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越语论文_范氏秋贤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越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汉语,越南语,语义,成语,词语,借代,语序。

汉越语论文文献综述

范氏秋贤[1](2019)在《汉、越语成语中的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和越南语中都有大量含有颜色语素的成语,有很多颜色进入成语之后已经不单纯表示颜色,而使成语具有了深层含义。含有颜色成语既体现了汉族和越南民族对外世界的看法、文化观念和认知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中越两国之间不同的文化价值。汉语和越南语成语中的基本颜色词结构非常丰富,二者之间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别。本文以文献法、统计法以及对比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对汉、越语成语中的基本颜色词进行统计、分类、对比分析,从而找出其异同。帮助汉、越学习者更好理解汉、越语成语中的基本颜色词的性质和特点,避免使用、交际过程中的文化代沟,有助于中越之间互相交流和理解。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和越南语颜色词成语的来源特征差异较大、语言特征大同小异、语用特征以及文化内涵方面又有相同点又有存在着差异;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深远影响是汉、越语成语中的基本颜色词具有大量相同相似点的主要原因;社会文化背景、自然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差异的产生。对比研究汉、越语成语中的基本颜色词不仅可以发现汉越两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时也为学习和使用汉语和越南语的颜色成语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9-04-01)

阮德海(NGUYEN,DUC,HAI)[2](2018)在《汉、越语“水”族词语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和基本要素,也是人们进行日常交际和思维中最核心、最活跃的元素,它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词汇的研究,尤其是文化词汇的研究成为世界上各国专家学者十分重视的课题之一。词汇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词汇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状况。反过来,通过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语言、词汇的发展和演变。水是万物的本原,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元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汉语和越南语词汇中,“水”和“(?)”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基本词汇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重要和普遍的构词语素。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水/(?)”的引申义也不断地发展,与“水/(?)”相关的新词语也在不断地出现,形成了庞大的一个“水/(?)”族词语系统,是汉语和越南语词汇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汉语和越南语中“水”族词语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意义也非常丰富,文化积淀丰厚。所谓的汉语“水”族词语和越南语“(?)”族词语,是以“水”、“(?)”为构词语素构成的词语类聚。在汉语和越南语中,“水”族词语与“(?)”族词语系统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系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表义也很丰富,直接反应出汉、越两个民族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在两个民族的语言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本文选取了汉语中的“水”族词语和越南语中的“(?)”族词语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在对大量汉、越语相关的语料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和分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对比语言学、范畴化、隐喻认知和文化语言学等相关的理论,对汉、越语“水”族词语的构成方式、语义范畴、隐喻认知和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描写分析和对比研究,然后探讨了汉越语“水”族词语在各方面上的异同的成因,最后从翻译、教学提出相应的一些翻译和教学策略和建议,以期能推动对越汉语词汇教学的发展。全文共由十章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是论述课题的背景,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范围、提出本研究的目标、研究价值和内容,总结和归纳中国和越南对汉、越语“水”族词语研究的成果,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为汉、越语“水”语义对比分析。第叁章为汉、越语“水”族词语系统的对比分析。第四章为汉、越语“水”族词语的构成方式对比分析。第五章为汉、越语“水”族词语的语义范畴对比分析。第六章为汉、越语“水”族词语的隐喻认知对比分析。第七章为汉、越语“水”族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第八章为汉、越语“水”族词语异同的成因分析。第九章是汉、越语“水”族词语对比研究的启示。第十章为结语,对本文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8-06-01)

阮氏庄[3](2018)在《汉、越语中“火”语义范畴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成了人类的进化。古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对火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标志着人类从愚昧走向了文明,也反映了人类从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的进化。在汉语中,“火”是一个基本的词汇单位,本意为物体燃烧时所产生的光和焰。在越南语中,形容该物质状态的词语,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分别为:“l?a”——越南语中的一个基本词汇;另一个为“h?a”——其为汉越语素,是越南语从古代汉语中借来的语言单位,该语言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常常需要其他语素搭配构成越南语基本词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语“火”与越南语“l?a”和“h?a”都以本义为基础逐渐发展出了丰富的义项。从语义范畴角度来看,可以发现汉语“火”与越南语“l?a”和“h?a”之间的对应、差别,同时可以从两者的语义范畴内成员的情况发现与认知方面相关的一些问题。因为不同的语言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这些差异能够揭示民族的文化特色、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及表达方式。各种语言表达同一语义范畴的方式是当代语言学的迫切研究的课题。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汉语与越南语“火”语义范畴进行专门的比较研究,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词汇语义理论,文化语言学理论对汉、越语中“火”语义范畴进行全面和细致的对比分析;具体的是归纳分析和对比四个范畴:第一,火自然特征及其语义范畴;第二,火的人、物和现象的语义范畴;第叁,火的事态语义范畴及其产生机制(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第四,火表征人类精神世界的语义范畴(包括:情感状态、性格行为、文化价值、医学理论)。希望我们研究的成果可以提供一些新贡献。(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8-06-01)

