州城墙相关遗产资源的认知。本章节梳理了广州城墙发展的历史脉络,剖析了城墙的文化内涵以及与城市空间的联系,初步提出城墙遗产游步道的规划结构;同时对城墙现状及城墙附近遗产资源、公共空间分布展开了描述,并从城墙现状环境特点论证城墙遗产游步道构建的可行性,提出了城墙遗产游步道规划的思路。第四章对城墙范围内及附近的文化遗产展开评价,作为城墙遗产游步道构建的依据。结合遗产游步道的特征及构建的目的搭建了遗产评价体系,建立了量化的评价标准体系。第三章与第四章的研究内容奠定了广州城墙遗产游步道的规划结构和遗产构成要素。第五章是广州明清城墙遗产游步道的具体规划设计研究,重点提出城墙遗产游步道的规划设计策略、规划设计内容、配套游憩服务设施的规划以及实施管理策略。

麦宇旻[9](2019)在《黎子流:悠悠广府情 美丽中国梦》文中研究表明黎子流(图中),原广州市市长,广东省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创会会长。1995年至2016年,黎子流连续五届当选该会会长,率领该会举办"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在对外联络联谊、践行慈善助学、弘扬广府文化和广府人精神等方面取得卓越贡献。2018年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来到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广彩、广绣、粤剧……一条老街,一间间老店铺,仿佛一幅徐徐展

刘芝琳[10](2019)在《西关文化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全新的课程形态,强调加强语文内部各要素,语文与生活及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另外,2011年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还特别强调了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作为语文教学资源的重要意义。而纵观语文教育界的客观现实,虽然许多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地方文化资源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意义,但却因为缺乏组织、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办法,而无从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因此,本论文将选取内涵丰富的西关地方文化资源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整合,重点对运用西关文化资源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进行论述。首先,文中绪论部分阐明了论文的缘起和目的,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同时也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较为准确的界定。其次,本文对西关文化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运用的资源进行了搜集和分类,并说明了西关文化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运用的独特价值,为本文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可用资源和必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明了将西关文化资源运用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原则和策略,欲图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可运用、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办法。再次,本文较为完整地对运用西关文化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步骤进行了逐步说明,以保证其实施过程的合理和科学。最后,本文基于运用西关文化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施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总结和反思,力求为今后运用西关文化资源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带来一定的思考和借鉴。

二、广州西关在粤剧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州西关在粤剧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3)从广州城市文化发展看粤剧的保护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一、粤剧传承精神与广州城市特质
二、粤剧辐射中心与广州老城区布局底蕴
三、新时期粤剧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危机
五、转型升级模式下重塑粤剧价值体系的有效探索路径

