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协调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自交系,政权,温州市,性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
协调型论文文献综述
约翰·比德尔,郑琦[1](2019)在《在自由市场经济体中发展协调型职业教育合作伙伴关系:曼彻斯特高级衔接项目的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劳动力与市场脱节和经济中普遍存在的技能不匹配在美国引起广泛关注,为了激励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美国劳工部2014年给"青少年职业衔接"项目拨款一亿美元,用于扩大创新型高中模式以满足区域性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面向未来的工作"基金会与中等学校、大专院校和雇主密切合作,接受该项目资助,发展出"大学先修课+职业准备"的衔接培养模式。该项目在曼彻斯特州选择了叁个示范点,统称为"曼彻斯特高级衔接项目",提供了一个比较叁种高中—大学衔接模型独特的研究机会。本文通过深入的案例研究,发现不同模式的实施结果和可持续性存在很大差异,在此基础上就教育机构、雇主和雇主组织之间成功伙伴关系得以在其他环境下产生和维持的制度条件提出更加广泛、可以检验的假设。(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江又明,刘一丹[2](2018)在《基于扎根理论的政府“协调型”治理维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治理理论的兴起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元治理理论的提出则是针对"治理的治理",它重新强调了政府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文章正是以元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协调型"治理这一概念,试图重新定义在多元治理主体下政府的职能和权力。文章采用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逐步分析得出了关于政府"协调型"治理的五个主要范畴:解决多元冲突、规划引领、执行力建设、规范企业以及引导社会参与,并将五大范畴进一步归纳为多元协调、宏观规划和微观执行叁大核心模块。(本文来源于《江淮论坛》期刊2018年05期)
宗志芳,杨麟,张浩,熊磊[3](2018)在《环境协调型Ce-La/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湿-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均匀设计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研究Ce-La掺量(Ce-La与钛酸丁酯的摩尔比)、Ce与La摩尔比、煅烧温度和硅酸四乙酯用量(硅酸四乙酯与钛酸丁酯的体积比)对Ce-La/TiO_2空心微球的吸放湿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以确定优化Ce-La/TiO_2空心微球制备参数。将癸酸-棕榈酸采用真空吸附法压入优化Ce-La/TiO_2空心微球的空腔中,制备环境协调型Ce-La/TiO_2复合材料,分析Ce-La/TiO_2复合材料的光-湿-热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与激光粒度仪(LPSA)表征微观形貌与粒径分布。结果表明:4个因素均对Ce-La/TiO_2空心微球的吸放湿性能和光催化性能有影响,其影响显着性为:Ce-La掺量>硅酸四乙酯用量>Ce与La物质的量比>煅烧温度;优化制备工艺参数为Ce-La掺量为0.76%、Ce与La物质的量比为1.0、煅烧温度为646℃、硅酸四乙酯用量为0.63;Ce-La/TiO_2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吸放湿性能、光催化性能和相变调温性能,即在相对湿度43.16%~75.29%间的湿容量为0.0576g/g,经过5h的甲醛降解效率为56.37%,从30~15℃降温所需要的时间近500s,具有明显且持续的相变平台。(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武洋[4](2018)在《基于授权博弈的中介协调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产学研创新合作的大背景下,对现有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优劣势分析。基于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对高校、企业及科技中介平台叁类参与成员进行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构建基于授权博弈的产学研合作模型,以项目产出决策和外部科研投资决策为例,分析授权的发生条件及其在产学研合作中产生的价值和作用,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实质性建议。(本文来源于《科学管理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王春,温萱[5](2018)在《温州探索构建协调型行政诉讼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联合在温州中院诉讼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温州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温州中院集“大立案、大服务、大调解”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诉讼服务中心同日正式对外开放。据悉,去年6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复同意在温州市各县市区全(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8-01-20)