黎范庆云[4](2018)在《汉、越语借代修辞格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代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在任何语言当中都能看到借代的存在。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为了想描写某事某物但不愿说明本体,而借用与本体具有相关性的事物相互替换以展示所想表达的意义。然而,语言学家似乎并没有对汉、越语中的借代给予较深入的对比研究。本文在汉、越语借代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语之间的差异,以此突出借代对于语言的特征。中国和越南山连山、水连水,两国之间的友谊关系亲戚;中国文化影对越南文化而言有着深奥的响印痕,可却各具有特色。两国的文化差异也影响到人们对借体的联想,从此形成的千态万状的借体选择。正是因为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文化因素,二者在交际的过程中容易被这种共性掩盖,很容易混淆,这也会成为学习的困扰。为了能够在教学、翻译、交际方面正确地使用借代辞格,本论文在分别归纳出汉语和越南语各自的借代修辞概念、分类的前提下对比分析两国文化对各自借代修辞表达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二者的异同;这些有助于文化研究、语言教学和汉越语翻译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8-05-01)

阮翠琼(NGUYEN,THUY,QUYNH)[5](2017)在《汉越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与越南已有两千多年的来往历史。越南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互相影响,并有密切的关系。虽然现在越南语已脱离方块文字,但其与汉语还保留着许多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汉越语。汉越语是古代汉语在越南的遗存形式,包括词汇、语音、语法叁个方面,是越南人所特有的一种书面语言。汉越语是汉-越两种语言接触的结果,研究汉越语不论对探讨汉语语音史,还是对探讨越南语语音史,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汉越语语音系统。关于汉越语语音的层次,本文主要研究最晚期的层次,也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层次,即唐代音(论文里面直接称为汉越语),不讨论上古汉越语或者汉语越化的定义和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大体地介绍越南语音系、汉越语音系并对汉越语语音和中古汉语语音进行统计、对比其对应关系;第二部分讨论汉越语研究中的几个具体问题。关于汉越语声母的研究,本文详细地讨论叁个问题,即汉越语声母浊音清化的情况,知、庄、章叁组声母的关系及云、以、匣叁母的关系。关于汉越语韵母的研究,本文也详细地讨论叁个问题,即鱼、虞二韵的演变情况,严、凡二韵的分合情况及汉越语入声韵尾的保留情况。(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7-05-25)

曾繁娟[6](2017)在《汉、越语比喻修辞格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喻是各民族最常用的修辞方式。人们为了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把具有相似点的事物互相作参照,同时组织在一段话语中,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这种修辞格就是比喻。然而,比喻又因为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而形成千差万别的联想,采用千姿百态的喻体。正因为存在的文化因素,我们在研究两种语言之间的比喻形式时应当深入地去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含义。中国和越南山水相连,两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越南文化带有了太多的中国文化印痕,却各具有特色。正因为如此,二者的差异性也容易被这种共性掩盖,很容易混淆,这也会成为学习的困扰。为了能够在教学、翻译、交际方面正确的使用,论文在分别归纳出汉语和越南语各自的比喻修辞概念、分类、结构的前提下对比分析两国文化对各自比喻修辞表达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二者的异同,这些都对文化研究、语言教学和汉越语翻译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7-05-01)