(4)广府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范畴及研究对象
        1.1.1 释题
        1.1.2 研究对象
        1.1.3 地理范畴
        1.1.4 时间范畴
    1.2 文献综述
        1.2.1 背景理论
        1.2.2 与广府建筑相关的文献
        1.2.3 与广府装饰相关的文献、图集资料
    1.3 研究意义
        1.3.1 对建筑史料学的知识补充
        1.3.2 为建筑鉴定、修缮提供依据
        1.3.3 为建筑创作提供多元的设计手段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台基和屋面的纹样
    2.1 分布概述
    2.2 台基
        2.2.1 塾台
        2.2.2 柱础
        2.2.3 滚礅石
        2.2.4 门臼
    2.3 屋面
        2.3.1 灰塑屋脊
        2.3.2 陶塑屋脊
        2.3.3 搏风带
        2.3.4 山墙顶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构架的纹样
    3.1 五类梁架
        3.1.1 瓜柱梁架
        3.1.2 驼墩斗拱梁架
        3.1.3 博古梁架
        3.1.4 山花式梁架
        3.1.5 异形梁架
    3.2 檐枋搁架
        3.2.1 木檐枋搁架
        3.2.2 石檐枋搁架
    3.3 梁底雕花
        3.3.1 木梁底雕花
        3.3.2 石梁底雕花
    3.4 挑头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墙体的纹样
    4.1 墀头
        4.1.1 墀头顶
        4.1.2 墀头过渡层
        4.1.3 墀头身
        4.1.4 墀头座
    4.2 窗花
        4.2.1 砖制窗花
        4.2.2 陶制窗花
    4.3 门楣窗楣
        4.3.1 砖雕门楣
        4.3.2 灰塑门楣窗楣
    4.4 门框对联
    4.5 青云巷门匾
    4.6 门官
    4.7 天官赐福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木装修的纹样
    5.1 封檐板
        5.1.1 板底纹样
        5.1.2 边端纹样/图案
        5.1.3 板面纹样/图案
    5.2 门栊
    5.3 脚门顶饰
    5.4 隔扇
    5.5 蚝壳窗
    5.6 满洲窗
    5.7 挂落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壁画的纹样
    6.1 画心
    6.2 隔水
    6.3 挡水板壁画
    6.4 民居壁画
    6.5 灯影花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广府装饰纹样类型
    7.1 茛苕纹
    7.2 忍冬纹
    7.3 卷草纹
    7.4 如意纹
    7.5 龙纹
    7.6 夔龙纹
    7.7 博古纹
    7.8 西番莲纹
    7.9 十字花纹
    7.10 结纹
    7.11 绶带纹
    7.12 莲纹
    7.13 联珠纹
    7.14 锯齿纹
    7.15 凸字纹
    7.16 方齿纹
    7.17 开光式构图(瓣状开光)
    7.18 常见图案
        7.18.1 岭南瓜果
        7.18.2 四艺雅集
        7.18.3 佛八宝
        7.18.4 暗八仙
        7.18.5 故事人物
        7.18.6 磬
        7.18.7 花篮
        7.18.8 花瓶
        7.18.9 果盘
        7.18.10 蝴蝶
        7.18.11 蝙蝠
        7.18.12 瑞兽
        7.18.13 花鸟
        7.18.14 文字图案
    7.19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专题讨论
    8.1 砖砌花叶纹叠涩
        8.1.1 叠涩构造
        8.1.2 花叶纹分析
    8.2 广府建筑与清代广式家具的纹样对比
        8.2.1 清代广式家具
        8.2.2 装饰构件
        8.2.3 装饰主题
    8.3 纹样的文化特征
        8.3.1 博采中西装饰
        8.3.2 根植本土
    8.4 纹样的潜在能力
        8.4.1 变化组合
        8.4.2 潜在影响
        8.4.3 通用性
    8.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附录10
附录11
附录12
附录13
附录14
附录15
附录16
附录17
附录18
附录19
附录20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吕文成年谱长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吕文成年谱长编》的编撰缘由
    二、《吕文成年谱长编》的编撰特色与价值
    三、相同范式与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凡例