汤颖子[6](2016)在《协调型小麦分蘖成穗规律及控制基因的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断提高小麦产量是小麦育种家最重要的目标。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是构成小麦产量性状的叁大要素。协调型小麦是指在具有较高成穗数的条件下,仍然能够保持较大穗重的一种新型小麦品种,它不仅有效地协调了穗数和穗重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具有抗病、高产和优质等特点。本实验利用协调型1RS.1BL易位系小麦新品种川农18和1RS.1BL易位品系1208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并对该群体进行分蘖成穗规律的统计分析和单株分蘖成穗数的QTL定位,以期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基,进一步开发小麦产量潜力,突破四川地区现有生态穗容量。本实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利用协调型1RS.1BL易位系小麦品种川农18和1RS.1BL易位品系1208作为亲本,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F11),该群体中分蘖和单株成穗均为连续变异的数量性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株最高分蘖数和单株成穗数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52。群体中各家系最高分蘖数介于6.9-20.2个,单株成穗数介于4.4-12.4个,分蘖成穗率介于0.40-0.85。该群体中存在高分蘖成穗的株系。2.在1157个SSR分子标记中,经双亲间的筛选得到138个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占所有分子标记数的11.9%。其中110个分子标记应用QTL IciMapping V3.2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覆盖了除1A和7B之外的小麦19条染色体。23个标记位于A染色体组,53个标记位于B染色体组,34个标记位于D染色体组。其中位于B染色体组中标记最多,覆盖总长达1804.01cM,平均遗传距离34.04cM。3.分别将群体的单株最高分蘖数和单株成穗数进行分组:低分蘖组(5-10苗),中分蘖组(11-15苗)和高分蘖组(16-23苗);低成穗组(4-6穗),中成穗组(7-9穗)和高成穗组(10-12穗)。通过各组与筛选出的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分子标记Xbarc74,Xbarcl56,Xbarc232,Xgwm533与最高分蘖和单株成穗两性状均呈显着正相关。4.利用QTL IciMapping V3.2软件中的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该群体各时期分蘖数和成穗数的QTL分析,以LOD>2.5为阈值,共检测出24个加性QTL,涉及1B、1D、2A、2B、3D、4B、4D、5B、7A和7D染色体。其中14个控制分蘖的QTL位点,可以解释9.16%-37.81%的表型变异,2个控制成穗的QTL位点,分别解释了12.42%和16.4%的表型变异,8个与单株成穗率有关的QTL,可以解释8.2%-38.27%的表型变异。5.利用QTL IciMapping V3.2软件中的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加性×加性上位性QTL分析。共检测到10对加性×加性上位性QTL,具有较高的LOD值(LOD>5.0),可以解释10.12%-51.4%的表型变异。9对随机位点间的加性×加性上位性QTL,其中分蘖性状中6对加性×加性上位性QTL,单株成穗中3对加性×加性上位性QTL。仅有1对随机位点与加性QTL的互作,位于2B染色体上,贡献率为39.98%,其上位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在分蘖成穗的整个生育过程中,基因上位性效应对分蘖成穗的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冬至后分蘖>单株成穗>初期分蘖。(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张丽琴,龙凤钊[7](2016)在《功能协调型: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工会功能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面对工会功能不清、作用不彰、角色不明的诸多问题,我国的工会组织需要从工人、工会、企业、政府和党的多元主体及其复杂关系出发,调整和改进其中的治理机制,建构合作性、协商性的治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以重新定位工会组织的功能和价值。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协调工会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在合作治理的结构中建立"功能协调型"的工会,进而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型劳动关系。(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6年03期)
