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盘机器人底座结构,包括底座主体,所述底座主体的上表面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内置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内置电池设置在底座主体内部,底座主体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驱动轮,驱动轮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设置在底座主体内部,底座主体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凹槽,且底座主体的两侧表面均设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入端和驱动装置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穿入凹槽内并通过联轴器与转轴连接。本轮盘机器人底座结构,便于移动和固定,且固定稳定,使用方便,同时通过防撞装置可以对机器人及底座起到防护作用,延长了使用寿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轮盘机器人底座结构,包括底座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主体(1)的上表面设有控制开关(2),控制开关(2)的输入端与内置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内置电池设置在底座主体(1)内部,底座主体(1)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驱动轮(3),驱动轮(3)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设置在底座主体(1)内部,底座主体(1)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凹槽,且底座主体(1)的两侧表面均设有步进电机(4),步进电机(4)的输入端和驱动装置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2)的输出端电连接,步进电机(4)的输出轴穿入凹槽内并通过联轴器与转轴连接,转轴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支撑柱(5)的端部设有防滑地脚(6),且底座主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7),底座主体(1)的两侧表面均设有防撞装置。
设计方案
1.一种轮盘机器人底座结构,包括底座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主体(1)的上表面设有控制开关(2),控制开关(2)的输入端与内置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内置电池设置在底座主体(1)内部,底座主体(1)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驱动轮(3),驱动轮(3)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设置在底座主体(1)内部,底座主体(1)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凹槽,且底座主体(1)的两侧表面均设有步进电机(4),步进电机(4)的输入端和驱动装置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2)的输出端电连接,步进电机(4)的输出轴穿入凹槽内并通过联轴器与转轴连接,转轴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支撑柱(5)的端部设有防滑地脚(6),且底座主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7),底座主体(1)的两侧表面均设有防撞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盘机器人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主体(1)的上表面放置槽(7)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8),安装槽(8)内开设有预留孔(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盘机器人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主体(1)侧表面的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端部设有防撞杆(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盘机器人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0)包括与底座主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外侧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2),滑动杆(12)与防撞杆(14)固定连接,且滑动杆(12)的内侧表面设有弹簧(13),弹簧(13)的端部与固定杆(1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盘机器人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14)的侧表面设有硅胶缓冲块(15),硅胶缓冲块(15)的数量为三组,且三组硅胶缓冲块(15)均匀分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轮盘机器人底座结构。
背景技术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现有的轮盘机器人底座结构,大部分不易固定,且固定不稳定,同时不具备防护结构,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撞到障碍物时不能对机器人起到防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轮盘机器人底座结构,便于移动和固定,且固定稳定,使用方便,同时通过防撞装置可以对机器人及底座起到防护作用,延长了使用寿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盘机器人底座结构,包括底座主体,所述底座主体的上表面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内置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内置电池设置在底座主体内部,底座主体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驱动轮,驱动轮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设置在底座主体内部,底座主体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凹槽,且底座主体的两侧表面均设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入端和驱动装置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穿入凹槽内并通过联轴器与转轴连接,转轴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端部设有防滑地脚,且底座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底座主体的两侧表面均设有防撞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主体的上表面放置槽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开设有预留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撞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主体侧表面的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设有防撞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包括与底座主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杆,固定杆的外侧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与防撞杆固定连接,且滑动杆的内侧表面设有弹簧,弹簧的端部与固定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撞杆的侧表面设有硅胶缓冲块,硅胶缓冲块的数量为三组,且三组硅胶缓冲块均匀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轮盘机器人底座结构,便于移动和固定,且固定稳定,使用方便,同时通过防撞装置可以对机器人及底座起到防护作用,延长了使用寿命,驱动轮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底座主体移动,步进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支撑柱和防滑地脚旋转,用于将底座主体撑起并固定停放在地面上,固定稳定,使用方便,放置槽和安装槽、预留孔用于安装机器人主体,防撞杆用于防止底座主体撞到障碍物时对机器人或底座主体造成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通过滑动杆、弹簧和硅胶缓冲块吸收撞击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一步提高了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主体、2控制开关、3驱动轮、4步进电机、5支撑柱、6防滑地脚、7放置槽、8安装槽、9预留孔、10连接杆、11固定杆、12滑动杆、13弹簧、14防撞杆、15硅胶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轮盘机器人底座结构,包括底座主体1,底座主体1的上表面设有控制开关2,控制开关2的输入端与内置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内置电池设置在底座主体1内部,底座主体1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驱动轮3,驱动轮3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设置在底座主体1内部,驱动轮3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底座主体1移动,底座主体1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凹槽,且底座主体1的两侧表面均设有步进电机4,步进电机4的输入端和驱动装置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2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开关2上分别设有与驱动装置和步进电机4对应的按钮,步进电机4的输出轴穿入凹槽内并通过联轴器与转轴连接,转轴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支撑柱5的端部设有防滑地脚6,步进电机4通过转轴带动支撑柱5和防滑地脚6旋转,用于将底座主体1撑起并固定停放在地面上,固定稳定,使用方便,且底座主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7,底座主体1的上表面放置槽7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8,安装槽8内开设有预留孔9,放置槽7和安装槽8、预留孔9用于安装机器人主体,底座主体1的两侧表面均设有防撞装置,防撞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主体1侧表面的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端部设有防撞杆14,连接杆10包括与底座主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外侧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2,滑动杆12与防撞杆14固定连接,防撞杆14用于防止底座主体1撞到障碍物时对机器人或底座主体1造成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且滑动杆12的内侧表面设有弹簧13,弹簧13的端部与固定杆11固定连接,防撞杆14的侧表面设有硅胶缓冲块15,硅胶缓冲块15的数量为三组,且三组硅胶缓冲块15均匀分布,通过滑动杆12、弹簧13和硅胶缓冲块15吸收撞击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一步提高了防护性能,该轮盘机器人底座结构,便于移动和固定,且固定稳定,使用方便,同时通过防撞装置可以对机器人及底座起到防护作用,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使用时:需要停放底座主体1时,操作控制开关2,打开步进电机4,步进电机4通过转轴带动支撑柱5和防滑地脚6转动90度,使支撑柱5和防滑地脚6将底座主体1支撑起来,从而使驱动轮4远离地面,便于固定,使用方便;当底座主体1在移动过程中撞击到障碍物时,滑动杆12、弹簧13和硅胶缓冲块15吸收撞击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防止对机器人或底座主体1造成损坏,提高了防护性能。
本实用新型便于移动和固定,且固定稳定,使用方便,同时通过防撞装置可以对机器人及底座起到防护作用,延长了使用寿命,驱动轮3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底座主体1移动,步进电机4通过转轴带动支撑柱5和防滑地脚6旋转,用于将底座主体1撑起并固定停放在地面上,固定稳定,使用方便,放置槽7和安装槽8、预留孔9用于安装机器人主体,防撞杆14用于防止底座主体1撞到障碍物时对机器人或底座主体1造成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通过滑动杆12、弹簧13和硅胶缓冲块15吸收撞击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一步提高了防护性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2976.9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533450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25J 19/00
专利分类号:B25J19/00
范畴分类:40E;
申请人:广州派宝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派宝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31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光谱西路69号TCL文化产业园创意中心A108E室
发明人:覃争鸣;郭泳佳
第一发明人:覃争鸣
当前权利人:广州派宝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