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凝血因子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因子,凝血,活性,血友病,血浆,冰冻,凝血酶原。
凝血因子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戴永刚[1](2019)在《人凝血因子Ⅸ-V107A-R338A高活性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人凝血因子Ⅸ(h FⅨ)在人类内源性凝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h FⅨ表达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会导致B型血友病。本研究用毕赤酵母生产重组高活性突变体h FⅨ-V107A-R338A。方法首先构建p PICZa A-h FⅨ-V107A-R338A酵母分泌表达载体,其次将其用电转化入毕赤酵母SMD1168中,再次利用G418抗药性的能力筛选表达量高的单克隆重组菌株,培养并将表达产物纯化,稀释后检测其凝血活性。结果通过本研究获得的重组SMD1168-hFⅨ-V107A-R338A表达量达到80-120 mg/L;活力约为人血中野生型hFⅨ凝血活性的(44.06±2.3)%,比野生型的酵母重组hFⅨ高7.75倍,比单突变R338A高13.17%。结论人凝血因子Ⅸ高活性突变体V107A-R338A是潜在的天然凝血因子替代品。(本文来源于《临床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3期)
常快乐[2](2019)在《凝血因子Ⅺ和Ⅻ活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Ⅺ和Ⅻ活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49例,另选同期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血流正常(NCF)者49例。测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结果与NCF组比较,CSF组凝血因子Ⅺ[(109.3±18.9)]vs(96.8±15.7)]及凝血因子Ⅻ活性[(130.1±18.7)vs(116.7±16.6)]均增高(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Ⅺ活性水平与CSF的冠脉血流速度呈正相关(r=0.90,P<0.01),FⅫ活性水平与CSF的冠脉血流速度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 CSF现象与凝血因子Ⅺ和Ⅻ活性增高导致的促凝状态有关,凝血因子Ⅺ和Ⅻ活性增高可能参与了CSF的发病。(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春鸣[3](2018)在《冷沉淀凝血因子Ⅷ活性的衰变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掌握凝血因子Ⅷ活性衰变规律,为冷沉淀凝血因子和新鲜冰冻血浆的制作和储存在时间和温度方面的掌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新鲜冰冻血浆制作前不同储存时间、冷沉淀凝血因子在4℃、-30℃不同储存时间进行凝血因子Ⅷ活性检测,分析衰减情况,以分析衰变规律。结果在8 h内完成血液分离制作新鲜冰冻血浆,可满足FⅧ活性保持到81. 97%,16 h内FⅧ活性可保持到72. 70%;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在4℃时半衰期为12 h左右,4. 0 h内输注凝血因子Ⅷ含量达到融解时的85. 04%,合格率为100. 00%;冷沉淀凝血因子在-30℃以下储存到1年(360 d)后FⅧ活性不低于78. 97%,合格率为73. 33%,在-30℃以下温度储存有效期为一年是符合要求的。结论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时间尽量控制在6~8 h内,18 h内制备效果不佳;冷沉淀凝血因子在-30℃最多存放1年,建议180 d内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解冻后在4℃存放其半衰期在12~16 h,解冻后要尽快输注,没有及时输注的可在2~6℃冰箱4 h输注完成。(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8年34期)
莫芳贵[4](2018)在《凝血因子、抗凝血酶Ⅲ活性和D-二聚体含量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凝血因子、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和D-二聚体(D-D)含量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A组(n=40,肝硬化)、B组(n=40,肝炎)、C组(n=40,肝癌);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接受凝血因子、AT-Ⅲ活性和D-D含量测定,分析上述指标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A组、C组患者的PT、APTT、FIB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A组、B组、C组患者的D-D含量明显增加,AT-Ⅲ活性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疾病患者的凝血因子、AT-Ⅲ活性和D-D含量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联合检测有助于更好地反映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评估预后。(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陈华英,林伟华,洪流,许景宁,高发平[5](2018)在《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中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PCC)中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方法依据2010版《中国药典》,分别采用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盐离子浓度、标准品与不同厂家试剂,测定PCC中凝血因子活性,分析影响PCC中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测定的因素。结果结果显示,前处理、盐离子浓度、标准品与不同厂家试剂是影响凝血因子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 PCC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上需加以重视。(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15期)
覃凤娴,许冠群,邹燕,戴盛明[6](2018)在《急性白血病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血病浸润全身各个脏器,常伴有出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功能紊乱~([1])。而出血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该类疾病的出血机制错综复杂。凝血因子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凝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本研究检测了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不同时期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的活化蛋白(FⅡ:C,FⅤ:C,FⅦ:C,(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王静,李洪波,王园园[7](2018)在《单采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单采新鲜冰冻血浆速冻前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变化情况,以采用合适的流程来保障单采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方法将即时采集的单采新鲜血浆立即留取20 m L,分装在9支试管里,按照0 h立即速冻、4℃4 h、4℃6 h、4℃8 h、4℃12 h、4℃24 h、室温(23℃±2℃)4 h、室温6 h、室温8 h、室温12 h、室温24 h分组进行低温速冻。速冻标本37℃水浴融化后立即检测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结果单采新鲜血浆内的凝血因子Ⅷ活性在冰冻制备前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4℃或室温条件下储存4 h或6 h再制备与0 h制备相比,其中的凝血因子Ⅷ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4℃或室温放置8 h后再制备与0 h制备比较,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4℃与室温条件下储存相同时间,4℃存放凝血因子Ⅷ活性的下降速率低于室温条件;4 h、6 h、8 h、12 h内制备,凝血因子Ⅷ活性的下降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储存24 h后制备,在室温条件下的凝血因子Ⅷ活性下降速率明显高于4℃条件下(P<0.01)。结论单采新鲜冰冻血浆储存于4℃或室温下6 h内速冻制备,对其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不大。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活性损失呈递增趋势。因此,储存于4℃或室温下的单采新鲜冰冻血浆最好在6 h内速冻制备,以免影响血液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曲红,谢碧霞,程淑琴[8](2018)在《2例血友病A伴凝血因子Ⅸ活性减低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和血友病B,其中以血友病A较为常见,然而血友病A伴凝血因子Ⅸ活性同时减低甚为罕见。本院诊疗中心观察到的类似病案2例,现报道于下。1病例1.1患者曾某,男,9岁,确诊血友病A 9年。患者出生当天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咖啡样胃内容物,当地医院给予一系列凝血系统相关检查(追朔不到当年资料)后,诊断为血友病A(重型)。至8岁时因明显(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8年03期)