郝艳玲[8](2015)在《西南麦区“穗数协调型”小麦分蘖发生与成穗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麦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区之一,其生态环境特殊,该生态条件下的“穗容量”限制了小麦产量进一步的提高。“穗数协调型”小麦是指在保持大穗的前提下有较多的成穗数,其穗重与穗数之间的关系更为协调的小麦新类型,对突破四川省生态穗容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其系列品种在中国西南地区得到广泛推广。为了探讨“穗数协调型”小麦分蘖出现、茎顶端生长及叶龄特点,茎蘖幼穗形成以及“源”“库”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本研究以“穗数协调型”小麦品种川农12(CN12)、川农17(CN17)和川农18(CN18)为研究对象,以大穗型和中间型小麦为对照,通过4年的田间观察和室内测试,对叁种类型小麦9个不同品种的小麦单株进行试验,从分蘖的出现、生长、以及最后成穗等单株分蘖形态结构特征和产量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研究,为中国西南麦区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分蘖出现发生、叶龄变化与成穗关系上分析,叁种类型小麦主茎与一级分蘖叶龄余数差异并不显着。“穗数协调型”小麦主茎与二级分蘖的叶龄余数(3.713)最小;分蘖出现时间(7.41天)和相邻分蘖发生的时间间隔(2.66天)最短;相邻一级分蘖茎顶端原基之间生长均差0.98-1.10个生育阶段;其Fibonacci数列模型表明,分蘖出现平均时间最少,相同叶龄下,平均的分蘖茎顶端原基生长阶段最高。大穗型和中间型品种主茎与二级分蘖的叶龄余数(大穗型小麦5.328,中间型小麦4.113)变大:分蘖出现所用平均时间(8.53、8.36天)和相邻分蘖发生的时间间隔(4.23天、3.33天)变长;相邻一级分蘖茎顶端原基生长均差(大穗型1.25-1.87,中间型1.18-1.44)较长;Fibonacci数列模型表明,分蘖出现时间较长,相同叶龄下,平均的分蘖茎顶端原基生长阶段较低。“穗数协调型”小麦分蘖发生和生长均匀而协调,主茎与分蘖叶龄余数最小,分蘖成穗(87.50%)和产量(4752.6 kg.a-1)最高。2、叁种类型小麦根系差异与分蘖成穗分析,“穗数协调型”小麦的单株平均次生根数(51.84条)、次生根长度(9.32cm)、次生根的呼吸速率(5.53 mg.g-1h-1)、单株根系体积(5.63cm3)、根系干重(0.674g、单株根冠比(0.131)、根系活力(22.21 ug.g-1 FW.h-1)最高,单株成穗最高。大穗型小麦单株的初生根根长(17.72cm)、初生根的呼吸速率(8.17mg.g-1h-1)、根系中可溶性糖(21.58mg.g-1)最高,且差异显着。拔节期的根系干重、以及根系活力大小决定了其单株分蘖成穗大小,根系干重越大,根系活力越高,小麦最终成穗率越高。4、茎蘖内源激素水平与分蘖成穗的关系,“穗数协调型”小麦相邻两个分蘖之间激素含量差值GAs(0.59 ng.g-1FW)、IAA(1.01 ng.g-1FW)、ZR(0.129 ng.g-1FW)、ABA(8.726ng.g-1FW)平均最小,二级分蘖IAA/ABA(0.65)和ZR/ABA(0.08)比值均表现为最高,IAA/ZR+Z(1.06)最低。大穗型和中间型小麦的相邻分蘖平均差值GAs(0.845 ng.g-1FW,0.845 ng.g-1FW)、IAA(2.21 ng.g-1FW,1.865 ng.g-1FW)、ZR(0.275 ng.g-1FW,0.209 ng.g-1FW)、ABA(11.231 ng.g-1FW,19.758 ng.g-1FW)增高,两种类型小麦二级分蘖的IAA/ABA(0.33、0.67)和ZR/ABA(0.03、0.16)比值均表现为变低,IAA/ZR+Z(1.47、1.21)增高。“穗数协调型”小麦各个分蘖的GAs、IAA、ZR含量比值随着分蘖蘖位升高而均匀有序变化,使单株平均分蘖的GAs、IAA、ZR含量最高,抑制分蘖生长的ABA含量最低,保证了后生分蘖最终成穗。5、分蘖抗氧化还原酶与最终成穗的关系,“穗数协调型”小麦相邻分蘖的SOD(20.39 vg-1.min-1FW),POD(18.63 vg-1.min1FW),CAT(1.119 vg-1.min1FW),SP(1.76 mg.g-1FW)和MDA(0.362umol.g-1FM)平均差值最小。大穗型和中间型小麦单株相邻分蘖SOD(56.09,44.45 vg-1.min-1FW),POD(45.41,42.42vg-1.min-1FW),CAT(1.578,1.431 vg-1.min-1FW),SP(3.576,3.158mg.g-1FW)和MDA(0.385,0.415umol.g-1FM)含量差值增大,这对于后生分蘖的衰老死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穗数协调型”小麦单株分蘖幼穗或者茎顶端原基的SOD,POD,CAT,SP含量和MDA随着蘖位增高,呈均匀下降或者均匀升高趋势,四种抗氧化还原酶平均含量最高,MD A含量最低,成穗最高。6、分蘖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穗数协调型”小麦单株相邻分蘖分蘖穗部单蘖平均穗粒数(1.69)、单蘖可孕小穗数(1.61)、单穗平均粒重(2.31)、单蘖不孕小穗数(0.87)的平均差值最小,单株成穗率(87.50%)和产量(4752.6 kg.ha-1)最高。大穗型和中间型小麦相邻分蘖的穗粒数、可孕小穗数、籽粒重量和不孕小穗数差值变大,分别为(4.72,1.87)、(3.41,2.47)、(4.24mg,2.75mg)、(1.68,1.52),单株成穗率(72.57%,62.78%)和产量(3968.8 kg.ha-1,3273.4 kg.ha-1)变低。“穗数协调型”小麦单株分蘖穗部产量性状均随着分蘖的增加呈有序性变化,单株籽粒重(23.75g)最高,产量也最高。7、功能叶片、分蘖顶叶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穗数“协调型”小麦主茎倒叁叶-倒五叶光合速率最强(17.7-3.45 umolCO2MN-2S-1);单株相邻两个分蘖顶叶之间光合速率平均相差1.51-1.82 umolCO2M-2S-1,均蘖顶叶平均光合速率最高(16.17 umolCO2M-2S-1)。大穗型小麦旗叶(31.67 umolCO2M-2S-1)和倒二叶(26.63 umolCO2M-2S-1)的叶片光合速率最强。