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配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晶体,结构,甲酰胺,氨基,苯并咪唑,吡唑,供体。
混配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利,魏珍,罗永华,张朋美,庚丽丽[1](2018)在《苯并咪唑-5,6-二羧酸Mn(Ⅱ)和Cd(Ⅱ)混配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Mn(Hbidc)(2,2′-bpy)(H_2O)_2]·1.5H_2O}n(1)和{[Cd(Hbidc)(phen)][Cd(phen)_2Cl_2]}n(2)(H_3bidc=苯并咪唑-5,6-二羧酸,2,2′-bpy=2,2′-联吡啶,phen=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一维无限zig-zag链结构,可以通过O-H…O和N-H…O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叁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也是一维无限链结构。此外,测试了配合物1和2的固体紫外吸收光谱和研究了配合物2的固体荧光性能。(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闫碧莹[2](2017)在《钯(Ⅱ)二元及叁元混配配合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10-邻菲络啉-5,6-二酮(dphen)为第一配体,组氨酸(his-)为第二配体合成了钯(Ⅱ)叁元混配配合物…[Pd(dphen)(his)]+。同时合成了dphen和钯(Ⅱ)的二元配合物,通过UV和IR表征了1,10-邻菲络啉-5,6-二酮及两个配合物。(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期刊2017年10期)
周生斌[3](2017)在《芳酸与双咪唑哒嗪混配配合物及单取代哒嗪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金属配合物因其多样化的结构以及在磁性、非均相催化、气体吸附和储存、光致发光、药物传递和纳米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合成角度看,有机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有机配体和金属中心,改变溶剂体系、pH值、反应温度等诸多反应条件来实现结构调控。本论文以构筑基于3,6-双(咪唑-1-基)哒嗪(L~1)与不同芳酸/KSCN的混配配合物、以及3-氯-6-(叁唑/苯并咪唑-1-基)哒嗪(L2/L3)配体配合物为目的,利用水热、溶剂挥发等方法设计合成了十五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测试表征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了部分配合物的拓扑结构、热稳定性、固态荧光性能以及对碘代苯衍生物自偶联反应的催化活性。具体研究内容总结如下:一、以3,6-双(咪唑-1-基)哒嗪(L~1)作为主配体和七种芳香羧酸(1,2-苯二酸=1,2-H_2BDC、1,3-苯二酸=1,3-H_2BDC、1,4-苯二酸=1,4-H_2BDC、1,3,5-苯叁酸=1,3,5-H3BTC、2,6-吡啶二甲酸=2,6-H_2PYDC、4,4′-二羧基二苯醚=4,4′-H_2OBA和1,2,4,5-苯四酸=1,2,4,5-H4BTC)作为辅助配体与不同过渡金属盐在水热/溶剂热条件下成功的制备九个配体混配的配合物:[Cu5(L~1)(1,2-BDC)4(μ3-OH)2]n(1)、{[Cu4(L~1)2(1,3-HBDC)(1,3-BDC)(μ3-OH)4]·ClO4·2.6H_2O}n(2)、{[Ni(L~1)(1,4-BDC)H_2O]·0.25H_2O}n(3)、[Co(L~1)(1,3,5-H_2BTC)2H_2O]n(4)、{[Cu2(L~1)(2,6-PYDC)2(H_2O)2]·4.4H_2O}n(5)、{[Co(L~1)(4,4′-OBA)]·3.725H_2O}n(6)、{Co(L~1)(1,2,4,5-BTC)0.5H_2O]}n(7)、{[Ni(L~1)(1,2-BDC)(H_2O)3]·H_2O}n(8)和{[Zn3(L~1)2(1,3,5-BTC)2(H_2O)2]·3H_2O}n(9)。利用红外光谱、X-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对配合物1-9进行了结构表征,对配合物1-9的热稳定性、固体紫外漫反射光谱、带隙能等性能做了测试研究。研究和讨论了配合物1-9催化碘苯衍生物自偶联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当4-取代碘苯衍生物的取代基为供电子基(-CH3和-OCH3)时,配合物1-8均显示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此外,研究了配体L~1和配合物9的荧光性能。二、以3,6-双(咪唑-1-基)哒嗪(L~1)作为主配体和KSCN作为辅助配体与两种不同的盐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配体混配的配合物,[Ni(L~1)2(SCN)2]n(10)和[CdL~1(SCN)2]n(11)。通过溶剂挥发法和加热回流法,利用3-氯-6-(叁唑/苯并咪唑-1-基)哒嗪(L2/L3)配体与不同的金属盐反应得到了四个新的配合物,[Cu(L2)2(NO3)2(H_2O)](12)、[Cu(L2)2Cl2]n(13)、[Zn(L3)2(Cl)2](14)和[Co(L3)2(Cl)2](15)。利用X-单晶衍射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10-15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配合物10催化碘苯衍生物自偶联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当4-取代碘苯衍生物取代基为供电子基(-CH3和-OCH3)时,配合物10均显示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同时测定了配合物10作为催化剂催化4-甲基碘苯自偶联反应的可循环利用性,当催化剂循环使用五次后目标产物的产率变化不大。研究了配体L~1与配合物11、配体L3与配合物14和15的固态荧光性能。(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7-05-27)