陈氏映月(Tran,Thi,Anh,Nguyet)[7](2016)在《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实践证明,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使我们更能加深对所对比语言的认识,同时也能促进对语言研究的深入。在应用方面,对比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翻译、双语词典编纂都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本着上述理由,本文以许余龙的对比语言学理论框架为指导,对汉越语四字格成语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以便加深对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基本特征、语音结构类型、语法结构类型和语义结构类型等各方面异同的进一步认识,并将其应用到汉语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本文吸取了汉越语成语研究已有的成果,在定置对比分析研究理论基础上,对4005条汉语四字格成语及3500条越语四字格成语进行比较,揭示了汉越语四字格成语各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重申汉越语四字格成语在语言系统中的价值定位。根据本文对汉越语四字格成语音节数目的考察,汉语四字格成语占成语总数的96.5%,越南语四字格成语占成语总数的74.2%。作为汉越语成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四字格成语不仅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而且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讨论的热门课题。2、在总结中国和越南语言学界对成语界定、来源、分类标准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双语成语关于界定、来源和分类标准的对比,指出两者各方面的特殊之点。具体是,汉越语四字格成的语义形成机制不同、语体色彩不同、来源的主要途径不同、成语的结构分类和语义分类标准不同。3、从不同角度去探讨汉语和越语成语的定型性、习用性、历史性、民族性特征,以引证法进一步分析说明两者之间的特征,并揭示出汉越语四字格成语之间关于基本性特征的根本差异。4、在许余龙所提出的实证定量对比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语音结构类型、语法结构类型和语义结构类型进行比较,并从统计数据揭示出汉越语四字格成语各自的特别之处。具体是:①语音结构类型的差异汉语四字格成语的双声、迭韵、迭音主要分布在第一和第二个音节上,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双声、迭韵、迭音则主要分布在第一和第叁个音节上。②语法结构类型的差异越语四字格成语中2+2联合结构形式的占绝对优势,一共为70.8%,汉语相对应的这个比例仅为39.8%。另外,汉语四字格成语中偏正结构形式的是成语的第叁大结构类型,仅次于联合结构和主谓结构。越语四字格成语则完全相反,偏正结构的成语一共只有78条,仅占越语四字格成语总数的2. 2%。③语义结构类型的差异越语联合式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类型中具有反义成分搭配类型的成语明显低于汉语,其比例为12.5%,汉语的则为19.3%。两者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汉越语非联合式四字格暗喻成语的同义和反义搭配形式上。汉语非联合式四字格暗喻成语中的同义和反义搭配有五种不同类型,越语的只有两种类型,而且越语非联合式四字格暗喻成语中不存在语义相同或相类成分搭配情况。5、借助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对比研究结果,提出对越汉语成语教学和成语翻译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10-01)

刘汉武,丁崇明[8](2016)在《汉越语时间副词进行体标记对比及其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句法角度分析了汉越语时间副词进行体标记的异同,认为越南语"?ang"的使用范围比汉语"正""正在""在"广。"正""正在""在"不能修饰的词语或不能与之共现的词语,"?ang"都能修饰或可以与之共现。根据对比结果,预测了越南学习者的习得情况。基于越南学习者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证实了这些预测,并认为学习者进行体标记的正确率是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其中"在"是最容易习得的,其次是"正在",最难习得的是"正"。(本文来源于《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阮氏妙[9](2016)在《汉越语赞扬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赞扬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表示礼貌的语言行为。目前已有不少关于汉语赞扬语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汉语和越南语的赞扬语对比研究未有研究成果。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提出汉语和越南语的赞扬语的异同点。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汉语和越南语进行赞扬语的动机的对比研究。这章内容将把汉语和越南语进行赞扬语的动机搞清楚,从而提出两者的异同点。第二章:汉语和越南语的赞扬语表达方式的对比研究。这章内容把汉语和越南语的赞扬语分为两种表达方式来进行对比。其一:直接表达赞扬的方式;其二:间接表达赞扬的方式。最后,把两者的赞扬语的表达方式的异同点提出。第叁章:汉语和越南语对赞扬语的回应态度对比研究。这章将把两者的回应态度的异同点提出。(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6-06-01)