        (二)材料来源说明
吕文成年谱长编
    谱前
    1898 年(出生)
    1901 年(三岁)
    1909-1912 年(十一至十四岁)
    1919 年(二十一岁)
    1920 年(二十二岁)
    1922 年(二十四岁)
    1923 年(二十五岁)
    1924 年(二十六岁)
    1925 年(二十七岁)
    1926 年(二十八岁)
    1927 年(二十九岁)
    1928 年(三十岁)
    1929 年(三十一岁)
    1930 年(三十二岁)
    1931 年(三十三岁)
    1932 年(三十四岁)
    1933 年(三十五岁)
    1934 年(三十六岁)
    1935 年(三十七岁)
    1936 年(三十八岁)
    1937 年(三十九岁)
    1938 年(四十岁)
    1939 年(四十一岁)
    20世纪四十年代
    1942 年(四十四岁)
    1944 年(四十六岁)
    1946 年(四十八岁)
    1947 年(四十九岁)
    1948 年(五十岁)
    20世纪五十年代
    1950 年(五十二岁)
    1951 年(五十三岁)
    1952 年(五十四岁)
    1953 年(五十五岁)
    1954 年(五十六岁)
    1955 年(五十七岁)
    1956 年(五十八岁)
    1959 年(六十一岁)
    20世纪六十年代
    1960 年(六十二岁)
    1961 年(六十三岁)
    1963 年(六十五岁)
    1964 年(六十六岁)
    1967 年(六十九岁)
    1969 年(七十一岁)
    1973 年(七十五岁)
    1974 年(七十六岁)
    1975 年(七十七岁)
    1981 年(八十三岁)
    谱后
结语
    一、《吕文成年谱长编》初析
        (一)年谱所含数据的统计与分类
        (二)谱主人物述评
    二、《吕文成年谱长编》编撰的得与失
        (一)《吕文成年谱长编》的史料考证
        (二)《吕文成年谱长编》的缺失
    三、将来可进行的研究方向
        (一)吕文成被指曾为日本人献艺
        (二)新月唱片公司
        (三)吕文成在海外的音乐活动
    四、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吕文成创作的粤乐作品(部分)
附录二 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
附录三 文中涉及的机构、社团
附录四 吕文成纪念活动相关论文
附录五 吕文成先生墨宝、手稿(部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统编本“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研究 ——以岭南诗文单元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意义
    六 创新之处
第一章 岭南诗文的界定与分析
    第一节 岭南与岭南诗文的界定
        一 岭南的界定
        二 岭南诗文的界定
    第二节 教科书中岭南诗文的分析
        一 教科书中岭南诗文的分布情况
        二 教科书中岭南诗文的篇目特点
    第三节 教科书外岭南诗文的分析
        一 教科书外岭南诗文的选择依据
        二 教科书外岭南诗文的篇目选择
第二章 岭南诗文单元教学的建议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建议
        一 课堂教学应注重多篇多方面整合
        二 课堂教学应与实践活动相联系
        三 课堂教学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第二节 实践活动的建议
        一 实践活动应具备可行性
        二 实践活动应灵活多样
        三 实践活动应做好评价
第三章 岭南诗文单元教学案例举隅
    第一节 单元的样章
        一 单元导语
        二 单元课文组合
        三 单元实践活动
    第二节 具体篇目的教学经验
        一 融入岭南元素
        二 重视自主学习
    第三节 具体的教学设计
        一 以“感受岭南景物”为主题的设计
        二 以“认识岭南名士”为主题的设计
        三 以“诵读岭南爱国诗文”为主题的设计
        四 以“了解岭南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设计
        五 以“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为主题的设计
第四章 岭南诗文单元教学的分析
    第一节 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 对学生的意义
        二 对教师的意义
        三 对地区的意义
    第二节 单元教学在其他学段的运用
        一 小学阶段的运用
        二 初中阶段的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教科书外岭南诗文
附录 B “柳宗元与柳州山水: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鸾乱啼”教学实录
附录 C《望月怀远》教学实录
附录 D《“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教学实录
附录 E《过零丁洋》教学实录
附录 F《梅岭三章》教学实录
致谢