牟晓伟[4](2017)在《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5-氨基间苯二甲酸混配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羧酸配体具有溶解性能好,配位能力强,生成的配位化合物稳定性高,配位模式灵活、易于调控,结构富于变化等优点,并且羧酸类配体既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又具有形成配体间弱相互作用的潜力,使得二羧酸类配体构筑的多孔配位聚合物的相关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芳香族多羧酸配体具有更大的刚性,不但有利于晶体生长,也有助于合成出具有特殊光、电、磁等复合功能的刚性多孔配位聚合物材料。第一章介绍了5-氨基间苯二甲酸和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为配体组装成的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合成了5-(4-硝基苯甲酰胺基)间苯二甲酸、5-(4-溴苯甲酰胺基)间苯二甲酸、5-(4-羟基苯甲酰胺基)间苯二甲酸、5-(4-甲基苯甲酰胺基)间苯二甲酸和5-苯甲酰胺间苯二甲酸等五种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并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最佳的合成路线。并以这些有机化合物为第一配体,以1,3-双(2-取代苯并咪唑-1-基)丙烷为第二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反应合成了相关配位聚合物。第叁章使用5-氨基间苯二甲酸(H2aip)为第一配体,以双(2-苯并咪唑基)丙烷(bbp)以及1,3-双(2-苯并咪唑基)-2-氧杂丙烷(bbop)为第二配体,与CoCl2·6H2O或NiCl2·6H2O反应,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种混配配位化合物{[Co(aip)(bbp)]?(H2O)2}n(1)和{[Ni2(aip)(bbop)2]?(H2O)2}n(2)。利用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光谱以及粘度法研究了两种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并研究了两种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性能。第四章使用5-氨基间苯二甲酸和5-羟基间苯二甲酸(H2bdc)为第一配体,1,3-双(2-苯并咪唑基)-2-氧杂丙烷为第二配体,与CoCl2·6H2O或NiCl2·6H2O反应,合成了两种混配配位化合物{[Cd2(HO-bdc)(Hbbop)2]}n(3)、{[Cd2(H2N-bdc)(Hbbop)2]?2(H2O)}n(4)。利用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两种配合物的荧光、电化学性质、与DNA的键和性能及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性能。(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7-04-20)
戚永育,乐学义[5](2017)在《喹诺酮类-铜(Ⅱ)-芳胺混配配合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含喹诺酮类及芳胺的铜(Ⅱ)配合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作化学核酸酶、SOD模拟物及抗菌剂等,因而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生物无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研究工作,综述了国内外对喹诺酮类-铜(Ⅱ)-芳胺混配配合物的结构、化学核酸酶活性、SOD模拟及其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李文杰,陈婉贞,黄妙龄[6](2016)在《双核钆混配配合物[Gd(Ts-p-aba)_3(phen)]_2·2DMF·4.4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合成了双核钆混配配合物[Gd(Ts-p-aba)_3(phen)]_2·2DMF·4.4H_2O(Ts-p-aba-=N-对甲苯磺酰对氨基苯甲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DMF=N,N-二甲基甲酰胺),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DSC)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实验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叁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是:a=1.10505(12)nm,b=1.74570(18)nm,c=1.78163(19)nm,α=70.321(2)°,β=85.357(2)°,γ=82.600(2)°,V=3.2066(6)nm~3,M_r=2633.99,D_c=1.364 g/cm~3,Z=1,μ=1.197mm~(-1)。6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在钆离子周围形成一个变形的反四方棱柱体配位环境。配合物存在着丰富的氢键,将配合物连接成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张翠荣,李明,李荣玉,张承,韩晶波[7](2015)在《基于邻菲啰啉的Cu(Ⅱ)混配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合成2-巯基-4,6-二甲基嘧啶配体,再与邻菲啰啉及硝酸铜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铜(II)的固态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和滴定分析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推测该配合物的可能组成。(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王冬妮,许多慧,丁刘镠,陈琪,芦昌盛[8](2013)在《2,2′-联嘧啶和二硫烯双核钴混配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2′-联嘧啶(bpy)和马来二腈基阴离子(mnt)为配体合成了一个双核钴混配配合物(C4H9)4N2(Co(mnt)2)2(bpy)(1)(C56H78Co2N14S8)((C4H9)4N=tetrabutylammonium,mnt=maleonitriledithiolate and bpy=2,2′-bipyrimidyl),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2.368 2(2)nm,b=1.582 11(13)nm,c=1.873 85(16)nm,β=105.834(2)。