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荣江苏省丰县小凤凰梆子剧团江苏丰县221700
中图分类号:J614.93文献标识码:A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国宝之一,之所以有那么强得生命力,得益于她那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社会感染力。这种感染力,需要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准确把握剧情,充分理解戏剧的劝善功能,并通过人物的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表现出来,才能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戏剧《桐花泪》是一部大型传统古装戏,在这部戏中我一直饰演女主人公桐花,每演一次,我都对桐花这个人物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勤劳、善良、施恩不图报、重感情而轻金银等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在桐花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从艺二十多年来,我饰演过的人物大大小小不下百余个,但对《桐花泪》中的妇女桐花这个角色情有独钟,就是因为这部戏曲折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使我对这部戏社会感染力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该剧的主要剧情为:桐江岸边住着一户人家,女主人桐花年轻守寡,含辛茹苦地养育着两个儿子。大龙是亲生骨肉,二龙是她救回的孤儿。钱塘富商遗孀金夫人偶然得知桐花的养子二龙是自己的儿子,立即叫管家带人前来认领,但误将大龙当成二龙,抢上马车,飞奔而去。桐花后来领着二龙来到钱塘府,让二龙认了亲母。而大龙已经变成了一个浪荡公子,大龙为了阻止自己被赶走,欲毒死弟弟,但毒酒被金罗汉之子误喝,大龙进了监狱;二龙回到了亲母身旁。桐花则带着一颗破碎的却又充满希望的心走上了回乡之路。
认识之一:施恩不图报
施恩不图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之一,这一点在桐花身上表现的很透彻。兵荒马乱之中,桐花捡到了钱塘大户金寡妇丢失的儿子。同样是守寡,桐花不顾自己的生活艰辛,毅然将孩子留下,并抚养成人。
她有自己的亲生儿子,收养这个孩子,并没有指望养老,更没有想着将来能得到什么报酬。所以他时刻让二龙将金锁挂在脖子上,以便让二龙的亲生母亲发现并把二龙接走。如果说能收养二龙是出于对一个生命的同情,那么将更多的母爱倾注在养子二龙身上,让他背上书包上学堂,让他穿好点的衣服,而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大龙下河捕鱼、帮助料理家务,则更显一个农村妇女品质的高贵。当二龙的亲生母亲来认领儿子时,桐花想到用心血养大的孩子将要离她而去,虽然悲伤万分,但想到金夫人的失子之痛,爽快答应让管家领走孩子,而且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这种施恩不图报的高贵品质与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管家误把大龙当成金寡妇的亲生儿子强行抢走后,桐花为了找回自己的亲生儿子,与二龙辗转三年,到处走访打听,才找到金家,三年的苦苦寻找,不是为了从金家得到什么,目的仅仅是为了找回自己的亲生儿子,将人家的儿子归还。桐花这个人物形象能深深的打动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施恩不图报的品质,并且这种品质深深的影响着两个孩子,当大龙听说管家因为找回丢失的银袋说要登门致谢时,大龙一口回绝。就是因为这种品质一代代的继承,才形成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认识之二:时位之移人
桐花的两个孩子,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哥哥勤劳、善良,打渔帮母亲维持生活,对弟弟倍加疼爱;弟弟则怀一颗同情和感激之心,也想让哥哥和自己一样穿的好一些,也想让哥哥和自己一样去上学,而且强行把金锁摘下让哥哥戴,一家人过着清贫、和睦而又温馨的生活。可当大龙被金寡妇的管家误当成金家的亲生儿子抢走后,短短的两三年内,大龙由原来的那位勤劳、善良、勇敢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浪荡公子,整日花天酒地不说,还调戏丫环,甚至在金罗汉的唆使下毒害弟弟二龙。同样的一个人,先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呢?家庭的影响和生活的环境造成这种变化。同样是年轻寡居,金寡妇是钱塘大户,她所在的环境是大宅院的尔虞我诈,对人缺少同情之心,不顾二龙与桐花十多年的母子感情,强行要回自己的儿子。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妇桐花,尝尽人间冷暖,更知道真情之珍贵,越是有钱的越是把财产和金银看的重,越是穷苦百姓,反而视金钱如粪土,金寡妇和桐花的这种差别,同样是由于地位和生活环境造成的。所以,时位之移人是我演这部戏得到的第二点启示。
启示之三:害人如害己
害人如害己这种“休命论”思想在戏曲中是屡见不先,而《桐花泪》这部戏中更是突出。金寡妇害怕要回儿子会有困难,强行把大龙抢走,结果抢的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金罗汉一直阻止金寡妇找回亲生儿子,目的是让自己的儿子继承金寡妇的这份家产。当大龙找回后,他又设法把大龙往坏处引导,让大龙变成一个纨绔子弟。当知道二龙才是自己的亲侄子后,他又想出一箭双雕之计,让大龙设毒酒谋害二龙。正当大龙犹豫不决之时,正好听说桐花病倒,兄弟二人双双离开宴席,这时正好金罗汉的亲生儿子赶到,见到丰盛的酒菜后就大吃二喝起来。金罗汉本来想毒死二龙的,结果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准确的把握剧情,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在演桐花这个角色时,我就是从剧情中的这三点认识出发,使人物更贴近实际,让表演和唱腔更符合人物,从而深深打动观众,起到很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