(7)广州陈氏书院建筑上的历史故事场景(论文提纲范文)

(8)广州明清城墙遗产游步道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缘起
        1.1.1 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1.2 文化遗产保护的难题
        1.1.3 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诉求
    1.2 广州明清城墙遗产游步道概念的提出
        1.2.1 城墙的内涵和意义
        1.2.2 广州城墙保护的现状
        1.2.3 建立广州明清城墙遗产游步道的概念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研究
    2.1 国际相关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2.1.1 绿道
        2.1.2 遗产廊道
        2.1.3 文化线路
        2.1.4 遗产游步道
        2.1.5 历史文化散步道
    2.2 国际相关案例研究
        2.2.1 美国波士顿自由之路
        2.2.2 东京历史文化散步道
        2.2.3 香港文物径
        2.2.4 国际案例经验小结
    2.3 国内理论实践研究
        2.3.1 遗产游步道概念内涵解读
        2.3.2 遗产游步道规划应用探索
    2.4 小结
第三章 广州明清城墙游步道遗产资源认知
    3.1 广州城墙的历史演变
        3.1.1 秦汉时期——番禺二山,选址建城
        3.1.2 隋唐时期——三江汇流,城池扩张
        3.1.3 宋元时期——增修城池,三城并立
        3.1.4 明清时期——内城外廓,城址南拓
        3.1.5 民国时期——拆除城墙,突破阻碍
        3.1.6 建国至今——城墙消弭,道路扩建
    3.2 广州城墙的文化内涵
        3.2.1 城墙与城市空间格局
        3.2.2 城墙与城市历史文化
    3.3 广州城墙的遗产资源构成及现状认知
        3.3.1 城墙防卫体系
        3.3.2 历史文化遗产
    3.4 广州城墙遗产游步道的建设条件
    3.5 广州城墙遗产游步道的规划思路
    3.6 小结
第四章 广州明清城墙遗产游步道遗产资源评价与判别
    4.1 遗产资源评价的对象和评价原则
    4.2 遗产资源评价的方法——层次分析法
        4.2.1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和过程
        4.2.2 层次分析法用于本研究的可行性
    4.3 相关评价经验借鉴
    4.4 遗产评价因子的选取
        4.4.1 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
        4.4.2 评价因子选取的依据
    4.5 评价体系的搭建
        4.5.1 评价因子的确定
        4.5.2 评价因子的权重计算
    4.6 遗产资源综合判别
        4.6.1 遗产评价标准的确立
        4.6.2 遗产资源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广州明清城墙遗产游步道的构建
    5.1 广州明清城墙遗产游步道构建的原则
    5.2 广州明清城墙遗产游步道构建的目标
    5.3 广州明清城墙遗产游步道规划设计策略
        5.3.1 遗产游步道的连续性
        5.3.2 遗产游步道分段指引
        5.3.3 遗产游步道重点节点设计
    5.4 广州明清城墙遗产游步道主要规划设计内容
        5.4.1 城墙遗迹的暗示与隐喻
        5.4.2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
        5.4.3 城市历史文脉的解读与传播
    5.5 广州明清城墙遗产游步道配套游憩服务设施
    5.6 广州明清城墙遗产游步道保护实施对策探讨
        5.6.1 加强管理监督
        5.6.2 协调各方利益
        5.6.3 深化公众参与
    5.7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的内容
    6.2 展望的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广州明清城墙遗产游步道遗产评价因子权重专家调查问卷
致谢
附件

(10)西关文化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综述
    1.4 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西关文化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可运用资源与独特价值
    2.1 西关文化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可运用资源
    2.2 西关文化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独特价值
第三章 西关文化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
    3.1 西关文化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原则
    3.2 西关文化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策略
第四章 运用西关文化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4.1 运用西关文化设计学习主题
    4.2 设置具有西关文化内涵的学习目标
    4.3 运用西关文化创设学习情境
    4.4 基于西关文化开发评价方法
    4.5 基于教学目标确定成果展示形式
第五章 运用西关文化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总结与反思
    5.1 运用西关文化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总结
    5.2 运用西关文化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广州西关在粤剧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出土文物中浅读中国古代音乐产生和发展的印记[J]. 罗雨林. 岭南音乐, 2021(06)
  • [2]黄飞鸿电影的人物传说建构与岭南空间想象[D]. 黄浩.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从广州城市文化发展看粤剧的保护传承[A]. 余勇. 地方曲艺与戏曲研讨会论文集, 2020
  • [4]广府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研究[D]. 麦嘉雯.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吕文成年谱长编[D]. 冯希. 星海音乐学院, 2020(08)
  • [6]统编本“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研究 ——以岭南诗文单元教学为例[D]. 江颖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广州陈氏书院建筑上的历史故事场景[J]. 王发志.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1)
  • [8]广州明清城墙遗产游步道构建研究[D]. 熊梦林.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黎子流:悠悠广府情 美丽中国梦[J]. 麦宇旻. 大社会, 2019(06)
  • [10]西关文化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策略研究[D]. 刘芝琳. 广州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广州西关在粤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