此外,还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热重(TGA)、紫外可见光谱(UV)、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变温磁化率和电化学循环伏安(CVs)等性质的研究;数据表明相邻的金属钴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庞筱喆[9](2013)在《酰基吡唑啉酮混配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电催化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1-苯基-3-甲基-4-呋喃甲酰基-5-吡唑啉酮(HPMαFP)及其衍生物为主要的分子骨架首次合成了3种过渡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等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以及结构。并对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HPMαFP)_2proen (proen为1,2-丙二胺)(?)是叁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为a=9.4380(5)(?), b=11.1297(6)(?), c=14.4816(7)(?),α=94.584(4)°,β=90.581(4)°,γ=103.176(5)°,Z=2,V=1475.76(14)(?)~3,Dc=1.293mg·m~(-3), F(000)=598,Mr=574.63。Ni(PMαFP)_2proen是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晶胞参数为a=7.638(2)(?),b=16.073(7)(?), c=24.346(9)(?), β=100.827(3)°, Z=4, V=2935.9(18)(?)~3,Dc=1.428mg·m~(-3),F(000)=1312,Mr=631.32。Cu(PMαFP)_2proen是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晶胞参数为a=7.6019(3)(?), b=16.1402(6)(?), c=24.4189(11)(?),β=99.714(4)°, Z=4,V=2953.1(2)(?)~3,Dc=1.431mg·m~(-3),F(000)=1316.0,Mr=636.16。Ni(PMαFP)_2phen (phen为1,10邻菲啰啉)是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晶胞参数为a=8.857(4)(?),b=19.143(9)(?),c=26.327(11)(?),β=108.749(14)°,Z=4,V=4227(3)3,Dc=1.215mg·m~(-3),F(000)=1600,Mr=773.43。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与裸玻碳电极相比较,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能显着提高生物分子的氧化峰电流,降低过电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1)
李云霞,张必松,吴昌胜[10](2012)在《混配配合物[Mn(phen)_2(p-FC_6H_4COO)(H_2O)](p-FC_6H_4COO)·3H_2O的水热合成、结构与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法以MnCO3、邻菲罗啉和对氟苯甲酸混合反应合成得到一混配锰配合物[Mn(phen)2(p-FC6H4COO)(H2O)](p-FC6H4COO).3H2O,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晶体为叁斜晶系,属于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8897(17),b=14.773(3),c=14.890(3);α=107.815(4),β=107.314(4),γ=91.386(4),V=1762.9(6)3,Z=2,Mr=765.62,Dc=1.442 g/cm3,F(000)=790,μ=4.45 cm-1。最终偏离因子[I>2σ(I)]R1=0.0848,wR2=0.1635,对于全部数据,R1=0.1134,wR2=0.1776。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该配合物为铁磁性。(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2年11期)
混配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1,10-邻菲络啉-5,6-二酮(dphen)为第一配体,组氨酸(his-)为第二配体合成了钯(Ⅱ)叁元混配配合物…[Pd(dphen)(his)]+。同时合成了dphen和钯(Ⅱ)的二元配合物,通过UV和IR表征了1,10-邻菲络啉-5,6-二酮及两个配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配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永利,魏珍,罗永华,张朋美,庚丽丽.苯并咪唑-5,6-二羧酸Mn(Ⅱ)和Cd(Ⅱ)混配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8
[2].闫碧莹.钯(Ⅱ)二元及叁元混配配合物的合成研究[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7
[3].周生斌.芳酸与双咪唑哒嗪混配配合物及单取代哒嗪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7
[4].牟晓伟.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5-氨基间苯二甲酸混配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
[5].戚永育,乐学义.喹诺酮类-铜(Ⅱ)-芳胺混配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2017
[6].李文杰,陈婉贞,黄妙龄.双核钆混配配合物[Gd(Ts-p-aba)_3(phen)]_2·2DMF·4.4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人工晶体学报.2016
[7].张翠荣,李明,李荣玉,张承,韩晶波.基于邻菲啰啉的Cu(Ⅱ)混配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王冬妮,许多慧,丁刘镠,陈琪,芦昌盛.2,2′-联嘧啶和二硫烯双核钴混配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3
[9].庞筱喆.酰基吡唑啉酮混配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电催化性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10].李云霞,张必松,吴昌胜.混配配合物[Mn(phen)_2(p-FC_6H_4COO)(H_2O)](p-FC_6H_4COO)·3H_2O的水热合成、结构与磁性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