章艳,刘杨,饶慧,张玲云[9](2018)在《凝血因子Ⅻ基因C46T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及凝血因子Ⅻ活性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研究凝血因子Ⅻ(FⅫ)基因第46位核苷酸位点(C46T)的多态性和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之间的关系以及FⅫC46T多态性与FⅫ活性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笔者医院收治的21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择105例无不良妊娠史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突变分离聚合酶链反应技术(MSPCR)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FⅫC46T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Ⅻ、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纤溶酶原活性和抗凝血酶活性等指标,比较两组女性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凝血因子Ⅻ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女性凝血因子Ⅻ基因C46T基因型分别为CC型、CT型和TT型的概率为2.38%、41.90%、55.71%,对照组女性凝血因子Ⅻ基因C46T基因型分别为CC型、CT型和TT型的概率为1.90%、28.57%、69.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3)。研究组女性等位基因为C和T的概率分别为23.33%、76.67%,对照组女性等位基因为C和T的概率分别为16.19%、83.81%,组间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4)。两组女性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女性的CT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TT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854,OR=1.832,95%CI:1.205~2.943,P<0.05)。研究组女性凝血因子Ⅻ基因C46T中T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10,OR=1.455,95%CI:1.054~2.213,P<0.05)。研究组女性FⅫ:C在不同基因型(CC、CT、TT)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为TT型最低,其次为CT型,CC型最高。结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凝血因子Ⅻ基因C46T多态性为T等位基因时其凝血因子Ⅻ活性更低,凝血因子Ⅻ基因C46T的基因型为CT型时可能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有关。(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王盼[10](2018)在《甲型血友病性膝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凝血因子Ⅷ活性对出凝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型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凝血因子Ⅷ活性对出血及凝血的影响。方法: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7例男性甲型血友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年龄24-49岁,平均33岁;B组年龄22-54岁,平均31岁。两组病例围术期凝血因子替代制剂均为山东泰邦公司生产的“人凝血因子V III”,术前F Ⅷ目标活性水平分别为100%和60%。术后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为:A组:术后第1-3天,维持F Ⅷ活性80%-100%;术后第4-6天,维持F Ⅷ活性60%-80%;术后第7-14天,维持F Ⅷ活性40%-60%;B组:术后第1-3天,维持F Ⅷ活性50%-60%;术后第4-6天,维持F Ⅷ活性40%-50%;术后第7-14天,维持F Ⅷ活性30%-40%。术后第5天复查血常规、血栓弹力图,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减少量、总失血量、凝血因子活性以及综合凝血指数。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减少量、总失血量、凝血因子活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综合凝血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20天出现左侧腘动脉假性动脉瘤,行保守治疗、增加凝血因子量后恢复良好。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期内无假体松动、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甲型血友病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将凝血因子Ⅷ活性控制在较低水平(60%),仍具有安全性、可行性。围手术期减少凝血因子制剂使用,在减少血栓形成风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面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凝血因子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Ⅺ和Ⅻ活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49例,另选同期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血流正常(NCF)者49例。测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结果与NCF组比较,CSF组凝血因子Ⅺ[(109.3±18.9)]vs(96.8±15.7)]及凝血因子Ⅻ活性[(130.1±18.7)vs(116.7±16.6)]均增高(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Ⅺ活性水平与CSF的冠脉血流速度呈正相关(r=0.90,P<0.01),FⅫ活性水平与CSF的冠脉血流速度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 CSF现象与凝血因子Ⅺ和Ⅻ活性增高导致的促凝状态有关,凝血因子Ⅺ和Ⅻ活性增高可能参与了CSF的发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凝血因子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戴永刚.人凝血因子Ⅸ-V107A-R338A高活性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测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
[2].常快乐.凝血因子Ⅺ和Ⅻ活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9
[3].张春鸣.冷沉淀凝血因子Ⅷ活性的衰变规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
[4].莫芳贵.凝血因子、抗凝血酶Ⅲ活性和D-二聚体含量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意义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8
[5].陈华英,林伟华,洪流,许景宁,高发平.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中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
[6].覃凤娴,许冠群,邹燕,戴盛明.急性白血病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8
[7].王静,李洪波,王园园.单采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8
[8].曲红,谢碧霞,程淑琴.2例血友病A伴凝血因子Ⅸ活性减低误差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8
[9].章艳,刘杨,饶慧,张玲云.凝血因子Ⅻ基因C46T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及凝血因子Ⅻ活性的相关性[J].医学研究杂志.2018
[10].王盼.甲型血友病性膝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凝血因子Ⅷ活性对出凝血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8