罗翠贤(La,Thi,Thuy,Hien)[10](2016)在《汉越语形容词作状语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越语中的形容词出现频率较高,其充当句子成分的类型较丰富,充任状语成分修饰谓语中心是其重要用法之一。形容词主要用来表示事物的属性及表示事物或动作的状态。不少语言学家对现代形容词进行探讨、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珍贵的成果。经过探索前人对形容词所研究的文章,加上自身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汉越语形容词作状语的对比研究尚未深入、齐全。越南学生在学习中对使用形容词作状语需不需要加“地”这一点上常出错,带来了汉越翻译上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汉越语形容词进行分类并对两种语言的每一类形容词状位的语序、标记,与中心语的组配等方面做出对比分析。随后对越南学生状位形容词的使用进行考察并作偏误分析,从而提出更合适的教学对策及翻译技巧,希望对学习汉语和越南语的人及对外汉语教学者有一定的帮助,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目的之一。在研究汉越语形容词充当状语的过程中,我们将会在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了解汉语和越南语形容词的分类、构词法以及形容词在状位时的特征。同时,对汉越语形容词分别充任状语时,两者的语序、标记、与中心语组配等问题进行比较,并在以上所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越南学生进行偏误考察,同时分析越南学生在汉语形容词状位习得时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而提出教学对策及翻译技巧。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本研究主要内容的章节分布如下: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是先提出汉越语形容词状位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同时也陈述国内外对形容词作状语的研究状况。根据语言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语料来源。第二章:在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对汉语和越南语形容词作状语的问题进行概述,包括汉越语形容词的重要性、分类、构词法及充任状语的语义类别。把形容词划分两类(性质和状态形容词),以方便下文的对比分析。第叁章:主要是以汉越语形容词充当状语的语序对比分析,并指出异同之处,此外列出越南语的独有特征。第四章:将汉越语形容词充当状语的标记情况对比分析,列出异同之处,并指出越南语的个性特征。第五章:将汉越语形容词充当状语与中心语的组配进行对比分析,并指出异同之处。第六章:本章是在第叁、四章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搜集语料及问卷调查,对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形容词作状语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考察及分类。同时,根据考察结果分析偏误原因,从而提出教学对策及翻译技巧。第七章:主要是对前文提及的汉语、越南语形容词作状语各方面进行回顾及总结,指出本文的创新及以后继续研究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汉越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和基本要素,也是人们进行日常交际和思维中最核心、最活跃的元素,它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词汇的研究,尤其是文化词汇的研究成为世界上各国专家学者十分重视的课题之一。词汇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词汇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状况。反过来,通过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语言、词汇的发展和演变。水是万物的本原,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元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汉语和越南语词汇中,“水”和“(?)”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基本词汇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重要和普遍的构词语素。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水/(?)”的引申义也不断地发展,与“水/(?)”相关的新词语也在不断地出现,形成了庞大的一个“水/(?)”族词语系统,是汉语和越南语词汇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汉语和越南语中“水”族词语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意义也非常丰富,文化积淀丰厚。所谓的汉语“水”族词语和越南语“(?)”族词语,是以“水”、“(?)”为构词语素构成的词语类聚。在汉语和越南语中,“水”族词语与“(?)”族词语系统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系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表义也很丰富,直接反应出汉、越两个民族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在两个民族的语言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本文选取了汉语中的“水”族词语和越南语中的“(?)”族词语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在对大量汉、越语相关的语料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和分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对比语言学、范畴化、隐喻认知和文化语言学等相关的理论,对汉、越语“水”族词语的构成方式、语义范畴、隐喻认知和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描写分析和对比研究,然后探讨了汉越语“水”族词语在各方面上的异同的成因,最后从翻译、教学提出相应的一些翻译和教学策略和建议,以期能推动对越汉语词汇教学的发展。全文共由十章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是论述课题的背景,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范围、提出本研究的目标、研究价值和内容,总结和归纳中国和越南对汉、越语“水”族词语研究的成果,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为汉、越语“水”语义对比分析。第叁章为汉、越语“水”族词语系统的对比分析。第四章为汉、越语“水”族词语的构成方式对比分析。第五章为汉、越语“水”族词语的语义范畴对比分析。第六章为汉、越语“水”族词语的隐喻认知对比分析。第七章为汉、越语“水”族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第八章为汉、越语“水”族词语异同的成因分析。第九章是汉、越语“水”族词语对比研究的启示。第十章为结语,对本文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越语论文参考文献

[1].范氏秋贤.汉、越语成语中的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2].阮德海(NGUYEN,DUC,HAI).汉、越语“水”族词语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8

[3].阮氏庄.汉、越语中“火”语义范畴的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8

[4].黎范庆云.汉、越语借代修辞格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8

[5].阮翠琼(NGUYEN,THUY,QUYNH).汉越语的几个问题[D].青岛大学.2017

[6].曾繁娟.汉、越语比喻修辞格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7

[7].陈氏映月(Tran,Thi,Anh,Nguyet).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8].刘汉武,丁崇明.汉越语时间副词进行体标记对比及其习得研究[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6

[9].阮氏妙.汉越语赞扬语的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6

[10].罗翠贤(La,Thi,Thuy,Hien).汉越语形容词作状语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邕宁白话与各方言点关系阶次图顺化汉越语与各方言点关系阶次...(叁)汉字在越南-云 van 永 vinh 远 vie...玉林福绵话与各方言点关系阶次图(叁)汉字在越南-图一五 假借南宁平话与各方言点关系阶次图

标签:;  ;  ;  ;  ;  ;  ;  

汉越语论文_范氏秋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