大穗型和中间型小麦单株相邻两个分蘖顶叶之间的光合速率均差分别为1.76 umolCO2M-2S-1和1.57 umokCO2M-2S-1;均蘖顶叶平均光合速率(大穗型小麦12.29 umolCO2M-2S-1,中间型小麦12.05 umolCO2M-2S-1)降低。“穗数协调型”小麦茎蘖顶叶光合速率分布最均匀,主茎功能叶片呈均匀型分布。8、叁种类型灌浆进程和分蘖穗部灌浆差异分析,从开花到灌浆,叁种类型小麦冠层温度依次增高。以“穗数协调型”小麦平均冠层温度最低(19.34℃);灌浆高峰(2.015 mg.粒.d-1)至花后16天达到最高;单株分蘖均灌浆速率(1.014mg.粒.d-1)最高;相邻分蘖穗的平均灌浆速率相差0.121-0.165 mg.粒.d-1。大穗型小麦冠层温度在灌浆期(22.72℃)最低;灌浆高峰期(1.963 mg.粒.d-1)至花后21天达到最大,较其他另外两种类型小麦灌浆高峰期晚5天左右:相邻分蘖穗的平均灌浆速率差值(大穗型0.195-0.224 mg.粒.d-1,中间型小麦0.145-0.167 mg.粒.d-1)变大。“穗数协调型”小麦单株分蘖穗部的灌浆速率随着分蘖数目增多而呈匀速下降,单株分蘖均灌浆速率最高,故产量最高。结论:“穗数协调型”小麦分蘖出现时间较为均匀集中,茎蘖顶端原基随着分蘖的增多而呈均匀下降趋势,茎蘖的叶龄余数最小,与理论的Fibonacci数列模型结果相吻合;根系性状优良,茎蘖的内源激素和抗氧化还原酶水平分布随着分蘖增多呈均匀下降趋势分布,单株成穗率高。随着分蘖增多,其分蘖顶叶光合速率和穗部灌浆速率也呈均匀降低趋势,成熟后分蘖穗部性状最好,产量最高。(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5-12-01)
付伟,焦长权[9](2015)在《“协调型”政权:项目制运作下的乡镇政府》一文中研究指出税费改革以后,中西部基层政权从"汲取型政权"走向了"悬浮型政权",为了维持中西部政权的正常运转和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一套复杂的转移支付体系开始建立。大量转移支付资金进入中西部基层社会的同时,财政资金项目化的趋势加强,导致了"项目治国"时代的来临。在项目制度下,乡镇政权的状态是:一方面资源和权力继续被上收;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开始为项目进村"跑腿办事",乡镇政权由"悬浮型政权"走向"协调型政权"。乡镇政权无钱无权,却又不得不疲于奔命,这种制度上的困境导致了项目制在基层运作过程中走向了技术治理的反面。(本文来源于《社会学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马淑萍,周颖[10](2015)在《中国正向“协调型”政企关系迈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机制完善的"协调型"政企关系,可以让政府快速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信息共享2015年,中国"协调型"政企关系将会加快步伐。这是因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企业服务将会越来越务实,尤其是在政府和企业的角色中,将进一步突出协作及服务关系。"协调型"政企关系更适合中国一个拥有完善机制的"协调型"关系,好处在于政府可以快速了解企业的需求,政府和企业信息共享,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贯彻等。(本文来源于《中外管理》期刊2015年02期)
协调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治理理论的兴起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元治理理论的提出则是针对"治理的治理",它重新强调了政府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文章正是以元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协调型"治理这一概念,试图重新定义在多元治理主体下政府的职能和权力。文章采用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逐步分析得出了关于政府"协调型"治理的五个主要范畴:解决多元冲突、规划引领、执行力建设、规范企业以及引导社会参与,并将五大范畴进一步归纳为多元协调、宏观规划和微观执行叁大核心模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调型论文参考文献
[1].约翰·比德尔,郑琦.在自由市场经济体中发展协调型职业教育合作伙伴关系:曼彻斯特高级衔接项目的案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9
[2].江又明,刘一丹.基于扎根理论的政府“协调型”治理维度研究[J].江淮论坛.2018
[3].宗志芳,杨麟,张浩,熊磊.环境协调型Ce-La/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湿-热性能[J].材料工程.2018
[4].武洋.基于授权博弈的中介协调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8
[5].王春,温萱.温州探索构建协调型行政诉讼模式[N].法制日报.2018
[6].汤颖子.协调型小麦分蘖成穗规律及控制基因的QTL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6
[7].张丽琴,龙凤钊.功能协调型: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工会功能定位[J].兰州学刊.2016
[8].郝艳玲.西南麦区“穗数协调型”小麦分蘖发生与成穗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
[9].付伟,焦长权.“协调型”政权:项目制运作下的乡镇政府[J].社会学研究.2015
[10].马淑萍,周颖.中国正向“协调型”政企关系迈进[J].中外管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